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該彈是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機載近距反輻射飛彈,由攻擊直升飛機和固定翼攻擊機用來攻擊敵高炮射擊指揮雷達和近距地空飛彈制導雷達,其名稱“賽德阿姆”,為“響尾蛇反輻射飛彈”(Sidewinder Anti-Radiation Missile,Side ARM)的英文縮寫的音譯。1981年美國海軍武器中心在“響尾蛇”AIM-9C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基礎上設計被動雷達導引頭,由原來研製AIM-9C半主動雷達導引頭的莫托羅拉公司進行生產。最初由美國海/空軍聯合發展,空軍擬用作短期過渡性機載自衛武器,但因其沒有滿足空軍的全部戰術技術要求,於1984年中期退出該項計畫,而與北約組織一些成員國合作發展一種全新的“斯爾阿姆”(SRA RM,Short-Range Anti-Radiation Missile)近距反輻射飛彈。功能介紹
於是,美國海軍單獨繼續研製,1983年2月首次飛行試驗,1986年3月投入批生產,1987年進入現役,1990年停產,研製費9.3百萬美元,採購費72.3百萬美元,總計81.6百萬美元,製造樣彈16枚,批生產總數732枚,月生產率23枚,單價9.9萬美元。由於該彈全部是由70年代中期進入庫存的將近900枚AIM-9C半主動雷達型飛彈改進而來,整個計畫項目的費用很低,使庫存武器重新獲得作戰使用能力。隨後,在AGM-122A型基礎上發展了AGM-122B改進型,採用全新的被動雷達導引頭,90年代中期服役。現在正發展該飛彈的後繼型——“阿爾格姆”(AARGM,Advance Anti-Radiation Guided Missile) ,計畫2000年後開始服役。
該彈採用與AIM-9C完全相同的氣動外形布局,並採用其標準的引信戰鬥部艙、發動機艙、彈翼和鴨翼組件,以及改進設計的制導控制艙組合而成,頭部改為半球形天線罩。制導控制艙的更改部分是射頻檢測和信號處理裝置,導引頭位標器的陀螺穩定環架和伺服機構仍相同。引信改用AIM-9L的主動雷射引信。
最大射程17.7km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M2.5
使用高度15250m
最大過載15g
制導系統被動雷達
引信主動雷射引信
戰 斗 部高爆炸藥,重10.2kg
動力裝置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90.8kg
彈長2.90m
彈徑127mm
翼展6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