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孤獨的鯨
科學家很驚訝,認為它從太平洋穿越西北通道後到了大西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今年5月8日,一頭灰色鯨魚在以色列沿海突然出現,海洋生物學家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因為這種鯨魚的家在數千英里外的太平洋。它究竟是如何輾轉千里,最後成為地中海這片陌生海域的隱士呢?
早在18世紀,灰鯨就已在北大西洋地區滅絕,此後,再也沒人在這個區域見過它。現在全球僅存的2萬頭灰鯨分布在太平洋東西岸兩個地區。它們在東太平洋地區的遷徙範圍包括從溫暖的美國加州沿海地區到冰冷的阿拉斯加州沿海區域,加州沿海是其產子的海域。另一部分鯨魚的活動範圍則是西太平洋的西伯利亞海域。
以色列海洋哺乳動物研究與援救中心負責人謝寧博士鑑定了鯨魚的身份,他說:“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件,有人把它形容為最重要的鯨魚目擊事件之一。”謝寧博士稱這頭鯨魚長39英尺,重約20噸,它很可能是穿過西北通道後到達大西洋,這個通道通常都被冰雪覆蓋,但由於冰雪融化它便能設法穿越。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室的克拉彭也認同這種解釋。
這樣的“極個別”會是鬚鯨亞目里某種前所未知的品種里的最後一隻嗎?還有一個可能性,鯨魚生物學家也這么提出過,那就是他可能是一個缺陷兒,或者也可能是一個稀有的混血兒—可能來自於一頭藍鯨和一頭鰭鯨的雜交。但是不論怎樣解釋,這頭“52赫茲”獨自歌唱,獨自旅行,是獨一無二的。[1]
根據2004年《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也有些證據可以證明他在慢慢成熟起來,因為他的聲音比起1992年他被海軍首次識別時要低沉一點。[1]
儘管“52赫茲”的確切年齡我們不得而知。自被發現之後他又繼續存活了20年。據ALASKA DISPATCH 可知他最後的記錄地點離阿留申群島和科迪亞克島(位於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灣)並不遠—那裡也是他自第一次被追蹤後,最靠近陸地的地方。對此,你可以查看一下他在1992-2004年的之字形洄游路線圖[2],你也可以聽一下來自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的“52赫茲”的叫聲,你甚至可以比較一下他聲音和其他鬚鯨同類聲音的不同。[1]
雖然喜愛鯨魚的人們可能在為有些悲哀的關於這頭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的故事而傷感嘆息,然而有希望的理由也還是存在的。儘管他孤零零的,但是我們的“52赫茲”看來健康得很。[1]
KATE STAFFORD教授是西亞圖國家哺乳動物實驗室的研究員,她對《紐約時報》說過:“這頭鯨魚能在如此嚴峻的環境裡獨自生存了這么多年,這個事實足以說明它沒什麼健康問題。”[1]
這頭鯨魚的順應力同時也鼓舞著每一顆孤獨的心。儘管他唱響的二十年無應答的吶喊只是在冰冷的北大西洋里迴蕩著,他一直唱下去。[1]
一個著名的禪門僧人問道:“一隻手的掌聲是怎樣的呢?”
它可以引起“52赫茲”的共鳴。[1]
雜誌報導
52赫茲鯨(或世界上最孤獨的鯨)名稱的由來:
52赫茲鯨,也叫“世界上最孤獨的鯨”,是於20世紀80年代被發現的。據美國探索頻道報導,美國海軍從上世紀1980年代開始向科學家們轉交他們監聽到的鯨類歌聲。而海軍本來執行的是監聽北太平洋水下潛艇的任務,只是在無意之中也記錄了鯨類發出的叫聲。
1989年,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威廉·瓦特金斯(William Watkins)博士開始對這些錄音信號進行分析,注意到有一頭鯨的聲音頻率之高遠遠超出了其他鯨類。一般情況下,大部分雄性長鬚鯨或藍鯨的歌聲頻率大約在17~18赫茲,這個頻率太低了,人的耳朵是無法聽見的。但這頭雄性鯨,它歌唱的聲音頻率竟然是在52赫茲!
到了90年代,更多的錄音資料被公開,瓦特金斯博士對這條發出52赫茲聲音的鯨尤其感興趣,並對其進行了更加細緻的研究。瓦特金斯博士的團隊最終得以採用三角測量的方法,大致圈定出繁殖季期間這一聲音來源在海洋中的位置,此時是鯨類發出聲音最為頻繁而嘹亮的時期。最後在2004年,瓦特金斯博士的團隊發表了他們的這項研究成果。也正由此開始,這頭鯨開始獲得世界的關注,人們將這頭會發出52赫茲頻率叫聲的鯨稱作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鯨”。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瓦特金斯博士由於患有癌症而早早離世,未能看到自己的研究獲得世界關注。在他去世之後,他生前的研究助理瑪麗-安·達荷爾(Mary-Ann Daher)繼續沿著瓦特金斯博士開闢的道路進行研究工作。
瑪麗表示,研究組從未能親眼見到過這頭他們已經研究了那么久的鯨,因而也無法確定它究竟屬於哪一種類。也有專家認為,這種巨大的哺乳動物有可能是一頭長鬚鯨,但也不能排除是一頭藍鯨或是兩者之間雜交個體的可能性。
研究組無法確定這在醫學上是否常見,但他們判斷這鯨的身體應該是健康的,因為畢竟它已經生存了那么長的時間。然而,當談到這頭鯨的孤單處境時,瑪麗博士說: “它是孤獨的嗎?我不知道。人們喜歡想像它在大海中形單影隻地前行著,獨自唱著歌卻無人傾聽的意境。但我不能那樣說。”後來,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中稱,20年來,這隻52赫茲鯨“一直在孤獨地歌唱,試圖尋覓一個朋友,但它孤獨的歌聲卻沒能等到任何回應——這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一頭鯨。”美國《新科學家》雜誌的報導則客觀得多:美國海洋生物學家在北太平洋水域發現一種叫聲奇特的鯨。這種鯨每年秋冬季都會在北太平洋水域游來游去。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發出的聲音越來越低沉,不過還是可以同其它鯨區別開來。
可見,人們將這隻52赫茲鯨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只是基於人類自身情感和交往的判斷,可謂是人類的“一廂情願”了。
人類對52赫茲鯨的“拯救”
姑且先不談論這隻鯨是否真正孤獨,現在人類打算回應它的歌聲——科學家們正在規劃一項考察行動,尋找這條最孤獨的鯨,它沒有名字,只有一個代號:52。儘管科學家們已經監聽這條鯨頻率高的異常的52赫茲歌聲已有20年之久,但他們從未能知道聲音那一頭,那條孤獨的鯨究竟是什麼模樣。
這頭雄性鯨之所以會如此孤獨,無人回應,是因為它所發出的“歌聲”頻率不對,在北太平洋海域沒有其他鯨在這一頻率上發出聲音,因此也就不難想像,它的孤獨歌聲注定不會等來任何回應。它潛在的伴侶可能聽不到它的呼喚,也或者它的歌聲與其他的鯨差別太大,以至於其他同類無法理解它。然而則一切都沒有阻止“52”繼續它的歌唱。
為了更好的了解這頭孤獨的鯨,來自美國洛杉磯的40歲電影攝影師喬西·澤曼(Josh Zeman)已經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 上發起一項倡議,希望能夠找到“52”。他計畫為這一項目籌集大約30萬美元的資金。
到目前為止,他的這項籌款計畫已經募集到57465美元,捐款者將會獲贈一段鯨“52”的手機鈴音和混音帶,其中是來自這頭孤獨的鯨身上的靈感所創作的音樂,另外還有一本有聲書,將來關於鯨“52”的影片首映式入場門票,甚至還有教你如何像美人魚那樣游泳的課程單。
在Kickstarter網站的頁面介紹里,項目組寫道:“我們將開展一場持續20天的探險之旅,去到加州海岸線外400英里(約合643公里),抵達開闊的公海。運用最先進的技術,我們的目標將是首次標記並監測一頭雜交鯨的聲學記錄。與此同時,我們還將採集相關數據,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判斷日益惡化的海洋噪聲環境對海洋鯨類的影響。”
喬西還將會全程拍攝他們的這次考察之行並製成紀錄片,按照目前的計畫,他們打算在今年秋季成行。
樂隊The Verse專輯《52HZ》
專輯簡介
陳綺貞、鍾成虎與陳建騏組成的樂隊組合The Verse於2013年1月23日發行的電子專輯。
全球化以後,眼前世界開闊了,如何選擇過自己的生活,如何堅定不移穩踏自己所相信的步伐,變成個人在時代不得不面對的議題。這種個人的焦慮,揮不開迎面而來的消費資訊,形成海面上翻騰的洶湧波浪,人有多少機會,讓自己深潛海底,正視自己的孤寂?
科學家在海底探測到新的頻率,追蹤後發現是一隻鯨魚發出的聲音。這隻鯨魚違背了鯨魚群居的天性,總是神出鬼沒。原因是它發出的51.7赫茲,頻率跟別的鯨魚都不同,因此其他的鯨魚無法接收到;即使鯨魚的聲波可以傳繞半個地球,這隻被命名為“52赫茲”的鯨魚仍尋覓不到伴侶。
它是全世界最寂寞的鯨魚。
The Verse為這隻鯨魚寫下了《52赫茲》這首歌,獻給所有因為獨特而孤單的人。
專輯曲目
01. Washing Myself
02. Only Love Can
03. 52赫茲
04. 周夢蝶
05. 碎形
06. Six
07. Get On The Train
08. The Verse
09. 犀牛
10. 快速動眼
歌曲歌詞
52赫茲
詞曲:陳綺貞
稻草人擁抱溫柔的微風
藍色 擁抱著它的天空
噪音 跟隨著 狂歡的耳朵 安靜 降落
渴望的泡沫 漂浮在水中 瓶子裡的字 永不 沉沒
抒情不是我 唯一能寫出的 對或錯
因為我愛 因為我活著 因為孤獨 我探索
因為我愛 因為我活著 因為孤獨 我探索
孤單打不開 封閉的耳朵
沒有人聽見 我在唱著 生命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