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阜新市政府工作報告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和諧阜新。 二是加快引進建設一批重點工業項目,新引進建設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50個。 第二,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台。

一、2005年及“十五”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緊緊圍繞推動超常發展和構建和諧阜新兩大主題,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經受住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嚴峻考驗,保持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50.6億元,增長16%,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16.7%、14.5%和17.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3億元,增長25.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4億元,可比口徑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30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6.2%;農民人均純收入3140元,增長20.3%。
以2005年為標誌,我們較好地完成了“十五”各項任務和目標。可以說,進入新世紀的五年,是阜新經受住嚴峻考驗、在困境中崛起、實現歷史性轉折的五年。全市人民勵精圖治,奮力拚搏,贏得並緊緊抓住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重大發展機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主要體現在:經濟轉型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經濟格局框架初步形成;全市生產總值結束了“九五”以來低速徘徊局面,年均增長17%,提前一年實現“十五”經濟總量翻一番目標;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7.7%(可比口徑);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49.5億元,是“九五”的2.2倍;累計直接利用外資1.15億美元,是“九五”的4.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和24.3%;累計實現就業19.5萬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面貌發生重大改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累計植樹造林321.5萬畝,是“九五”的3.9倍。這些成就,標誌著阜新在轉型復興的偉大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使全市人民對阜新的未來充滿信心!
回顧過去的一年,主要抓了以下十一個方面工作。
(一)實施項目牽動戰略,加快構築“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經濟格局。進一步加大力度,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全市投資10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203個,總投資194.5億元,其中,新開工111個,當年竣工59個。一是農產品加工業龍頭企業不斷壯大。阜新雙匯銷售收入達到12億元,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阜新大江、阜新伊利、美中鵝業等一批企業銷售收入突破億元;華禾鵝業、關東肉羊、金隆木業、民安肉羊等14個項目開工建設;輝山乳業二期、鈴蘭味素一期、飛雪木業二期等11個項目竣工。二是推進了一批煤炭、電力工業項目。阜新發電廠三期改造、金山熱電等一批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進展順利,特別是電廠三期在東北地區第一個實現當年主體工程暖封閉,創東北地區電力工程建設最好水平;金山熱電完成投資進度的34.1%;百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規劃初步完成,與華能公司簽訂了建設50萬千瓦以上風電場合作協定。阜礦集團開發內蒙古白音華煤田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投資16億元的阜礦集團60萬噸甲醇項目通過省發改委立項。投資50多億元的巴新鐵路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三是推進了一批優勢產業項目。全市實施技改項目102項,技改投資增長85.6%,爭取省技改貼息突破5000萬元。鷹山水泥日產4000噸新型乾法熟料項目一期、大金集團火電鍋爐主體懸掛支撐系統、太克液壓公司年產15萬台葉片泵等15個新開工項目竣工投產,廣廈鋼構三期、德爾公司40萬台汽車動力轉向泵等52個項目開工建設。國家確定的23個轉型重點項目有1項通過國家驗收,13項達到國家驗收標準。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試點相關政策爭取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二)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業生產創歷史最好水平。圍繞農民增收,加快發展畜牧業、特色種植業、林果業和設施農業。糧食總產量187萬噸,增長18.4%。畜牧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比重達到44.9%。按照分類推進原則,加大瘦肉型豬、奶牛等14個農產品基地建設。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335萬頭、25萬頭、155萬隻和3000萬隻。奶牛飼養量突破3萬頭,白鵝飼養量達到840萬隻。雜糧、南瓜、食用菌、花卉、藥材等特色種植業穩步發展,占總播種面積的25%。新發展蔬菜保護地4000畝。新植牧草7.6萬畝。新植果樹2.4萬畝,水果產量13.4萬噸。以戶均一個致富項目為載體,啟動百萬農民增收致富工程,全市從事致富工程項目戶數達到13萬戶,新增6萬戶。五大示範工程繼續推進,落實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64萬畝,完成有機食品認證7個,實現零的突破;林下經濟開發92萬畝;新建“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5050戶。四大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市動物衛生監測檢驗中心交付使用,曾祖代豬場步入全國重點種豬育種行列。植樹造林75.6萬畝。封山禁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年性和季節性封禁面積達到450萬畝。完成以東北黑土區綜合防治試點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5萬畝。完成農村防氟改水工程90處。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面積78.3萬畝,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實施人工增雨5億立方米。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在推動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進一步鞏固,農民負擔沒有出現反彈。落實惠農政策,發放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及農機具直補5857萬元,增長48.4%。農村信用社改革完成階段性任務。
(三)推進國企改革,工業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通過掛靠聯合、產權招商、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完成各類國有企業轉制38戶,處理殼企業17戶。地方正常生產經營的一般競爭性國有工業企業基本退出國有序列。非工業系統國企轉制工作全面啟動,商業系統15戶國有企業完成轉制。市電纜廠、市氟化學總廠等7戶企業列入國家正式破產計畫,市礦山機械廠、市化工廠破產工作啟動。海州露天礦關閉破產工作平穩推進,社會職能移交工作全部完成,傷殘鑑定、退休審批、發放安置費等職工安置工作基本完成;通過阜礦集團內部挖潛,市勞動和工、青、婦等部門提供就業崗位,增加社區公益崗位等三個渠道,2300多人實現了再就業;6072戶特困集體職工家庭納入低保。加大工業經濟運行監控,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5%,其中,地方工業增長38.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3戶,新增24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25戶,新增6戶。玻璃、橡膠、氟化工、電子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取得較大進展。阜礦集團採取組織礦井技術改造等一系列措施,生產經營穩步上升,為全市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效。以項目為核心,突出重點國家和地區,突出重點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市招商引資到位38.1億元,增長23%,其中,直接利用外資3850萬美元(其中,新口徑1328萬美元),增長49%。先後組織和參加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台灣、上海、溫州、烏魯木齊、濟南等50多次境內外招商活動,取得較好效果。利用外資的規模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到位超100萬美元的項目12個,比去年增加2個,其中工業項目7個。美國隆迪、飛雪木業、北方力勁等一批利用外資項目竣工投產,新天地商業廣場等一批利用外資100萬美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積極應對國際市場糧食價格變動影響,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木製品、紡織服飾產品、毛革製品、農產品深加工等產品出口規模擴大,全年出口創匯3300萬美元,超額完成省定指標。對外經濟合作取得較大進展,全年境外輸出勞務增長21%;積極爭取國際無償援助,彰武縣第二人民醫院50萬元國際無償援助資金全部到位。阜新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大招商引資和服務體系建設力度,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發展較快開發區之一,新引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2個。阜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申報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順利通過省專家評審,一批農產品加工和機械加工項目進駐園區。
(五)縣區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民營經濟邁出新步伐。制定出台《關於支持縣區經濟發展,規範財稅秩序的意見》,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創造發展環境,有力地促進了縣區經濟的發展。縣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24.3%,總量占全市比重達到52.4%,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農業科技園區、新邱區、海州區、細河區生產總值增幅超過30%;農業科技園區、細河區、彰武縣、新邱區財政收入增幅超過25%。鼓勵和引導民營經濟參與國企改革,民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增加值、實繳稅金分別增長25.8%和25.9%;新增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企業6戶,其中超億元企業2戶。
(六)積極推進各類市場建設,服務業發展邁出新步伐。遼西最大的家具和裝飾材料市場昊海家居城投入使用,新建和改建一批農貿專業市場。阜彰兩縣全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縣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新合作·客多來配送中心、連鎖超市等達到81家。加大了旅遊工作力度,海棠山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州礦礦山公園被列為首批國家礦山公園項目,十家子瑪瑙市場被評為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全地區旅遊總收入和外匯收入分別增長19.1%和18.1%。房地產開發業穩步發展,開工建設住宅面積122萬平方米,房產交易面積137.9萬平方米。信息化工作進入全省前列,軟體業收入達到1.3億元,增長33%。社區服務、中介服務、郵政、通訊等行業有了新的發展。
(七)認真做好財稅金融工作,對地方經濟發展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強財源建設,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積極涵養稅源。加強和規範財稅管理,積極組織各項收入,嚴厲打擊偷、漏、欠稅行為。財政部門積極籌措資金,保障了全市重點支出的需要。國稅收入增長22.1%,地稅收入增長18.2%,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審計部門在強化資金監管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市金融機構新增貸款22億元,增長35%,中行、商行、建行等在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中作出較大貢獻。電業、菸草、石油等中省直部門和單位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在加強市場監管等方面貢獻了力量。
(八)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和城市功能明顯提升。我市第一座立交橋——阿金公鐵立交橋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阜新旅客列車新客站主體工程建成。瀋陽至彰武、阜新至鐵嶺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阜新至朝陽高速公路征地動遷核量工作完成。對東風路、創業路等4條城市主幹道和8條街巷路進行了改造,建設道路橋樑23座。為550棟舊樓鋪設連街甬道工程全部結束。細河5號壩主體工程完工。推進地下管網改造工程,改造供水管網25.3公里,新增供熱面積30萬平方米。污水處理工程基本達到試運行條件。引白水源項目部分工程開工。完成通村油路工程109公里。全國面積最大、投資最大的海州礦排土場土地復墾項目基本竣工,形成598萬平方米綠地。海州礦地質災害治理納入國家計畫並啟動實施。城市植樹30.3萬株,新增城市綠化面積85.4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8.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7.8平方米。深入推進“城市管理年“活動,制定出台了住宅小區建設與物業管理、城市噪音整治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清理和整頓了全市129條道路的秩序和環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在全省排名上升1位。城市空氣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全年65%以上的天數達到二級標準。小城鎮建設取得新進展。
(九)關心廣大民眾切身利益,加快構建和諧阜新步伐。實施“五大民心工程”,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年初確定20項為民辦實事的基礎上,增加為民辦實事14項,為弱勢群體解決難題19項。啟動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拆除棚戶區面積121.5萬平方米,開工建設205棟、79.7萬平方米住宅樓,竣工回遷安置面積44.3萬平方米,8300戶居民遷入新居(含貨幣化安置)。採煤沉陷區治理工程接近尾聲,當年竣工面積19.8萬平方米,2601戶沉陷區居民遷入新居;全市累計15141戶沉陷區居民遷入新居,完成總回遷量的82.6%。全市實現就業和再就業5萬人,其中,“零就業家庭”就業2.7萬人;城鄉勞務輸出17.3萬人次,其中輸出城鎮下崗職工1.3萬人。人力資源大廈竣工。以擴面工作為重點,推進了社保體系建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1.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2.5萬人,醫療保險人數達到30萬人。啟動實施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低保大病救助制度、城市低保大病救助制度、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城市低保分類救助制度等5項救助制度,有5.9萬名民眾受益。市慈善總會成立。住房公積金在解決中低收入群體住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第六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順利完成。開展了“社區文化年”活動,社區辦公用房基本達標,建設和完善4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並投入使用。完成農村中國小危險校舍改造15.1萬平方米,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城市困難低保戶和農村貧困戶家庭子女就學7萬人次。對56個重點村實施扶貧開發。
(十)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效。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舉辦了阜新市與瀋陽工業大學、瀋陽農業大學等10所大學科技項目對接洽談會,繼續推進與省農科院科技共建活動,遼工大為阜新轉型提供了智力支持。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108個、新技術25項。與山東壽光農業專家協會共同開發的“阜新市農業科技服務系統”開通運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交付使用。全面推進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設,城市中國小和農村中心校全部實現“校校通”。調整農村中國小24所,新建九年寄宿制學校10所。完成了市蒙中、二十一中學、海州高中校舍改造工程。市實驗中學被評為2005年中國百強中學。“一村一名大學生”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個五年計畫正式實施。現代京劇《血膽瑪瑙》代表遼寧省進京參加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獲得圓滿成功;民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建成兩個省級鄉鎮文化中心和10個標準文化廣場。完成農村“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6萬戶,實現廣播電視安全優質播出。籃球學校運動員公寓交付使用。市緊急救援中心和市傳染病醫院異地新建工程投入使用。阜蒙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正式啟動。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啟動社會治安巡邏防控體系。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基礎管理和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了統計工作,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和物價、檔案、消防、地方志、氣象預測預報、地震監測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一)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及時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結率100%,滿意率90%以上。從制度建設入手,努力建設依法行政、高效務實、親民誠信、陽光透明、清正廉潔的政府。制定出台了32項有針對性、有約束力的制度措施,有力地推動了政府工作。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全市169家收費單位的收費項目和標準進行了清理,對20項收費項目進行了減免。市行政服務中心全面實行限時辦理和限時服務制、行政審批全程代理制,40個部門、312項行政許可及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入廳辦理。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企業投訴中心,受理投訴案件23件,全部辦結。設立市長信訪接待日和接聽公開電話日制度,8位副市長共接待民眾來訪40次,涉及78個問題,有69個問題得到解決;8位副市長共接聽市長公開電話245件次,已辦結211件,辦復34件。《行風熱線》欄目開辦113期,接聽民眾諮詢和投訴946人次,辦結率98%。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通過市場化運作在街心廣場設立政府信息公開電子大螢幕並投入使用;全年舉辦新聞發布會10次;建立和完善15條全方位聽取意見的渠道,聽取和採納意見420多條。紮實開展了治理教育亂收費、向企業亂收費、公路“三亂”,糾正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鞏固減輕農民負擔成果等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糾風專項治理,清償拖欠農民工工資1.8億元。加大了大案、要案查處力度,立案查處各類違紀案件340件。“四五”普法總結驗收工作順利完成。市人防辦被授予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單位稱號。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國家安全、國防教育、民防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有力監督和支持下,我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戰勝了預想不到的困難,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充分顯示了阜新人民團結一心,敢於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的信心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阜新轉型發展的同志們,向在困難之際伸出援助之手的各界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阜新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長期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經濟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具有牽動作用的大項目、新項目少,項目儲備不足;國企改革難度大,任務重;利用外資規模較小,質量不高;經濟成長方式粗放,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財政困難局面沒有根本改變,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就業問題和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社會穩定壓力仍然較大;個別政府工作人員辦事效率不高,服務意識不強,政府自身建設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更加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搶抓“十一五”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推進阜新轉型復興

?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期間,阜新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新的重要時期。中共中央關於制定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中,將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點之一,阜新經濟轉型面臨新的政策機遇。隨著比較優勢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重點骨幹企業帶動能力的進一步增強,將推動我市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沿海發達地區及中部產業集聚地區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結構調整和總量擴張,將更加有利於我市引進和承接一批產業。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遼西沿海經濟區建設,特別是沈彰、阜鐵、阜朝等高速公路的建設,將使我市區位優勢明顯提升。我們要緊緊抓住“十一五”期間面臨的發展機遇,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全面推進阜新轉型復興。
“十一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的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經濟轉型這條主線,突出推動超常發展與構建和諧阜新兩大主題,全面實施工業興市、強縣壯區、改革開放、科教人才強市和可持續發展五大戰略,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打造“綠色精美活力阜新”,基本實現經濟轉型目標,全面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到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60億元,年均遞增1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6億元,年均遞增17%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00億元以上,比“十五”時期增長1.5倍。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的經濟格局基本形成,主導產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以上;支柱產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0%。
——經濟成長方式進一步轉變。科技進步在全市經濟成長中的貢獻率穩步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在全市整體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左右;循環經濟形成若干個完整的產業鏈條。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非農業產值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60%以上;“百萬農民增收致富工程”主要指標基本完成;力爭實現村村通油路和村村通有線電視;農村城鎮化水平達到22%以上。
——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果。兩年內全部完成國有企業改制;民營經濟比重達到70%以上;利用外資額和外貿出口額年均增長25%和20%以上。
——城鄉市場進一步繁榮。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18%。
——城市面貌明顯改觀。城市框架擴大到80平方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265公里;沉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城市空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天數達到80%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實現就業再就業15萬人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年均分別增長15%和13%。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人口與計畫生育、體育、旅遊、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實施“十一五”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站在全局和長遠高度,在工作中牢牢把握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堅持把推進經濟轉型作為主線,促進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最佳化升級。圍繞構築“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經濟格局,開展“工業年”活動,實施工業“5510”工程。在“十一五”期間,全市要培育壯大50個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骨幹企業群體,引進建成50個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重點工業項目,培育引進10個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優勢產業集群。
第二,堅持以項目為核心,建設一批事關阜新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重大項目。加大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力度,通過組織實施一批具有重大牽動作用的工程和項目,夯實加快發展的基礎,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要緊緊圍繞國家產業布局、政策導向,規劃、論證、實施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重大項目。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和諧阜新。要注重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在統籌城鄉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人民民眾辦實事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
三、堅持以經濟轉型為主線,全面完成今年各項工作任務,實現“十一五”良好開局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事關全局,意義重大。今年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可比口徑);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直接利用外資增長30%,出口創匯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落實“工業興市”戰略,深入開展“工業年”活動,全力推進工業經濟實現新的跨越
第一,圍繞三個重點,全力推進“工業年”活動。一是加快培育壯大一批骨幹企業群體,全市形成銷售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30戶。阜礦集團重點推進八道壕礦等三個礦井改造,銷售收入達到28億元;阜新發電廠完成三期技改1台機組併網發電,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阜新雙匯擴大肉製品生產及生豬屠宰能力,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阜新伊利、美中鵝業等10戶企業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飛雪糖業有限公司等17戶企業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二是加快引進建設一批重點工業項目,新引進建設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50個。三是加快培育引進一批重點產業集群,重點培育銷售收入超億元產業集群10個。玻璃、電子、氟化工、裝備製造配套、服裝、瑪瑙等已初步成型的產業集群,要做大做強;同時,結合資源、產業比較優勢,引進建設一批產業集群。
第二,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台。一是加快兩區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引資規模,提高項目質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要爭取列入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引進高科技項目、產業集群項目上實現新突破。二是推進玻璃、電子、氟化工、機械加工、橡膠等工業園區建設,加快項目進區進度。開工建設日熔化420噸一窯三線超白玻璃生產線等一批項目,抓好環宇公司年產150萬平方米PVG高強力輸送帶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三是規劃論證建設一批新的工業園區,積極引導相關企業向園區集聚。
第三,建立一套“工業年”組織責任體系。一是實行市級領導包重點項目、重點部門包重點產業制度,形成市領導和重點部門承包產業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政策扶持機制,制定鼓勵政策,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建設給予支持。三是實行分工負責,市經委等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四是全方位、多渠道爭取資金,大力引進外資,搞好融資。同時,要採取有效措施,挖掘民間資本,激活和吸引民間資金。五是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把固定資產投資作為重要考核指標,納入“工業年”考核體系之中。
(二)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生產再上新台階
第一,以三個一批為重點,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一是以阜新雙匯等骨幹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依託,壯大瘦肉型豬、奶業、肉雞等一批產業;二是以現有和在建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依託,推進肉羊、肉驢等一批產業;三是以引進和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依託,培育蛋雞飼養、林產品加工、飼料加工等一批產業。全市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350萬頭、26萬頭、160萬隻、4000萬隻,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32萬噸、8萬噸、8萬噸。新建“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3000戶。新植果樹1萬畝。種植牧草5萬畝。全地區農產品基地基本實現無公害化,新增綠色食品認證8個。
第二,圍繞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基地建設、特色產業開發,以戶均一個致富項目為載體,全面推進百萬農民增收致富工程。年內新增從事致富項目的戶數5萬戶。加大勞務輸出工作力度,全年農村勞務輸出18萬人次。
第三,強化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抓好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建設,形成市、縣、鄉、村四級防控體系。繼續完善良種繁育、綠色食品檢測、技術服務推廣體系建設。新建動物改良站(點)150個。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創辦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協會20個。抓好“五大示範工程”,農業標準化生產推廣面積達到2萬畝;有機食品示範點要增加作物品種,面積達到300畝;推廣林下經濟開發成功模式12個,面積達到100萬畝;“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及節水示範工程要適當擴大規模。繼續推進農業園區建設。
第四,加強生態建設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70萬畝,其中“三北”造林10萬畝,退耕還林40萬畝。實施荒山荒沙封育促進工程20萬畝。繼續推進封山禁牧工作。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抓好防氟改水,解決農村6.33萬人飲水問題。新增灌溉有效面積5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5萬畝。完成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面積70萬畝。
第五,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和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鄉鎮、村屯規劃,重點抓好鄉鎮駐地和村屯綠化、美化,加強村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試點,搞好示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在招商引資政策環境、規模質量上實現新突破
第一,改進招商引資方式。突出小分隊招商,全市各級都要組建專業招商小分隊,有針對性地到國內外企業、集團開展“敲門招商”、“專業招商”;突出高層走訪招商,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出國、出境、出市,走訪境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突出拉網式招商,每個產業集群重點聯繫2000戶企業,其中,通過網上聯繫1000戶,上門聯繫1000戶。
第二,突出生產型項目。圍繞我市優勢產業的前延後伸和相關配套產業,重點做好提升產業、產品結構項目和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等生產型項目的招商,促進產業最佳化和升級。要突出“十一五”期間我市重點培育的10個優勢產業集群,包裝、推介和引進一批項目和企業。要把園區招商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重中之重,儘快形成園區集聚效應。要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項目質量,調整全市對外開放有關獎勵辦法,重點鼓勵生產型項目和產業集群項目的引進。
第三,突出重點國家和地區。把利用外資與推進我市企業與境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合資合作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各種渠道和網路,積極組織參加境外地區的招商活動。緊緊盯住長三角、珠三角等國內發達地區,河北、山東、河南等產業集聚地區,積極承接和引進一批產業轉移、產業輻射項目。同時,充分發揮與遼西各市及遼寧中部城市群在產業、資源、區位上的互補性,積極推進區域經濟合作。
第四,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拓寬外貿出口渠道。對飛雪木業、振隆土特產、北方毛革等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給予扶持,促進出口企業和出口產品基地規模擴大。在繼續鞏固香港、日本、韓國等市場的同時,針對我市出口產品市場需求,積極拓寬新的國際市場。認真貫徹“走出去”戰略,鼓勵有實力、有需求的企業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四)圍繞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進程。全面完成地方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商貿、物資、供銷、交通、建築企業改制,糧食企業的改制要完成80%以上,公益性、特殊行業的企業改革要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啟動已列入國家正式破產計畫的市電纜廠、市冶金備件廠等5個破產項目。抓好海州礦破產收尾工作,加快重組進程。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稅費配套改革,完善土地流轉辦法,加快林權制度改革,做好小型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後的完善工作。按照省統一要求,繼續做好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推進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
大力推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按照培育優勢企業、壯大骨幹企業、發展中小型企業的要求,突出規模企業和納稅大戶的培植,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增加投入,參與國企改制重組,不斷擴大規模,增強實力。堅持“軟環境爭優,硬環境創優”,制定出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進一步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全年新增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企業10戶,其中超億元的3戶。
(五)全面落實支持縣區經濟發展各項政策,促進縣區經濟做大做強
堅持以工業化為主導,實施“強縣壯區”戰略,落實支持縣區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快發展縣區經濟。一是要立足現有優勢,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勞動密集型工業和特色優勢工業,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支柱產業,每個縣區發展壯大2個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骨幹企業。二是發揮資源優勢和產業比較優勢,培育發展產業群體,每個縣區培育引進1-2個產業集群。三是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積極發展園區工業。各縣區要圍繞培育產業集群,規劃建設1-2個工業園區。四是加快發展鄉鎮、街道經濟。通過加快項目建設,開拓稅源,增強鄉鎮、街道經濟實力。具備一定基礎的鄉鎮都要進入稅收百萬元鄉鎮行列,同時要培育10個財政收入超500萬元鄉鎮。
(六)加快構築具有阜新特色的現代服務業,增創經濟發展新優勢
抓住國有商業企業改制機遇,加強與知名商貿流通企業合資合作,重點推進百貨大樓、新世紀商城等對外合作招商。啟動東市場商業區改造,加快推進新天地商業廣場和時代廣場建設。開工建設市蔬菜批發市場、綠色農產品批發市場一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花卉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對市果品市場進行改擴建。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年內新增各級連鎖超市200家。加快發展以社區服務業為重點的新興服務業,創辦社區便民利民服務企業100家。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年內開發180萬平方米、竣工80萬平方米(含棚戶區)。
完成《阜新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做好海棠山、瑞應寺、大清溝重點景區申報國家AAAA級風景區工作。全面啟動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完成階段性目標。進一步加快礦區特色旅遊開發進程。
(七)認真做好財稅金融工作,為推進經濟轉型提供資金支撐
積極扶持財源項目,培育新的稅收增長點,鞏固基本財源。制定出台具體辦法,支持稅收貢獻大的企業和項目。進一步整合專項資金、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等財力資源,集中財力,支持重點項目。要加強財稅管理,規範稅收秩序。各級稅務部門要加大稅收征管力度,推進依法治稅,做到應收盡收。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組織非稅收入,大力挖掘增收潛力。最佳化支出結構,堅決壓縮不合理開支,確保重點支出。要凍結人事編制,嚴格控制黨政機關購買小汽車,堅決控制會議費、辦公費等一般性財政支出,真正樹立起過緊日子的思想。加強對財政性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格審計監督,用好管好各項資金。要切實加強金融監管,維護金融業穩健運行。加強銀企合作,加大對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繼續做好銀行不良貸款核銷工作,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農村信用社要圍繞農業結構調整,繼續做好小額貸款發放工作。
(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提升阜新城市形象
圍繞城市建設管理上台階、上水平、上檔次的目標,全面開展“城市建設提高年”活動。全年重點推進五大工程建設。一是交通網路建設工程。開工建設城市大外環,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沈彰、阜鐵、阜朝三條高速公路阜新段路基和中小橋涵工程完工,力爭啟動彰武至通遼高速公路工程。巴新鐵路重點控制工程開工。阿金公鐵立交橋8月1日竣工通車。完成村通油路120公里。二是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全年拆遷101萬平方米,全面完成棚戶區改造拆遷任務,新建住宅160萬平方米,竣工60萬平方米。抓好採煤沉陷區一期工程收尾工作和各項配套工程建設,10月底工程全部竣工。三是城市管網改造工程。繼續加大對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水、氣、熱”三大管網改造力度。四是城鄉環境改善工程。結合礦區棚戶區改造,加強市區南部基礎設施建設。引白水源工程全面開工建設。細河治理二期工程開工,五號壩竣工蓄水。污水處理廠正式運行。繼續抓好街巷路改造和亮化。全面啟動海州露天礦綜合整治工程,完成新邱東、西排土場土地復墾工程,開工建設採煤沉陷區治理復墾項目。重點抓好大外環、採煤沉陷區和城市規劃區綠化,完善城市街巷路和重點綠地綠化,城市植樹35萬株,新增公共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五是城市環境整治工程。以強化規劃管理、交通整治、街巷衛生、車輛停放為重點,進行全方位的城市環境整治和管理。通過市場化運作,建設和改造一批公廁。進一步改善城區環境空氣品質,確保全年2/3天數達到國家二級環境空氣標準。
(九)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積極發展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
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提高人民民眾道德觀念、法律意識和文明素質。大力開展文明社區建設,組織“科技、法律、文化、衛生、體育”進社區活動。組織開展市民“文明行為”規範教育,引導市民摒棄各種不文明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推動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鞏固科技共建成果,積極引進推廣新技術、新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落實省內院校合作、海外學子創業、省民間資本對接等科技項目。完善以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為核心的農業科技研發網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技術創新,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8億元,增長20%。積極推進新一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步伐。鞏固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繼續抓好中、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搞好民族教育基地建設。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加強農村國中控輟保學工作。進一步做好城鄉校舍維修和改造工作。抓好多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落實“一村一名大學生”人才培養計畫。啟動城鄉初級人才培訓工程。實施聘請國外專家項目15項,完善市級農業引智成果推廣體系。進一步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
積極做好阜新瑪瑙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進一步完善現代京劇《血膽瑪瑙》,認真做好參加中國京劇節和中國藝術節各項準備。完成“有線電視村村通”6萬戶,發展數位電視用戶1萬戶。完成市中醫院病房樓、市衛校綜合教學樓建設工程。抓好農村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體系規劃建設工作。推進阜蒙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擴面,啟動彰武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繼續抓好籃球、賽艇、舉重三個國家級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積極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節約型企業、節約型社區等活動,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關心和支持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事業,啟動全市第二輪修志工作,繼續做好統計、氣象預報、防震減災、文物保護等工作。
(十)認真解決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問題,推進和諧阜新建設
繼續堅持就業優先戰略,重點推進棚戶區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採煤沉陷區搬遷的下崗失業人員、並軌失業人員、“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全年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萬人,實現實名制就業5萬人。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抓好保險擴面工作。基本養老保險擴面要完成市級統籌任務,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加大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力度。建立分類救助、定期定額救助、重大疾病醫療救助、低保檢查制度等低保配套制度,確保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重大疾病救助制度順利實施。70%社區衛生服務站達到省示範單位標準。對60個村實施開發式扶貧,移民扶貧300戶,實現10萬人脫貧。進一步完善慈善總會功能。認真解決城鄉貧困家庭子女就學問題。強化住房公積金歸集,加大政策性低息貸款力度,滿足中低收入家庭購房需求。
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聯繫,重視並聽取其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和科協等組織在安置就業、扶貧濟困和科技進步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鞏固“四五”普法成果,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重點開展食品衛生監督檢查。認真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加大支持力度,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繼續做好外事、僑務、對台、人防、民防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深入開展平安縣、平安區活動,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信訪工作制度和機制,落實信訪包案制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四、努力建設依法行政、高效務實、親民誠信、陽光透明、清正廉潔的政府

按照市委關於加強軟環境建設的要求和市人大的有關建議,堅持從制度建設入手,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第一,建設依法行政政府。全面落實省政府取消、調整第三批審批項目和取消第一批年檢項目的決定,取消一批非行政審批項目。對取消年檢的項目加強日常監管,防止管理脫節。全面推行重點單位軟環境評議制和行政執法責任制,重點加強對行政“一把手”的考核和責任追究。進一步做好行政複議應訴工作,切實保護廣大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的合法權益。不斷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切實解決多頭執法問題,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
第二,建設高效務實政府。全面開展以辦事效率、服務質量和工作紀律為主要內容的執法監察、行政效能監察。繼續強化市行政服務中心功能,加快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進廳步伐。加快各縣區行政服務中心建設,與市行政服務中心實現聯網,實現全市行政服務工作統一監管。完善企業投訴中心建設,加大企業投訴中心受理、查處案件力度,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進一步發展和規範各類中介組織和機構,對依附於行政機關的各類中介組織和機構一律剝離。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切實提高政府有力保障公共安全和迅速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第三,建設親民誠信政府。從解決最直接、最具體的問題入手,紮實做好人民民眾關心的實事。市、縣政府要確定一系列為民辦的實事,年初公布事項,年終通報結果。繼續落實好市長接聽公開電話、直接接待上訪等制度,定期公布辦理結果。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聽證等制度,研究建立決策後評估機制,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加強信用體系建設。行政機關所作的公開承諾,必須全部兌現;違背承諾的,要按照相關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的具體責任。強化市民投訴中心網路建設,樹立市民投訴中心權威。繼續辦好《行風熱線》。在阜新電視台開辦《民聲直通車》欄目。
第四,建設陽光透明政府。進一步完善新聞發布會制度和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力求全面、及時、準確,增強政府行為透明度。政府部門所有的政策、辦事程式、審批事項都要通過政府網站、政府公報、新聞媒體等多種方式及時向社會公開。加強政府信息平台建設,加強政務公開電子大螢幕的管理,“阜新新聞網”要及時提供全部政策信息服務,促進信息資源共享。進一步暢通聽取民眾意見的渠道,形成民眾意見和建議的辦結、反饋、回複製度。
第五,建設清正廉潔政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強化政府系統內部的層級監督,支持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獨立履行監督職責,圍繞政府重點工作和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執法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大對政府投資項目、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大力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深入開展“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教育活動。強化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意識,規範行政行為。
各位代表,阜新的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要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我們要在中共阜新市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更足的幹勁、更實的作風,帶領全市人民在阜新轉型復興的偉大征程上邁出新的步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