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工藝美術

20世紀中國工藝美術

《20世紀中國工藝美術》是2011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琛。

基本信息

20世紀中國工藝美術

ISBN:978-7-5495-0800-6

作者:徐琛

出版日期:2011-9-1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定價:¥39.00

內容簡介

中國工藝美術在中華五千年文明演進的歷史發展中曾經引領各個時代的藝術與生活潮流。而20世紀近百年的歷史為中國工藝美術提供了廣闊且複雜的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使得整個工藝美術學科在與人類生產技術、不斷變更的生產方式、文明意識形態相關連的部分顯現出個性化、多樣化、變更化的發展演進態勢整個20世紀的工藝美術發展極為突出地表現出近百年不同於過去歷朝各代的豐富變化,呈現出波峰式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有感於此,作者收集了大量的影像資料,用圖文並茂的方式為我們重新梳理了20世紀中國工藝美術的發展史。

作者簡介

徐琛,女,1967年生於上海,祖籍上海。1989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史論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美術學系,獲美術學碩士學位。曾任《美術觀察》雜誌記者,欄目主持人兼責編,特邀欄目主持人。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一個世紀的故事

第一節 20世紀中國工藝美術概述

第二節 歷史回眸:視角與態度

第二章 衝突與融合: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

第一節 時風新俗:亦新亦舊

第二節 傳統:承繼古代

第三節 現代內涵:兼容並蓄

第四節 深遠影響的歷史事件

第三章 抗拒與變遷: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

第一節 衰退沒落的局面

第二節 繁榮興旺的態勢

第三節 工藝美術運動

第四章 對抗與反擊:1949~1966

第一節 1956年中央工藝美院成立

第二節 十大建築的裝飾和建國瓷

第三節 《裝飾》雜誌創刊

第五章 複雜與曲折:1966~1978

第一節 文化蕭條中的繁榮:工藝美術

第二節 停刊:《裝飾》雜誌的命運

第三節 政治化地濫用:裝飾題材

第四節 內銷和出口:暢銷工藝品

第六章 繁榮與多樣:1978~1985

第一節 壁畫新時代的開啟

第二節 重提工藝美術概念

第三節 市場因素的介入

第七章 發展與變革:1985~1989

第一節 興建與出租工藝美術館

第二節 鋪展工藝美術教學

第三節 轉型期的工藝美術研究

第八章 重合與多元:1989年至世紀末

第一節 恆定發展的傳統手工藝

第二節 激流勇進的現代手工藝

第三節 勢頭強勁的現代藝術設計

第九章 台灣香港工藝美術

第一節 港台設計理念的形成

第二節 台灣工藝美術

第三節 香港設計

第十章 中國工藝美術理論研究

第一節 工藝美術研究所

第二節 工藝美術教育

第三節 工藝美術理論

第十一章創世紀的歷史人物

第一節 跨越古今的人物

第二節 創世紀的人物

第三節 與歷史同行的人

第四節 歷史時期的理論人物

第十二章 百年理論沿革

第一節 世紀初:關於“工藝美術”的時代論爭

第二節 抗戰時期:關於“工藝美術”的爭論

第三節 新中國建立:關於“工藝美術”的時代爭議

第四節 20世紀中後期:關於“工藝美術”的時代爭議

第五節 20世紀晚期:關於“設計”的時代爭議

第六節 傳統性的設計與現代性的設計

附錄一:年表

附錄二:政策法規

自序

作為一個接受了系統教育和訓練的文字工作者,如何將一系列關於某個問題的思考具體地落實到某個門類的歸類研究,作出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推演,並糾正以往歷史的偏見和疑惑,是一個顯現智慧與技巧的問題。

解決歷史遺留的空白和曲解,將獨立見解和自我主張,運用新歷史主義的邏輯推導,潛在地將某種固執和堅定,一如既往地執行下去,是一個有著獨立思考與判斷、一個擁有自我主張並堅信獨立立場的歷史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筆者在最初接觸關於《20世紀中國工藝美術》的基礎材料時,一方面被大量鮮活的顯現出生命張力的歷史文獻所感動,另一方面又為大量被遮蔽的歷史現實所迷惑。

在愈來愈接近歷史真相的史實面前,筆者作為一個試圖接近真理的歷史工作者的良知被喚醒,一種試圖糾正謬誤的勇氣激盪著內心。如何超越歷史的局限,選擇認識的真相,選擇符合歷史自然邏輯的推演方式,而不是借用某個時期淹沒了歷史聲音的那些虛假、造作和矯飾,選擇運用自己的預想和設定,從“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認識出發,“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並藉助大量史實、文獻、材料、口述歷史等去獲得接近歷史真相的邏輯推演,成為本書一個重要的值得參考的方面。

借用新歷史主義理論,去顛覆一個政治時代以來對歷史闡釋的誤解和歪曲,試圖糾正以往的偏見和謬誤,也是本書著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歷史研究,應該是尊重歷史事實,選擇有角度地敘述,並將某些糾偏工作放在用事實說話的層面,從而獲得一種貼近歷史真相和歷史邏輯的真實演繹;歷史研究,從來不應該草菅人命,帶著一手遮天的自私、專橫和霸道,蠻不講理地霸占某個位置,而是運用邏輯推理、史實材料和真相判斷來連貫起歷史的真實。

那些政治時代的聲音似乎仍在耳邊縈繞,那些政治時代的謬誤仍在大範圍地推演著一幕幕悲劇,但是,不同於那些在謬誤階段接受認知的上一代青年,筆者認為從自小的成長環境和接受知識年齡階段出發,依據比較健全的知識結構建構,選擇有效和清醒的方式,爬梳與確立有關一個世紀中國物文化結構的歷史體系,從而大膽地獲得真知灼見,去獲得接近真理的推演,把自己帶有鮮明判斷的觀念統籌到那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的事件中,將那些被忽略的問題、那些被扭曲的真相、那些被遺忘的真實串聯起來,是一個有智慧的研究工作者的歷史責任。

在統籌運用那些歷史材料和史實文獻時,恰當運用散落在某個被歷史遺忘的角落的觀點和文獻,以帶有自我見解的一定的歷史角度將之串聯起來,並使其獲得一種新的生命力,使得觀點和材料嚴整合一,使得觀點與邏輯運用順暢自然,使得一個邏輯起點的推演獲得延伸與拓展,使得生命認知重新煥發出活力,是一個新時代給予歷史工作者的新的歷史使命。

將歷史賦予的使命與自我的人生選擇有機結合,並將之延續下去,似乎已經成為融於我們這些研究者血液的一個重要問題;將歷史變革與歷史邏輯演繹得精彩妥當、豐滿有力,同時顯現出人文色彩,似乎又顯現出一個歷史研究者的智慧與巧思。

在一個有了自由選擇的時代,恰當地運用歷史邏輯獲得超越歷史謬誤的真實,顯現得相當的有意義和精彩。

我認為:這也許正是每一個人的人生不同之處!

徐琛2009年7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