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鄉市政府工作報告

強力推進平原新區建設,打造高品質城市新區,構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全面推進、重點突破鎮(鄉)區發展建設。 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特邀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在上級和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與全市人民一道,齊心協力,克難攻堅,真抓實幹,圓滿完成市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發展態勢總體良好。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19億元,增長11.4%,總量位居全省第5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8億元,增長19.4%,總量位居全省第3位,較上年晉升1個位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0億元,增長17.1%,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55億元,增長16.2 %。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達到1477億元、868億元,分別增長13%和11.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159元和8647元,分別增長12.1%和14.8%。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發展後勁不斷鞏固。固定資產投資1380億元,增長22.2%,總量位居全省第4位,其中工業投資776億元,占投資比重的56.2 %。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613個,增加183個,完成投資902億元,增長64.7%。天光科技觸控光電產業園(一期)、駝人健康產業園等328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河南煤化20萬噸乙二醇、百威英博百萬噸啤酒生產基地(一期)等306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省、市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目標。實際利用外資6.4億美元,利用市外資金420億元,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1個,中兵北斗二代地面接收機、晉開集團60萬噸合成氨80萬噸尿素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新鄉。發展載體不斷夯實。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新鄉高新技術開發區同步晉升為國家級園區,平原新區建設步伐加快。8家產業集聚區實現規劃調整,合計拓展發展空間42.5平方公里,全市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建成區面積超過18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63.5億元,占全市投資的63%;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346億元,占全市工業的80%。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23.7億元,城鄉客運一體化全面推進。獲批新增建設用地6萬餘畝,位居全省第2位。發展活力不斷顯現。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創建城市驗收,新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高遠公司“公路養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獲批,“衛華集團院士工作站”成立,新航集團通過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專利申請量2651件,發明專利比重達24.9%。成立了服務高校領導小組,校地校企合作深入推進。15家企業被列為省重點上市後備企業,16家企業進入上市實質階段。發行全省第一隻區域集優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募集資金2.7億元。改革不斷深入,利用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平台,探索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辦理房產證25182本,確定16個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以建立土地指標市場為標誌的“人地掛鈎”政策實施,促進了城鄉土地利用一體化建設。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啟動聚能警務戰略。全面實施“四大放心”工程,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體制機制不斷健全。不斷完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運作模式,進入中心交易項目1649項,增收節支9.4億元。省管縣和經濟發達鎮體制改革試點有序推進。減少市直和縣級事業機構147家。
(二)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12.4∶ 58.7∶28.9,二、三產業比重達到87.6%,提高0.2個百分點。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六大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86.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97.8%。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4.4%,高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8.2個百分點。“車電分離、換電為主”的電動車運營模式獲國家有關部門、業界專家和運營商充分認可。“神九”、“蛟龍”、遼寧號航母核心部件均有新鄉企業貢獻。9家企業被確定為省“兩化”融合示範企業。衛華集團榮獲省長質量獎,新增1家中國馳名商標,被確定為首批“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城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實施高標準糧田建設97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萬畝,再奪省“紅旗渠精神杯”。連續13年實現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代表河南省接受國家耕地保護目標考核。糧食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九連增”,首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現代服務業穩步發展。總投資60億元的寶龍城市廣場等一批大型商貿物流項目建成開業,海寧皮革城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關帝廟歷史文化街等17個服務業項目納入省服務業提速計畫。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環境保護不斷加強。著力推動以G107和S308綠化為代表的城鄉綠化一體化工程,完成林業生態建設11.3萬畝,全國綠化模範城市通過驗收。5條河流出境斷面達標率為91.7%,48個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全部完工,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100%,被命名為首批“河南省宜居城市”。
(三)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實施基礎設施、舊城改造、生態環境等8大類728項工程,總投資1015億元。中心城區品質持續提升。新區核心區150個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60億元。鐵西新城建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2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完成徵收拆遷108萬平方米,開工66萬平方米、竣工52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73億元,增長10.7%。石武高鐵新鄉站投入使用。趙定河綜合治理工程12公里河道開挖基本完成,鋪設主園路1094米、次園路1150米。縣城內涵式發展步伐加快。持續開展“新城杯”競賽活動,8個縣(市)完成拆遷310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面積730萬平方米。鎮(鄉)區發展建設全面展開。深入全市121個鄉鎮調研,出台了加快鎮(鄉)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推進了100家重點企業和100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與鎮(鄉)區發展對接,以20個示範中心鎮建設為引領,鎮(鄉)區在現代城鎮體系中的關鍵節點作用不斷強化。新型農村社區穩步推進。各類資金投入98.9億元,新開工建房面積1171.3萬平方米,新入住農戶4.3萬戶,完成舊宅拆遷2.5萬畝,復墾或恢復生態1.2萬畝。將社區建設與扶貧開發結合,完成52個整村推進和364戶、1750人扶貧搬遷任務。城市規劃管理進一步加強。基本達到市、縣建成區和重點鎮主要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涵蓋城鄉的全域規劃體系初步構建。市區三(四)輪車整治規範成效顯著,以數字城管為支撐的城鄉管理一體化平台不斷健全,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審。
(四)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直接用於社保、就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民生支出172億元,增長19.7%。城鎮新增就業10.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5.8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3.84%,被確定為河南省唯一的國家失業預警試點市。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國家試點全覆蓋,受到國務院表彰。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等均實現擴面提質。建立完善社會救助制度,30餘萬名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孤兒、優撫對象等得到及時救助。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8萬套。率先在全省成立環衛愛心基金會救助保障困難環衛工人。國小、國中階段入學率均達到100%,完成校安工程年度建設目標任務。市區社區衛生服務網路覆蓋人口100%,標準化村衛生室建成率100%,新農合參合率99.36%。實現人口統籌發展,優生優育水平不斷提高。農家書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在300多個城鄉社區和城市公共場所配備健身器材1842套,成功舉辦第十屆運動會。新解決40萬農村居民和7.5萬農村師生飲水安全問題。新投放公車200輛,不斷探索計程車經營新模式。南水北調新鄉段乾渠工程及庫區移民工作紮實推進。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駐新部隊和單位為新鄉的各項事業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平安建設深入推進,著力構建以法律為主導的民眾訴求表達渠道和處理機制,實現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六連冠”,公眾安全感指數連續4年位居全省前3位。安全生產工作綜合排名全省第一,事故死亡人數低於省控制進度指標84.3個百分點。民族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一年來,全市上下深入開展作風教育整頓和“三抓兩促”活動,工作機制不斷健全,作風持續轉變,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均為100%。統計、審計、外事、僑務、史志、人防、氣象、社科研究、防災減災等各項事業全面均衡發展。
各位代表:2012年是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面臨困難較多的一年,面對經濟下行、要素約束、區域競爭以及我市自身改革發展任務繁重等諸多壓力和挑戰,全市上下行動迅速、措施有力、應對及時,持續加快了發展、鞏固了後勁、彰顯了亮點。一年來,我們重點從以下方面推進工作落實:一是堅定全面系統地貫徹部署“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戰略。通過全面系統地打造四級城鎮體系,不斷強化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作用,城鎮化率達到44.69%,高於全省2.49個百分點;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打造六大千億元產業,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化率達到51.7%;發揮農業科技優勢,農業現代化基礎地位更加牢固,“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態勢日益凸顯。二是建立起了比較有效的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完善了重大項目周例會、城建項目例會、銀企對接月例會、現場觀摩會等重點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健全了政府組織推動,企業和高校、研究單位聯盟為主體,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重大產業推進機制;堅持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實行部門24小時能夠辦公的制度,促進了各項工作落實。三是面對嚴峻經濟形勢應對及時、措施有力。對全年嚴峻形勢的預判做到見事早、行動快,年初即確定“穩增長、保態勢、優結構、惠民生”應對思路;加強對財稅收入、用電量等先行指標的監測和研判,每季度召開經濟運行會議,有針對性地採取應對措施;對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決策部署迅速落實,及時對接,並確立我市的工作重點,建立台賬,逐項推進,促進了經濟運行由緩中趨穩向築底企穩轉變。四是敢於創新,不斷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始終把創新作為破解難題、推動工作的動力,在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土地和資金等瓶頸制約破解、各項改革試驗試點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績,進一步釋放了發展的活力。五是齊心協力、團結協作,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全市上下幹事創業氛圍濃厚,在爭取上級支持、爭取重大項目落地等工作中,各級、各部門咬定青山不放鬆,守之不失、始終不渝,團結協作、合力攻堅,展示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
各位代表:一年來工作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四大班子團結拼搏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方方面面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新鄉發展建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一是保態勢的壓力較大。儘管我市經濟正在逐步回升,但巨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穩定增長的基礎並不牢固,同時主要指標的人均值偏低,區域競爭更加激烈,晉位升級的壓力較大。二是增後勁的壓力較大。各縣(市)、區重大項目建設進展不平衡,重大支撐項目有待持續跟進,集群式招商等工作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支撐產業有待做優做強,金融和資本市場利用有待拓寬,各項改革試驗試點有待細化深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機制尚未形成。三是促協調的任務較重。農業的鞏固、縣域的協調、城鄉的統籌、生態的共進等都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特別是隨著人民民眾對公共服務需求的不斷上升,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的投入與發展還顯不足。四是轉作風的任務較重。政府系統抓落實的力度需要加強,服務水平需要提升,科學管用的工作機制需要不斷探索完善;幹事的精力不夠集中,廉潔自律的意識不夠強,為民服務的意識不夠強,民眾路線堅持不夠好、作風不夠紮實,有的問題還相當嚴重。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高度重視,並切實認真加以改進解決。
二、2013年工作重點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進《中原經濟區規劃》的開局年,是實現我市晉位升級目標的攻堅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既要增強憂患意識,更要堅定信心,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持續求進。做好今年工作,要圍繞“一個總目標、兩條主線”要求,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走“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契約步發展,全力以赴穩增長、保態勢,抓創新、促轉型,惠民生、促和諧,推動中原經濟區強市建設取得新突破,為全面建成幸福新鄉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3%,其中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增長3.8%、13.3%和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9.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3.5%左右;節能減排指標控制在省定目標之內。同時,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綜合考慮我市各方麵條件,市委、市政府提出新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個具體目標:一是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實現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2年的基礎上翻一番以上。三是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實現上述目標,對全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牢牢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標準,全力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今年要重點推進以下8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力提升新型城鎮化引領作用。最佳化城鎮體系布局。樹立全域新鄉理念,最佳化城鎮空間形態格局、產業布局、交通布局、生態布局,推動城市發展由速度型向品質提升型轉變。按照“一主、兩副、五組團”要求,統籌推進中心城市、縣城、鎮區和新型農村社區四級城鎮體系建設,構建放射狀、網路化、開放型布局,建設現代田園城市。堅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現有市民權益的維護和改善,堅持數量質量並重和科學生態城鎮化,加快構建新型現代城鎮體系,實現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打造高品質城市核心區。最佳化城市140平方公里核心城區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加快東部新區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進高鐵車站及周邊區域、平原文化藝術中心、平原體育會展中心、銀河科技城、醫療健康中心、東區醫院等項目建設,完善核心區城市功能,打造中心城區第二商業板塊、創新板塊、體育運動板塊和健康板塊。以鳳凰山森林公園區域為依託,支持北部休閒區建設。完成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規劃編制。加快舊城有機更新、均衡發展,啟動2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完成拆遷120萬平方米,新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項目11個,完成拆遷44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4800套。搭建融資平台,做好項目謀劃推進,全面啟動鐵西新城規劃建設。加快推進軍用直升機場搬遷。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統籌城市道路及各類管網建設,開工建設平原路緩堵保暢工程、石武高鐵站前廣場地下交通樞紐工程等重點項目。按照南環東段標準,加快實施南環西段、西環路提升改造,加快推進中原東路東延、平原路東延等工程建設。實施部分路口道路渠化、左行待轉改造,建設公交港灣。建設高品質城市(縣城)組團。強力推進平原新區建設,打造高品質城市新區,構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持續開展“新城杯”競賽,以拆遷引領縣城內涵式發展。8個縣(市)完成拆遷330萬平方米,其中輝縣市不低於60萬平方米,衛輝市、長垣縣不低於50萬平方米,新鄉縣、原陽縣不低於40萬平方米,獲嘉縣、延津縣、封丘縣不低於30萬平方米。加快完善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各城市組團至少要培育一個中心商務功能區或特色商業區。輝縣市、長垣縣力爭5年內率先發展成為人口集聚能力強、功能完善、人口30萬左右的中等城市;衛輝市、獲嘉縣、原陽縣、延津縣、封丘縣發展成為各具特色、功能完善、人口接近20萬的宜居小城市。全面推進、重點突破鎮(鄉)區發展建設。實施中心鎮功能提升工程,自2013年起,市級財政連續5年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建設扶持資金,支持鎮(鄉)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承接中心城市、縣城輻射和帶動農村發展能力。把鎮(鄉)區發展建設與新型農村社區、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相結合,堅持用現代城市理念規劃建設鎮(鄉)區,通過引進高水平有實力的開發商,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儘快形成“井”字型或網狀城鎮框架。20個示範中心鎮和48個重點鄉鎮,要強力推進鎮區開發、產業集聚區、周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逐步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小城市。實施擴權強鎮,建立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轉高效、依法規範的管理體制。科學有序、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完善提升已基本建成的15個示範社區的基礎上,重點抓好200個重點社區建設,推進其他已啟動社區建設,全年實現新開工建房1200萬平方米,新入住農戶4萬戶,37個示範社區基本建成。落實舊宅拆遷利益補償機制,在引入市場機制上進行探索,新拆除舊宅2.5萬畝、復墾1.5萬畝。繼續實施農民增收致富工程,加快推進27個農民創業園建設,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強化規劃引領和交通支撐。完成全域新鄉現代城鎮體系規劃編制深化,進行全市的控規梳理,完成121個鎮(鄉)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並通過評審。深入實施“無線城市”和“智慧新鄉”建設。大力推進數字城管城鄉一體化,開展戶外廣告和門店招牌規範整治,再創全省城市精細化管理優秀城市。加快推進鄭州至新鄉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啟動鄭焦高速東延原陽至大廣高速、焦作至輝縣至林州高速前期工作,全力實施新晉高速、鶴輝高速和長濟高速東明黃河大橋等重點項目建設,抓好G107馬村立交至黃河大堤續建、S230薄口線薄壁至G107、S226翟陽線衛輝市至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完成1個~2個縣(市)線路改造任務。
(二)打造有持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實施六大千億元產業板塊培育工程。新型電池與電動車方面,大力發展動力及儲能電池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以及專用汽車基地。啟動“中華牌”電池騰飛方案。謀劃在我市召開全國性的電池產業發展論壇暨電池產品產銷對接會。加強與福汽集團、神華集團的對接合作。生物與新醫藥方面,完善生物技術藥物、化學成品藥、現代中藥、衛材和醫療器械4條主導產業鏈,抓好華蘭生物與丹麥CMC公司合作、雙鷺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項目實施。現代煤化工方面,圍繞22個產業鏈項目,以甲醇、乙二醇、烯烴為基礎,重點發展聚酯、汽車防凍液等乙二醇下游延伸產品。製冷及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快速壯大製冷終端產業規模,帶動配套產業和製冷材料產業發展,打造中原經濟區最大的家電製造和配套基地。推進新飛、中航兩大製冷企業做大做強,打造全國重要的冷藏車生產基地。加強與浙江博克電器集團的對接與合作,做好壓縮機項目引進,努力提高製冷產業本地配套率。發展壯大信息製造業,爭取中兵北斗二代地面接收機項目開工建設,抓好中兵通信科技產業園、中國電波科技城、天光科技觸控光電產業園等項目的實施。特色裝備製造方面,支持起重、振動、數控、鑄造等優勢產品做大做強,打造中原經濟區特色裝備製造基地;推進衛華集團重型裝備產業園、豫飛重工船用貨櫃起重機等項目實施。傳統優勢產業方面,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食品、紡織、造紙、建材等傳統產業,提升產業競爭力,推進河南新百維食品公司年產萬噸食品添加劑、新亞集團40萬噸食品卡紙等項目建設。千方百計壯大實體經濟。堅持外引與內培並重,扶持本地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中小微企業壯大。大力實施產量產能擴增計畫,分行業、分專題開展產銷對接、產業鏈對接,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深入開展企業服務活動,加大重點企業和行業問題解決力度。加快推進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和企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將2013年確定為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工作年,重心從基礎設施向集群招商轉移,省級產業集聚區完成招商引資額增長40%,固定資產投資7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500億元。強化學校、醫院、商業等功能集合構建。支持新鄉高新技術開發區在高新技術產業、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先進制造業等方面加快發展。嚴格土地開發利用管理,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不斷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和收益率。
(三)大力推動新型農業現代化取得新突破。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檔案精神,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生產。積極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高標準糧田70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萬畝,全面完成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第三年度目標任務,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產量穩定在40億公斤以上,打造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優質高產高效示範區。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積極培育優質小麥、大米等11類農業產業化集群,其中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集群3個,新增市級以上農產品品牌5個。以茅台集團、酒鬼酒等小麥原料基地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組建完善小麥產業集團,謀劃中國小麥產業博覽會,打造中國第一麥、中國第一米及鮮切花等品牌。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350萬畝以上。加快雛鷹農牧集團生豬產業化基地等項目建設,培育一批優勢明顯的大型畜牧養殖加工企業。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家,輻射帶動農戶達到35萬戶以上。提升農業科技支撐能力。推進現代農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示範中心建設,依託中國農科院組織申報新鄉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深化院地對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大力發展品牌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和高端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四)堅定不移地實施引資項目雙帶動戰略。提升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創新最佳化招商引資方式,圍繞電池與電動車、製冷及電子信息、現代煤化工等產業鏈條和圖譜梳理出的135個產業鏈弱項和缺項及160個重點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補鏈、延鏈和集群式招商,抓好赴珠三角地區的電池、赴長三角地區的製冷和汽車及零部件等專業招商會,全力跟蹤天光科技觸控光電產業園、中兵集團特種汽車、上塑集團新型系列塑膠管道生產、娃哈哈集團50萬噸果葡糖漿、德國KME集團合金銅板帶及上海松芝軌道車輛空調、北京捷運車輛裝備等重大產業集群和產業項目,爭取一批落地實施。實際利用外資和市外資金分別增長10%和15%,實現集群式招商100億元,引資總量保持全省前列。加大綜合保稅區申建工作力度,加快新鄉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建設,完成出口9.05億美元,增長15%。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實施1200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新開工627個。其中,省重點項目110個,市重點項目300個,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重點抓好中航工業新鄉航空高科技園二期、新能源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勝華電纜特種電纜產業園、中原經濟區大學科技城等156個5億元以上項目。力爭渠東電廠2×3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輝縣汽配歐瑪汽車部件工業園、雙鷺阿德福韋酯等原料藥及製劑等重大項目竣工投產。健全重大項目動態儲備庫,再謀劃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趙固綜合利用電廠2×3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城際鐵路雲台山支線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深入貫徹推進省“33155”行動計畫17項專項工作方案,做好政策、項目、資金爭取工作。
(五)持續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實施企業上市引導計畫,爭取金龍銅管、天豐節能板材、日升數控年內發行上市,推動拓新生化等企業進入輔導,加強上市後備企業培育。做好投資集團9億元企業債、心連心化肥3億元短期融資券前期工作,推廣區域集優債務融資模式,實施小巨人信貸培育計畫,推動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爭取設立1家~2家村鎮銀行,新增貸款90億元以上。建立市應急轉貸資金,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大力發展旅遊業。強力推進南太行旅遊資源整合,完成南太行旅遊規劃編制和旅遊集團公司組建,實施旅遊環路、集散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創建成國家5A級景區。著力打造南太行山水游和體育攀岩、牧野文化游、黃河文化及沿黃生態游、南水北調生態文化游等精品線路。搶抓高鐵旅遊商機,挖掘各種旅遊資源,打造豐富多樣、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國內旅遊收入、接待國內遊客人數分別增長15%和10%。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快推進香港豪德集團商貿物流園、香港宏安集團蔬菜物流園等重大商貿物流項目建設,提升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發展水平。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農產品流通體系等民生工程實施,積極培育現代城市服務業態,建設區域性商貿中心城市。
(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創新平台建設。堅持把突破和掌握核心技術作為產業發展的關鍵,組織實施科隆集團“動力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等10項~15項重大產業科技攻關項目。力爭河南(新鄉)電池研究院建成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抓好新鄉醫學院幹細胞與生物治療技術研究中心、華蘭生物研發和中試中心、高遠公司公路養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組織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新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20家。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生物醫藥、煤化工、新型電池等領域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突破10項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組織申報省級以上科技項目30項,提升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創建水平,專利申報量保持在200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占20%以上。爭創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著名商標20個。加強政產學研結合。完善校市合作機制,利用高校科技優勢加強協同創新,促進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戰略新興產業建設專業化科技企業孵化器。推動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深化各項改革。圍繞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制度創新,抓好農村“兩權一房”抵(質)押貸款工作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長垣縣農村土地流轉試點。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創新,完善人地掛鈎試點政策體系。穩妥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改革,處理好國有企業改制遺留問題,有序推進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推進市直部門所屬企業脫鉤工作。深化工資分配製度改革。探索試點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構建信息化條件下全新警務工作運行機制。
(七)加快推進美麗新鄉建設。全力打造市民親水空間。以“渠相連、水常清、水常流”為目標,完成趙定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和主要河段景觀建設;抓住大運河新鄉段申遺機遇,謀劃推進衛河市區段生態文化建設;完成南護市溝開挖疏浚,實現市區人民勝利渠、西孟姜女河和衛河的有機貫通。抓好南水北調受水配套工程實施;穩步推進引黃調蓄和引黃補源工程,加強雨水收集利用,加大地下水資源保護力度。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5個省控地表水責任目標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省政府要求,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98%以上。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加快高鐵站生態湖公園等重大綠化項目建設,實施道路、遊園、河渠等綠化工程56項,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1.3%以上,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綠化體系。全面完善提高廊道綠化水平,推進城市組團之間生態化隔離,提高縣城綠化建設水平,完善平原農區林網,完成林業生態建設工程10萬畝。強化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積極推進全國環保模範城創建,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從源頭控制新增污染。建立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針對霧霾天氣,抓好機動車、城市燃煤鍋爐、道路揚塵等領域的大氣污染專項整治,按照省工作部署和時間節點安排,儘早開展PM2.5大氣環境監測工作,市區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以上。按期完成輝縣市、獲嘉縣、封丘縣和市區駱駝灣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任務,加快賈屯、平原新區等新建污水處理廠建設進程,推進電力企業和水泥企業脫硝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實現30%的規模化畜禽飼養場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強化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深入實施全民素質提升工程。不斷完善精神文明建設長效機制,廣泛開展“愛我家園、共建文明幸福新鄉”活動,推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大力弘揚新鄉英模群體精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面落實“六五”普法規劃,增強全社會法制觀念,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體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抓好市圖書館二期工程、市民眾藝術館新館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文化活動。支持駐新部隊建設,堅持擁在平時、擁在關鍵、擁在最需要的時候,爭創省級雙擁模範城“七連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