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至15日,正值“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一周年之際,由上海社科院發起,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香港貿易發展局參與主辦,聯合國訓練研究所、“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聯盟支持的首屆“一帶一路”上海論壇,在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成功舉辦。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外國駐滬總領事館官員、媒體記者等近300名代表出席,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孟加拉國、哈薩克斯坦、義大利、肯亞等20多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專家應邀參加研討。
開幕式上,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智庫聯盟秘書長金鑫、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尼基爾·塞斯的代表安格斯·麥基先生、上海社科院院長張道根研究員委託副院長王振研究員致開幕辭。他們在致辭中強調在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一帶一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對促進人類共同發展有重大意義;上海作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橋頭堡,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們對於論壇的發起表示祝賀,充分肯定了論壇的重要性,祝願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隨後,中聯部原副部長於洪君作了題為“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堅定引領世界格局有序變革”的主旨演講。他指出,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強化對外解讀、政策溝通、實踐創新和經驗推廣,通過互聯互通、廣泛合作、互利共贏、優勢互補,開闢區域性、全球性聯動發展的新路徑,構建多形式平台和夥伴關係網,打造利益深度交融、責任與共的國際關係新格局,實現文明互鑒互通,推動人類社會走向共同發展和進步。
在大會演講環節,國務院參事時殷弘教授,復旦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理事長兼主任黃仁偉研究員,阿富汗駐華大使賈楠·莫薩扎伊先生,保加利亞前駐華大使、保加利亞16+1國家協調員喬奇·佩奇諾夫先生,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江原規由先生,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部總監關家明先生,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沈玉良研究員,國際問題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鳴研究員分別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應邀作大會演講。他們一致認為,“一帶一路”建設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通過完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為沿線國家和地區注入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了全球經濟均衡穩定發展。在推進過程中,需審慎克服大國因素影響和各種風險挑戰,充分發揮各地區的區位優勢和協同效應,探索國際合作新路徑。
本屆論壇共設六個分論壇,近百名專家學者、政府領導、企業界人士匯聚一堂,分別從國際合作、東南亞等地區的“一帶一路”共建、上海的“橋頭堡”建設、“四航”協同、智庫作用以及沿帶沿路國家國情等議題展開深入分析,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與會專家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既是中國和平發展的路徑選擇,也是促進和實現地區共同發展與繁榮的中國方案;中日應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橋樑作用,以東南亞地區為平台,發展包括民間經濟合作在內的多元化合作關係;上海作為服務於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橋頭堡,應重點凸顯其作為開放合作高地、資源配置平台、互聯互通樞紐和集成服務中心的四大功能,推動上海成為“一帶一路”金融資源配置中心;航天、航空、海航、民航的“四航”協同,有助於加速開放共享,推進沿線國經濟發展,增進民心相通,擴大人文交流;中國智庫應在國際第一線發出自己的聲音,既要能服務於國家戰略決策,也要能影響民意,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應針對沿線國國情進行重點和深入剖析,重視基礎研究,提升創新水平,為國家“一帶一路”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論壇開幕式和大會演講分別由我院副院長張兆安研究員、副院長王振研究員主持,國際問題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所、智庫建設處、國際合作處、智庫研究中心、絲路信息網、聯合國項目辦公室分別承辦了相關分論壇,智庫建設基金會資助了本屆論壇。由我院智庫建設處與“一帶一路”信息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智庫報告》中英文內刊也在本屆論壇上發布,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一帶一路”上海論壇每年舉辦一次,將成為展示我院“一帶一路”研究的新名片、我院與各界共商“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台。
在論壇召開同時,由我院作為主辦方之一的“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前景”國際研討會正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乾舉行。在塔什乾參會的我院黨委書記於信匯教授和烏茲別克總統戰略與區域研究所所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先生通過視頻連線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我院副院長王振研究員介紹了論壇的情況,雙方一致強調中烏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性,互祝論壇圓滿成功。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五周年,“一帶一路”建設進入關鍵階段。“一帶一路”上海論壇旨在以上海為平台,聚合政府、企業、智庫力量,融匯國內國外、沿帶沿路國家以及相關國家的聲音,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好地發展。首屆論壇以“新合作新機遇”為主題,旨在回顧過去五年里“一帶一路”建設所取得的成果與經驗,探討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遭遇重大挑戰的背景下開展新合作,創造新機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