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關於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畫的報告,請審議。
早在一九八三年,國務院就著手進行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年的第七個五年計畫的擬定工作,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展開討論和預測。一九八五年九月,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畫的建議》,明確提出了“七五”計畫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一系列適應新形勢的方針政策。國務院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對計畫安排作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反覆進行綜合平衡和各種計算,同時徵求了各部門、各地方的意見。經過三年多的工作,第七個五年計畫草案已制定完畢,現提請大會審議。下面,我先報告一下“六五”計畫的執行情況,因為這是制定“七五”計畫的重要依據。然後,再就“七五”時期的基本任務和主要建設方針,這個期間的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我國的外交政策,作若干必要的說明。
一、“六五”計畫執行情況的回顧
經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批准的第六個五年計畫,要求在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的五年中,“繼續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進一步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阻礙經濟發展的各種問題,取得實現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的決定性勝利,並且為第七個五年計畫期間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創造更好的條件”。五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上述要求已經圓滿實現。“六五”計畫規定的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基本建設、技術改造、國內外貿易、教育科學文化、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任務和指標,絕大部分都已提前完成或超額完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國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成就和變化,無論同建國以來幾個五年計畫時期的情況相比,還是同世界各國同期的情況相比,都是很突出的。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一,其中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二(包括村辦工業),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八點一(不包括村辦工業);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這樣的經濟成長速度大體相當於“一五”時期,高於其他幾個五年計畫時期,也高於世界許多國家同期的增長速度。特別是這五年我國農業發展十分迅速,是建國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我國農業總產值從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八○年的二十八年間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三點五,其中增長較快的“一五”時期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四點五,“五五”時期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五點一,而“六五’時期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比這兩個時期都高得多。農業這個國民經濟基礎的迅速發展,為我國整個經濟的全面穩定增長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若干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的產量大幅度增長。“六五”時期同“五五”時期相比,我國糧食的年平均產量由三億零五百三十萬噸增加到三億七千零六十二萬噸,棉花由二百二十四萬噸增加到四百三十二萬噸,豬牛羊肉由九百三十七萬噸增加到一千四百六十二萬噸。從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五年,我國原煤產量由六億二千萬噸增加到八億五千萬噸,原油由一億零六百萬噸增加到一億二千五百萬噸,發電量由三千億度增加到四千零七十三億度,鋼由三千七百萬噸增加到四千六百六十六萬噸。我國有十億多人口,目前主要工農業產品的人均產量還相當低,但由於前五年上述各項產品的產量都大幅度增長,它們的總產量不僅在世界上是比較高的,而且在世界上所占的位次也大都提前了。這標誌著我國總的經濟實力有了顯著的增強。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取得了重大成就。“六五”期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五千三百億元,新增固定資產三千八百八十億元。建成投產大中型項目四百九十六個,其中能源、交通項目一百零三個。五年內新增發電裝機容量一千九百五十萬千瓦,採煤能力八千萬砘,原油開採能力五千萬噸,鐵路通車裡程一千五百公里、複線里程一千五百公里、電氣化里程二千四百公里,港口深水泊位吞吐能力一億噸。現有企業更新改造的步伐加快,共建成投產項目二十多萬個,一些行業和企業的技術水平明顯提高。機械行業和電子行業達到國際上比較先進水平的產品品種,在過去的五年中有了成倍的增加。這些不僅促進了“六五”期間的經濟穩定增長,而且為“七五”時期和九十年代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較好的物質基礎。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財政收入由下降轉為上升,後三年出現了大幅度穩定增長的可喜形勢。“五五”末期,國家財政出現較大的赤字,一九七九和一九八○兩年合計近三百億元。“六五’期間,通過調整和改革,生產發展,流通擴大,效益提高,收入增加。一九八三年國內財政收入增加一百二十七億元,一九八四年增加二百五十五億元,一九八五年增加三百六十二億元,全年總收入達到一千八百二十九億元,實現了收支平衡。在過去的幾個五年計畫期間,財政收入增加最多的是“五五”時期,一九八○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二百二十六億元,而“六五”期間的增加額大大超過“五五”間期,一九八五年比一九八○年增加七百八十六億元,在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的同時,預算外資金也大幅度增加,一九八五年達到一千四百三十億元,預算內和預算外兩項資金合計比一九八○年增加了一倍。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科技、教育、文化事業重新出現了繁榮興旺的局面。“六五”期間,國家財政用於這些方面的經費共為一千一百七十二億元,比“五五”時期的五百七十七億元增長一倍。這五年共取得重要科研成果三萬三千項,有九百三十七項獲得國家科技發明獎,其中一部分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科技成果的推廣套用和民眾性的技術革新,取得了顯著效果。高等教育發展迅速,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由一九八○年的一百一十四萬人增加到一九八五年的一百七十萬人。中等教育的結構調整開始取得成效,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很快,普及初等教育的工作有了進展,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在全國展開。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各項文化事業和衛生、體育事業,都有了新的發展。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打開了新局面,對外開放的廣度或深度都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六五”期間,進出口貿易總額合計達到二千三百億美元,比“五五”時期翻了一番,在世界上所占的位次明顯提高。一九八五年同一九八○年相比,國家外匯儲備有了增加。全國通過各種形式使用國外貸款一百零三億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五十三億美元,在各地建立了一批中外合資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和外商獨資經營企業。五年間全國共引進國外技術一萬多項,其中有一部分是具有國際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期水平的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通過引進技術和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使許多企業和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此外,我們還在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旅遊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改善幅度之大是建國以來沒有過的。這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看: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長。扣除物價上漲因素,這五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三點七,城鎮職工家庭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點九。五年合計在城鎮安排就業的勞動力達到三千五百多萬人。二是,城鄉人民的消費水平迅速提高,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人民吃得比過去好了,衣著向多樣化發展,耐用消費品特別是電視機、洗衣機、收錄機、電冰櫃等家用電器的銷售量大幅度增加。三是,人民的居住條件有了改善。“六五”期間,城鎮住宅竣工面積達六億三千多萬平方米,農村新建住房三十二億平方米。四是,城鄉居民儲蓄大幅度增加。一九八五年末達到一千六百二十三億元,比一九八○年末增長三倍。
上述成就和變化,使得我們長期希望解決而沒有解決的一些經濟問題,在“六五”期間得到了較好的解決。過去我國農業發展緩慢,糧食產量在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七八年間平均每年只增長五百多萬噸,棉花產量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八年間長期停滯不前,解決人民吃飯穿衣問題一直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任務。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逐步找到了一條中國式的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的新路子,終於較快地實現糧食自給,棉花自給有餘,這是一件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的事情。過去我國城鄉市場的商品供應,除五十年代前期比較寬鬆以外,一般都比較緊張,許多商品不得不採取定量分配、憑票供應的辦法,有些時期有些地方票證多達幾十種,排隊購貨現象十分普遍。“六五”期間,隨著工農業生產的大幅度增長,消費品貨源比較充足,全國除糧、油外已基本取消票證,敞開供應。過去我國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比例關係、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係長期嚴重失調,極大地影響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六五”期間,經過調整和改革,提高了農業和輕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明確了重工業的服務方向,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趨於協調。積累率在一九七八年高達百分之三十六點五,“六五”期間五年平均降到百分之三十左右。重大經濟比例關係的改善,對於促進和保證我國經濟持久的健康發展,已經起了並將繼續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六五”期間取得的各項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我們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正確的。我們堅決摒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堅定不移地把全部工作重心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努力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並堅持從實際出發制定各項政策,這是整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根本保證和重要前提。就經濟工作來說,“六五”期間實行了以下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戰略轉變,這也是取得各項成就的根本原因。
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戰略上,從片面追求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產值產量的增長,開始轉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注重農輕重協調發展,注重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社會的全面發展。在制定“六五”計畫的時候,我們曾經提出,要切實改變長期以來在“左”的思想指導下形成的高積累、高速度、低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慢的狀況,真正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走出一條速度比較實在、經濟效益比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實惠的新路子,並且提出了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十項經濟建設方針。編制經濟發展計畫,既強調挖掘潛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又強調要根據國力的可能和留有適當餘地,注意保持財政、信貸、物資、外匯的基本平衡。在國民經濟內部,堅持把加強農業這個國民經濟基礎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加快消費品工業的發展,合理調整重工業的服務方向,並且使生產性建設和非生產性建設大體協調,促進第三產業的較快發展。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注意把經濟同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及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密切聯繫起來,互相促進,使經濟建設、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好形勢。
在經濟體制上,從管得過多、統得過死的僵化體制,開始轉向適應在公有制基礎上有計畫發展商品經濟要求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體制。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重大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全面推行以及其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實施,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村經濟開始向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轉變。城市的改革,緊緊圍繞搞活企業這箇中心環節,在計畫、財政、稅收、價格、金融、商業、勞動工資等方面都進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使城市經濟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企業自我改造、自我發展的能力逐漸增強,社會主義市場不斷擴大,多種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顯著發展,各種形式的橫向經濟聯繫日益加強,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機制發生了有利於搞活經濟的許多變化,有效地調動了廣大職工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經過“六五”期間的實踐,特別是經過中共中央作出《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以後這一年多來的實踐,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輪廓越來越明晰了,路子越來越清楚了。
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從封閉半封閉開始轉向積極利用國際交換的開放型經濟。我們衝破了“左”的思想和自給自足的經濟觀念的束縛,克服了把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對立起來的錯誤認識,在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學會組織國內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係兩套本領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正確地堅持對外開放政策,可以取別人之長補我之短,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不但不會妨礙而且只會增強我們自力更生的能力。
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轉變以及在這些轉變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說明我們正在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向前邁進。總的來看,對於怎樣根據我國的國情,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指導下不斷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我國廣大幹部和民眾的認識正在日益明確和深化,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正在日益配套和完善,各方面的實踐經驗正在不斷積累和提高。回顧“六五”計畫開始執行的時候,我們大家都沒有料到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現在全國人民越來越相信到本世紀末實現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對祖國的光輝前景充滿了信心和希望。這一切,是我國人民已經取得並將長久起作用的巨大精神財富。
我們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十分清醒地認識到,由於在實行歷史性的深刻轉變中對規律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都要有一個過程,工作上還存在某些缺點和失誤,前進中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我們前幾年雖然注意了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和按比例發展,但對有效控制社會總需求過度增長有時還是注意不夠;在處理數量和質量、速度和效益的關係上,對提高經濟效益特別是產品質量還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監督;在著重增強企業活力的時候,加強和改善巨觀管理的措施未能及時跟上;在“兩個文明”的建設中,在某些時候也有對精神文明建設重視不夠的情況。特別是一九八四年第四季度以後,在經濟形勢好轉的情況下,一度出現追求超高速現象,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基金增長過猛,貨幣發行過多,進口控制不嚴,經濟生活中產生了某些不穩定因素。針對這種情況,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經過去年一年的工作,有的問題已經解決,有的正在解決,總的來看經濟環境正在從緊張向寬鬆轉化,但對目前經濟工作中仍然存在的許多問題決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一定要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搞好各項改革和建設工作,沿著已經開闢的道路堅定不移地向前邁進,努力鞏固和發展當前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好形勢。
二、“七五”時期的基本任務和主要建設方針
第七個五年計畫時期,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體制進一步由舊模式向新模式轉換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繼續按照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總要求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基本方針,以奮發進取的精神和紮實穩妥的步驟,促使我國經濟走上充滿生機和活力、富有效率和效益的良性循環軌道。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以及到本世界末的奮鬥目標,第七個五年計畫草案提出的基本任務是:
(一)進一步為經濟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努力保持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順利地展開,力爭在五年或者更長一些的時間內,基本上奠定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基礎。
(二)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在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的前提下大力加強重點建設、技術改造和智力開發,在物質技術和人才方面為九十年代經濟和社會的繼續發展準備必要的後續能力。
(三)在發展生產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繼續改善城鄉人民生活。
上述三項任務,是相互聯繫、緊密結合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項任務。綜合考慮這些任務的要求,“七五”計畫草案規定,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五年內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增長百分之三十八,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四十四。按一九八○年不變價格計算,一九九○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一萬六千七百七十億元,比一九八○年增長一點三倍;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一萬一千一百七十億元,比一九八○年增長一點六倍。全民所有制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五年為八千九百六十億元,比“六五”期間增長近百分之七十。改建擴建和新建一批重點骨幹工程,改造一批重點企業,使能源、原材料的生產能力和運輸、通信能力有較顯著的增長,現有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有較明顯的提高。推廣一批效益好的科技成果,在若干具有關鍵意義的新技術攻關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爭取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主要工業產品在性能和質量上達到已開發國家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的水平。逐步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同時通過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教育五年共培養近五百萬高級專門人才,比“六五”期間增長一倍。進出口貿易總額一九九○年比一九八五年增長百分之四十,並相應地擴大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的規模。城鄉居民的實際消費水平五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七左右,進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在這五年內,將繼續保持國家財政、信貸、物資、外匯的基本平衡。第七個五年計畫的完成,將使我們在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富裕幸福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有力的新步伐。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七五”計畫建議所提出的一系列正確方針,國務院在擬定計畫草案的過程中,在經濟建設方面著重考慮和研究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確定適度的經濟成長率,促進國民經濟按比例、高效益地向前發展。
根據社會不斷增長的需要和綜合各種生產條件的可能,“七五”計畫草案規定,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點七,其中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四(包括村辦工業為百分之六),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七點五(不包括村辦工業百分之七);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七點五。這個增長速度比“六五”期間實際達到的速度低一些。我們所以作出這樣的安排,主要是考慮了經濟生活中各種內在因素的變化和要求。今後農業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需要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而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要有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突變,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的增長速度。就工業來說,“六五”後兩年的過快增長,主要是受過大的投資需求所刺激,靠大量進口原材料來支撐的。這種情況是難以長期維持下去的。同時,目前能源原材料供應仍然很緊張,交通運輸能力嚴重不足,適當控制加工工業的過快增長,有利於協調能源、原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的比例關係,協調生產和運輸的比例關係的促進產業結構進一步合理化。產品質量差,經濟效益低,是我國經濟的致命弱點。“七五”期間對工農業總產值的增長提出適度的要求,有利於把各個方面的注意力進一步引導到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上來。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需要有一個比較寬鬆的經濟環境,而國內外的實踐都反覆證明,只有經濟的適度增長,才能避免經濟關係過份緊張,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七五”計畫草案規定的經濟成長率是積極的,也是留有餘地的,在執行中有可能超過。在經濟成長速度的問題上,必須採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我們當然要在提高效益和質量的前提下努力爭取有一個持續的較高的增長速度,但也決不能認為速度越高越好,更不能盲目追求高指標和層層加碼。看不到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社會生產中蘊藏的巨大潛力,把經濟成長速度訂得過低,就會影響生產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民眾生產積極性的充分發揮,妨礙經濟的健康成長和社會需求的滿足。無論是國力的增強還是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要求有必要的經濟成長速度。無視這一點是不對的。同時也要看到,脫離現實條件的可能,盲目追求過高的速度,即使一時上去了,也難以持久,最終還要掉下來。增長速度上的大起大落對經濟發展的危害極大,這種危害往往需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消除。歷史的經驗反覆告訴我們,只有認真地從需要和可能兩個方面考慮問題,瞻前顧後,保持適當的增長率,才能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使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得到可靠的保證。
二、規定恰當的投資規模,合理調整投資結構,努力提高投資效益。
這是“七五”計畫的關鍵性問題。它直接關係到“七五”期間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也關係到九十年代以至更長時期經濟發展的後續能力。經過多方測算和對財力物力的反覆平衡,“七五”計畫草案規定,五年內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投資總規模為五千億元,比“六五”期間增加百分之四十九;更新改造投資二千七百六十億元,比“六五”期間增加百分之八十七。考慮到“六五”後期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基本建設投資增長過猛,“七五”前兩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要大體維持在一九八五年的水平,後三年再適當增加一些,但也不能增加太多。
投資規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是保證經濟穩定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也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條客觀規律。無視這個規律,把投資規模搞得過大,必然造成重大比例嚴重失調,使經濟發展走彎路,延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有過深刻教訓的。應當看到,前兩年出現的投資過分膨脹的勢頭,經過大量的工作有所緩解,但是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許多地方和單位仍然在盲目地上項目,鋪攤子,使投資規模潛伏著繼續膨脹的危險。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經過多年努力開創的好形勢就有可能重新遭到破壞,已經展開的經濟體制改革就難以順利進行下去,為九十年代經濟持續發展準備物質技術條件的任務也會落空。因此,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統一思想認識,從上到下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務必把“七五”期間的投資規模控制在國力所允許的水平上。
當前,不但投資規模偏大,投資結構也不合理,主要表現是,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等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的投資比重偏低,一般加工工業和非生產性建設的投資比重偏高;更新改造投資不足,而相當一部分更新改造投資又被用於基本建設。不改變這種不合理的投資結構,其結果要么是投資總規模控制不住,要么是經濟的發展缺乏後勁。一般加工工業和非生產性建設過度擴展,勢必加重對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的壓力,要求對這些方面追加更多的投資,導致整個投資規模日益膨脹。同時,一般加工工業大量發展,而基礎工業、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由於資金不足得不到應有的加強,骨幹企業的技術面貌又不能較快的改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就會缺乏強大的基礎和支撐。所以,能不能恰當地控制住投資總規模,能不能強加經濟發展的後勁,關鍵在於合理調整投資結構。“七五”期間調整投資結構的方向是:一、繼續增加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等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的投資,適當增加農業、科學、教育事業的投資,相應壓縮一般加工工業的投資。二、適當控制非生產性建設投資的增長,使同樣多的投資規模形成更多的生產能力和事業發展能力。除必要的旅遊設施之外,樓堂館所的建設要嚴加控制。住宅建設也要有一個恰當的比例,穩步進行。城市市政建設要把重點放在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基礎設施上,其他方面只能在有餘力的條件下適當進行,形式主義的東西堅決不要搞。三、把更多的資金用於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改建擴建,提高更新改造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的比重。四、在投資的地區分布上,要根據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帶的經濟發展情況和資源條件,確定不同的投資重點和恰當的投資比例,使東部地帶的發展和中部地帶以及西部地帶的開發更好地結合起來。
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合理調整投資結構,要落實到正確確定建設項目上。當前的突出問題是,建設項目過多,建設周期長,投資效益差。“七五”期間,必須改變過去那種爭投資、鋪攤子、長期不能竣工投產的狀況,增強時間觀念、利息觀念和資金周轉觀念,堅決按合理工期組織施工。這是縮短建設周期、提高投資效益的核心問題。從“七五”計畫開始。新上的大中型項目所需的資金、材料、設備必須落實,然後才能列入開工計畫,並按合理工期分年撥足物資和資金,否則只能作為預備項目。在建的大中型項目也要認真清理,進行排隊和調整,爭取經過幾年的努力,逐步做到按合理工期組織施工。
為了控制投資規模和調整投資結構,最重要的是必須改革固定資產投資的決策體系和管理體制。要研究和制定科學的系統的投資管理和調控制度,並逐步加以實施。要統一計畫,綜合平衡全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正確劃分中央、地方和企業的投資範圍,並注重採取經濟手段把不同主體的投資興趣引導到巨觀經濟要求的目標上來。與此同時,要完善投資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在項目決策、勘察設計、施工組織和設備供應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推行和完善全面的招標投標體系。這樣,我國基本建設的面貌才會有一個大的改觀,投資效益才會有一個明顯的進步。
三、堅持把科技進步和智力開發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更好地發展科學、教育事業。
“七五”計畫的一個鮮明特點,是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進一步使我國經濟的成長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科學技術的發展主要是抓好兩頭。一頭是大力開發和普遍推廣效益好、見效快的科技成果,積極幫助廣大企業包括鄉鎮企業加速實現技術進步。這是密切科技和生產的結合,使科學技術迅速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另一頭是真正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提出的關鍵性技術課題,認真開展科技攻關,同時爭取在新技術和高技術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中取得較大的成果,大力採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並繼續加強套用研究和基礎研究,必須強調,努力掌握當代的新技術和高技術,對我國今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長遠意義。我國在這方面已經形成了一支有較高水平的科技攻關隊伍,今後應當繼續培養新的優秀人才,壯大和提高這支隊伍,為跟蹤和接近世界高技術的發展水平而奮鬥,力求在電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核技術、新材料和現代自動化生產技術等方面取得新的進展,為國民經濟轉向新的技術基礎創造條件。我們希望並且相信,過去為建設祖國已經奉獻出巨大心血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夠在進一步攀登科學高峰,使科學技術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偉大的事業中,為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國經濟建設中所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有賴於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國經濟的發展能不能具有強大的後勁。最深厚的源泉也在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世界新技術革命正在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都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轉到發展科學技術上,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採取正確的對策很好地利用這個時機和迎接這場挑戰,那么同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就不僅不能縮小而且會擴大,在經濟上技術上趕上已開發國家水平的任務就越來越艱巨。當然,擺在我們面前的科學技術課題很多,不是一個五年計畫能夠解決的,需要作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當前最重要的是,必須進一步普遍樹立起重視科技進步的戰略觀點,使各個方面都有一種加快科學技術發展的緊迫感。要提出一個明確的要求,即生產、建設、流通和各項經濟事業的發展,都要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機構要進一步面向經濟建設,通過技術有償轉讓以及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和進行技術改造等形式,發展同生產單位的橫向聯合,形成新型的科研和生產的經濟聯合體。這樣做將有效地克服地區分割、部門所有的弊端,改變長期以來科研和生產相互脫節的狀況,有利於經濟和科技的協調發展。要認真貫徹執行專利法,保護髮明權,進一步調動科技人員和廣大職工發明創造的積極性。我們還要繼續貫徹執行軍用和民用相結合的方針,把國防科技成果更加普遍、更加有效地運用到經濟建設中去。
科技進步以至整個四化建設,都離不開人才培養,離不開教育的發展。重視教育是我們堅定不移的長遠戰略。必須切實加強基礎教育,積極推進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繼續整頓和提高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科技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制度。五年內,國家財政用於教育的事業費一千一百六十六億元,比“六五”期間增長百分之七十二,超過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此外,各級地方政府還應該拿出較多的財力用於發展教育。同時要廣泛動員、鼓勵和指導企業、集體和各方面的社會力量,努力舉辦多種形式的教育事業。
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要在適應四化建設需要進一步合理調整教育結構的同時,特別注意提高教育質量。近幾年,有些中等專業學校和高等專科院校不合理地升格,有些學校不顧辦學條件和教學能力過多地擴大招生規模,有些成人教育單純追求學歷和文憑,這些問題必須認真解決。各級各類學校都要認真貫徹執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的方針,並根據各自的特點適當加強勞動教育,堅持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放在首位,在這個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穩步地發展數量。要加強教育事業的管理,逐步建立系統的教育評價和監督制度。加強教育科學理論的研究,大力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提高教材質量。認真辦好各級師範教育和加強教師的培訓,逐步建設一支在質量、數量和結構上基本適應需要的穩定的教師隊伍,特別是中國小的教師隊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為教師在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方面切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並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
為了促進科學事業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必須按照中共中央關於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改革的兩個決定,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把這方面的改革不斷推向前進,爭取在“七五”期間取得有決定性意義的成就。
四、以增強出口創匯能力為中心,推動對外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我國“六五”期間在實行對外開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應該看到,就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潛力來說,這方面已經邁出的步子還很不夠。前幾年在對外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有些地區、部門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多頭對外,盲目競爭,重複引進,過多地進口了一些高檔消費品。對於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切實加強和改善管理,認真加以解決,但決不能因此而對開放政策產生疑慮。“七五”期間,必須以更大的力量,擴展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的規模,同時積極發展旅遊業,興辦國際空運、海運、保險、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事業。
努力增加出口,創造更多的外匯,是更大規模擴展對外經濟貿易與技術交流的基礎和關鍵。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外匯短缺在相當長時間裡都將是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出口貿易是我國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我國的出口創匯能力,決定著對外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的範圍和程度,制約著國內經濟建設的規模和進程,是關係對外開放前途的重大戰略問題。把出口搞上去,我們的經濟發展在全局上的迴旋餘地就更大了。
要擴大外貿出口,創造更多的外匯,最根本的是要採取適應國際市場需求和符合我國國情的正確戰略。一是要堅持把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放在首位,逐步建立健全在國外的推銷系統和服務網路,努力做到質量穩定,服務周到,講究信譽,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二是要努力改善出口商品的結構,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級產品向主要出口製成品轉變,由主要出口粗加工製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製成品轉變,提高輕紡出口產品的質量,增加新型食品和機電產品的出口。三是要進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的生產布局,在沿海地區和其它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各種不同類型、各有特色的出口商品基地和出口專廠,逐步形成完善的出口生產體系。這是提高出口經濟效益、增強出口商品競爭能力的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戰略措施。外貿部門要同有關地區和部門緊密配合,對此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四是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在繼續鞏固和發展已有市場的同時,進一步面向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做到出口市場多元化。當前我國許多產品外銷不如內銷盈利多,嚴重影響出口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對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從多方面給以鼓勵和支持,使出口創匯多的企業和職工得到應得的實際利益。
相關詞條
-
1987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
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正在改革中日益發揮出來。1986年是開始執行...
-
1989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
,重點清查了1986年以來新成立的公司和流通領域的公司。截至今年1月底,已...
報告原文 -
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
,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革命舊址群景景區之一。包括中共蘇區中央局、中央政府...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誕生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毛澤東同志當選為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置身其中,千年古樟娓娓訴說當年的華彩樂章,一種...
地理環境 歷史文化 主要景點 建設發展 旅遊攻略 -
毛澤東
,並取得勝利。臨時中央政府1931年,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要在中國革命成熟...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這是毛澤東第一次被稱呼為“毛主席...
人物簡介 家庭組成 人物思想 歷史貢獻 人物評價 -
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
、博士生導師。1986年12月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1965年9月至1970年7月...
簡介 機關設定 歷史回眸 歷史沿革 -
西藏大事記
一九四九年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居留在青海的班禪客爾德尼·確吉堅贊致電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表示擁護中央人民政府,...
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零年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二年 一九五三年 -
中國紅十字會
。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中央政府決定:鑒於紅十字會的特殊性質及歷史狀況...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審議批准理事會提交的工作規劃;決定中國紅十字會的重大事項...、常務理事;審定中國紅十字會工作報告、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畫、財務收支...
歷史沿革 組織體系 建設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監察院
簡介 監察院 監察院 ,依照孫中山的五權憲法,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權、糾舉權及審計權。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下列事項:(1)本院及所屬機關的重要工作報告;(2)關於提出“立法院...
簡介 發展 被擱置的被提名人名單 審薦委員會名單 政治體制 -
南京海關
自己管理,關稅完全是自主的,當時的關稅政策對增加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抵制...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中央政府收回海關行政管理權和...
歷史沿革 負責項目 成員 監管區域 工作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