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信息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將人工智慧上升到國家戰略,指出人工智慧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多個領域的套用,將極大提高公共服務精準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截至2017年8月,國內醫療AI公司累計融資額超過180億元人民幣,得到融資創業公司達104家。發展歷史
2017年5月,中山眼科中心已經開啟了全球首個眼科“AI醫生”門診。
2018年2月,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研發的能同時診斷眼病和肺炎的人工智慧系統登上了世界頂級期刊《Cell》封面。
2018年4月2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宣布智慧醫院上線,從分診、就醫、診療等多個環節引入了人工智慧系統。
2018年4月底前,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慧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林浩添教授和越秀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的項目將進入三家試點社區醫院,首期讓“AI醫生”為3600位居民開展白內障和近視的篩查。
套用效果
在臨床醫師監督下,由人工智慧進行眼病診療。在一間10平米左右的房間裡,AI醫生獨立為病人“看片”篩查先天性白內障,但結果會與人類醫生進行比照。同樣的試驗在全國14家醫院同步開展,至2018年4月,已服務超過3000人,結果顯示,沒有一例漏診,患者也有很高的滿意度。發展前景
市民在試點社區醫院不會看到高大上的機器人,而是一台專業的數碼裂隙燈眼部拍攝設備,在社區醫生幫助下拍完照後,數據會通過聯網的電腦直接上傳到雲端,交給人工智慧系統分析。計畫中,還要同步推行一個更為簡單的眼病個人篩查管理模式:市民通過手機自拍照片,將圖片上傳到APP,就可以初步篩查是否有白內障風險。
面臨問題
AI醫生還沒有獨立行醫資格,它未來是否能獨立診療,還需要進一步的數據支撐和政策審批。讓AI醫生下基層,增加了使用場景和病種,也是希望在真實世界裡觀察這種模式是否可行,老百姓是否願意採用,AI能否發揮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