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業務流程管理]

BPM[業務流程管理]

BPM,即業務過程管理,是一種以規範化的構造端到端的卓越業務流程為中心,以持續的提高組織業務績效為目的的系統化方法,常見商業管理教育如EMBA、MBA等均將BPM包含在內。業務流程(也叫做經營流程)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經營目的而執行的一系列邏輯相關的活動的集合,業務流程的輸出是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根據功能、管理範圍等的不同,企業的流程管理一般分為生產流程層、運作層、計畫層和戰略層四個層次。流程建模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個有效的跨組織流程模型並輔助相關人員進行跨流程的分析與最佳化。

基本信息

發展

BPMBPM
20世紀90年代,MichaelHammer和JamesChampy的成名之作《公司再造》(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一書在全美公司領域引發了一股有關業務流程改進的洶湧浪潮。這兩位管理學宗師在書中展示了這樣一個觀點——重新設計公司的流程、結構和文化能夠帶來績效上的顯著提高。但是由於缺少對變革管理以及員工變革主動性的關注,在很多致力於把他們的理論付諸實踐的公司身上產生了反作用的結果。

業務流程改造有了新名字——業務流程管理(BPM),而且再次進入了流行時段。受到全球競爭壓力、消費品化以及政府監管的刺激,美國公司正在重新審視他們的業務流程,尋找到更高效的方法,通過自動化甚至外包的手段去實施它們。公司再次把業務流程管理——這種通過分析、建模和監控持續最佳化業務流程的實踐,當作一種解決業務難題和幫助公司實現自己財務目標的系統方法。

“公司正在認識到全面而可靠的理解自己的流程對於實現任何績效目標都是非常根本的要求”,諮詢機構ProcessRenewalGroup的創始人RogerBurlton說。“如果大多數組織還沒有做點什麼業務流程管理的事情的話,那么他們一定已經在開始做這項工作了”。

業務流程(也叫做經營流程)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經營目的而執行的一系列邏輯相關的活動的集合,業務流程的輸出是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根據功能、管理範圍等的不同,企業的流程管理一般分為生產流程層、運作層、計畫層和戰略層四個層次。圖1對各個層次做了比較。

管理目標

BPMBPM
流程管理的各層次均有相對獨立的、特定的方法,但層次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繫。首先,高層的管理目標最終要通過低層的業務活動來實現;其次,當低層的管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時,就需要引入高層的管理,例如當運作層的調度無法解決資源的配置問題時,就說明分配給該流程的資源數目需要修改,此時需要引入計畫層的管理,重新進行資源能力計畫的計算;最後,低層的數據為高層的管理決策提供依據,企業的策略管理和戰略管理中的模型和參數來自對企業實際經營活動統計數據的積累。因此,從整個企業流程管理的角度來看,有必要將這四個層面上的流程管理統一到一個框架下,並和企業的信息系統聯繫起來。從企業信息系統的角度來看,辦公自動化系統、事務處理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等都是常見的企業信息系統,但這些系統並沒有加入流程的因素,只是用來幫助員工更好地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務。工作流系統的出現使得整個流程的自動流轉或自動執行成為可能,但是工作流一般只解決生產流程層的問題,與企業的計畫和戰略決策還存在一定的脫節。另外,隨著企業業務流程向企業外部(供應商和客戶)延伸,傳統的工作流系統無力解決跨企業的流程集成問題。基於以上原因,面向企業的業務流程管理解決方案由此應運而生。
業務流程是把一個或多個輸入轉化為對顧客有價值的輸出的活動。簡而言之,業務流程是以涉及為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為最終目標的組織活動的集合。一個典型的業務流程應該包括下面六大要素:流程目的(它存在的理由);輸入資源;按一定秩序執行的活動;這些活動之間的結構(相互關係和作用);輸出結果;該流程創造的價值。
一家企業成功的基礎,就是通過業務流程協調各種資源來達成企業目標。無論是向顧客交付產品,與合作夥伴協同,還是引導員工的努力,業務流程能夠將企業的產品、品牌和價值有機地編織到一起,例如下面這些業務活動都是業務流程:根據生產所需,安排原材料的檢驗、入庫和供應;回答客戶的諮詢;從供應商那裡採購;向市場投放新產品。事實上,業務流程集成了企業內各種業務的特徵,業務流程也因此成為企業運作特性的核心。

建立規範

在一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建立的初期,由於企業生存的壓力,管理者普遍關注市場和銷售,對流程和制度不重視,運作基本靠員工的經驗和一些簡單的制度,企業的成功往往取決於企業主的個人能力和一些偶然的機會,比如擁有該行業成功所需要的特定資源。處於這個層次的企業,當在解決了生存問題,開始走向規模化的時候,面臨著從人治向法治的轉變。這個時候解決的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問題,像許多企業推行ISO9001體系或其他一些基本制度的建設,都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內的大部分中小企業和一些市場化程度不高的行業里的企業大都屬於這個層次。

處於第一個層次的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無序,通常會出現組織結構不健全,機構因人設崗的,權責不清和沒有制度流程。這些企業通常沒有成型的組織機構,誰熟悉哪一塊也就由誰負責該項業務,職能通常會有交叉,企業的運作基本上依賴於人的經驗和慣性,經常會發生越級指揮事件,同時會表現出高度集權的特點。
從流程管理的角度,這個時期的企業急需的是建立起基本的流程和規範,如業務運作流程、作業指引、崗位說明書、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等。這個時期的企業不能強求業務流程的精細,關鍵是明確權責,識別和描述流程,使工作例行化.

流程最佳化

1BPM
由於企業規模的擴大,組織的機構會逐漸龐大,分工會越來越細,企業官僚化程度也在隨著增加,這個時候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低效,也就是效率的低下,通常這類企業會表現出以下特點:
組織機構完整,甚至大而全,也有書面的職責說明、制度流程,但是會出現部門間合作不暢,跨部門流程工作效率低下,決策時間長,制度流程雖然有但是沒有達到精細化的程度,流程執行不到位等等問題。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還通過了ISO9001認證或有完整的制度流程體系。具備這個特點的企業一般是一些迅速膨脹後頗具規模的民營企業和一些國有企業。其業務模式相對穩定,而且通常企業發展比較快。
在這個階段的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提高企業的效率和反應速度。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先對現有流程的績效進行評估,識別缺失的關鍵環節和需要改善的環節,針對流程各環節從可以以下四個角度進行分析:
-活動:是否過於複雜,存在精簡的可能性
-活動實現形式:是否能用更有效率的工具來實現活動
-活動的邏輯關係:各環節的先後關係可否作調整以達到改進目標
-活動的承擔者:是否可以通過改變活動的承擔者來使流程更有效率
然後通過對現有流程的簡化、整合、增加、調整等方式來提升流程效率,還可以通過明確流程所有者(processowner)的形式來監督流程的整體表現,從而避免部門間推委的問題。
一般在進行流程最佳化的時候關注的是相對低層次的流程的效率和成本等,可以採用一些方法和工具對現有的流程進行改良,同時強調流程的有效執行,一般不會涉及到大的組織變革和流程變革,這個時候解決一個從有到更好的問題。
以一家家電企業的研發流程為例,該企業有完整的研發流程和制度,但在實際運作中,新產品研發周期很長而且研發效率較低,設計變更頻繁,模具空置率高;各類評審的手續複雜,研發與市場以及工藝部門、生產部門之間經常發生推委事件等等。通過對研發流程的績效表現、流程各個環節以流程的運作情況進行診斷分析,發現流程.各個階段包括概念階段、計畫階段、開發階段、驗證階段、發布階段、生命周期階段各個階段的關鍵控制要點的操作性不強,缺乏有效的檢查清單而使重要的評審點評審受限於評審點的經驗甚至流於形式;和各個相關部門之間的接口不清晰、導致重複返工;不同類型和難度的研發項目採用同樣的流程導致流程的效率低下等等,找出上述問題後,針對性的最佳化上述流程以後,就可以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提高研發流程的效率。
業務流程最佳化的特點是一些局部的變革,對企業的衝擊相對較小,相對比較容易實施,缺點是只是一些改良,對一些存在結構性問題的企業往往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

流程重組

這個時候往往是公司的戰略轉型期,需要對流程進行根本性的變革,需要全面評估業務流程,需要根據戰略對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和重組流程以適應公司的戰略,流程重組往往伴隨著IT系統的實施、重大的組織變革和業務模式的變革。這個階段往往是一次重大的管理變革。企業架構之流程管理(BPM)
這個時候企業的流程本身並沒有很多的問題,但是往往不能適應新的戰略,一般伴隨IT系統的實施或者新的戰略調整,需要對企業的流程進行全面的評估和戰略性思考,同時隨著流程的調整需要進行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以某知名的房地產企業為例,公司的新戰略要求能夠快速的交付產品,快速的進行存貨周轉,但是在對房地產開發的整體業務流程進行審視時,發現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簡單的最佳化和完善並不能解決問題,在整個開發流程中,招標採購占了相當長的時間,如果只是對該流程進行一些局部的最佳化並不能有效的解決快速交付產品的問題,在對整個業務流程進行後戰略性思考,提出了從設計角度對一些材料和工程進行標準化設計,在採購方面建立戰略採購系統的模式,通過這種標準化的產品設計和戰略採購,使得一些費事費力的採購招標過程可以免去,從而極大的加快了產品的交付和提高了效率。這個變革涉及到整個規劃設計、採購招標乃至成本預算等流程的變革。
業務流程重組因為往往伴隨著業務模式的調整,是一次重大的管理變革,存在較大的實施風險,但一旦成功,往往能給企業帶來業績的重大改善。
這三個層次的流程管理適用於不同階段的企業,當然他們之間的界限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在進行業務流程的規範時,最好能對流程進行一些最佳化,業務流程最佳化和業務流程重組之間的界限也只是程度上的區別,關鍵是進行流程管理時根據管理的現狀採用合適的方法和步驟。

四種方法論

面向工作流

1BPM
工作流描述了在BPM空間內人與人的互動和人與系統的互動,套用最為廣泛的在協同辦公領域。根據獨立分析師SandyKemsley所述,工作流就是我們所熟知的BPM的初始階段。“一開始就有工作流,”Kemsley在她網站的第二專欄中寫道。“更確切地說,在預先確定的流程圖中有一個掃描過的人與人之間互動的路由文檔。”在當代BPM的大背景下,工作流和EAI(企業套用集成)平起平坐,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人的集成。工作流BPM指的是在最佳化業務流程中以人為本的活動。這些措施包括活動監控,流程治理,正如BPM的成因,是對未完成文檔向下進一步處理的編制。

面向文檔

文檔管理和工作流齊頭並進。當檔案穿過工作流時,追蹤檔案的去向以及它們的變動,維護文檔記錄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早在計算機革命之前,已經成為了業務的必要元素。今天的企業文檔管理系統利用計算機技術來提供存儲、安全、索引和檢索選項。可用性正日益重要,因為多方參與者經常需要憑藉多個套用來使用同一個檔案。因此,依靠現有業務系統的集成是面向文檔BPM成功的一個主要元素。

業務規則

自動化這門學科可以追溯到人工智慧的早期,當時研究人員試圖以最簡單的術語,集中於規則的使用來描述複雜的系統。像最早的嘗試模擬西洋棋遊戲實驗計算機,這些系統按照狀態機的模式工作。有點像遊戲規則,組織顯式地或隱式地按照關鍵“規則”來定義過程,這些關鍵“規則”在流程的某些點上提出要做出哪些決定或更改——或請求哪些授權。一旦被稱為推理機,同類的軟體系統就發展成了業務規則引擎或者業務規則管理系統。創建和維護業務規則的複雜性常常成為這些推廣這些系統的阻礙成分。

這些系統承擔了類似以建模為中心的BPM工具的角色。(誠然,很多用戶會將以建模為中心的BPM作為一個獨特的類別。)以建模為中心的方法起初傾向於自上而下的進行工作,這些工作就是在模型中用特殊符號描述一個組織,或組織的改進。一些工具廠商已經完成對可執行模型的支持——他們的模型可以生成或者幫助形成可用的業務邏輯的代碼。與這裡介紹的其他類型的BPM系統相比,業務規則引擎在純BPM系統中的規模將變得更大。

面向EAI

在整個90年代從不同系統對集成可操作型數據方法的改進,採取的是企業套用集成或EAI的形式。雖然這些往往是硬接線的一對一集成,訊息佇列這種套用集成變得尤其流行,同時隱含業務流程表現為有組織的佇列,例如,清除銀行支票或執行庫存訂單,讓集成伺服器很大程度上有了面向工作流的BPM的味道。今天,許多架構師都傾向於把數據集成問題看成業務流程問題。同樣地,一些架構師將期望根據B2B或電子數據交換(EDI)來集成的過程自動化。

實施策略

1.確定BPM項目的輕重緩急
許多組織犯這樣一個錯誤:沒有把BPM套用系統與項目實施部門及整個企業最重要的戰略目標緊密聯繫起來。BPM所關注的“流程效率”應當與更重要的戰略目標結合起來,譬如提供效率更高的客戶服務。
IT組織以及來自每個業務部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應當就項目的輕重緩急達成一致,所選的項目不僅能給單個部門直接帶來好處,還能給多個部門或者整個組織直接帶來好處。達成一致意見的最佳辦法就是,召開項目優選討論會,所有利益相關者以及客觀的協調者,如執行發起人或者外部顧問都來參加。
2.確認BPM試點項目
一旦確定了BPM項目的輕重緩急,就應當選擇針對某個部門的特定項目作為正式行動前的試點。成功的項目試點不僅會證明BPM的成功,還有助於證明有必要在整個企業擴大部署策略。因此,所選擇的試點應當直接支持企業最緊迫的戰略目標,無論是提高客戶服務、更快地推出新品,還是縮短流程時間以獲得競爭優勢。
一個例子是,某地方政府選擇虐待兒童案上報過程作為試點項目,因為該項目為在重要地區提供公共服務帶來的好處最為明顯。另一個例子是,以抵押貸款辦理員關注的抵押貸款開辦作為試點項目,以考察是否能通過縮短貸款開辦時間從而獲得競爭優勢。一家汽車製造商專注於簡化分布廣泛的應收款項流程,從而支持跨組織提供最佳服務這一業務目標。
這些率先進行的項目被選中,不是因為它們一定就能證明迅速獲得投資回報,而是因為它們對整個組織的業務戰略來說至關重要。
3.成立親合團體
許多組織在選擇合適的試點項目及確保成功方面煞費苦心,可是在把項目推廣到其他部門和流程方面卻沒有給予同樣的關注和努力。等到試點項目完成後才開始規劃下一個部署階段,這是錯誤的做法。
組織需要有精心設備、分階段進行的部署計畫,還要考慮到有緩急之分的BPM項目以及有密切關係的親合團體(affinitygroup)。親合團體是指共享流程、文檔/檔案和數據的部門。譬如,有著共同管理職能的幾個部門,如財會、行銷和客戶服務部門。這些部門或者業務單位可以重複使用流程的相同部分,從而能夠獲得跨部門的流程效率,降低實施、支持及培訓成本。親合團體裡面的主要部門實施BPM套用系統後,它可以指導實施類似套用系統的下一個部門。這種方法促進了整個團體共享流程自動化知識。
作為這種方法的一部分,組織應當考慮親合團體裡面每個部門確認在最初實施階段,哪些項目處於最有可能成功的準備狀態和具備所需的資源。還要評估諸多因素,如自動化程度、計算機使用技能以及親合團體裡面每個部門的工作量。
4.進行必要的組織變化
成功的企業BPM策略可能需要報告職能關係和對職責方面進行調整,事先進行這種改變很重要。譬如說,BPM策略會影響多個系統和套用軟體,包括ERP系統、財務套用軟體、內容管理系統以及集成服務。BPM策略還需要改變人們的辦事方法以及使用系統的方法,即使核心流程根本上沒有變動。
在評估組織變化時,把通常分散在組織各個角落以及IT不同部門的BPM知識集中起來也很重要。有些組織會因而建立“BPM卓越中心”(BPMCenterofExcellence),充當專家小組,負責評估、研究及實施BPM技術。代表可以包括參與BPM試點項目及後續項目的來自IT部門和系統集成商的人員。如果採用了親合團體方案,IT支持人員、BPM系統管理員和來自各部門的重要業務用戶也可以參與進來,分享經驗和最佳策略。
一旦項目得到了執行發起人和幾個重要的項目利益相關者的評審和一致同意,就應當把企業BPM策略、策略依賴的分析以及整個部署計畫傳達給行政管理班子、部門/業務單位的負責人、IT管理人員以及參與“現狀”評估的各方。這一步應當通過對每個部門的優先項目和需求進行一系列演示報告來進行。
遺憾的是,許多組織要么忽視了這一步,要么策略的傳達對象不夠廣泛或者內容不夠明確。溝通策略是任何技術策略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對BPM來說尤為重要,因為BPM會對系統、流程和多個級別的職員帶來重大影響。
BPM卓越中心可以負責溝通,最初的試點項目完成後應當繼續溝通。另一個最佳策略就是成立由最初的項目利益相關者組成的BPM策略指導委員會,每月或者每個季度開一次會,評審策略,把最新情況傳達給組織其餘部門。
5、贏得企業上下的廣泛支持
遵照這些步驟將幫助你避免在整個企業部署BPM時掉入最大的陷阱:把重要的業務部門排除在規划過程外面。部署規劃不僅僅是項目經理和當前BPM項目隊伍的工作。確認前期項目以及後續推廣項目需要諸部門及業務單位提供反饋意見,特別是因為規劃有賴於如何選擇對貴組織的戰略目標產生最大影響的流程自動化套用系統。有些部門要到項目的後期階段才能看到BPM策略在本部門的實施,在這些部門達成共識和得到他們的支持同樣很重要。

移動套用

移動套用時代來臨了。而對於移動套用來說,業務流程管理(BPM)成為了焦點,使用BPM可以大的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
為移動BPM做好準備
如果組織不開始為移動BPM做準備,他們可能就會發現自己在爭先恐後地追趕,在不久的將來花更多的錢。移動再造業務流程是一個數十億美元的新興產業。在未來五至七年內,該行業將帶動企業走向移動流程。為了避免落後,企業組織就可以開始盤點他們的流程來為移動機會做準備。如果想要採取移動BMP,專家們還觸及五個關鍵步驟,為公司準備一個移動BPM方案:
1、確定移動需求。首先,對你的流程進行分析,為一個移動方法尋找可以最佳化的步驟。在確定在一個領域中,最終用戶和員工使用同一個流程從後,要考慮如何重新設計這些步驟,使他們能運用移動。尋找真正依賴於大量的實時通信或信息的實時訪問信息流程—‘通信熱點的流程’。抽出時間來分析流程並發現哪些步驟是移動的最大受益者,公司能避免為移動而移動。
2、了解您的員工和您的客戶。觀察員工在工作中做什麼,他們怎么做的,以確定移動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工作。有時候在顧客面前,能有這個流程引導,你將變得更加重要。同樣,企業組織應保持對最終用戶的密切關注,以創造一個令人滿意的移動客戶體驗。用戶的需求具有如此巨大的能力,能夠使企業發生前所未有的事情。在過去,很多都是由技術驅動的。它已經正在由終端用戶和客戶的需求推動。
3、從組織的高管那裡得到支持。如果管理層不相信移動BPM提供的好處,一它將很難得以實現。尤其是一個具有一般企業方向,適當的利用現有技術追求企業目標,更為重要。
4、有一個合適的移動資產管理系統。為了平滑過渡到移動BPM,使用系統來管理和規範員工對移動設備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你的移動資產管理裡面,你至少需要有一些組織級別,這樣才能向前發展。
5、制定明確的移動BPM戰略。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BPM的其他方面再怎么努力,BPM方案都可能會動搖。強烈建議所有公司制定一個整合的BPM戰略。如果你整合一個戰略為三到五年,您將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每6個月更新它,您就可以在市場有競爭力,您也將得到一些關注的焦點。
移動BPM攻略
移動能力可以給BPM願景增加速度和敏捷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轉向移動可以一蹴而就。為了取得收益最大化,在將移動計算集成到業務流程的過程中,企業和IT專業人士應該從整體角度出發,從設定明確的最初目標開始,直至移動套用成為每個人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移動BPM第一步:設定目標,項目試點
當組織機構決定要在現有流程中增加移動能力的時候,他們應該先從設定簡單、易於理解的目標開始,位於康涅地格州費爾菲爾德的聖心大學的管理學副教授PaulBailo這樣說道。確定在這流程中你認為什麼可以實現增值,並解釋清楚原因。最重要的是,不要急於鋪開攤子去實現你的移動規劃,首先應該先去做一個或幾個試點項目。這些測試的運行能夠有助於減少對所有參與方的壓力,同時,也使得向移動能力的轉變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演變,而不是一場革命。制定一個計畫,然後去和其他人溝通,溝通,再溝通,尤其要特別注意強調對個人用戶來說有什麼好處,這將顯著的提高採用率。深入分析,在實施移動性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他說道。這需要搞清楚,對於各種不同角色的員工,應該去跟蹤什麼,以及如何進行跟蹤。
下一步:建立一種移動思維
許多機構都開始以數據和內容來衡量移動能力,作為一個例子,稱之為“進步巨大”的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做法。NPR正在努力通過“一次創建,到處發布”(COPE)模型去管理它所有的內容。他們已經創建了很多套用編程接口(API),通過這些API,他們可以通過多個設備和網點來發布他們的內容。設備就是容器,想想在這些容器之外發生的事情,想想您要發布的數據。
進一步:處理移動BPM的挑戰
然而,實現移動BPM也有其內在的組織方面的挑戰。首先,你要確保你團隊中有合適的人選去規劃和推動項目的實施。團隊成員可以包括首席信息官(CIO),銷售總監或類似的更高級別的人員。接下來,確保你已經明確了你要解決的業務問題。這是關鍵性的起點。然而,計畫好你將如何提供優異的最終用戶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兩個方面你必須都要做對,如果這兩者之中任何一項出現問題,其他就不用談了。
從技術角度來說,了解現有的基礎設施也很重要。舉例來說,如果準備實施“自帶設備辦公”(BYOD)策略,也就是說,每個雇員將在工作中使用自己的移動設備。你需要了解組織和員工的當前狀況,以及你想要達到的目標狀況。儘管根據預測,移動消費,尤其是在套用方面的花費,到2015年將增長100%,但移動費用的開銷可能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為了抓住新的機遇,IT預算正在向移動方向傾斜。然而,如果你看一下在ERP和CRM系統和分析上的花費,其中已經做了很多投資可以套用到移動能力上。
始終保持移動用戶的前沿和核心地位
永遠不要忽視您的最終用戶。通常情況下,高層做了很多決定,雖然這些決定會影響他們,但是他們的想法卻沒有得到充分考慮。事先就處理好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可以避免很多後患。移動套用是一個需要用戶界面、用戶體驗和業務分析的綜合體。需要能夠為用戶體驗進行設計的人員,同時還能實現你所需要的功能。那些屬性從未像如此緊密相連;實際上在把這個業務結構都放進了移動設備之中。
最後,移動設備的固有限制可能意味著很多其他地方也需要因之改變。從戰略的角度來看,你需要枕戈待旦,時刻準備著將移動能力集成到流程管理中——即使你的第一代移動功能已經付諸實施,也不可有一絲鬆懈。

技術版本

BPM的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歷經幾個開發語言的,JAVA與.net是最受企業歡迎的開發語言。
1:Javabpm
JAVABPM是一個擴展性很強的流程管理系統,百分百用JAVA語言開發,持久層採用Hibernate實現,理論上說,只要Hibernate支持的資料庫JBPM都支持。同時它還能被部署在任何一款JAVA套用伺服器上。
2:.NETbpm
.NETBPM是基於微軟.NET技術的BPM,具有集成大型企業軟體的特徵。.Netbpm採用的是B/S架構,附帶有多種可視化編輯器,主要特點有:縮減代碼編寫量,快速開發,圖形化設計,預警檢測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