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簡介
至今,佳能開發出了眾多的技術,以解決鏡頭領域難以迴避的色像差問題。
從1969年人工結晶螢石技術獲得成功以來,佳能在追求更高成像效果的道路上從未停止腳步。
從1978年的UD鏡片,1993年的超級UD鏡片,再到2001年的DO鏡片,每一種鏡片的誕生都是向高畫質成像的一次邁進。即便如此,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對一些鏡頭的色像差進行完全補償也是非常困難的,最終還是會出現殘留的色像差。
2015年佳能迎來了首款採用BR鏡片的鏡頭。BR鏡片是以獲得理想的色像差補償效果為目標開發的。其中的BR光學元件(藍色光譜折射光學元件)是以有機光學材料為原材料,具有與螢石相當,甚至某些方面更加優異的異常色散特性,能夠對藍色光(短波長光)大幅折射,通過將其與一組凸透鏡和凹透鏡組合,構成複合鏡片。使用以往技術難以補償或補償效果不理想的軸向色像差在此鏡片的作用下可大幅減輕,從而抑制了大光圈易產生的色暈現象,大幅提升成像畫質。這是佳能光學技術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未來佳能也將針對不同鏡頭,選擇適合的技術,通過不同鏡片的搭配組合,實現更高的畫質。
自然光是由紅、綠、藍等各種不同波長的光組成的,光線的波長不同,其折射率也是不同的。在現實生活中,想要將具有不同波長的光全部匯聚到一點上是非常困難的,也可以說是很難實現的。如果射入鏡頭的光線能夠匯聚於一點,就構成了理想的成像,反之,光線沒能在焦平面匯聚於一點時,形成了一個模糊的範圍,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色像差。色像差的產生會令所拍圖像邊緣模糊,整體畫質也變得不夠銳利。
結構及原理
在以往的光學結構中,如何能夠更好地控制短波長的藍色光光路,使之與其他波長光線匯聚於一點,一直是比較棘手的難題。佳能通過不斷研發,最終開發出了能夠大幅改變藍色光光路的BR光學元件(藍色光譜折射光學元件),找到了一種能夠更好地應對軸向色像差的新方法。
通過下方左側的示意圖能夠清楚地看出,單純凸透鏡與凹透鏡的組合下,雖然使紅、綠光波的光線匯聚於一點,但短波長的藍色光卻因沒能獲得足夠的折射率,未能與其他波長的光聚焦於一點,出現了軸向色像差,最終導致成像的邊緣產生了色暈。右側示意圖中,在一組凸透鏡和凹透鏡中加入了BR光學元件(藍色光譜折射光學元件),得益於其對藍色光波的異常分散特性,藍色光與紅、綠光線匯聚於一點,從而有效補償了軸向色像差,使成像清晰銳利。
產品優勢
BR鏡片帶來清晰銳利的圖像效果
BR鏡片解決了傳統光學材料自身特性的一些局限,從而使以往光學結構中可能殘留的軸向色像差得到大幅補償。即使使用大光圈拍攝時,畫面中被攝體邊緣易出現的色暈也能得到有效抑制,提高了圖像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