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簡介
啟動儀式
2013年10月22日,由央視舉辦的大型公益宣傳活動“CCTV慈善之夜”啟動儀式暨中國慈善年度高峰論壇在北 京開幕。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公益慈善組織和基金會代表、慈善領域權威專家及知名學者等匯聚一堂,共同參與了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之後,題為“社會轉型期的中國慈善”年度高峰論壇同時舉行,現場嘉賓圍繞“如何讓慈善更具有公信力”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啟動儀式上,主持人劉建宏、明星韓磊等宣讀了慈善倡議書,呼籲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隊伍,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一份希望。讓慈善融入生活,讓慈善成為習慣。在主題歌《有你就有奇蹟》的歌聲中,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與中央電視台副台長魏地春等嘉賓一起,點亮了“中國慈善版圖”。在中國慈善年度高峰論壇上,來自慈善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嘉賓交流和分享了在公益慈善領域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共同梳理了中國慈善事業出現的問題和挑戰,圍繞如何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充分發揮慈善文化的影響力,重塑中國慈善誠信機制等重要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CCTV慈善之夜”晚會
2013年12月14日,由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大型公益宣傳活動“CCTV慈善之夜”頒獎晚會順利落下帷幕,10位“CCTV年度慈善人物”及20位提名獎揭曉。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中央電視台台長鬍占凡、副台長魏地春等領導出席晚會,並為獲獎嘉賓頒發了獎盃和證書。
“CCTV慈善之夜”頒獎晚會由“希望、祈盼、責任、渴望、守望”五個板塊構成。五位主持人用深情講述,為大家介紹了災區重建、留守兒童、失能老人、貧困患兒、鄉村教師等五大受助群體的生存狀況,並共同回顧了近年來央視運用自身傳播力和影響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系列舉措。
從政府主管部門官員到各大基金會主要負責人,從著名慈善家到演藝明星,晚會現場匯聚了中國慈善界最具權威的人士。曹德旺、李連杰、鄧飛、濮存昕、古潤金、楊團、蘇芒、鄭衛寧、徐升蓮、迪亞拉等10人榮獲2013“CCTV年度慈善人物”殊榮。
10位獲獎者先後踏上慈善之路,點亮“中國慈善版圖”,寓意著希望更多的人能身體力行地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在快樂的慈善中,讓每一個看似微小的力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為構建更加透明、高效、快速回應社會需求的中國慈善之路,做出自己的貢獻。
此外,鋼琴家郎朗、歌手齊秦等演藝明星為呼籲關愛留守兒童和鄉村教師等群體登台獻藝,歌手張恆遠的一首《爸爸》,更是唱哭了許多思念年邁父母、關注老年人群體的現場觀眾。本年度活動主題曲《有你就會有奇蹟》由歌手孫楠演唱,他是繼韓紅之後第二位愛心接力歌手。
頒獎晚會中,獎盃設計者、雕塑家陳文令為活動創作3米高的主題雕塑引人注目,驚艷全場。它不僅凝結了陳文令的慈善之心,更承擔著重要的慈善職能。活動接近尾聲時,主題雕塑認捐結果揭曉,民政部副部長、中華慈善博物館藏品徵集領導小組組長竇玉沛,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江丹女士,藝術家陳文令先生,認捐企業代表等參與了捐贈儀式,所得善款將用於關愛失能老人行動。而這件主題雕塑也將成為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民政部支持建立的中華慈善博物館的第一件藏品。
據了解,大型公益宣傳活動“CCTV慈善之夜”是中央電視台繼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尋找最美消防員、尋找最美村官等系列大型公益活動後,作為國家主流媒體,在引導輿論、凝聚共識、樹立典範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又一重要舉措,該活動將發揮中央電視台自身傳播力和影響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活動以“致敬中國慈善踐行者,關懷中國慈善受助者,引領中國慈善發展方向,構建中國慈善文化”為主題,梳理中國慈善年度新氣象,聚焦中國慈善發展的新力量。
主持人
敬一丹、陳偉鴻、王小丫、劉建宏、歐陽夏丹
年度慈善人物
壹基金一家人
簡介
2007年李連杰創辦“壹基金”。2007年創辦“壹基金”,後成為中國第一家民辦公募基金會。2008年,“壹基 金”榮獲“中華慈善獎”。2008年5月,奔波在汶川抗震第一線,積極參與抗震救災活動。2010年4月初,南方乾旱,李連杰帶隊到雲南、廣西慰問災民,帶去了大量的飲用水以及樹苗。在青海玉樹地震後,李連杰率領“壹基金”帶著帳篷、飲用水、藥品等生活物資第一時間趕往災區,對災區進行各方面救援。2010年6月10日,李連杰拍戲中查出甲亢,帶病零片酬出演公益性電影《海洋天堂》。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山洪土石流,李連杰率先帶領演藝界捐款捐物,並組織“壹基金”救援隊向舟曲運送物資,進入舟曲進行人員救助。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壹基金”首日經確認的救災捐款已經超過千萬元。“壹基金”以“盡我所能,人人公益”為願景,致力於搭建專業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專注於災害救助、兒童關懷、公益人才培養三大公益領域。
頒獎詞
有這樣一家人,他們每人每天一元錢,一點點傳遞愛,直到變成日行一善。
有這樣一家人,他們盡我所能,人人公益,努力讓每箇中國人都成為慈善家。
有這樣一家人,志願參與救災行動,哪裡有災情,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他們就是,壹基金一家人。
堅持壹基金“去李連杰化”
從影視巨星到慈善名人,李連杰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公眾的關注。近幾年,他以壹基金創始人的身份為人們所熟悉。然而最近,他又在多個場合表達對壹基金“去李連杰化”的堅持。在“CCTV慈善之夜”晚會現場回答主持人的提問時,李連杰說:“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我一開始想做壹基金的時候,我就希望它是一個百年的基金。”他說,經過7年的努力,現在壹基金的年捐款的人數差不多一千萬左右,這是一家人的力量才能做到的。
曹德旺
簡介
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榮獲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中華慈善獎”。在2012年的慈善榜上,曹德旺家族2011年總計捐贈36.4億元,蟬聯“中國最慷慨的慈善家”寶座。他的捐助範圍涉及社會救災、扶貧、助學、文化等各方面,然而,他的貢獻卻並非僅僅捐贈巨資,還在於他獨特的慈善理念和對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所開的先河——“捐款問責”和“股權捐贈”。2010年他捐資2000萬元,與南京大學合作建設了南京大學河仁社會慈善學院,專門進行公益慈善理論研究、人才培養與理念傳播。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50億元,據媒體統計,其捐獻總額已經達到個人財富的67%。
頒獎詞
為善20年,他是個人捐款高達50億元的企業家。
從捐款問責到股權捐贈,創辦家族基金會,他開創了中國慈善領域多個先河。
德行天下,福旺人間。
他,就是久負盛名的慈善家曹德旺。
慈善創新,我不怕質疑
有“中國首善”之稱的曹德旺,已經累計捐款50多億元。而在兩年前,他更是通過捐贈股權這一創造性的方式成立了河仁慈善基金會。曹德旺在開創中國慈善領域新道路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質疑。在“CCTV慈善之夜”晚會中,面對主持人的提問,曹德旺說道:“質疑可以讓他們去質疑,關鍵我們自己手按在心上說,我應該怎么做是對的。”他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向社會、向他的客戶、向他的員工表示,這筆捐贈全社會可以共享。
鄧飛
簡介
《鳳凰周刊》編委、記者部主任。“微博打拐”發起人、“中國貧困山區小學生免費午餐”發起人,“免費午餐”項 目榮獲第七屆“中華慈善獎”。近年來,由鄧飛發起的幾個公益項目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超過100萬普通民眾參與了捐款,上千名志願者參與了項目的執行和監督。截至2013年10月,“免費午餐”項目總募捐額達6800萬,累計開餐學校332所,受惠人數超過71000人。民政部這樣評價“免費午餐”項目:這種源自草根、蓬勃而起,最終影響國家決策的公益行動,在中國公益史上尚屬首次。無論其成長速度、規模還是路徑,都足以載入中國公益歷史。“免費午餐”成為中國民間公益慈善的一個改革樣板。
頒獎詞
他是微博打拐發起人,是網路時代公益行動的推動者。
他以一己之力發起免費午餐項目,為民間慈善創新樹立了樣板。
他信奉柔軟改變中國,大愛成就理想。
他,就是山區孩子的大哥哥鄧飛。
因為女兒,我發起了“免費午餐”
“CCTV慈善之夜”晚會現場播放的留守兒童短片,感動了全場觀眾。鄧飛在上台領獎時,眼眶中仍含著淚水。在回答主持人發起“免費午餐”的初衷時,他深有感觸地回答道:“和剛才我看到這個短片是一樣的。一個家庭的父親在他的家外,他的孩子5年都沒有看到過他們。這時候我想到的是我自己的女兒,如果我是那個父親,如果我的女兒5年見不到我,我會怎么樣?”他說,正因為如此,他才想到去改變,讓孩子們有一頓飽飯,就從“免費午餐”開始。鄧飛表示,去幫助鄉村的孩子們能得到午餐,這背後有責任、有公平、有道義,當我們心裏面有這種使命的感覺的時候,我們就不可阻擋!
古潤金
簡介
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來西亞企業家,也是中、馬兩國頗為知名的慈善家。連續五屆榮獲“中華慈善獎”。多年來,古潤金和完美企業參與中國大陸的各類捐款、捐贈金額已逾3.5億。長期堅持參與和推動“母親水窖”、“希望工程”、“無償獻血”、“慈善萬人行”、“華文教育”等著名慈善項目,並不斷推動創新和實踐。2012年,古潤金先生再度慷慨解囊,向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捐款2000萬元,用於海內外華文教育及支持百年華僑學府暨南大學建設;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款1000萬元,用於建設希望國小和支持農民工子弟學校。截至目前,古潤金領導下的完美公司參與和捐助了180多個社會公益項目,其中完美希望學校已達95所,捐建西部母親水窖逾兩萬口,連續14年累計無償獻血人數已超過18萬人次,獻血總量逾4500萬毫升。
頒獎詞
9年前,他說:我希望自己活得久一些,在中國建100所希望學校。
現在,95所希望學校在玉樹、雅安等地安家。
兩萬口母親水窖,公司員工4500萬毫升無償獻血,是他另兩項紀錄。
扶桑花開,根系中華,完美慈善,百年樹人。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育
華僑慈善家古潤金將大筆的資金投入到了幫助孩子的項目中。在“CCTV慈善之夜”晚會中他說,對於企業的工人,應該做點有責任的事情,尤其是對他們的孩子。“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育,我覺得給孩子們送了教育,會改變他的一生。所以我願意在教育方面做多點的貢獻。”古潤金已經捐資助建了95所希望學校,離他設定的百所目標非常接近了。然而,在回顧做慈善的歷程時,古潤金說,自己也曾有過遲疑:“自己也剛開始是有點不平衡,錢比我多的,他們不做,我們為什麼去做?後來,我想明白了,他是他,我是我,我做了,我心安理得。”
楊團
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學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室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國家民政部 特邀諮詢專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專家組成員。兼任中華慈善總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十餘家非營利組織機構理事或顧問。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社區公共服務、慈善公益與非營利組織發展,擔任《慈善藍皮書》系列叢書的主編。楊團首次提出了“大公益”的概念,“大公益”不僅包容自己民族的慈善,也包容國家所做的公益。更可以超越種族、超越國界,共同應對人類的各種危機和災難。主要著作有《公司與社會公益》、《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再選擇》、《社區公共服務論析》等。
頒獎詞
她是一名學者,她主編的《慈善藍皮書》,年年走向世界。
她提出“大公益”的概念,旨在為慈善公益體制改革探出新路。
她知行合一,奔走呼號,忠於理想,成為公益慈善界的重要領軍人。
她,就是著名學者楊團。
《慈善法》出台將推動民間慈善進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學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室研究員楊團主編的《慈善藍皮書》年年走向世界。她知行合一,奔走呼號,忠於理想,成為公益慈善界的重要領軍人。如今,她還有一個最大的心愿,就是《慈善法》能夠儘早出台。在“CCTV慈善之夜”頒獎晚會現場她說,如果《慈善法》出台,會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的進步,尤其最重要的,是推動民間的慈善進步。“也就是說民間要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組織、自我監督這樣的方式,讓社會組織朝著民間的公民公益的方向發展。”楊團還認為,在慈善界這一生態鏈中,最重要的就是籌錢的和用錢的。籌款的機構要和基層結合、要和草根結合。
徐升蓮
簡介
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商山敬老院院長、曜陽商山托老所所長。1984年,丹鳳縣大峪鄉黨委決定讓保定村黨支部書記徐升蓮開辦一個敬老院。在鄉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徐升蓮掏出自己的積蓄,賣掉家裡的榨油機和廠房,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最困難的時候,她一個人去附近的工地背水泥,背一袋水泥掙4分錢,用於為老人買米、買面。而在她的管理下,商山敬老院由僅有10間破瓦房,資產不到1萬元,發展到現在擁有資產200多萬,建有老年公寓、3棟住宅樓和健身房、遊藝廳、歌舞廳、保健站、洗浴室等多功能建築,還安裝了暖氣,健全了服務設施,先後有數百名老人在這裡頤養天年。
頒獎詞
她從十間破瓦房、萬元資產起步,
22年間在一片河灘地上建起了一座敬老院。
她立志為天下兒女盡孝,為世上父母解難,被譽為老人心中的活菩薩。
她,就是“商山紅蓮”徐升蓮。
希望養老政策能向農村傾斜
來自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堅持幾十年照顧老人的養老院長徐升蓮,最了解農村養老的需求。在“CCTV慈善之夜”晚會中她說,現在農村養老出現了經濟問題。“我們現在管的老人,他兒女沒有錢,他個人也沒有工資,所以他最希望我們養老機構來服務。”她表示,自己堅持照顧老人的動力,來源於這樣一個信念:全社會對老人的關心和支持,要通過她,通過每一位護理人員,付諸到每一個最需要的老人身上。面對農村養老遇到的困難,她在晚會現場呼籲,希望養老政策能向農村傾斜。
濮存昕
簡介
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2005年,榮獲“中華慈善獎”。從2000年 起,濮存昕接受衛生部之邀,成為中國首位“預防愛滋病宣傳員”。此後,濮存昕做了大量工作:拍攝預防愛滋病的公益廣告、出演有關愛滋病的電影、對社會公眾或政府機構人員做講座和培訓、在政協會議上提交有關提案等等,積極參與到引起社會對防治愛滋病工作的重視、呼籲社會關心愛滋病病人的事業中。2013年7月31日是“中國無償獻血宣傳大使”濮存昕的60歲生日。按照《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國家提倡獻血年齡為60周歲以下。在西單文化廣場的獻血小屋裡,即將年滿60周歲的濮存昕,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獻血,這也是他第11次獻血。
頒獎詞
13年前,他從病床上扶起一位高燒八個月的愛滋病患者,成為中國首位預防愛滋病宣傳員。
五個月前,年逾花甲的他第十一次無償獻血。
春華秋實,德藝雙磬。
他,就是人民喜愛的藝術家濮存昕
比愛還重要的是平等
濮存昕在螢屏上和話劇舞台上塑造了很多有感染力的人物,而他自己也是一位很容易受感染的人。在“CCTV慈善之夜”晚會的現場,他多次被小片中主人公的命運感動得落下了眼淚。在接受採訪時,濮存昕表示,在慈善領域中,比愛還重要的是平等。他說:“我們幫助任何一個,貧困者也好,受助人也好,我們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態度,我們不是一個優勢的態度。我們能夠為他做什麼我們就為他做什麼,我們尊重他的存在。”濮存昕也坦言,自己做慈善也曾遭遇過批評,會有人質疑自己做慈善是為了名和利。但他覺得做慈善要客觀一點,千萬不可以覺得自己了不起。“你要做,你就做,而要做就做好。”
蘇芒
簡介
時尚傳媒集團出版副總裁、《時尚芭莎》雜誌執行出版人兼主編,中國目前最資深時尚雜誌專業人士、中國 時尚界最具影響力人物、時尚界最具愛心人士之一。榮獲第八屆“中華慈善獎”。蘇芒十年如一日,堅持把時尚與公益相結合,開創了明星慈善和時尚慈善有機結合的先河。2003年,由蘇芒發起的中國至今為止影響力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募款最多的時尚化、品牌化慈善大型活動——“BAZAAR明星慈善夜”,第一次提出“讓慈善成為時尚”的理念,開創了明星、時尚、慈善、媒體四重影響力的大型慈善拍賣晚會新模式,倡導品牌、明星、企業、個人積極參與到慈善事業中。10年來“BAZAAR明星慈善夜”共募集善款超過1.5億元。支持了眾多慈善項目,幫助了大量失學兒童、貧困母親、災後民眾重新獲得美好生活。
頒獎詞
她是時尚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她是時尚界最具愛心創意的人物之一。
她倡導讓慈善成為時尚,她信奉慈善改變中國。
時尚芭莎,慈善盛宴,十年善行不尋常。
她,就是時尚女王蘇芒。
讓慈善成為時尚的信念從未動搖
蘇芒被稱為時尚界的“女王”,她已經為“芭莎明星慈善宴”堅持了十餘年。每一年,活動都能吸引各路明星慷慨解囊,為慈善助力。在回答主持人慈善與時尚如何能完美結合時,蘇芒說:“我覺得時尚是社會的風向,時尚是現在年輕人最喜愛、最追隨的生活方式。”她希望,慈善能成為未來的希望,能成為年輕人追隨心靈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濮存昕一樣,蘇芒在慈善路上也遭受過非議,但是她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讓慈善成為時尚的這個事業。
鄭衛寧
簡介
“殘友”集團創始人、鄭衛寧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先後兩次榮獲“中華慈善獎”。1997年身患重症血友病的鄭衛寧於深圳創建“殘友”,從五名殘疾人、一台計算機的打字複印小作坊,不依靠任何外來資金援助,自我運營發展成為包含一家慈善基金會、八家非營利機構、32家高科技社會企業的集團,員工90%以上是殘疾大學生,實現了數千名殘疾人集中穩定就業。“殘友”集團以商業的手段實現社會目的,殘疾人依靠高科技強勢就業,殘疾人自我管理、自我發展,是全世界最大的社會企業和唯一的高科技社會企業。2009年,鄭衛寧通過律師公證裸捐“殘友”集團90%股份。2012,鄭衛寧慈善基金會在中國基金會透明指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並主辦了第二屆中國基金會透明開放日。
頒獎詞
16年前,身患重症血友病的他想過自殺;16年後,他創辦的殘友集團享譽世界。
1家慈善基金會、8家非營利機構、32家高科技社會企業,創造了一個美麗的神話。
越是殘疾越要美麗。
他,就是創造奇蹟的社會企業家鄭衛寧。
希望全社會給殘疾人開放更多的工作崗位和生活空間
16年前,身患重症血友病的鄭衛寧想過自殺,而如今,他所創辦的殘友集團早已享譽世界。目前,殘友集團擁有一家慈善基金會、八家非營利機構、32家高科技社會企業。作為創辦人的鄭衛寧認為殘疾人在就業方面,尤其是在高科技的就業方面,更需要社會的理解和包容。在“CCTV慈善之夜”晚會中接受主持人採訪時他說:“殘友的夥伴們,用他們的成績向全世界證明了,殘疾人坐在電腦螢幕前,禁止了四肢的不方便之後,用自己特有的耐心和時間,成為優質的人力資源。”他希望全社會都能在電腦領域裡,給殘疾人開放更多的工作崗位和生活空間。
迪亞拉
簡介
迪亞拉來自非洲馬利共和國。2012年榮獲第七屆“中華慈善獎”。1984年迪亞拉來到中國,在廣州中醫學院獲 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獲得博士學位。1997年至2003年期間,迪亞拉博士作為醫學專家在雲南、四川地區擔任“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慈善項目負責人。自2003年5月至今,加入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外籍專家志願者隊伍,常年深入雲南偏遠山區和麻風病區開展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層衛生人員培訓、鄉村診所建設,為村民進行愛滋病預防教育以及麻風病康復等公益活動。為了有效防治麻風病,促使麻風病人獲得全面康復,迪亞拉博士帶領公益志願者下鄉40次,深入雲南等地為村民進行麻風病相關知識教育,為272名麻風村病人及200多名自然村病人進行康復治療及護理,贈送物資。迪亞拉在中國行醫22年,幫助培養了3000多名鄉村醫生。
頒獎詞
他從撒哈拉沙漠來到彩雲之南,
他40次深入西南中國,救治護理了幾百名麻風病人。
從1991年到2013年,他行醫中國20年,培養了3000多名鄉村醫生。
他,就是來自馬利共和國的醫學博士、國際志願者迪亞拉。
鄉村醫生急需繼續教育
迪亞拉博士是一名來自非洲馬利共和國的醫生,他40次深入西南中國,救治護理了幾百名麻風病人。從1991年到2013年,他行醫中國20年,培養了3000多名鄉村醫生。在“CCTV慈善之夜”頒獎晚會上,當主持人問他鄉村醫生最缺的是什麼時,他說,鄉村醫生的知識還亟待提高,鄉村醫生的繼續教育還沒有做到位。他希望社會能給予鄉村醫生更多的關注。作為一名國際志願者,迪亞拉深情地說道:“醫生其實沒有國界,我既然在這個地方,我就把這個地方當成我的家。”
提名獎
許家印、王健林、洪崎、陳錦石、王偉力、王兵、姚晨、陳坤、李亞鵬、姚明、孫冕、曹國偉、王名、康曉光、田惠萍、胡大一、薩布瑞亞·田貝肯、瑪莉亞·烏蘇拉·雷荷、戴行舟&王阿毛(夫妻)、胡啟初
活動獎盃
獎盃由純銅鑄造,外形看起來是由多個愛心組成的一棵人形愛心樹,獎盃上有無數大小不等的顆粒,這些是陳文令一顆顆摁上去的。他說這件作品設計初衷是積砂成塔,集腋成裘,用小愛匯聚大溫暖。
陳文令,1969年生於中國福建泉州,先後畢業於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曾參加過“上海雙年展”、“韓國釜山雙年展”、“西班牙塞維亞雙年展”等多個國際展覽,作品多次被國內外大學、博物館收藏。陳文令先生熱衷社會公益慈善活動,多次通過義拍個人作品等形式參與賑災、濟困等慈善活動。2013年9月,陳文令先生接受了中央電視台的邀請,為“CCTV慈善之夜”無償設計了獎盃,這是他第一次為一個活動做獎盃設計。
提起獎盃的設計他說,獎盃的靈感來源於愛心的啟示,由多個心形組成的愛心樹,獎盃的外觀既像一個妙曼的少女,又像一個生機勃勃的少年,代表著生命和希望,獎盃頂部的環起的枝丫,體現出溫柔的力量。說起樹的形式,他說他覺得樹的成長跟人的成長很相似,目前中國社會慈善意識的成長要像澆灌樹一樣精心培育,才能讓整個社會充滿愛,在這個獎盃裡頭有很多的點點都是他用小泥點一個一個粘上去,再澆鑄出來的,這些點裡面有一種積砂成塔,集腋成裘的理念,慈善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只要每個人付出一點點,聚集在一起就能成為一個偉大而溫暖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就是愛。
與許多金光閃閃的獎盃不同,陳文令這次的設計充滿了厚重感,獎盃握在手裡感覺沉甸甸的,而且摸起來也不那么平滑,跟他以往的作品相比,這個設計沒有特彆強烈的形式感,低調、厚重正是陳文令在這次設計中所追求。他說他是故意想讓獎盃“樸素一點點”,通過獎盃的觸感告訴每一個獲獎者慈善需要不斷努力,需要用無數微小的力量不斷積累,推動慈善事業的前行。他說他希望有一天我們都不在了,而這個獎盃還能夠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