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會議
1987年3月25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向大會作《198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全文
1987年政府工作報告
——1987年3月25日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國務院總理趙紫陽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
一、當前國內形勢和基本任務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和基本政策,經受了實踐的檢驗並在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十億人民有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指引下,團結奮鬥,開拓前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建國以來更加突出的成就。全國安定團結,經濟持續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城鄉絕大多數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我們的國家正在日益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興旺景象,人民的創造活力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正在改革中日益發揮出來。
1986年是開始執行第七個五年計畫並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是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續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勝利前進的一年。
在經濟領域,過去一年裡取得的最重要的成績,就是把1984年末至1985年一度出現的經濟過熱現象初步調整過來,使整個國民經濟繼續納入正常發展的軌道。全國社會總產值達到18774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工農業總產值15104億元,比上年增長9.3%。國民收入7790億元,比上年增長7.4%。糧食產量達到39109萬噸,比上年增產1199萬噸。林業、畜牧業、漁業、其他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繼續有了新的發展。農業和工業的比例、輕重工業的比例基本協調,產品結構有所改善。鋼產量達到5205萬噸,比上年增長11.2%;發電量達到4455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8.5%;原油、天然氣產量持續增長,煤炭供應充足。多年來生產資料供應緊張的狀況開始有所緩和。適銷對路的工業消費品,增長幅度超過整個工業發展速度。市場活躍繁榮,多數商品供求正常。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都超額完成了國家計畫。對外貿易在面臨國際石油價格暴跌、世界經濟激烈震盪等許多困難的條件下,經過艱苦努力和採取一系列措施,超額完成出口計畫,壓縮了不適當進口,縮小了外貿逆差。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城鄉人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
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經濟體制改革,在鞏固前幾年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在一些方面取得開拓性進展。橫向經濟聯繫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較大發展。勞動制度的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多種形式經營責任制和廠長負責制的推行,為健全企業經營機制創造了重要條件。小商品價格的進一步放開和部分產品質量差價、地區差價、季節差價的適當拉開,對發展生產和活躍市場起了積極作用。金融體制改革和資金市場的發展,有助於資金的融通和合理使用。這些既保證和促進了當前經濟的穩定增長,也為今後的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必將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現在已經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去年國務院採取的繼續加強和改善巨觀控制的措施,實行的“鞏固、消化、補充、改善”的改革方針,是正確的和必要的,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經過自覺的有節奏的調整和改革,把整個國民經濟進一步置於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之上。
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在科技、教育和思想、文化領域,過去一年裡也取得許多可喜成果。廣大科技工作者滿腔熱情地繼續貫徹執行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積極推進科技體制改革,認真組織科技攻關,大力開發和推廣科技成果,積極落實振興農村經濟的“星火”計畫。全國去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一萬多項,其中大部分已套用於生產建設,取得比較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幾千名專家經過幾年反覆研究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和頒布了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機械工業等12個領域的技術政策,以及涉及生物工程、信息、航天、自動化、能源、雷射和新材料等領域的高技術研究發展綱要。這對我國當前和長遠的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將發揮重大作用。經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改善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以及提高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質量等方面,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新進展。廣大的思想文化工作者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促進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衛生、體育、文物、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展覽館等各項文化事業的發展中作出了新的貢獻。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推進,我國知識分子的重要作用必將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
我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在過去的一年裡繼續得到鞏固,這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為推進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民主化,作了很大的努力。在前幾年不斷加強立法工作的基礎上,去年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通過了11項法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了59項行政法規。由於種種歷史原因造成的國家活動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法律體系很不完善的狀況,正在逐步得到改變。在政府工作人員和全體公民中廣泛開展的普及法律知識的教育,使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得到提高,人民民眾的法制觀念和公民意識得到增強。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同共產黨和政府間的長期合作共事關係,全國各民族之間平等互助、親密團結的關係,得到新的加強。經過繼續嚴厲打擊經濟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經過對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以及對各種不正之風的認真糾正,我國社會秩序安定,社會風氣正在好轉。實現長治久安是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國家的基本國策,我們堅信這個目的必定能夠達到。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建設祖國的重要力量。在過去的一年裡,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取得新的成就,精簡整編、減少員額一百萬的任務接近完成,官兵的軍政素質有了新的提高。在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鞏固和發展新型的軍民關係,維護國家的安定團結,保衛祖國領土和邊境安寧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貢獻。我們堅信人民解放軍在這些方面將繼續為國家、為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人民警察在維護社會治安、保障社會安定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
以上事實和基本情況充分說明:總的來看,我們的國家生機勃勃,社會主義事業繁榮興旺,形勢是很好的。
各位代表!當著我們如實地對全國形勢的本質和主流作出充分肯定的同時,也必須十分清醒地看到前進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我們在工作中也有一些缺點和問題。在經濟領域,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的矛盾雖已有所緩解,但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仍然存在著某些不穩定因素。國家財政出現一些赤字,部分商品價格上漲較多,外匯收支還不平衡。工業生產建設的經濟效益不高,部分產品質量下降和滯銷積壓,物質消耗過大,生產成本上升。在政治思想領域,消除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影響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各級政府廣大工作人員總的來看是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的,但政府工作中還存在著某些預見性不強、措施不夠有力等缺點。機構重疊、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等弊病,還需要下很大力量去努力消除。對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在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高度重視。
實踐證明,堅定不移地、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是我們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和力量源泉。根據這個基本的實踐經驗和當前國內的經濟和政治形勢,在本次人代會到下次人代會的一年間,我們要集中力量辦兩件大事:一是在經濟領域,堅持正確的建設方針,廣泛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深入體制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努力保證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一是在政治思想領域,深入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宣傳教育,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各級政府,各行各業,所有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都要圍繞這兩件大事,根據中央的部署和自己的實際情況,扎紮實實地把各項工作推向前進。希望全國各族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廣大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和人民警察,都能夠在各自的崗位上奮發努力,為辦好這兩件大事作出自己的新貢獻。
二、堅持長期穩定發展經濟的方針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八年,總的來看,我國基本上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這是國家安定團結、社會顯著進步的基礎。努力把這種發展勢頭長期保持下去,使之不受挫折,這不僅對於鞏固和發展當前很好的經濟形勢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我國現代化目標的實現,經濟實力的加強,人民利益的增進,乃至整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都必將產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我們的全部經濟工作必須以此作為基本的立足點,並為此而進行堅持不懈的努力。
那么,根據建國以來三十多年特別是近八年的經濟建設經驗,根據當前經濟生活的現實情況,要保證國民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需要著重解決好哪些問題呢?
第一,必須把加強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地位。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的大國里,農業這個基礎是否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對於國民經濟全局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經濟發展所以很不穩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業發展緩慢和收成不穩定。這八年來,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首先是由於農業生產連續多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為工業生產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農業問題主要是糧食問題。我們必須在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繼續改善農村產業結構。這幾年農村改革取得重大成就,農業生產全面發展,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農業的基礎地位,不能忽視農村工作。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目前我國按人口平均的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占有量還很低,無論是糧食生產還是林業、牧業、漁業等項生產,基礎都還比較脆弱。同時從總體上看,我國農村仍然處在開發時期,不僅通過深入改革還可以挖掘出很大潛力,而且農村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也有極大的潛力,農村經濟的發展前景仍然是很廣闊的。我們必須從深化改革和增加投入這兩個方面入手,努力增強農業的發展後勁。要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一系列新的制度性建設,並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使正確的政策逐步法律化,以保持政策的穩定性。要切實保護農業耕地和森林、草原,大力加強農田基本建設,積極推廣科學技術成果,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必須保證糧食種植面積,注意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力爭糧食生產有較大幅度的持續增長,在這個基礎上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的全面穩定發展。必須繼續努力做好“老、少、邊、窮”地區的脫貧致富工作,使這些地區的人民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儘快解決溫飽問題。這既是一項重要的經濟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第二,必須按照建設規模同國力相適應的客觀經濟規律辦事。建設規模同國力相適應,是整個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去年,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度增長的工作初見成效,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投資比上年增長7.3%,大大低於1985年增長44.6%的速度。現在的問題主要是,計畫外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還沒有得到很好控制,已經鋪開的攤子過多,在建項目總規模過大。更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構很不合理。在建項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一般加工工業,還有許多是在當前國力條件下不該辦的或標準過高的樓堂館所等非生產性建設工程,而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工業等建設投資不足。這樣的投資結構如不及時加以合理調整,要么大量加工工業和非生產性設施得不到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等方面的必要保證,形不成生產能力或不能投入使用,將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要么就不得不再增加幾百億元的資金來擴大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就必然導致投資規模惡性膨脹。為了進一步改變在建規模過大和投資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國務院已於今年初作出決定,對基本建設堅決實行“三保三壓”的方針,即保計畫內建設,壓計畫外建設;保生產性建設,壓非生產性建設;保重點建設,壓非重點建設。目前各地正在認真貫徹落實這一方針,但有的部門和地方仍然行動遲緩,措施不力,需要切實改正。我們一定要堅決把建設規模嚴格控制在國力所允許的範圍之內,並使關係全局的重點建設得到切實加強。
第三,必須把消費的增長切實建立在生產發展可能的基礎之上。這些年來,認真糾正了過去片面強調積累、忽視消費的偏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解決多年積累下來的人民生活方面的問題,使城鄉絕大多數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這是必要的和正確的。今後,我們還要堅持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的方針。但是必須指出,目前我國經濟生活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增長過快,消費欲望越來越大,標準越來越高。特別是在集團消費方面,許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講排場,擺闊氣,比豪華,請客送禮,濫發實物,揮霍公款,奢侈成風,各項設施盲目追求現代化,鋪張浪費發展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工資、獎金和集團消費等開支增加過多,既提高了生產成本,又加劇了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的矛盾。這幾年許多高檔耐用消費品生產大幅度增長,而且花費不少外匯進口了這方面的大量整機和散件,但市場供需矛盾仍相當尖銳。消費結構的這種趨向,脫離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水平和產業結構變化的可能。如不加以正確引導,不僅將使資金積累減少,造成經濟後勁乏力,更嚴重的是會敗壞社會風氣,滋生貪圖享樂、不求創業的思想,形成現實的人均國民收入較低而又消費欲望過高之間的矛盾,引起種種社會問題。生產是消費的前提,生活消費只能隨著生產的發展逐步提高。在正常情況下,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必須低於生產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居民購買力和集團購買力增加的幅度必須同社會消費品生產增長的幅度相適應。這是不能違反的客觀經濟規律。特別是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創業階段,需要積累大量建設資金,必須長期堅持艱苦奮鬥、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方針,而不能追求過高的消費。前幾年對這個方針講少了,我們一定要接受這個教訓。從現在起,我們必須根據經濟的現實情況和發展可能來恰當安排人民的消費水平,同時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嚴格控制集團消費,並對人們的消費需求、消費檔次、消費心理和消費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調節,使之符合我國的資源條件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此外,嚴格控制人口的增長,對於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貫徹執行關於計畫生育的一系列方針政策。
第四,必須努力做到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的基本平衡。這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要原則,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保證。去年,國家財政出現一些赤字,銀行信貸也出現一些差額。財政赤字雖然一方面是由於國際石油價格暴跌、出口收入減少等原因造成的,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支出規模偏大。經濟發展從前兩年一度出現的過熱現象納入正常發展軌道以後,某些非正常收入因素逐步減少,財政收入增長幅度減緩,而在超高速發展中已經抬上去的過大的支出規模還沒有減下來。幾年來,地方、部門和企業的自有資金大幅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都下降較多,但不少應當由地方、部門、企業用自有資金辦的事情,仍然要求國家財政特別是中央財政負擔。與此同時,在資金比過去分散很多的情況下,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建立可以有效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合理方向的制度和機制,這就一方面為地方和部門盲目發展加工工業和擴大非生產性建設提供了客觀條件,另一方面使國家財政特別是中央財政負擔過重,捉襟見肘。如不及時採取正確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改變這種狀況,今後幾年財政赤字還有進一步增大的可能,信貸差額也有擴大的趨勢。財政赤字和信貸差額是同貨幣發行緊密相聯的。在經濟成長過程中某些年份出現一些財政赤字和信貸差額並不可怕,但如果數量過大,持續的時間過長,就會導致貨幣過量發行,造成通貨嚴重膨脹,引起物價急劇上漲,使經濟生活發生混亂。因此,我們必須堅決把過高的財政支出壓縮下來,同時要根據新的分配格局,合理調整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支結構,適當提高中央財政收入所占的比重。今年,國家還將通過發行債券等形式,從分散的預算外資金中集中可以集中的部分用於重點建設。銀行要大力吸收儲蓄,籌集社會閒散資金,積極擴大資金來源,適當安排各項貸款。除了合理保證企業流動資金和收購農副產品的資金以外,其它貸款都要從嚴控制,堅決把貨幣發行量控制在國家計畫的範圍之內。
第五,必須繼續防止盲目追求過高增長速度的傾向。只有兼顧需要和可能,講求按比例和高效益,保持適當的增長率,才能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我們已經確定的到本世紀末工農業年總產值翻兩番的目標,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前提和以推進科學技術進步為依靠的,是切合實際和完全可以達到的。如果不顧經濟效益和技術進步,脫離本地區和整個社會的實際可能,一味追求提前翻番和快翻多翻,就會嚴重干擾正確建設方針的貫徹執行,造成種種緊張和失控,使經濟大起大落,欲速而不達。去年,就全國來說已經使經濟成長由超高速狀態轉入正常軌道,但片面追求增長速度和企求改變面貌過快的思想尚未完全克服。我們的國家大,人口多,家底薄,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差異很大,經濟和文化發展又很不平衡。這種基本國情決定了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面貌,實現國家繁榮發達,人民普遍富裕,必須經過堅韌不拔的持久努力,而決不能急於求成。我們必須確立長期穩定增長的戰略方針,腳踏實地前進,而決不能盲目追求過高速度,以利於扎紮實實打好基礎和理順各種經濟關係,促進國民經濟的協調持續發展。
第六,從根本上說,要保持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當前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近八年來,由於貫徹執行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我國社會財富和經濟實力有了很大的增加。1986年同1978年相比,國民生產總值由3480億元增加到93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02%;國民收入由3010億元增加到77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4.9%;國家財政收入由1121億元增加到2220億元,增長98%;部門、地方、企業擁有的預算外資金由的347億元增加到1670億元,增長381%;全國城鄉居民平均消費水平由175元增加到450元,扣除物價上升因素增長86.9%。這些數字和事實充分說明,當前遇到的困難,是在生產建設蓬勃發展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情況下發生的,而不是在經濟萎縮和人民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出現的,因此我們具備著克服這種暫時困難的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還要看到,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是在改革順利推進的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必須也只能通過深入改革來加以解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正處於新老體制交替的過程,目前原有體制已在許多方面被衝破,但新的經濟運行機制還沒有作為一個系統建立起來,已經進行的許多改革還有待於進一步配套和完善。這種新老體制並存的狀態,是巨觀經濟前兩年一度出現某些失控,以及目前財政、信貸、投資、消費等方面產生某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和積極穩妥地把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推向前進,並要努力使運行中的經濟體制在一定條件下保持它的整體性和有效性。為此,國務院已經組織各方面力量認真總結前幾年的改革經驗,精心研究進一步配套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以便更加卓有成效地推進整個經濟體制改革,使國民經濟進一步納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各位代表!除了前面講的幾個問題以外,無論是從當前還是從長遠來看,要真正使經濟建立在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必須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這項運動是長期以來我國促進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法寶,在新的歷史時期這個法寶不僅不能丟掉,而且要更好地發揮它的重要作用。廣泛發動民眾,努力增產增收,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不僅能夠合理地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更好地發展各項生產建設事業,增加社會財富,而且可以發揚光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的優良傳統,使之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強大動力。這對於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長遠意義。
這次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是在深入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提出來的,因此一定要同深化改革很好地結合起來。近幾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凡是改革搞得比較好的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市場觀念和競爭意識有了較大的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就有了顯著的增進。所以我們說,增產節約、增收節支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結果,改革是增產節約、增收節支的直接動力。各個地方、部門和企業都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使它們緊密聯繫,互相促進。
在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中,要把重點放在全面提高社會經濟效益上。就工業生產來說,要在保證正常增長速度的同時,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大力增產適銷對路的產品,以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所有工業企業都要努力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節約資金,開展技術革新,提高勞動生產率。要十分注意收舊利廢,切實加強綜合利用。在流通方面,要積極開拓城鄉市場,認真清倉查庫,減少商品積壓,加速商品和資金周轉,節省流通費用,減少企業虧損。在建設方面,要圍繞合理調整投資結構,降低工程造價,縮短建設周期,提高投資效益。在其它各個方面,包括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戰線和機關、團體、軍隊等,也都必須充分考慮提高經費使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堅決糾正目前普遍存在著的嚴重揮霍浪費現象。國務院決定今年行政費、事業費和管理費等各項開支要比去年預算執行數節約10%的總要求,必須努力做到。今後,財政支出要長期堅持從嚴控制的方針。
在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中,必須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生產、建設、流通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築業和商業等各個行業,都要關心和促進科技進步,把增產節約和改善經營管理納入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科技部門要繼續執行正確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堅定地把主要力量放在為企業技術改造和振興國民經濟服務方面,同時組織精幹的隊伍積極研究和發展高技術,並繼續搞好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
充分發揮所有企業以及廣大民眾和幹部的積極進取精神,對於圓滿實現增產節約、增收節支的任務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們希望,生產、流通、建設領域中的各類企業,都要把著眼點和立足點放在挖掘自己內部的潛力上。要切實加強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健全經濟核算,嚴格財經紀律,加強審計監督,嚴明獎懲制度,大大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特別要堅決整頓勞動紀律,下決心改變目前許多企業嚴重存在著的管理不嚴、職責不清、紀律鬆弛等落後現象。必須堅決保護企業的正當權益,嚴格禁止一些地方和部門向企業亂收費、亂攤派的行為。廣大職工要進一步增強對企業、對國家、對社會主義事業的高度主人翁責任感,努力提高技術水平和業務水平,在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中熱情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全部力量。全體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帶頭艱苦奮鬥,克勤克儉,勵精圖治。各行各業、各個地方都要切實加強領導,制定出具體規劃和措施,及時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將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扎紮實實地開展起來,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努力取得實效。
三、深入改革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 國民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既要靠堅持正確的建設方針,又要靠深入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把正確的建設方針同正確的改革、開放部署結合起來,使它們互相適應,互相促進,這是我國近幾年來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經驗,也是進一步順利推進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重要保證。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必須適應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發展有計畫商品經濟的要求,以增強企業活力、完善市場體系和健全巨觀管理制度為主要內容。實踐證明,這個既定的改革方向和總體部署是正確的。我們要充分認識改革的長期性和複雜性,善於根據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對改革的具體步驟和配套措施及時作出恰當安排。國務院經過認真研究,確定1987年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以增強企業特別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活力為中心,著重改革企業經營機制和企業內部的領導體制,繼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適當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進一步擴大生產資料市場,逐步改革和完善企業勞動工資制度和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辦法,並積極為下一步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做好必要的準備。
第一,深化企業改革,建立和健全責權利相結合的企業經營機制。增強企業活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經過前幾年的改革,總的來看企業活力有了一定的增強,但還很不夠,特別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沒有真正活起來。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國家規定下放給企業的一系列自主權,在一些地方和部門被中間環節所截留,至今沒有真正落實到企業;另一方面在對企業的擴權中,責、權、利沒有很好結合,為企業放開經營權和真正實行自負盈虧創造條件的問題未能很好解決。這就使企業行為往往不能主動適應國家巨觀決策的要求,不能對市場變化及時作出合理反應,企業內部制度的改革和潛力的發揮也受到很大局限。為了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除了已經規定下放給企業的權力必須堅決放給企業以外,要把改革的重點放到完善企業的經營機制上,根據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的原則,認真實行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使企業真正成為相對獨立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要根據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的特點,靈活確定企業合理的經營方式。一般來說,小型企業可以推行承包、租賃責任制。大中型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實行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用簽訂契約的辦法明確規定企業主管部門與企業經營者和職工集體之間的責、權、利關係。對所有企業以及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的正當利益,必須切實予以保護。總之,我們要積極探索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的多種有效形式,逐步走出一條既符合公有制為主體的原則,又使企業具有旺盛活力和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企業經營管理的路子。
同推行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相配合,要加快企業內部領導體制的改革。必須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普遍推行和完善廠長負責制。廠長是企業法人的代表,對企業負全面責任,要廣泛實行廠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和任期終結審計制,促使企業經營者同全體職工一道切實加強各項基礎工作,建立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企業自我約束的行為機制。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和造就我們的事業所迫切需要的一大批有作為的社會主義企業家。
第二,繼續發展各種橫向經濟聯合,鼓勵建立企業群體和企業集團。在深入改革企業經營機制的同時,必須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進一步推進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科研單位之間的橫向聯合,逐步建立起適應現代化、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新的企業組織結構。通過幾年來的改革,目前在全國註冊登記的各種經濟聯合體有32000多個,已形成24個跨地區的橫向經濟聯合網路。1987年要在這方面改革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研究擬定更為具體的政策和辦法,繼續促進橫向經濟聯合蓬勃地向前發展。要鼓勵和支持地方、部門、企業之間實行生產要素的聯合,相互投資和相互參股,促進企業組織結構的合理化。條件成熟的,可以建立跨地區、跨行業的各種企業群體和企業集團,並使它們之間責、權、利關係的處理逐步規範化。軍工企業也要根據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橫向聯合。根據幾年來發展橫向聯合的經驗,當前需要注意處理好四個問題:一是必須堅持自願互利的原則,堅持以骨幹企業或名優產品為“龍頭”,防止把企業集團搞成變相的行政性公司或單純的行政管理機構。二是在同一行業,可以形成若干個規模不等、各有特點的競爭性企業集團,不能搞成獨家經營的壟斷局面。三是各級經濟綜合部門和專業主管部門要大力支持企業根據自身條件發展聯合,堅決排除條條塊塊出於局部利益而進行的種種干擾,保證橫向聯合和企業集團的健康發展。四是建立企業集團要重視吸收科研單位參加,促進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加強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
第三,深入進行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管好用活各種社會資金。加速金融體制的改革,既是國家加強和改善巨觀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搞活經濟的必要條件。去年以來,金融體制改革特別是短期資金市場發展較快,對於緩解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和促進社會資金合理使用起了重要作用。今年要不失時機地在這方面邁出新的步伐,改革的重點是:進一步強化和改進中央銀行的巨觀控制職能,積極發展多種金融組織和有效利用多種融資工具,開闢多種信貸業務,大力發展城鄉保險業務,在各種金融組織之間適當開展競爭;有條件地實行省以下專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企業化,逐步做到獨立經營,自負盈虧;改革銀行利率體系,逐步理順存貸款的利率,實行期限差額利率和浮動利率;改善企業流動資金管理辦法,改變銀行包企業資金供應的做法;逐步實行外匯、外債的集中統一管理,搞活外匯資金;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金融中心作用,有領導有步驟地發展以大中城市為依託的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資金融通市場,發揮金融市場籌集調劑資金、引導資金流向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第四,進一步擴大生產資料市場,為增強企業活力創造良好環境。目前大中型企業普遍活力不強,從外部條件來說主要是還沒有一個比較健全的生產資料市場。今年要積極發展和改善鋼材、煤炭、水泥、木材等重要生產資料的市場。國家準備拿出一部分統配鋼材,集中投放到指定的重點市場,切實加強指導和管理,並通過必要的經濟辦法,引導生產企業自銷的鋼材和使用單位超儲積壓的鋼材更多地投入市場流通。鼓勵企業之間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則,建立穩定的供貨關係。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有步驟地推廣石家莊等地的經驗,對一些重要生產資料,無論是計畫內還是計畫外,都實行“同一銷價、差價返還、逐步放開、擴大市場”的辦法,以利於擴大企業擇優選購的自主權,減少社會物資庫存,有效防止倒買倒賣現象,更好地促進生產資料市場的形成。
第五,改革企業勞動工資制度,逐步理順企業分配關係。所有企業今年都要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改革勞動制度的各項規定。今後全民所有制單位新招用工人,必須面向全社會並全部實行勞動契約制。同時要積極建立職工待業保險制度,逐步推行以省、市或縣為單位統籌職工養老保險金的辦法。在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係上,除近期內國家還將規定大體統一的工資參考標準以外,今後國家只規定企業工資、獎金增長的限額、幅度或同效益掛鈎的定額和比例,企業內部分配的具體形式和辦法由企業自主決定。企業可以根據各自的不同條件,分別採取計時加獎勵、計件工資、浮動工資、單位產品工資含量等不同的分配形式,把職工的勞動報酬同他們的勞動貢獻更緊密地聯繫起來,真正打破平均主義,搞好按勞分配。與此同時,國家要進一步完善對消費基金加強巨觀管理的制度和辦法,使消費基金的增長同生產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的增加相適應。
第六,改進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這幾年在基本建設中推行各種形式的投資包乾責任制和招標投標制,對調動部門、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合理使用資金和增進投資效益,起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今年要進一步推廣和完善各種形式的投資包乾責任制。與此同時,要在固定資產投資的管理中簡政放權,適當放寬項目審批許可權,簡化審批手續,並使部門、地方和企業相應承擔投資決策的責任和風險,實行責、權、利的統一。在不突破國家“七五”計畫規定的投資總額的前提下,放寬各包幹部門對項目的審批許可權;對非包幹部門和地方,也適當放寬一部分行業的項目審批權。擴大計畫單列的大型聯合企業、國家重點支持的大中型骨幹企業在組織實施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方面的許可權。改進年度計畫投資安排辦法,在從嚴控制投資規模的條件下,各部門、各地方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對項目之間的投資可以進行必要的調整。改進建設項目的審批辦法,縮短審批時間,提高辦事效率。建設項目從設計、施工到設備供應和設備進口,都要打破地區、部門和軍工民用的界限,全面實行招標制,擇優選定中標單位,逐步改變過去單純用行政手段分配任務的辦法。
各位代表!
價格改革和物價問題是當前人們普遍關心和議論較多的問題。由於過去長期忽視價值規律的作用,國家對價格管得過多過死,我國的價格體系很不合理。如不進行改革,就不可能形成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所不可缺少的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不可能有效促進生產的發展和商品的流通,不可能正確引導社會消費,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也就建立不起來。因此,不合理的價格體系和價格管理體制非改革不可,但價格改革涉及千家萬戶,難度也很大。我們的價格改革總的來說是結構性調整,但由於農產品和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的價格長期偏低,還由於許多產品長期供不應求,因此在改革中總的物價水平勢必有所上升。當然,這同實際經濟生活中存在著的輕度通貨膨脹也是分不開的。由於物價總水平上升,這就必然產生一個國家、企業和人民的承受能力問題。這裡,既包括實際經濟的承受能力,也包括社會心理的承受能力。從政府來說,每一項價格改革措施的付諸實施,事先必須仔細研究和周密測算,進行多種方案的比較,力求把物價總水平的上升幅度控制在社會和人民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從民眾來說,也要提高對價格改革必要性的認識,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價格變動的適應能力。只增加工資,物價不動,是做不到的,要么只能回到過去那種經濟缺乏活力,工資和物價都長期凍結的狀況,這顯然對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很不利,也是絕大多數人所不願意的。問題的關鍵在於,要努力保證廣大民眾的收入增長幅度不低於物價的上漲幅度,實際生活不僅不下降,而且還要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有所改善。在前幾年的改革中基本上做到了這一點,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然,由於人們收入水平、消費檔次和贍養人口多少的不同,物價上升對他們生活的影響也會很不一樣,有少數收入增加不多以至沒有什麼增加的人目前生活確實有困難,有的甚至實際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這是我們不能不看到的,也是在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要著力加以解決的問題。有些地方、部門和企業乘價格改革之機亂收費、亂漲價、變相漲價,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引起民眾不滿,必須堅決加以糾正。今後的價格改革一定要堅持既定的正確原則,繼續實行“調放結合,穩步前進”的方針,謹慎從事,做得更加穩妥和周到。今年的改革只限於調整和放開極少數非動不可的產品價格,要把物價總水平的上升幅度嚴格控制在低於去年的幅度之內。要繼續發揮國營商業平抑物價的作用。特別要切實加強物價管理,嚴格禁止各種形式的亂漲價和變相漲價。這是一條必須堅決執行的重要法紀,並歡迎廣大人民民眾對此加強監督。
在改革的過程中,還有一個人們普遍關心和必須引起我們重視的問題,這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各方面利益關係的問題。隨著新老經濟體制的逐步轉換,各方面利益關係必然要作相應的調整和發生新的變化。原有的利益結構和分配關係將逐步被突破,新的合理的利益結構和分配關係將逐步形成。這同整個新老體制的轉換一樣,也只能和必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總的發展趨向來看,各方面的經濟利益都將隨著改革的進展而得到增加,這已經為前幾年改革的實踐所充分證實,也是我們的改革得到人民擁護的根本原因。但是,人們利益的增加不可能齊頭並進,必然有先有後,有多有少,甚至有些方面的利益還會暫時受到某些損失。而且,這種利益關係的調整不是一下子就能定型的,在某項改革中得到的利益有可能在另一項改革中部分喪失,又可能在另外的改革中得到補償。這種利益關係的複雜變化,往往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人們對待改革的態度。這就要求我們十分注意在這個問題上提高自覺性,減少盲目性,採取改革措施的時候要立足於儘可能做到增進各方面人們的利益,從而使改革能夠始終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以保證其順利發展。與此同時,也要結合各項改革,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使人們充分認識改革的長期性和複雜性,不對個人利益的增進抱有脫離實際的奢望,增強人們思想上對改革的承受能力。前個時候我們的某些宣傳恰恰在這一點上注意不夠,這是值得記取的教訓。在關係社會每個成員實際利益的分配問題上,我們一方面要繼續克服平均主義,堅持拉開合理差別,鼓勵一部分人依靠辛勤勞動先富裕起來,引導人們充分認識這樣做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而也將有利於實現全社會共同富裕的目標。另一方面,對通過合法的正當途徑獲得的高收入,也必須實行合理的調節,以防止收入差別過於懸殊。至於對那些通過不正當手段牟取暴利的,必須嚴加取締,觸犯刑律的,必須依法予以制裁。
因字數限制,未盡全文見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