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進展
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
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
首次探測到雙粲(can)重子;
實驗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
實現氫氣的低溫製備和存儲;
研發出基於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
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製備出多粒子糾纏態;
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
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製合成;
研製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
評選經過
“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成果都是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完成發布的,經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2200餘名專家學者投票,從270項候選科學研究進展中遴選30個候選項目,最後投票確定10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科學進展。
重大意義
基礎研究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根基。近年來,中國基礎研究投入不斷增加,原始創新能力逐步提高,取得了一批重要基礎研究成果,整體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這10項重大科學進展中,位列榜首的是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等人,創新性地突破了包括天地雙向高精度光跟瞄、空間高亮度量子糾纏源等多項國際領先的關鍵技術,利用“墨子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密鑰分發速率比地面同距離光纖量子通信水平提高了20個數量級,為構建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網路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社會評價
絕大多數入選十大進展項目的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刊物發表,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部分研究成果被視為“重大突破”,或成為“重要里程碑”。
“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也入選了《自然》雜誌評選的“2017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被稱之為“讓量子通信馳騁於天地之間的物理學家”。
相關信息
在這十項科技成果中,第6項“研發出基於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第10項“研製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的核心人物呂昭平、程和平都是安徽桐城人。
呂昭平:1970年生,安徽桐城人,1988年畢業於天城中學,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
程和平:安徽桐城人,1980年畢業於安徽省桐城中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鈣信號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