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

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的方針政策,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工業強省戰略,堅持發展抓項目、改革抓創新、和諧抓民生、保證抓黨建,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事業長足進步,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這五年,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基礎設施條件改善最為明顯、改革開放力度最大、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提高,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預計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1232億元增加到2669億元,年均增長11.5%,人均突破1萬元。大口徑財政收入由145.9億元增加到391.6億元,年均增長21.8%;地方財政收入由76.2億元增加到190.6億元,年均增長20.1%;財政支出由274億元增加到675.1億元,年均增長19.8%;連續五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累計消化赤字15億元,赤字縣由70個減少到52個。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50億元,年均增長1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453.5億元增加到825億元,年均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由8.8億美元增加到55億美元,年均增長44.3%。三次產業的比例由17.5∶40.7∶41.8調整為13.8∶47.6∶38.6,其中工業比重由31.6%提高到39.7%。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務增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3795元,年均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704元,年均增長7.6%。民生不斷得到改善。解決了45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省,濟困病床制度覆蓋公立醫院,開展了城市醫療保險制度覆蓋非職工人群試點,醫療救助全面展開,鄉鎮衛生院編內人員工資由財政全額供給。城市低保標準連續三年每年提高10%,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增加了企業離退休職工的退休金和養老金。新增就業80.9萬人,基本實現了城鎮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每年都控制在4%以內。集中辦成了一批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實事。去年省政府承諾的12件(17項)實事,除村村通廣播電視一項因國家技術方案調整推遲實施外,其餘全部得到落實。

——農業經濟較快發展,農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三農”投入持續加大。糧食總產由782.7萬噸增加到824.4萬噸,連續四年穩定在800萬噸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馬鈴薯、蔬菜、果品、玉米制種、釀酒原料、中藥材等作物面積達到2440萬畝,占農作物總播面積的44%。草食畜牧業快速發展。省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06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26家。基本農田和農村飲水、鄉村道路、小水電、節水灌溉、沼氣、草場圍欄等工程建設加快,民眾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民族地區和老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扶貧開發成效顯著,絕對貧困人口減少37.5萬人。新農村建設試點穩步推進。

——工業優勢支柱產業壯大,企業效益大幅提高。投入企業技術更新改造資金1250億元,蘭州石化、金川公司、酒鋼、蘭鋁等企業一批重點技改項目建成投產,重點企業裝備水平提升,競爭實力增強,能耗污染降低,效益持續增加。中央在甘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工業增加值由389億元增加到1059億元,年均增長14.6%。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達到6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由20.9億元增加到200億元。在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節能與環保等領域,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振興裝備製造業行動計畫起步良好。

——基礎設施建設成就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初見成效。建成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生態、信息及城鄉公用設施骨幹項目。高速公路由320公里增加到1316公里,國道主幹線實現了高速化和高等級化。天水至寶雞、康家崖至臨夏等高速公路相繼開工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5萬公里,91.2%的行政村通公路。鐵路主幹線實現了電氣化和複線化,建成了敦煌鐵路,蘭青二線開工建設,蘭渝鐵路開工在即。完成了敦煌、慶陽、嘉峪關機場改擴建。改造建設了一批重點煤礦、電站,風能等清潔能源發展較快,發電裝機總容量由726萬千瓦增加到1328萬千瓦,建成國內首條75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實現了大電網延伸範圍的戶戶通電。完成了行政村通電話工程,通信網路基本覆蓋全省。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應急項目、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劉家峽庫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一期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三北防護林、生態公益林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成效顯著。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萬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區面積擴大到963.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9.9%提高到13.4%。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加大,一批重點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資源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探明了慶陽正寧南煤田、文縣陽山金礦、張掖鎢礦等一批重要礦產資源。

——科教興省戰略深入實施,社會事業建設步伐加快。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8項,取得省級科技成果3249項,獲專利授權3407件。6個機構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4個。綜合科技進步指數由25.4上升到2006年的32.9,居全國第22位,提升了5位。實現“兩基”的縣達到79個,人口覆蓋率為95.2%。實施了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和寄宿制學校工程項目,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中國小公用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高中教育階段和普通高校在校生分別增加37.1萬人和15.7萬人,職業技術教育快速發展。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基本形成,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建成了全國首家省人民醫院覆蓋縣級醫院遠程會診網路。全面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每年都控制在7‰以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較快,《讀者》、《大夢敦煌》被列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成為中國品牌。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建設項目基本完成。舉辦了省十一屆運動會和第五屆農運會,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統計、外事、宗教事務、人防、氣象、測繪、地震預防、文史、參事、哲學社會科學、殘疾人事業等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改革全面深化,對內對外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攻堅順利推進。70%以上的省屬骨幹企業實現了產權多元化,基本完成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計畫的142戶企業有111戶已破產終結,下劃市州管理的企業90%完成改制和破產重組,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基本完成。啟動實施了糧食、流通、公路交通和農墾等領域國有企業改革。引進了一批戰略投資者,與鐵道部、科技部、民航總局、中石油、國家電網、中鋁集團等部門和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農村綜合改革有序推進。分稅制財政體制趨於完善,部門預算、政府採購等改革不斷深化,實行“鄉財縣管”,啟動了“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試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省級行政審批事項減少到776項,減幅達66.2%。完成了省級和市縣階段性機構改革,撤併鄉鎮332個,全面推行了公務員制度。建立了土地和礦產資源的招拍掛制度。對外開放不斷推進,與國內外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擴大。

——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按時辦結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不斷提高。加強政府立法工作,提請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31件,修正51件,廢止8件;制定行政規章31件,修訂21件,廢止68件。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複議工作,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頒布實施了省政府工作規則,堅持了重大事項決策程式,實行了新聞發布和專家諮詢等制度。電子政務建設快速發展,政府應急工作機制基本建立。積極實行政務、村務、廠務公開和村民、居民自治,推進基層民主建設。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領導包案制度,解決了一批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全面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鞏固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雙擁工作、民兵預備役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加大了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力度。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重點整治,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保持了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07年,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開拓進取,狠抓落實,保持了經濟成長速度、質量與效益的同步提高,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除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超出控制目標外,其他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創歷史最好水平。預計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1.8%。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5%,大口徑財政收入增長32.7%,財政支出增長27.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40億元,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00億元,增長16.5%,實現利潤增長88%。節能減排工作全面加強,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均削減2%。勞務經濟長足發展,培訓農民197.1萬人次,輸出勞務587.2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94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94元。

回顧總結政府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自然條件差,生態環境脆弱,發展滯後,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仍處於欠發達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同時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一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產業化程度低,適應市場能力弱,農民增收難度大。

二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滯後,現代服務業比重低。工業結構中深加工產品少,產業鏈條短。高排放、高能耗和資源消耗型產品比例大,節能減排任務重。

三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難度大,消費、出口拉動能力弱。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低,市場化程度和對外開放度不高。 四是深化改革任務艱巨,資本市場發展滯後,企業融資難,直接利用外資少,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不足,發展環境仍不寬鬆。

五是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公共服務水平低,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突出,解決民生問題任務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對低收入民眾生活影響較大。

六是區域差距拉大,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困難,扶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差距明顯,二元結構矛盾突出。

七是政府職能轉變滯後,勤政廉政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抓落實力度不夠,工作效率亟待提高。一些公務員進取意識不強,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回顧五年來的工作,要實現甘肅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必須突出把握好五點:

一是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正確處理好轉變發展方式與壯大經濟實力的關係,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快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結合起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擴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夯實發展基礎,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正確處理好加快經濟建設與協調發展社會事業、改善民生的關係,把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統籌城鄉發展,著力解決好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共享。

三是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正確處理好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關係,把發揮比較優勢與培育經濟新增長極結合起來。促進經濟成長轉向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

四是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正確處理好解決當前矛盾與謀劃長遠發展的關係,把擴大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勇於突破阻礙發展的一切障礙,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努力改善發展環境,推動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改革開放與加快發展的良性互動。

五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準確把握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貫徹中央巨觀調控政策與立足省情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大力弘揚甘肅精神,搶抓機遇,創新思路,求真務實,奮發有為。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協作、艱苦奮鬥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勞動者,向駐甘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中央駐甘單位,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甘肅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兄弟省市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同胞、廣大僑胞和各國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後五年的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是我省轉變發展方式,夯實發展基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機遇期。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緊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全力實施工業強省和科教興省戰略,堅持發展抓項目、改革抓創新、和諧抓民生、保證抓黨建,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產業培育、人力資源開發的新突破。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壯大經濟實力,加強節約型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著力改善民生,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奮鬥目標,建議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生產總值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到2011年,在“十五”末的基礎上再翻一番。2012年,總量力爭突破5000億元大關,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000元。經濟成長質量不斷提高,財政收入增幅高於經濟成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4%,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經濟發展方式明顯轉變,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節能減排完成預定目標,特色產業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形成完善的國民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勞動者技能和綜合素質有較大提高。在實現總體小康目標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這些目標是在客觀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立足甘肅優勢基礎上提出的,也是積極可行的。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好的發展基礎和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國家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對西部、對農村、對社會事業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給予更大的傾斜支持。只要我們善於搶抓機遇,紮實工作,上述奮鬥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在工作布局上,重點把握好六個方面。

一是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大力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特色優勢產業培育上實現新突破。做大做強石油化工、有色和黑色冶金等優勢支柱產業,著力開發下游產品,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振興裝備製造業行動計畫,壯大特色高新技術產業,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爭取開工建設核乏燃料處理等重大項目。培育一批產品質量高、品牌效應好、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全面落實《甘肅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突出抓好能源、水和礦產資源、環境、農業、製造業、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業、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口與健康及公共安全等9個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組織實施11個重大專項,全面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實現技術跨越。加強重點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科技創新名牌工程。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清潔生產和節約生產,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工程項目。充分利用我省作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省份的機遇,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著力構建以蘭州為中心、市州中心城市和專業市場為補充、環交通主幹線的區域性、綜合性及專業化大市場,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商貿經濟圈建設,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二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全力建設新農村,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村綜合生產能力。保護基本農田,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總產穩定在800萬噸以上,確保糧食安全。著力推進區域特色優勢農業發展,大力發展畜牧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勞務經濟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推進勞務輸出向技能型、有組織、長期穩定輸出轉變。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落實支持少數民族和老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壯大特色產業,實現加快發展。鼓勵蘭州都市圈和酒嘉、天水等城鎮群聚集發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強城市要素聚集和輻射帶動能力。繼續支持縣域經濟擴權試點縣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戶籍管理改革,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推進城鎮化進程。

三是夯實發展基礎,實現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以交通、能源、水利建設為重點,完善基礎設施布局。基本形成以高等級公路和鐵路為骨架,以縣鄉道路為脈絡,以民航快速運輸和管道、水運為補充的立體交通網路。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以上,實現13個市州中心城市以高速公路連線。基本建成蘭渝鐵路及蘭州樞紐配套工程和平西鐵路、天平鐵路,提升蘭州的西北鐵路樞紐地位。新建金昌、隴南等支線機場,改擴建現有機場。實現鄉鎮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和通信網路、廣播電視全覆蓋。最佳化能源結構,建成一批大型電源項目,積極開發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推進酒泉1000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及配套電網建設規劃編制與實施,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加快煤炭資源開發,建設隴東能源化工基地。抓好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重點河堤治理。建成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完成鹽環定揚黃二期工程,爭取開工黑河治理二期工程。加強城鎮交通、供排水及垃圾、污水處理等項目建設,力爭實現縣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積極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加強項目儲備和重大項目前期工作,不斷推進項目建設。

四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建設,落實生態脆弱地區禁止和限制開發政策,逐步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多元化的環保投融資機制。加快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工程建設,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敦煌生態和濕地保護、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等重點項目取得重大成果。推進重要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大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濕地保護、防沙治沙、內陸河流域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度。加強祁連山生態保護,實施荒漠化治理。堅持植樹造林,完成營造林任務360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6%左右。以內陸河和黃河流域為重點,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大重點城市和工礦區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強化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強氣象減災,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五是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按照普惠制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集中力量每年辦一批改善民生的實事。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優先發展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完成“兩基”攻堅任務,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穩步發展高中階段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調整學科專業設定,提高教育質量。繼續發展成人教育,鼓勵發展民辦教育。著力提高師資水平,更加注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完善貧困家庭學生助學制度。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強化政府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責任,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應對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穩定低生育水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培育特色文化經營團體。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通廣播電視。以創業促進就業,開展全民創業活動,支持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快速發展。鼓勵更多的民眾擁有和增加財產性收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提高城鄉社會保障和救助能力。加強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和管理,實施農村特困民眾危房改造工程,搞好牧民定居點建設。切實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推進社會福利、殘疾人、老齡和慈善事業發展。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強化管理和監督。加強精神文明和社會誠信建設,培育良好道德風尚。改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深入開展平安建設,促進社會安定和諧。

六是深化改革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認真總結改革開放經驗,加快經濟社會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按照企業產權明晰、職工身份置換、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要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按照平等保護物權、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的要求,完善落實支持政策,健全服務體系,最佳化發展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加快財稅制度改革,正確處理保障運轉、解決民生和支持發展的關係,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培育資本市場,努力把蘭州打造成西北金融中心。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實現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擴大招商引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轉變外貿增長方式。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開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實現我省總體小康目標,順利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建議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以上;外貿進出口增長2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二氧化硫排放減少2%,化學需氧量減少1.5%;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低於去年實際漲幅;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減少1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億元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下降到0.79人。

實現這些目標,要認真落實中央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政策,貫徹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指導方針,堅持好中求快,加快發展。圍繞全省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強化科技創新驅動,調整最佳化結構,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產業支撐能力,提高經濟成長質量。

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延伸優勢支柱產業鏈,以乙烯、銅、鎳、鋁及不鏽鋼等產品下游深加工為突破口,推動後續加工項目園區化、集中化。加快實施慶陽石化搬遷改造、西北鋁20萬噸鋁板帶、東興鋁業10萬噸大型預焙槽、酒鋼150萬噸碳鋼冷軋、銀光公司10萬噸TDI、華煤集團60萬噸甲醇等項目。開工建設蘭州石化碳5綜合加工利用、連鋁節能改造、金川公司精密銅鎳合金和20萬噸銅材深加工等項目。力爭開工建設陽山金礦。加快石油鑽采設備、數控工具機、氣動工具、風力發電機、中高壓開關、煤化工設備、軍工和環保設備、汽車及配套零部件等產品研製和產業化,提高蘭電公司兆瓦級風力發電項目研發生產水平。加快培育蘭州、天水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酒泉、白銀等一批加工園區。有重點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蘭州、白銀、金昌有色金屬新材料基地、蘭州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和中藥現代化產業基地建設。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品牌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和產品,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壯大。

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完善落實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增加投入,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強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力爭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核技術運用等領域取得較大突破。加強各類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增強園區創新型企業的孵化聚集能力。繼續推進河西星火產業帶建設。全力支持國家綠色鍍膜技術與裝備、國家乾燥技術及裝備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科技部項目驗收,加快建設國家及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

二、加大農業投入,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實力。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基礎,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業穩定發展,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引導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向農村轉移,實施庫區移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退耕還林後續扶持發展規劃和政策。全面落實農業支持保護和補貼制度,繼續加大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力度。建立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以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為突破口,積極化解鄉村債務。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繼續發展壯大馬鈴薯、蔬菜、果品、釀酒原料、中藥材、制種等特色產業。加快畜牧業發展,新建500個標準化養殖小區。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擴大加工增值能力,提高產業化水平。加快節水、節地、節肥等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套用,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達到200萬畝。大力支持農作物和畜禽良種工程及疫病防治體系建設,推進農機裝備更新和套用。實施重大農業科技創新行動計畫和科技入戶工程,啟動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搞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監管,確保農產品綜合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

提高勞務經濟水平。整合師資、資金投入,加大勞務培訓力度,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注重培訓質量,提高組織化程度,努力開拓勞務市場,培育勞務品牌。培訓勞動力180萬人,輸轉勞務410萬人。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鼓勵支持務工農民返鄉創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引導鄉鎮企業發展。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交通、農田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整合信息資源和投入,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實現鄉鄉通網際網路。加大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戶用沼氣建設力度。重視現有水利設施維修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0萬畝、節水灌溉30萬畝,新修梯田60萬畝。加強土地整理,改造中低產田。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推動改水、改灶、改廁。實施550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易地扶貧搬遷6萬人,加快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和生態家園富民示範村建設。

三、堅持發展抓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強協調服務,創造良好的建設環境,突出抓好重點建設項目,保證項目質量和進度。

推進以交通、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天水過境段、武都至罐子溝、永登至古浪、瓜州至星星峽等4條高速公路和金川至永昌高速通道。確保天水至寶雞甘肅段、平涼至定西、康家崖至臨夏、天水至定西、西峰至長慶橋至鳳翔路口高速公路等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做好蘭州繞城高速和敦煌至當金山口二級公路的前期工作。開工建設蘭渝鐵路、平西鐵路和天平鐵路,抓好敦煌至格爾木幹線鐵路前期工作。完成蘭州中川機場和敦煌機場站坪擴建、天水軍民合用機場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金昌機場,爭取慶陽機場改擴建工程開工,抓緊隴南和夏河機場的前期工作。完成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等大型水利工程年度建設計畫。繼續搞好城市交通和缺水縣城供水、城市供排水管網改造、重點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會展中心建築群項目建設。

加快能源項目建設。抓好西北750千伏電網、省內330千伏配網工程和西固熱電廠、永昌熱電廠、蘭州二熱等熱電聯產項目建設,適時開工新的大型火電項目。加快黃河柴家峽、炳靈和白龍江麒麟寺及黑河大孤山等水電站建設。開工建設黃河河口、白龍江花園等水電站。力爭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加快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建設進度。抓好9個國家重點煤礦安全改造項目,開工建設民勤紅沙崗二號礦井、天祝三號礦井擴建工程。加快推進慶陽正寧南煤田建設前期工作。

四、強化節能減排工作,促進資源有序開發利用。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嚴格市場準入,加強制度約束和監管,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加強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節能降耗。推進有色和黑色冶金、煤炭、電力等7個重點行業和160戶年耗能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加快燃煤鍋爐改造、區域熱電聯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十大節能工程建設進度,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小企業。加強建築節能。開發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技術,抓好6個市區、4個園區、20戶重點企業的循環經濟試點和100戶企業的清潔生產試點,帶動全社會節能降耗。

強化重點流域和城市污染治理。實施黃河甘肅段、渭河、涇河等主要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繼續推進蘭州、金昌、白銀等重點城市和工礦區大氣污染治理。加快重點行業和城市污水處理等26個重點污染物減排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的產業化、市場化運營。搞好污染源普查。強化監管,防止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堅決查處違法違規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加強資源開發管理。全面落實加強土地、林地、礦產資源、水資源調控管理的政策措施,按照“治亂、治散、治本”的要求,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加強石油、煤炭、黃金、鎢、鉬等優勢資源的勘查開發力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完成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完善區域開發政策。

五、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內需拉動。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基礎,擴大領域,改善消費環境,增強服務業和消費需求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

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制定和完善促進流通業發展的扶持政策,規範發展各類要素市場。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綜合運輸、商務服務、信息、會展、諮詢評估等現代服務業,繁榮生產生活服務業。加快實施城鄉市場建設規劃,推進鄉村城鎮“退市還路”改造工程和“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建設。加強市場中介服務,大力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培育農村流通主體。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拓展服務消費領域,擴大文化、旅遊、健身、休閒等消費熱點,引導住房、汽車合理消費。積極發展消費信貸,擴大信用消費規模。繼續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最佳化市場消費環境。

促進旅遊產業發展。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整合資源,提升文化品位,增強景區、景點及沿途生活配套服務能力,綜合發揮旅遊產業功能。加大旅遊產品宣傳促銷和市場開發力度,積極拓寬鄉村休閒、科技成果展示等特色專項旅遊。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旅遊產業上檔次、上規模。

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為民辦好實事。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繼續為民多辦實事,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積極開展全民創業活動。

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健全激勵扶持政策,擴大就業。做好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和復轉軍人安置工作。繼續關註解決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人員和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加強對國有企業收入分配的監管,建立完善企業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提高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探索建立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管理,完善各類社會保障的政策銜接。強化城鄉低保動態管理,擴大農村低保覆蓋面。認真做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促進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規範化。積極探索農村養老保障方式,全面落實農村五保戶和城市“三無”老人供養政策。安排專項資金建設兒童福利、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殘疾人綜合服務及特殊教育設施,改善社會困難群體生活與發展條件。

推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和人口與計畫生育事業發展。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完善經費保障機制,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成果,確保廣河、和政、卓尼3縣實現“兩基”目標。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抓好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整合市縣職教資源,推行工學結合、校企結合、東西聯合的辦學模式。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適度擴大高考招生計畫。健全城鄉醫療救助體系,抓好重大傳染病預防控制。推進城鄉藥品供應保障和監督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城市衛生支援農村機制。開工建設省中醫院、省婦幼保健院和省腫瘤醫院等改擴建項目,加快省人民醫院住院樓施工進度。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文學藝術事業,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開工建設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項目,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整體申報工作,加強古籍整理和文物保護。廣泛開展“與奧運同行”為主題的全民健身活動,完善基層和專業訓練場館設施。堅持獎勵少生與處罰超生相結合,擴大獎勵扶助和“少生快富”工程實施範圍,開展出生缺陷干預工作,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開工建設西北人口信息中心。繼續做好測繪、參事、外事、地震預防、人防、文史、地方志、檔案管理等工作。

集中力量為民辦好14件實事。圍繞改善農村生活生產條件和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辦實事。

(1)解決1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2)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鄉鎮客運站150個、行政村汽車停靠站1500個。

(3)新建15萬戶農村沼氣。

(4)改造農村特困民眾危房2萬戶。

(5)新建4000個“農家書屋”,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

(6)建立村幹部養老保險和養老補貼制度。

(7)農村低保省級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5元,穩定城市低保人口的物價補貼。

(8)通過發放廉租房補貼和新建15萬平方米廉租房,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積6平方米以下民眾的住房困難問題。

(9)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標準,達到小學生全年500元、國中生750元;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補助標準由每平方米400元提高到500元;將免費教科書覆蓋範圍擴大到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

(10)從秋季起,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實行城市低保和殘疾人家庭學生教科書免費制度。 (11)對到鄉鎮中國小任教的省屬師範院校本科畢業生實行以獎代補政策。

(12)繼續推進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

(13)加快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新建30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23所縣醫院、4所縣中醫院、5所縣婦幼保健站、338所鄉鎮衛生院和500個村衛生室。

(1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補助標準翻一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加率擴大到80%以上。

七、穩步推進改革,不斷擴大開放。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不斷深化改革,拓展對外開放廣度與深度。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工業企業重組和產權多元化,推動流通、物產、建築、交通、農墾、農牧、旅遊等領域國有企業改革。基本完成省屬骨幹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重點實施蘭通廠、蘭拖廠等省屬6戶企業破產重組。加快國有中小企業改制放活步伐。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企業董事會、監事會,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方式,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和企業重大決策失誤追究制度,加強對企業國有資本運營的監督管理。

推進財稅、金融保險等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非稅收入收繳、政府採購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最佳化預算支出,硬化預算約束。嚴格依法治稅,加強稅源管理。清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加強統一管理。有序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改革,完善“鄉財縣管”機制,積極推行“村財鄉管”模式。完善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縣鄉最低財政支出保障機制。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增強支出的透明度。堅持新增財力重點向“三農”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困難基層、困難民眾傾斜。積極吸引股份制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大型保險機構和境外銀行來甘設立分支機構、地區性總部和後援中心,完成浦發、民生銀行甘肅分行組建工作。大力發展地方性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擴大農村金融機構準入政策試點。深化農村信用社、蘭州商業銀行和省信託公司改革。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再擔保機構,設立全省中小企業風險補償基金,完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繼續推進農村保險改革試點,逐步建立農業保險制度。穩步推進資源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理順價格關係。

努力擴大經濟合作。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政策,推進優勢企業與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的合作,最佳化投資環境,以優良存量資產換增量,以優勢資源換資金。鼓勵國內外企業投資高新技術、裝備製造等產業和資源與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積極承接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探索發展服務外包業務。擴大與周邊省區、東中部省市的合作交流,加強對中央駐甘單位的服務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資項目落戶甘肅。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協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境外項目合作和建立原料加工基地,積極爭取國際多雙邊援助。

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完善以項目業主為主、政府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用優惠條件和高效率的工作吸引投資。強化招商引資協調組織工作,通過組織好重點節會和委託招商、代理招商、組團招商、定向招商等方式,擴大招商引資規模。吸引更多的民營資本來甘投資,帶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全民創業。健全招商引資責任制和激勵機制。加強簽約項目跟蹤服務,保證項目落地實施,做好後續服務,提高招商實效。

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最佳化進出口結構,確保外貿進出口平衡快速增長。擴大農產品出口,積極培育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新的外貿增長點,促進出口商品結構由資源初加工產品為主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為主轉變。發展加工貿易和服務貿易,大力培育中小企業出口主體,逐步實現出口主體多元化。

八、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及時反饋人大和政協對政府工作意見的辦理情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努力形成全社會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民族大團結。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進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擴大基層民眾自治範圍,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和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民自治機制,推進廠務、村務公開。嚴格落實信訪條例,健全完善民眾利益協調、訴求表達、權益保障、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強化青少年德育教育,淨化成長環境。加強國防教育,積極做好雙擁工作,支持軍隊現代化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境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積極防範和及時有效打擊各種犯罪,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按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方式創新。堅持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努力建設人民民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規範政府職能定位。著力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推進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增強社會服務功能。改善城鄉社區工作條件,開展城鄉和諧社區、和諧企業創建活動,提高社區服務水平。擴大政務公開,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繼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逐步建立省市縣網路審批系統。健全政府公共應急體系,及時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和群體性事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大力整治安全隱患,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面推行人員聘用制。加強經濟運行調控和市場監測,做好重點行業、企業的煤電油運氣保障服務工作。建立健全經濟運行監測預警和應急體系,引導生產市場緊缺商品,完善儲備體系。加強糧油肉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農資產品價格監控,做到不脫銷、不斷檔,健全市場供求信息發布制度,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

二、嚴格依法行政。按照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把依法行政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加強政府立法工作,完善政府規章體系。以科學發展、生態保護、規範市場秩序為重點,制定完善相關條例和規章制度。堅持嚴格依法辦事,規範行政行為。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和人民民眾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工作,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依法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三、推進行政管理創新。努力創新政府管理與服務方式,加強制度建設,推進依法行政,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積極穩妥地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機構改革,加大機構整合力度,精簡和規範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理順關係,最佳化結構,減少行政層級,努力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領導、專家、民眾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完善重大決策和重要事項的諮詢、聽證、公示制度,強化責任,規範程式,提升水平。繼續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為全社會和廣大人民民眾提供優質便捷服務。

四、切實改進作風。加強學習,努力提高領導科學發展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堅持深入調研,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改進督查方式,提高督查效果。把抓落實的成效作為檢驗政府行政能力和領導幹部素質高低的重要標準,大力弘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做到說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數;乾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實。進一步改進會風文風,規範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嚴肅接待紀律,嚴格控制公務消費,制止奢侈浪費行為。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建立政府績效考評制度和行政問責制度,嚴格責任追究制度。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無功就是過錯,從政必須有為,不勤政就是不廉政。”的理念,多乾為人民、打基礎、利長遠的實事。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不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加強公務員能力建設,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對不作為、亂作為,玩忽職守,濫用職權,造成惡劣影響和嚴重後果的責任人,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

五、加強反腐倡廉。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嚴格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紮實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決懲治腐敗,更加注重治本、注重預防和制度建設,努力從源頭上拓展防治腐敗工作領域。深入開展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認真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依法維護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加強審計工作,依法實行審計公告制度。紮實推進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工作,健全和落實國有企業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嚴格執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規定,建立薪酬管理、股權激勵等制度,規範職務消費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