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圖案

郵票信息
名稱 珍禽(中國與瑞典聯合發行)(T) 版別 影雕套印 全套枚數 2 全套面值 5.90元 發行機構郵電部 雕刻者 塞斯羅·斯拉尼亞[瑞典] | 志編號 1997-7 整版枚數 20(5×4) 發行日期 20(5×4) 全套售價 5.90元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 曾孝濂、英格·卡琳·愛麗遜 |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2-1 白腹錦雞 0.50 40×32 P12 3275.7 2-2 環頸雉 5.40 40×32 P12 2612.7 |
郵票介紹
瑞典是一個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介於芬蘭和挪威之間的王國,面積44.97萬平方公里。1950年5月9日,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瑞典王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47年後,中瑞兩國決定在建交紀念日來臨之時,聯合發行1套《珍禽》特種郵票,通過飛入方寸之中的友好使者,即郵票畫面上的白腹錦雞和環頸雉,來表現中瑞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白腹錦雞和環頸雉都屬雞形目雉科。我國素以盛產雉類而著稱於世。在全世界276種雉中,我國就有56種,近1/5。雉科中的30種珍稀品種,我國產16種,因而被稱作“雉的王國”。郵票圖案中的白腹錦雞就是我國的特產,是舉世公認的美麗的雉類。而郵票上瑞典的環頸雉,雖然早就是遍布全球的重要獵禽,但它的故鄉卻是中國,把這種在世界範圍內並不珍罕的環頸雉列入“珍禽”之內,顯然是不適當的。白腹錦雞一枚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曾孝濂設計,他原來畫了雌雄一對,這樣既能完整地反映這種珍禽,又便於構圖;但壞頸雉的設計者,即瑞典的畫家英格·卡琳愛麗遜卻只畫了1隻雌雉,為求得統一,應瑞方要求,曾先生又重新畫了1隻雄雞。
第1圖【白腹錦雞】又叫銅雞、禽雞,據說它嗜食竹筍,故又稱筍雞。為國家一類野生保護動物,僅分布在我國雲南、四川、貴帥I和西藏東南部一帶。雌雄異色。雄雞身長達1.3米左右,頭頂、胸、背、頸等部分均為藍綠色,散發著金屬般的光澤。頭上有像小辮一樣的羽冠披在頸後,頸部有白色鑲黑邊的羽毛形成的披肩。下背和腰部呈褐色,往下轉朱紅色,腹部為白色,故日白腹錦雞。雄雞這種淡雅清秀的羽毛和拖著黑白相間、光亮似錦的長尾,出沒在灌叢竹林間,煞是好看,因而又有“淑女雉”的美稱。而雌雞除頭側棕紅外,全身呈土褐色,體形稍小,尾羽也短,更少那美麗瀟灑的披肩。它們通常棲息在海拔2000米至4000米的多岩山地上,在荊棘叢生的灌木叢中單獨或成對活動,覓食各種種子、昆蟲、漿果和農作物等。秋冬季節常結集成20隻左右的小群活動,叫聲嘈雜,傳到很遠處。它們善疾走,行動敏捷,性機警,遇有危險便快速竄向灌叢,遇到驚嚇,才振翅起飛,但飛不遠又落地潛逃。春末夏初是它們的繁殖季節,一雄一雌遷到人跡罕至的隱蔽處築巢,每窩產梨狀黃褐色卵9至20枚,孵化期為22至24天。幼雛出殼後便能跟隨母禽到處活動覓食,轉年春可獨立生活,11個月即可繁殖後代了,壽命一般6至7年。
第2圖【環頸雉】又叫野雞、山雞、雉、雉雞、項圈野雞、五彩雞等。在我國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和海南島以外,均有廣泛的分布。它是最古老的狩獵對象之一。《爾雅》和《禽經》曾根據產地和羽色紋彩的不同,定出各種雉名,只是到了漢高祖時,因呂后名雉,為避諱,才把它稱作野雞、山雞。環頸雉體長1米左右,也是雌雄異色。雄雉羽毛華麗,頭頂兩側各有一束能聳立的耳羽簇;眼部無毛,皮膚裸露並下垂,呈緋紅色;頸黑色,有藍色金屬光澤;胸腹呈銅紅色,腰側叢生綠黃色的髮狀絲毛。雌雉體形較小,尾也較短,體羽平淡,呈土褐色。環頸雉最具特色的是雄雉黑頸下方有一白色頸圈,故而得名,但生活在中國南方滇、黔、川等地的環頸雉,並沒有白環,按地域越往東往北,其頸上的環從無到有,由窄變寬,東北的雄雉,白環最寬最明顯。它們的棲息地多種多樣,平原高山,荒漠草原,湖邊河畔,森林農田都能見到它們的蹤跡。它們白天喜歡至I地面上覓食,晚上飛至樹幹上休息。長江下游一帶的環頸雉,也常在平坦的莊稼地里棲息,那裡能提供充足的食物。它們食性也雜,以植物為主,但又喜食昆蟲。腳爪強健,善於奔走。性怯懦,遇有敵害,便隱蔽不動,只有當被發現時,才驟然『京飛,速度很快,但飛到幾十米處又落下遁去。環頸雉是留鳥,只有當環境變化或食物不濟時才遷徙。每年3月至7月為繁殖期,一雄可配多雌,每窩產卵6至12枚,每年可產兩窩,孵化22天后,幼雛出殼,1個月後即能隨母禽活動了。環頸雉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且繁殖多,因此,儘管為人們捕獵,又遭受狐、鼬、鷹隼以及鼠、蛇、喜鵲、烏鴉等眾多天敵的侵害,但仍能免於絕滅,且有廣泛的分布,實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