研發背景
蘇聯一直重視輕騎兵的作用,所以要求坦克具有很高的速度,這就使蘇聯坦克設計人員對美國的“克里斯蒂”坦克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因為這種坦克的機動性很好。
BT-1坦克經試驗不適合作戰要求,生產了兩輛樣車之後就停產了。1931年底又設計出BT-2快速坦克,經試驗後,在1932年1月BT-2坦克獲準生產。雖然BT-2快速坦克的採用是蘇聯坦克發展的明顯進步,但該坦克的性能仍未滿足蘇聯軍方的要求,因此又研製了BT-3和BT-4兩種車型,主要改進在武器部分。
1934年,蘇聯紅軍又提出重新設計BT坦克,要求將車體裝甲改用焊接裝甲,並加大裝甲板傾斜角度,以增強防護力。於是,1935年便設計出BT-7快速坦克,該車採用新設計的炮塔,安裝一門45mm火炮和2挺7.62mm機槍,還換用了發動機,使機動性有明顯提高,裝甲防護也有所加強。另外有一種裝有B-2型柴油機的BT-7坦克,被稱為BT-7M坦克。
BT快速坦克經過多次改進,已具有現代坦克的特點了。為了滿足不同作戰任務的需要,在該車基礎上發展了多種變型車,主要有BT-3坦克架橋車,BT-5A火力支援車,BT-5-OT噴火坦克,BT-5Y指揮車,BT-7A火力支援車和BT-7Y指揮車等。BT快速坦克供遠程作戰的獨立裝甲和機械化部隊使用,因其裝甲防護薄弱,不適於與敵坦克作戰,所以主要用來攻擊敵人的後方,以奪取諸如司令部,補給基地,機場等重要目標。該種坦克參加過西班牙內戰,蘇日哈拉哈河戰鬥,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等。
特徵
BT坦克的最大特徵是,採用了“克里斯蒂”式行動裝置。每側有4個大直徑負重輪,加上立式或橫式螺旋彈簧,極具鮮明特色:這套行動裝置的另一個特點是輪履合一,即,它既可以用履帶行駛,也可以用輪胎行駛。用履帶行駛時,發動機的動力經過變速箱一例減速器一主動輪,帶動履帶環前進+此時的最大速度為52千米/小時,用輪胎行駛時,要將履帶卸下,整齊地碼放在翼子板上,發動機的動力最終帶動最後一對負重輪,推動坦克前進,此時的最大速度為70千米/小時。拿20世紀30年代的標準看,無論是履帶式,還是輪式,坦克都能跑的很快,充分顯示了“快速坦克”的特長。不過,蘇聯的坦克手們很少用輪胎(負重輪)行駛方式。從履帶式轉換為輪式,2名乘員需30分鐘,從輪式轉換為履帶式,2名乘員需40分鐘。履帶板為鍛造的,單塊履帶板寬226毫米,長225毫米,像個豆腐塊,防滑和附著能力不強。最大行程為160千米(履帶式)和200千米(輪式)。
為了配合輪履合一式,操縱裝置也有相應變化。輪胎行駛時,用方向盤操縱第一對負重輪轉向,履帶行駛時,要將方向盤卸下,用操縱桿操縱履帶轉向。BT-2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鉚接和焊接混合式結構。最大裝甲厚度為13毫米(車體和炮塔的正面和側面),車體後面裝甲厚度為10毫米,底部為6毫米。各種BT-2坦克的總生產量達620輛。在BT-2坦克之後,是BT-3坦克和BT-4坦克。這兩種坦克僅有一些局部改進,生產的數
性能
戰鬥全重 11500kg
車長 5.52m
車寬 2.23m
車高 2.21m
引擎 M-5(modified Liberty Aero engine)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111/63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301/201 km
乘員 3人
火力裝備 45mm A/Tk L/42 ; 2x7.62mm DT MG
彈藥 45mm:72/115發 ; 7.62mm:2394發
裝甲 6-13mm
爬坡度 40度
通過垂直牆高 0.20/0.76m
越壕寬 2.7m
涉水深 1.2m
後續發展
蘇聯BT-5快速坦克經過改進後發展為BT7快速坦克,BT7快速坦克是30年代蘇聯著名的坦克。1930年蘇聯向美國購買了2輛克里斯蒂坦克,經廣泛試驗,由哈爾科夫工廠試製成功,稱為BT-1快速坦克。BT坦克從BT-2起開始大量生產,並進行多次改進,先後生產了BT1型至BT7型多種快速坦克及多種變型車。其中BT-7於1934年提出設計,車體改為焊接裝甲,同時增大裝甲傾角,採用新設計的炮塔和新型發動機,性能明顯增強,於1935年開始生產。BT-7的設計經驗成功運用到更新型的T-34中型坦克上,從T-34坦克身上明顯可以看到BT-7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