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地震
雅加達時間2010年5月9日,印度尼西亞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機構2010年5月9日發表報告說,印尼亞齊特別行政區海域當天發生芮氏7.2級強烈地震。
地震位置
報告說,地震發生於當地時間9日12時59分,震中位於亞齊省米拉務市西南66公里處,震源深度30公里。
損失情況
亞齊特別行政區副行政長官穆罕默德·納扎爾說,這次地震造成西亞齊縣、錫默盧島和沿岸地區一些建築物嚴重受損,一些地區電力中斷。
地震發生後,有關方面立即發布了海嘯警報,但半個小時後又取消了海嘯警報。
據當地電視台報導,此次地震持續了約5分鐘,震感強烈。地震引起包括亞齊特別行政區首府班達亞齊在內的一些城鎮的居民恐慌,他們紛紛跑向較高地帶躲避。
另據中國國家地震台網測定,台北時間5月9日13時59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部海域發生芮氏7..4級地震,震源深度約50公里。
4月份,亞齊特別行政區附近海域曾發生芮氏7.7級地震,造成錫默盧島和亞齊新基爾地區1000多座房屋受損。[1]
印尼頻發地震的原因
印尼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靠近印尼東海岸區域的印度洋是3個主要板塊構造帶的結合處。這3個板塊分別是東面的巽他板塊、西北面的印度板塊和西南面的澳大利亞板塊。印度板塊與緬甸小板塊集中處斷裂所導致。印尼發生的地震產生於更南的位置,原因是澳大利亞板塊的東北端下降到巽他板塊下面,並因此而下降至中爪哇省下部,形成所謂的潛沒帶。潛沒帶中處於下部的板塊向下滑降通常都會引發地震。專家們指出,印尼地區發生的地震原因是兩大板塊在共同運動中互相擠壓,對兩大板塊潛沒線後更小的斷層線加壓,導致板塊側向斷裂,從而引發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