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ABO血型根據紅細胞表面是否具有A或B抗原,將人類血型分為A、B、AB及O型四種。ABO血型系統抗原與抗體分布規律血型紅細胞表面抗原血清中抗體ABABOABAB無抗B抗A
無抗A和抗B此外還有少數的血型亞型,如A1、A2、A1B、A2B及B亞型等。血液有不同類型是奧國病理學家、免疫學家卡爾.蘭德斯泰納(一八六八—一九四三)在一九○二年提出的。他曾從自己和五位同事身上取得血液樣本,合成三十個樣本,進行觀察研究。他發現有的樣本成功混合,有的卻發生凝結(黏在一起」。他於是領悟,每個樣本的情況並不完全相同。有兩人的樣本,紅血球上有一種稱為「Anti-gen」(抗原)的物質,他於是以「A」作標記;另外兩人的樣本,另有一種「抗原」,他依字母順序,以「B」作標記;只有一人的樣本,A抗原和B抗原都沒有,但血清中卻有兩種抗體,他自己的血液也是如此,他於是以「O」(表示無抗原)作標記。後來,他發現有一群人的血液,既有A抗原,也有B抗原,他便叫它做AB型。
從此,血液便分為A型、B型、AB型和O型。
ABO血型物質除存在於紅細胞膜上外,還出現於唾液、胃液、精液等分泌液中。中國60%漢族人唾液中有ABO血型物質。血型物質的化學本質是指構成血型抗原的糖蛋白或糖脂,而血型的特異性主要取決於血型抗原糖鏈的組成(即血型抗原的決定簇在糖鏈上)。A、B、H3種血型抗原化學結構的差異,僅在於糖鏈末端的1個單糖。A抗原糖鏈末端為N-乙醯半乳糖,而B抗原糖鏈末端為半乳糖,H抗原和A、B抗原相比則糖鏈末端少1個半乳糖或N-乙醯半乳糖。1981年已有人用綠咖啡豆酶(半乳糖苷酶)作用於B型紅細胞,切去B抗原上的半乳糖,從而使B型轉變成O型獲得成功。
血型亞型的發現
E.von鄧格恩及L.希爾斯費爾德於1911年發現A血型的亞型。他們看到不同A型人的紅細胞與抗A血清發生凝集反應的強度不一,在反應弱的A型人血清中還有一種抗體能與反應強的A型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據此認為在A型中存在亞型;即A1及A2亞型。A1.型紅細胞與抗A血清(來自B或O型人)反應強,而A2型紅細胞與抗A血清反應弱。而且在部分A2型人的血清中,除存在的抗B外,還有不規則的抗A1。在B型人血清中有兩種抗體:抗A及抗A1。抗A能與A1及A2細胞發生反應;抗A1隻與A1細胞發生反應。A1型紅細胞上有A及A1兩種抗原。A2細胞上只有A抗原。AB型也可分為A1B及A2B等亞型。此外還有一些其他亞型。RH血型
在ABO血型系統中,有一種RH血型,是ABO血型系統的另類。1940年Landsteiner和Wienner發現人紅細胞上的Rhesus(Rh)系統的抗原。他們把恆河猴的紅細胞注射給兔子,發現被免疫的兔子血清內含有一種抗體,能凝集85%歐洲血統人的紅細胞。這些被凝集的紅細胞叫做“恆河猴陽性”。Rh是英文恆河猴(Rhesusmonkeys)頭兩個字母。在臨床上,凡帶有D抗原者稱為Rh陽性,不帶D抗原者稱為Rh陰性。Rh血型在臨床上有重要意義。在我國除幾個少數民族外,Rh陽性率99%以上,所以因Rh血型不合而發生的同種免疫現象較為少見,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視。Rh陰性的人輸入Rh陽性的血液後(特別是多次輸血)在其血清中可以出現抗Rh抗體,若再輸入Rh陽性血液,就可發生凝集,造成溶血性反應。另外,一般人血清中雖沒有Rh抗體,但Rh陰性婦女若孕育Rh陽性胎兒,胎兒的紅細胞一旦進入母體,也可刺激母體產生Rh抗體。遇此即使第一次給母體輸血,也可引起溶血反應。
Rh陰性血是一種稀有血型。在漢族人口中,這種血型的人僅有千分之三,再分配到A、B、O等血型,比例更是不到萬分之一。
血型分類
血型 | 紅細胞抗原(凝集原) | 血漿中抗體(凝集素) |
A | A | 抗B |
B | B | 抗A |
O | 無A、無B | 抗A、抗B |
AB | AB | 無抗A、無抗B |
血型的推測
美國科學家皮特•達達莫博士認為,人類的血型是由進化決定的。我們的4種血型——O型、A型、B型和AB型——並不是在所有的人身上同時出現,而是由於不斷進化和人們在不同氣候地區定居下來後逐漸形成。在寒冷的年代,由於草原上可供吃用的東西匱乏,遊牧部落不得不去適應新地形所能提供的新食物。由於新的飲食結構出現,人的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也會隨之有所變化,緊接著血型也會有所變化。
O型血的歷史最為悠久。它大約出現於公元前6萬至4萬年之間,當時的尼安德特人吃的是簡單的飯食:野草、昆蟲和從樹上掉下來猛獸吃剩下的果實。而4萬年前出現了克魯馬儂人,他們以狩獵為生。在獵光了所有的大野獸後,他們從非洲向歐洲和亞洲轉移。
A型血出現在公元前2.5萬年至1.5萬年之間。當時,我們的以果實為生的祖先逐漸變成雜食。隨著時間的推移,農耕成為住在現今歐洲土地上的人們的主要生產方式,野禽野獸開始接受馴養,人的飲食結構隨之發生變化。就是現在,絕大多數A型血的人都居住在西歐和日本。
B型血出現在約公元前1.5萬年至新紀元之間。當時東非的一部分人被迫從熱帶稀樹幹草原遷徙到寒冷而貧瘠的喜馬拉雅山一帶。氣候的變化便成了催生B型血的主要因素。這種血型一開始出現在蒙古人種身上,隨著他們後來不斷向歐洲大陸遷徙,結果今天有很多東歐人都是這個血型。
人體的4種血型中最後出現的為AB型,它的出現還不到1000年的時間,是“攜帶”A型血的印歐語民族和“攜帶”B型血的蒙古人混雜在一起後的產物。AB血型的人繼承了耐病的能力,他們的免疫系統更能抵抗細菌,但他們易患惡性腫瘤。
很快會出現第5種血型。完全有可能出現一種新血型,比如說C型。只有這種有新血型的人才能在人口過於稠密、自然資源所剩無幾的嚴重污染世界上生存下來,因為這時原先那4種血型,也就是說,有好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人將抵擋不住這種日益加劇的生態災難,他們會很快消失.這就是皮特,達達莫博士得出的結論!
遺傳
ABO血型及其相應的遺傳式
表現式A,B,O和AB;遺傳式AA,AO,BB,BO,OO和AB。表中可看出O為隱性遺傳基因。遺傳時的表現型與基因型
此血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兩種顯性基因"IA","IB"和隱性基因"i"。各ABO基因型配偶所生子女的基因型
父母基因×父母基因=子女基因A型×A型
IAIA×IAIA=IAIA
IAIA×IAi=IAIA.IAi
IAi×IAi=IAIA.IAi.ii
A型×O型
IAIA×ii=IAi
IAi×ii=IAi.ii
A型×AB型
IAIA×IAIB=IAIA.IAIB
IAi×IAIB=IAIA.IAi.IBi.IAIB
B型×B型
IBIB×IBIB=IBIB
IBIB×IBi=IBIB.IBi
IBi×IBi=IBIB.IBi.ii
B型×O型
IBIB×ii=IBi
IBi×ii=IBiii
B型×AB型
IBIB×IAIB=IBIBIAIB
IBi×IAIB=IBi.IBIB.IAIB.IAi
A型×B型
IAIA×IBIB=IAIB
IAIA×IBi=IAi.IAIB
IAi×IBIB=IBi.IAIB
IAi×IBi=IAiIBi.IAIB.ii
AB型×O型
IAIB×ii=IAi.IBi
AB型×AB型
IAIB×IAIB=IAIA.IBIB.IAIB
O型×O型
ii×i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