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後

96後指1996年至2005年出生的一代中國公民,與95後都合稱90後。有時泛指1995年以後出生的所有中國公民。96後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中國社會發展和諧,同時也是中國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所以96後可以說是資訊時代的優先體驗者,並且中國實行了9年義務教育,普及了96後公民的知識教育。

總體介紹

96後指1996年至2005年出生的一代中國公民,與95後都合稱90後。有時泛指1995年以後出生的所有中國公民。96後與95後相同,均出生在中國改革開放後,但不同的是,96後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中國社會發展和諧,同時也是中國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所以96後可以說是資訊時代的優先體驗者,並且中國實行了9年義務教育,普及了96後公民的知識教育。中國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普遍為獨生子女,目前多數尚未成年。由於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6後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時有著不同於前人的新價值新觀和新的行為方式。雖然社會上不乏對90後(也包括96後)的批評,但90後的社會價值也漸漸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社會背景

96後從出生開始生活環境相對前幾代優越許多,甚至超過80後。沒有經歷過歷史和政治上的動盪,也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由於中國開展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從90後開始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除父母外,親情觀相對淡薄,在這樣的生長環境裡,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幾代人來說,更顯得有些孤僻。今日中國的信息發展迅速,同時由於“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湧入中國,信息化、市場化等,各國交流日益廣泛,而96後相對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審美觀和價值觀方面也與前人有很大不同。所以96後也是新一代的接班人。

教育環境

由於時代變遷,國家經濟轉型,從“90後”開始的父母們當他們剛剛成家立業就遇到了與他們從小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大相逕庭的體制改革——多年沿襲的“鐵飯碗”被打破了,他們需要重新選擇職業,需要靠自己奮鬥,許多人被捲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壓力使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
96後的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經歷了多次教育改革,雖然體驗過“減負”、“素質教育”,這個時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還是學習壓力、升學壓力。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使得部分96後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厭學。但96後的一些孩子還是有一些比較出色的。(從96後開始他們便開始接受中國9年義務教育)接受教育即是96後公民的權利也是他們義務。

信息多元化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網路的迅速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96後的生活。1999年,中國只有四百多萬網際網路使用者,而到2010年的今天,有了四億人。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7歲到15歲之間的中國兒童中,超過70%至少上過一次網。如今超過一半的城鎮兒童家中有網際網路連線。並且眾多的國小、國中課堂上都有一門“信息技術”(俗稱“電腦課”)這也加快了信息多元化的原因。

96後傑出代表

徐嬌、左溢、吳磊、陳曼媛、鄭偉、叮噹、安彭澤宇孫斯陽、張蕊、張佳祺馮佳瑋管桐高馨岳胡啟奧付樂為、王紫璇、王嘉憶、黃安儀、張雪迎、陳兆豐、徐嘉偉、李瀟風聶浩然陳光文金聖凱、孫蘇雅、郝天銘、崔粲琨、杜海、胡濤、白小英楠、關曉彤、金世豪、石雲鵬、貝逸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