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漯河市政府工作報告

(二)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搞好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工作,全面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進一步引導民營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02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2年,是我市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帶領全市人民開拓進取,實幹爭先,強力推進“一個中心城市、三個基地”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預計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0.5億元,增長10.1%,分別比全省、全國平均水平高0.6和2.1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7億元,增長1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0.1億元,增長10.8%;金融機構新增存款17.7億元,新增貸款8.7億元。國民經濟不僅實現了較快的增長速度,而且實現了較高的增長質量。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1.5億元,增長28.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43.1,居全省第1位。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6億元,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5元,增長14.1%;農民人均純收入2581元,增長5%。
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擴大,經濟作物種植比例提高,林果業優勢凸顯,養殖業進一步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高。繼雙匯集團之後,龍雲集團、北徐集團去年被確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總數位居全省首位。中國漯河綠色食品產業化園區發展規劃已經省發展計畫委員會正式批准。龍雲集團和巨陵農業高科技公司的無公害蔬菜獲準進入北京市場。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得到加強,節水灌溉、旱澇保收田面積增加。造林綠化成效顯著,被評為全省唯一的“造林綠化最佳城市”。農作物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工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雙匯食品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雙匯集團與美國杜邦公司合作的大豆蛋白生產項目正式啟動,昌達工業園二期工程如期建成,匯通公司新上屠宰線項目進展順利,沙河牌捲菸高附加值產品增加,產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我市被確定為“河南省食品工業基地市”。“雙匯牌”火腿腸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另有8家企業的9種產品被評為河南免檢產品。國民經濟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由原來的“二、一、三”演進為“二、三、一”格局。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成長迅速,對財政的貢獻份額達到30%。
改革開放成效顯著。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級行政單位、財政全供事業單位實行了財政統發工資;政府採購範圍進一步擴大;農村稅費改革積極穩妥,農民人均減負、畝均減負均達到33%。縣鄉行政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市直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啟動。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行政項目439項。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離退休職工養老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城市“低保”做到了應保盡保,養老、醫療、失業保險人數穩步增加。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認真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再就業率達到5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對外開放取得新的進展。雙匯集團與美國杜邦公司、日本火腿株式會社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正式簽訂合資項目。全年新審批外商投資項目22個,全威藥業等一批合資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首次成功舉辦了銀企合作項目洽談會,契約貸款23.8億元;舉辦了“中科大科技園高新技術項目洽談會”,簽訂投資項目19個,契約投資額2.6億元。全市契約利用外資532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415萬美元,出口總額3132萬美元,創歷史最好水平。順利完成了貿易區、雙龍區的合併工作,成立了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我市對外開放和經濟技術開發搭建了新的平台。
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公路建設年”活動成效顯著。逍白線、七蟻線、南石線等幹線道路建成通車,4條縣道升二級建設項目全部完工,完成鄉村道路565公里。建成了東環路、南環路,對市區13條主要道路進行了整修改造。全力推進燃氣工程,新發展用戶6058戶。完成了城區電網改造,在全省率先啟動農電網改造二期工程。澧河像膠壩、雙龍污水提排站建成投入使用;市圖書館建成開館,體育館主體工程完工。開源新區首期30棟住宅樓竣工,建設“文萃村”等經濟適用住房25萬平方米,柳江東苑被評為“河南省物業管理示範小區”。大力實施“森林進城、森林圍城”計畫,高標準建成了圍城綠化帶和農田林網,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到41.92%和33.25%,人均綠地面積提高到11.08平方米。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順利通過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考察組驗收。加大了城市管理綜合整治力度,對馬路市場、占道經營、夜市攤點等重點部位進行了集中治理,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10個重點鎮產業特色日趨明顯,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科技創新步伐明顯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新建農業科技示範園區9個,高新技術企業達19家,33種高新技術產品通過省級驗收。中科大科技園創業孵化中心新進駐孵化企業10家。9家企業的技術中心通過省級以上認定,高新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確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雙匯集團技術中心榮獲“國家級技術中心”稱號。企業管理創新邁出新步伐,雙匯集團榮獲“國家質量管理卓越企業”獎。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雙匯集團承擔的“商業連鎖公司計算機網路平台及配送中心軟體系統”被列為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試點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改革步伐加快,調整擴大了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規模,漯河師範改為實驗高中,漯河藝師併入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教育質量穩步提高,高考進線率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加大了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力度,有效改善了辦學條件。圓滿完成了省下達的人口計畫和工作目標,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及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環境保護、土地管理與綜合開發利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和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民眾性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全年共舉辦3次規模較大的群體競賽活動。積極推進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城鄉醫療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老齡工作卓有成效,老年人和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白內障復明工程受到中康辦嘉獎。監察、審計、統計、民政、氣象、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藥品監管、民族宗教、史志檔案、外事僑務等工作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以創建文明城市為載體,紮實推進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圍繞創建學習型城市,廣泛開展“五學一提倡”活動,全市城鄉新創辦文明職工學校60所,道德建設“雙萬”活動成效顯著,精神文明建設繼續保持全省領先位次。認真落實各項優扶安置政策,“雙擁”工作不斷加強,再次榮獲省“雙擁模範城”稱號。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定和決議,自覺接受大眾、政協監督。認真貫徹落實《村委會組織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完成了第四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依法治市工作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工作得到加強,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經濟秩序明顯改善。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社會治安狀況進一步好轉。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安全監察,杜絕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進一步加強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對改制企業遺留問題、農民負擔問題、企業經營環境問題和幫扶困難民眾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予以高度關注,保持了社會大局的持續穩定。
各位代表,2002年,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這些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藉此機會,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級幹部,向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駐漯單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及離退休老同志,向監督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建設的海內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結構不盡合理,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縣鄉財政困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部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扭虧增盈任務較重;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乏力,社會投資尚未有效啟動;經濟發展環境還不夠寬鬆,有待進一步改善;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就業再就業壓力增大。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加快推進開放型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的攻堅之年。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必須審時度勢,正確把握形勢,科學分析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從有利方面看,一是加入WTO的積極效應將會進一步釋放,外界看好中國,有利於我們招商引資;二是中央繼續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我們爭取建設資金;三是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於我們引進項目、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四是我市食品工業的主導地位更加穩固,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五是市委四屆二次全會確立了我市本世紀頭20年的“三步走”構想,必將進一步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意志,激發全市人民幹事創業的熱情和活力。從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方面看,一是入世後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市場國際化、國內競爭區域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我們將面臨來自國內外更加激烈的競爭。二是我們面臨的壓力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沿海發達地區憑藉良好的開放條件和經濟、科技、人才優勢,將進一步拉大與我們的發展的差距;西部地區得到國家重點扶持,將發揮後發優勢,加快發展;周邊地市發展勢頭迅猛,咄咄逼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市人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希望提高生活質量,對我們寄予厚望。三是長期以來一些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經濟發展環境還不夠最佳化,一些幹部思想解放程度還遠遠不夠,這些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面對新形勢,我們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不斷開創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市四次黨代會精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攬全局,以加快建設開放型區域性中心城市、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為契機,以抓好結構調整、改革開放、技術創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最佳化環境為重點,不斷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直接利用外資2800萬美元,直接出口380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5萬個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企業實現利潤、新產品產值等主要質量和效益指標努力達到新水平。
三、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推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為全面完成上述目標任務,今年市政府重點抓好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工業強市,積極走新型工業化路子。進一步強化“工業強市”意識,大力營造“關心工業、支持工業、服務工業、發展工業”的濃厚社會氛圍。繼續按照“壯大主導產業,膨脹支柱企業,培育骨幹群體,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從略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壯大骨幹企業,培育發展中小企業。要著力抓好“雙匯工業園”建設,大力支持雙匯集團與美國杜邦公司、日本火腿株式會社、韓國九鑫集團的合資合作項目建設,儘快實施腸衣膜擴建、生化製藥改造等新項目。今年,全市爭取實施3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重點抓好雙匯5500集團噸液態濃縮大豆蛋白技改項目、銀鴿公司10萬噸包裝紙生產項目、匯通公司年產6萬噸保健熟肉製品項目、北徐集團生豬養殖屠宰分割加工項目、南街村集團15萬噸小麥深加工等項目建設,積極支持漯河煙廠技改申報工作。重視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在資金、技術、項目、服務等方面,給中小企業以傾斜和支持。引導和支持匯通公司、昌達公司等一批骨幹私營企業快速發展。要緊緊抓住我市被確定為“全省特色工業園區試點市”的機遇,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加快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為食品加工基地建設注入活力。
紮實開發“項目建設年”活動。全市上下要不斷強化項目意識,通過抓項目、抓投入,促進企業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推動產業和產品結構升級。對確定的年度重點項目,要落實市縣領導聯繫責任制、部門服務責任制、項目法人責任制、目標督查責任制,確保如期投產見效。
繼續大力實施“重點工業300億振興計畫”。對選定的重點企業,建立領導幫扶責任制,有關部門要切實發揮好指導、協調、規劃、服務職能,加大支持力度。
(二)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結構調整為切入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全面繁榮農村經濟。
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種植業結構。重點推進優質專用小麥規模化種植和產業化經營,發展訂單農業,支持小麥加工龍頭企業開展精深加工,力爭小麥及小麥製成品出口有新的突破。深入實施“龍雲工程”,以巨陵、龍雲等一批高科技園區為依託,積極引進國內外名優特新蔬菜品種,發展無公害蔬菜,實施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基地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鼓勵農民因地制宜發展林果、花卉業,培育催生一批萬畝林果花木生產基地。繼續抓好“雙匯產業化工程”,以發展規模化養殖和精深加工為重點,以雙匯、匯通、北徐等龍頭企業為依託,通過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重點抓好生豬生產基地建設,培育一批萬頭以上養豬基地,力爭全年出欄生豬300萬頭,生產能力達到350萬頭。抓好中原祥基肉牛和胡橋波爾山羊繁育基地建設,推動我市養牛、養羊業朝著優質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全面實施“百萬畝林業生態工程”,重點抓好農田防護工程、綠色通道工程、淮防林工程、退耕還林項目和速生豐產林工程,加快建設林紙、林板一體化原料基地、經濟林基地、優質種苗花卉生產基地,確保實現平原綠化高級達標,爭創“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
繼續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大力發展信息、流通等中介服務組織和農產品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的市場化水平。高度重視農業標準化問題。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畫”,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體系建設,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做好搞旱防汛工作,加固沙澧河險段,開工建設澧河唐河閘。搞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搞好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工作,全面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培育的經濟成長點。要把發展第三產業作為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和推進城鎮化的著力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我市的交通優勢,儘快使其轉化為流通優勢。進一步培育發展各類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整合市場資源,儘快培育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專業市場;完善擴大和規範建材、汽車、燈具、花卉、水果、蔬菜等市場,使其朝著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大力發展商業保險、中介服務、社區服務、物業管理等新興第三產業。積極發展房地產業,規範商品房開發秩序,嚴格招投標程式,建立健全廉租房供應保障體系,擴大經濟適用房建設規模,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促進住房消費。圍繞區域性文化體育中心、醫療衛生中心建設,推進文化體育產業化,完善醫療、預防、保健和衛生藥品監督服務體系。加強社區服務和網點建設,推動政府管理社區化和社會服務社區化。大力開發旅遊資源,促進旅遊產業發展。
大力發展人體私營經濟。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把個體私營經濟與國有經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視同仁,大膽給予支持。金融、工商等部門要用足用活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理直氣壯、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從漯河實際出發,研究制定激勵個體私營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鼓勵個體私營經濟參股國有企業,投資除國家明令禁止的其它一切領域。選定一些重點企業,加大支持服務力度,著力解放融資難等問題,促其快速發展,儘快形成骨幹群體。積極動員和引導廣大民眾務工經商,大力發展個體經營商戶。各縣區要著力抓好民營經濟園區建設,努力做到“辦一個園區、興一個產業、活一方經濟”。
(四)進一步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繼續深化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規範完善已改制企業,加快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積極拓展產權制度改革新領域,促使國有資本逐步退出中小企業,真正實現產權多元化、融資社會化、經營市場化。對一些比較困難的中小企業,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其出路問題。根據國家有關政策,積極做好雙匯集團國有股減持工作。進一步引導民營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按照國家和省里的統一部署,穩步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強化國有投資公司的政府投資主體地位,切實解決國有資產管理主體缺位問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有條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發展規模經營。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積極爭取省糧農補貼資金。鞏固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配套改革,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全面實施涉農經營性收費公示制、貧困地區中國小義務教育一費制、報刊費用限額制和農民負擔案件追究制,堅決制止對農民亂收費、亂攤派、亂集資,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進一步打破行業和部門壟斷,逐步形成投資主體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範、政府有效調控的新型投融資體制。打破政府包建統管的局面,降低門坎,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主體參與交通、水利、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加強政府對融資工作的引導,啟動民間投資,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適應入世新形勢,強化對外開放意識,營造對外開放氛圍,再掀對外開放高潮。堅持外資內資一起引,外商內商一齊招,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拓展發展空間,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要抓住資本加快向我國流動、沿海發達地區一些產業升級向內地轉移的機遇,積極探索招商引資新路子。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投資政策,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與聯繫,最大限度地為我市爭取項目和資金。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措施,建立招商引資責任制和獎懲機制,充分發揮招商主體和各類載體的作用。利用雙匯集團、南街村集團等骨幹企業的比較優勢和品牌效應,千方百計地組織境內外招商活動。健全完善項目,篩選一批重點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以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各縣區工業園為載體,積極引進技術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漯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