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縣域經濟發展改革重點工作推進方案

2016年縣域經濟發展改革重點工作推進方案

為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不斷夯實多點多極支撐發展底部基礎,特制定2016年縣域經濟改革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
一、全面推進縣域基礎設施建設

(一)加快完善縣域路網。著力完善縣域對外通道布局、最佳化互連貫通公路網路,繼續推進雅康、汶馬等在建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力爭新開工仁沐新、綿九等高速公路項目。加快推進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提檔升級,圍繞新一輪甘孜州交通建設推進方案、大小涼山交通建設推進方案等專項方案,深入推進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大中修、渡改橋、普通國道提檔升級。加快農村公路改善提升,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0公里,進一步提升運輸樞紐站點服務水平,加快完善城際和農村客運網路。圍繞打造長江黃金水道,繼續推動長江幹線川境段航道升級工程和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力爭開工長江宜賓至水富段航道整治工程。(責任單位: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建設528萬畝高標準農田,努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全力推進武引二期灌區等68處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爭取開工土溪口水庫等8處大中型水利工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已成灌區渠系配套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新增有效灌面40萬畝。(責任單位:水利廳、農業廳、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林業廳)
(三)著力提升電力、通信等保障能力。在“十二五”全面解決無電地區用電問題的基礎上,加快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用電條件。加快推進我省通訊和下一代寬頻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鄉鎮、農村地區新建住宅區和既有住宅建築實現光纖到戶。全面完成國家“寬頻鄉村”試點工程和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礎網路完善工程,積極推進四川“寬頻鄉村”試點工程建設。(責任單位:省能源局、國網四川電力、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二、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制定出台《加快推進四川省工業強縣示範縣(市、區)支持措施》,大力推進工業強縣示範縣(市、區)建設,擴大示範範圍,開展第二批工業強縣示範縣(市、區)評選工作。強化產業園區(高新區)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園區二次創業、轉型升級。實施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並優先列入年度資金計畫支持,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對符合條件的落後產能淘汰項目,優先納入國家和省專項資金支持計畫。大力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計畫,完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支持“個轉企”、“小升規”,鼓勵企業到新三板上市融資。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套用,強化信息網路、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產業開放與合作,有序承接東中部和中心城市產業轉移。(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省投資促進局)
(五)大力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新建和改造提升200個萬畝億元示範區、360萬畝糧經複合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繼續抓好現代農業(林業、畜牧業)重點縣、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園區)建設,大力發展生豬、果蔬、茶葉等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抓好糧食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全年全省糧食產量達到3500萬噸以上。推廣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推進牛羊富民工程,加快建設25個國家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縣和50個省級肉牛、肉羊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大力實施龍頭企業排頭兵工程,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責任單位:農業廳、省委農工委、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林業廳)
(六)創新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深入推進服務業“三百工程”,新建1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進10箇中心城區轉型發展,大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化、專業化發展水平,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改變,重視發展農村服務業,加快建設一批商貿鎮。促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開展對88個貧困縣的“電商扶貧”。引導縣域企業積極參加市場聯動拓展“三大活動”,組織“惠民購物全川行動”系列促銷活動500場以上、“川貨全國行”10站、“萬企出國門”開展境內外經貿活動150個。(責任單位: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委農工委、科技廳、農業廳、林業廳)
(七)大力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加快培育旅遊強縣6—8個,打造15個以上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2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積極實施旅遊扶貧行動計畫,編制《四川省旅遊扶貧五年行動計畫》和《四川省“十三五”旅遊扶貧規劃》,創建3—5個省級旅遊扶貧示範區、30—50個特色旅遊扶貧示範村、300—500家民宿旅遊達標戶。繼續深入實施《全省鄉村旅遊提升行動計畫》,加快推進省、市、縣三級共320個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建設。規劃和啟動藏區、彝區全域旅遊建設,支持藏區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重點推進32個藏區縣著力發展生態旅遊經濟。(責任單位:省旅遊發展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委農工委、科技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林業廳)
三、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
 (八)加強縣域和重點鎮規劃建設。繼續推進“多規合一”規劃編制試點工作,儘快完成第二批8個試點縣規劃編制及審查審批。深入實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年行動”,加快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宜居縣城建設,以舊城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為重點,抓好一批宜居縣城試點。深化“百鎮建設行動”,300個鎮完成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投資130億元,就地就近吸納農業人口30萬人;帶動全省小城鎮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00億元,吸納農村人口50萬人以上。(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九)繼續抓好“百萬安居建設工程”。全年計畫改造危舊房棚戶區約27萬戶,籌集公租房房源約2.3萬套,抓緊完成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十三五”規劃的編制,落實分年度實施計畫。出台全省貨幣化安置工作指導意見,縣級(含)以上城市拆遷改造項目的貨幣化安置比例力爭達到50%,力爭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750億元。(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
(十)積極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以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烏蒙新村“大板塊”建設為抓手,與高原藏區、大小涼山彝區、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相結合,啟動實施第三輪新農村示範縣建設工作。繼續加大力度推進農村廉租房建設,在每個市(州)啟動試點,並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開。探索建立準入機制,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投資方式參與新農村建設。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工程”,以農房改造新建和傳統村落民居保護修復為重點,加快舊村落改造提升步伐。抓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責任單位:省委農工委、住房城鄉建設廳、文化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省扶貧移民局)
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一)大力抓好就業創業工作。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投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認真落實支持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的政策,加強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建設,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開展新興產業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力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民政廳)
(十二)加快農村和特殊困難地區社會事業發展。全面落實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確保“三免一補”政策全覆蓋。著力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實施15年免費教育等計畫。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強化基層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和規範化管理,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分級診療制度。大力發展農村社會養老服務,探索建立農村社會化養老服務機制。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責任單位:教育廳、省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文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十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擴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醫院範圍。繼續以建築業等高風險行業參保為重點,實施工傷保險專項擴面“同舟計畫”。2016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力爭分別達到2153萬人、2900萬人、2658萬人、633萬人、760萬人、680萬人。(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民政廳、省衛生計生委)
五、大力推進脫貧攻堅

(十四)全力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嚴格覆核貧困信息資料,分類制定“五一個批”行動計畫,細化年度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全面完成貧困村脫貧發展和貧困戶脫貧幫扶規劃,落實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標準和程式,完善精準脫貧台賬。做好2016年建檔立卡信息採集,建立扶貧信息系統數據對接共享機制和貧困動態管理機制。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到村到戶,力爭退出2350個貧困村,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5萬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5萬人。(責任單位: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成員單位)
(十五)統籌推進片區內外扶貧攻堅。繼續實施“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集中力量加快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強力推進彝區“十項扶貧工程”,啟動建設彝家新寨250個村2.12萬戶住房;深入推進藏區“六大民生工程”,加快藏區新居建設,實施扶貧解困行動;持續推進秦巴山、烏蒙山片區扶貧攻堅,加快巴山新居、烏蒙新村建設,編制實施四川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行動計畫。解決好片區外貧困問題。(責任單位:省扶貧移民局、省委農工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十六)創新推進移民搬遷安置和後期扶持。梳理完善移民政策,及時調整落實國家移民工作相關政策。加快重點工程移民工作進度,確保烏東德、白鶴灘等重大水電水利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及時報送審批移民後扶人口,兌現108萬餘名移民後扶政策。加快推進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組織實施好第一批試點項目,啟動實施第二批試點項目。(責任單位:省扶貧移民局、財政廳、水利廳、國土資源廳、交通運輸廳、民政廳、林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能源局)
(十七)統籌多種力量推進扶貧攻堅。創新推進中央國家機關(單位)在川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和省內新一輪對口定點扶貧。大力實施科技扶貧專項行動,進一步建立完善基層科技服務體系,運用“網際網路+”新理論、新技術,精準對接全省扶貧大數據,升級“四川愛心扶貧網”實現援需互動。抓好全國第3個“扶貧日”四川系列活動,鼓勵民營企業、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參與扶貧濟困。開展國際扶貧交流合作,實施世界銀行第六期扶貧項目。(責任單位:省扶貧移民局、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六、深化縣域綜合改革
 (十八)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多權同確”,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小型水利工程確權頒證工作,加快農村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大力加強覆蓋全省、功能齊全、規範有序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試點。大力扶持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引導農民積極發展股份合作經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深化林權和水利改革,深入推進國有林場林區改革,探索農田水利設施建管一體化機制。(責任單位:省委農工委、林業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農業廳、水利廳)
(十九)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繼續抓好土地經營權流轉,創新土地流轉模式,引導農戶依法有序流轉承包地,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引導龍頭企業最佳化重組,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規範化建設,落實扶持家庭農場的政策措施,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認定,推廣農民職業經理人制度。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落實財政、稅費、信貸支持措施,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全程社會化服務,研究制訂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措施和成果轉化獎勵制度。(責任單位:農業廳、省委農工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林業廳、科技廳、省政府金融辦)
(二十)最佳化提升“兩擴兩強”改革。進一步深化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完善省、市、縣三級運行機制。支持市縣實施擴權強鎮改革試點,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深化“百鎮建設行動”,大力實施“三個一批”行動計畫,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二十一)進一步提升縣級財力保障水平。深入開展省級涉農資金管理改革試點,深化涉農資金整合,統籌安排使用涉農資金。加快建立農業農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財政補助政策,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統籌力度,加大財政間接扶持力度,探索建立農業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推廣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行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完善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全面建立基層組織活動和公共服務運行保障機制,著力提升基層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責任單位:財政廳、省委農工委、省發展改革委)
(二十二)創新農村金融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符合條件的縣級信用聯社改制為農商行,加快發展村鎮銀行。有序推進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組織試點,實現農業生產經營與資金互助的有機結合。加快推進省級再擔保機構相關工作,推動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進一步完善涉農保險服務體系,探索農產品價格保險試點,積極推進城鄉居民住房地震保險試點工作,落實地震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規範地震保險基金籌集管理。支持縣域經濟藉助多層資本市場加快發展,以“創業板行動計畫”和“四川省省級上市和掛牌企業後備資源庫”為抓手,做實縣域企業上市和直接融資培育工作。(責任單位:財政廳、農業廳、省政府金融辦、四川證監局、四川保監局、人行成都分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