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1159型護衛艦,是在20世紀60年代冷戰正酣之際,蘇聯出於和美國對抗及全球爭霸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對外軍售和軍事援助等手段增強在海外的軍事存在,需要出口的輕型護衛艦,因此蘇聯決定研製新的出口型護衛艦--1159型護衛艦,北約將其命名為科尼級( Koni class frigate)。
1159型護衛艦在美蘇爭霸的冷戰環境下應運而生的,是一級專門用於出口的輕型護衛艦。1968年,澤廖諾多利斯克設計局根據蘇聯海軍制定的戰術和技術要求開始設計1159型,從工程代號上看,該型艦可以說是159型的後續發展替代型,實際上是以159A型為對象,再綜合1124型的成功經驗研製的。
1159型護衛艦(“科尼”級)於1975年到1988年之間在澤列諾多爾斯克造船廠建造。前蘇聯原本打算建造該級艦以取代舊的里加級護衛艦,但後來轉而將其設計為一個出口型護衛艦 。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蘇聯兩大輕型艦艇設計局之一的澤廖諾多利斯克設計局(又稱“金剛石”中央海軍設計局)設計的159型別佳級護衛艦登場了,差不多同時,204型“波蒂”級小型反潛艦、緊隨159型的35型“米爾卡”級護衛艦和替代它們的1124型“信天翁/格里莎”級小型反潛艦便接踵而來。這一系列艦艇都深深地打上了澤廖諾多利斯克設計局的烙印,具有鮮明的風格。
建造歷程
在20世紀60年代冷戰正酣之際,蘇聯出於和美國對抗及全球爭霸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對外軍售和軍事援助等手段增強在海外的軍事存在,需要出口的輕型護衛艦增加了,上面提及的159型就有出口型並被用來大量出口,但仍滿足不了需求,因此蘇聯決定研製新的出口型護衛艦。1159型就是在這樣的戰略環境下應運而生的,它是一級專門用於出口的輕型護衛艦。1968年,澤廖諾多利斯克設計局根據蘇聯海軍制定的戰術和技術要求開始設計1159型,從工程代號上看,該型艦可以說是159型的後續發展替代型,實際上是以159A型為對象,再綜合1124型的成功經驗研製的護衛艦 。
在1159型的設計方面,設計人員充分吸收了159型護衛艦和1124型小型反潛艦的建造經驗,總體布局幾乎可以說是1124型“格里莎”級的放大,採用平甲板結構,艦首甲板向上躍升幅度較大。
艦體總長度96.51米,寬度12.56米,吃水4.06米,標準排水量1515噸,正常排水量1593噸,滿載排水量1670噸(也有資料稱其長度96.7米,寬度12.8米,吃水5.62米,標準排水量1670噸,滿載排水量1860噸) 。
技術特點
動力系統
採用和159型及1124型相同的柴一燃聯合動力方式,但和l59型的布置方式不同,採用了和1124型一樣的布置方式,三軸推進,中軸連線著M8B型燃氣輪機,功率18000馬力,兩舷軸各連線一台68-B型高速柴油機,總功率18000馬力,最大航速29.5節,經濟航速14~14.5節,正常巡航在20~24節以內,續航力2000海里/14節,可在8~9級海況下安全航行,並能在5級海況下使用武器 。
武器裝備
1159型武器的配置較之1124型的侷促要舒展從容得多,主要裝備多沿襲自159型和1124型,包括2座AK-726型76毫米雙聯裝兩用全自動火炮(艦首尾各1座),2座AK-230型30毫米雙聯裝全自動高炮(艦體中部上層建築兩舷各1座),2座PBy-6000“龍捲風”-2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在艦橋最下層向前延伸的2號甲板上),配備120枚PrB-60型火箭深彈。艦體後部的甲板室布置有1座採用3H0-122型雙聯裝發射裝置的8310型防空飛彈綜合系統(”黃蜂-M”型出口版),配備20枚9M33型防空飛彈(北約稱為SA-N-4“壁虎”),部分艦還配備2座採用MT-4yc型四聯裝發射裝置的“箭”-3型防空飛彈綜合系統,配備20枚9M32M型防空飛彈(北約稱為SA-N-5“聖杯”,是SA-7陸基攜帶型防空飛彈的改裝型)。此外,艦上配備了12枚BB-1型深彈,還有兩條布雷滑軌,配備有14枚水雷。人員編制96~110人(其中軍官9~10人),自持力10天 。
電子設備
艦橋頂部靠後的桅桿上是1部MP-302“指揮室”(北約稱為“撐曲面”,下同)對空對海搜尋雷達,前部是1部“頓河”-2導航雷達,後面頂部是“高桿”B敵我識別器(有的艦還有“方首”敵我識別器),桅桿中部兩側是用於電子干擾的“看門狗”天線禁止器。艦橋頂部是MP-105“項環”(“梟鳴”)炮瞄雷達,用來控制AK-’726艦炮;其稍後位於煙囪前的支座上是1部MP-123“旒旗”(“低音鼓”)或是MP-104“猞猁”(“歪鼓”)炮瞄雷達,用來控制AK-230艦炮。後部甲板室前部有1部用於控制SA—N-4的4。P33型“排槍”(有譯為“氣槍群”)飛彈制導雷達。部分艦另有2座兀K-16型16管箔條誘餌干擾火箭發射器,布置位置不盡相同。
艦體底部前面稍靠後的地方有1部聲吶,艦尾有音響誘餌干擾系統。
對於一型乾多噸級的輕型護衛艦而言,這樣的配置算是非常均衡和強悍的了,如果說有什麼欠缺的話,那就是該型艦的對艦攻擊能力相對較弱,但這個欠缺在以後的改進型中得到了彌補 。
性能數據
1159 型護衛艦參考數據:
艦型尺度 | |
艦長 | 96.51米 |
艦寬度 | 12.56米 |
吃水 | 4.06米 |
標準排水量 | 1515噸 |
滿載排水量 | 1670噸 |
動力系統 | |
總功率 | 18000馬力(採用柴燃聯合動力方式) |
最大航速 | 29.5節 |
經濟航速 | 14~14.5節 |
正常巡航 | 20~24節以內 |
續航力 | 2000海里/14節 |
武器配置 | |
主炮 | 2座AK-726型76 毫米雙聯裝兩用全自動火炮 |
副炮 | 2座AK-230型30毫米雙聯裝全自動高炮 |
火箭 | 1座P B y-6000“龍捲風”-2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
反艦飛彈 | 1座雙聯裝n-20M型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
魚雷 | 1座雙聯裝400毫米魚雷發射裝置 |
干擾彈 | 1座n K-16型干擾火箭發射器 |
系列型號
1159型輕型護衛艦,由蘇聯澤廖諾多利斯克設計局設計,該型護衛艦又被西方稱為科尼級(另稱:美洲豹級)。1159型輕型護衛艦全部都用來出口,這在蘇聯是極其罕見的。1159型以其均衡的配置很好地完成了賦予它的使命,所有的1159型都在高爾基市澤廖諾多利斯克340廠建造,從1975年至1987年共建造了6艘1159型、6艘1159T型和2艘1159TP型,總計14艘,全部用於出口 。
1159型
1159型護衛艦高艦首,貫通性主甲板延伸至艦尾;76毫米雙聯裝艦炮位於A位置;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位於B位置;階梯式上層建築後緣安裝有封閉式主桅,“曲線架”對空/對海搜尋雷達天線安裝在頂部;低矮的單煙囪位於艦舯部後方;短小的封閉式金字塔形桅桿位於煙囪後方,裝有“鼓捶”火控雷達天線;SA-N-4“壁虎”防空飛彈位於X位置;3英寸口徑艦炮位於Y位置;“氣槍群”火控雷達位於上層建築後緣的防空飛彈發射裝置前方。
以上識別特徵適用於阿爾及利亞和保加利亞海軍裝備的該級艦,但極易混淆。利比亞海軍裝備的該級艦上較明顯的識別特徵為:上層建築前緣被拆除以提供SS-N-2C防空飛彈發射裝置,框架式桅桿前安裝了“氣槍群”火控雷達。1991年利比亞海軍還為該級艦進行了偽裝塗裝。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海軍裝備的該級艦煙囪後方的甲板有所延長;塞爾維亞海軍裝備的該級艦在煙囪後方面朝艦尾方向裝有SS-N-2C“冥河”四聯裝飛彈發射裝置,兩部位於左舷,兩部位於右舷 。
1159T型
除基本型外,澤廖諾多利斯克設計局還根據不同國家的需求設計了改進型。為阿爾及利亞和古巴設計建造的6艘1159T型護衛艦(西方稱為科尼-Ⅱ級)進行了適應熱帶氣候的改進。
自從埃及塞得港外的一聲霹靂,小“蚊子”(蘇聯183P型飛彈快艇)用“冥河”反艦飛彈擊沉以色列“埃特拉”號驅逐艦後,似乎不裝反艦飛彈的戰艦都不能叫軍艦了。從武器裝備上來看,相對於159型和35型而言,1159型的綜合戰鬥能力大大超過前兩者,但考慮到在蘇聯,1159級的角色配角,武器裝備弱點無傷大雅,但在別的國家,1159型就要擔當起大任,因此在後來出口的1159型上加裝了反艦飛彈,增強了水面作戰能力。
為南斯拉夫(蘇聯給的型號仍然是159型,但有的西方媒體稱之為1159T型科尼-Ⅲ級)和阿爾及利亞(1159T型科尼-Ⅱ級)建造的1159型增設了四座反艦飛彈發射裝置。雖然俄羅斯方面的資料說有5艘艦(南斯拉夫2艘,阿爾及利亞3艘)加裝了反艦飛彈,但實際上在阿爾及利亞的3艘1159T型艦上並沒有看到反艦飛彈的蹤影,不知何故。
另為利比亞建造的2艘1159TP型(科尼-Ⅲ級,有說是科尼-Ⅳ級)加大了排水量,改變了上層建築的設計,裝有4座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
1159TP型
為利比亞建造的2艘1159TP型加大了排水量,改變了上層建築的設計,取消了艦橋最下層向前延伸的2號甲板,為其前部兩側各安裝1座雙聯裝n-20M型反艦飛彈發射裝置騰出了空間。由於艦橋前面兩側布置有飛彈發射裝置,基本型上的2座PBy-6000“龍捲風”-2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減為1座,布置在前主炮後面飛彈發射裝置中問的平台上。艦橋頂部的MP-105“頂環”炮瞄雷達和桅桿之間增加了1座支座,上設l部“板片”雷達。在後甲板室兩側各加裝1座雙聯裝400毫米魚雷發射裝置。聲吶為Mr322型,另在後甲板室雷達支座兩側各有1座nK-16型干擾火箭發射器 。
服役出口
保加利亞
1159型首艦根據蘇聯海軍以動物名來命名護衛艦的慣例被命名為“海豚”號,舷號690,後改為696,北約給其的綽號是“科尼”級。
“海豚”號建造廠號201,於1971年5月25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73年4月21日在高爾基澤廖諾多利斯克“紅色金屬工”造船廠(340廠)開工建造:1975年7月19日下水:1975年12月31日服役:1976年3月12日編入黑海艦隊。令人奇怪的是,專門作為出口型艦而設計建造的該艦卻一直未出口,而是作為訓練艦培訓外國乘員,一乾就是15年, 直到1991年2月11日才從蘇聯海軍退役,移交給保加利亞海軍,並改名為“Smeli”號,舷號11,駐紮在維爾納港。1995年至2005年間,該艦還多次參加北約和黑海演習。隨著保加利亞海軍新艦艇的引進,其中堅地位將旁落。
保加利亞的這艘1159型的聲吶是Mr232“武仙星座”,煙囪兩側下方各有1座ⅡK-16型干擾火箭發射器 。
東德
1159型的2號艦“環斑海豹”號建造廠號202,1974年2月10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74年10月22日在340廠開工建造:1977年6月4日下水:1977年12月31日服役,並暫時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78年7月10日從蘇聯海軍退役;1978年7月25日移交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海軍,並改名為“羅斯托克”號,舷號141 。
3號艦“矛隼”號建造廠號203,1975年7月5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77年1月19日在340廠開工,1978年7月3日下水,1978年12月31日服役,並暫時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79年5月10日移交東德海軍,改名為“柏林”號,舷號142。1979年5月31日從蘇聯海軍退役 。
CKP-149號,建造廠號206,1984年2月29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83年4月8日開工,1984年6月30日下水,1985年6月25日服役,並暫時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85年11月23日移交東德海軍,改名為“哈雷”號,舷號143。1986年3月14日從蘇聯海軍退役。
德國實現統一後的1990年10月3日,所有3艘1159型護衛艦均撤出東德海軍艦隊,隸屬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海軍,但均未服役,之後被拆解 。
南斯拉夫
為南斯拉夫建造的1159型增設了四座單裝式N-20型(Ss-N-2c“冥河”)反艦飛彈發射裝置,發射裝置與蘇聯的56y型改裝“基爾丁”級驅逐艦和61M型改裝“卡辛”級大型反潛艦一樣,發射方向指向艦尾。
4號艦“獵鷹”號建造廠號204,1976年4月14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78年1月開工,1979年4月21日下水,1979年11月30日服役,並暫時編入黑海艦隊。1980年2月19日從蘇聯海軍退役。1980年3月10日移交給南斯拉夫海軍,改名為“斯皮利特”號,舷號VPB-31。
從5號艦開始,1150型護衛艦就不再以動物來命名,而是直接以艦種代號CKP(意為警戒艦,也是護衛艦之意)加數字編號來命名。CKP-481號建造廠號205,1979年12月25日在340廠開工;1981年5月21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81年12月24日下水,1982年9月30日服役,並暫時編入黑海艦隊。1982年2月10日從蘇聯海軍退役;。1982年12月5日交給南斯拉夫海軍,改名為“科帕爾”號,舷號VPB-32。
1993年,南斯拉夫“斯皮利特”和“科帕爾”號護衛艦艦名分別改為VPB-31“貝爾格勒”號和VPB-32“波德戈里察”號 。
阿爾及利亞
CKP-482號艦,建造廠號250,1979年1月22曰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78年6月10日以1159T型開建,1980年1月12日下水,1980年9月30日服役,並暫時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80年12月11日從蘇聯海軍退役;1980年12月20日出售給阿爾及利亞海軍,並改名為“Mourad Rais”號, 舷號901。
CKP-35號建造廠號252,1980年2月19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80年6月11日以1159T型開工,1981年4月30日下水,1981年11月30日服役,並暫時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82年3月24日移交阿爾及利亞海軍,改名為“Rais Kellich”號,舷號902;1982年4月29日從蘇聯海軍退役。
CKP-129號建造廠號254,1982年7月7日以1159T型開工,1983年1月19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83年11月11日下水,1984年8月30服役,並暫時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85年1月移交給阿爾及利亞海軍,改名為“Rais Rorfou”號,舷號903;1985年1月8日從蘇聯海軍退役。 1997年5月到2000年,該艦在喀琅施塔得“金剛石”造船廠進行修理並改裝,主要在後甲板室兩側各加裝1座雙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艦橋頂部安裝MP-104“猞猁”(“歪鼓”)炮瞄雷達,桅桿項部的MP-302“指揮室”雷達更換為MEl23D雷達,聲吶為Mr322型 。
古巴
CKP-28號建造廠號251,1979年7月17日以1159T型開工,1980年2月19臼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80年6月21日下水,1980年12月30日服役,並暫時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81年9月24日移交古巴海軍,更名為”Mariel”號,舷號350;1982年4月29日從蘇聯海軍退役;1997年被拆解。
CKP-471號建造廠號253,1981年4月24日以1159T型開工,1982年2月8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82年7月31日下水,1983年8月17日服役,並暫時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84年2月8日從蘇聯海軍退役;1984年2月移交給古巴海軍,舷號356。20世紀90年代退役。1996年8月,該艦被賣給了一家私營公司,隨後沉沒在開曼群島附近的海上,現作為業餘潛水愛好者的參觀設施。
CKP-451號建造廠號257,1986年4月11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1986年5月6日以1159T型在340,1987年5月3日下水,1987年12月25日服役,並暫時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88年2月9日從蘇聯海軍退役。1988年4月10日移交給古巴海軍,改名為”Monkada”號,舷號353,1988年10月改舷號為383 。
利比亞
出口利比亞的1159TP型護衛艦。
CKP-201號工廠編號255,1982年9月22日以1159TP型開工;
1985年1月10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
1985年4月27日下水,1985年12月30日服役,並暫時編入黑海艦隊;
1986年3月7曰從蘇聯海軍退役;1986年6月28日賣給利比亞海軍,更名為“Al Hani”號,舷號P-212。
CKP-195號工廠編號256,1985年1月10日編入蘇聯海軍艦艇序列;
1985年4月18日以1159TP型開工;
1986年4月27日下水;
1986年12月25日服役,並暫時編入黑海艦隊;
1987年4月1日從蘇聯海軍退役;
1987年10月24日賣給利比亞海軍,更名為“Al Qirdabiyan”號,舷號P-213 。
本級艦
1159 型 – 科尼 Ⅰ 級 | ||||
艦名 / 編號 | 開工 | 下水 | 入役 | 說明 |
Delfin | 1973.4.21 | 1975.7.19 | 1975.12.31 | 保加利亞海軍艦名 Smeli ,2014在役 |
Nerpa | 1974.10.22 | 1977.6.4 | 1977.12.31 | 東德艦名羅斯托克 Rostock, 1990後報廢 |
Krechet | 1977.1.19 | 1978.7.3 | 1978.12.31 | 東德海軍旗艦艦名柏林 Berlinr,1990報廢 |
Sokol | 1978.1 | 1979.4.21 | 1979.12.30 | 南斯拉夫艦名 Split,後為塞爾維亞-黑山,2013報廢 |
SKR-481 | 1979.12.25 | 1981.12.24 | 1982.9.30 | 南斯拉夫艦名 Koper 1998報廢 |
SKR-149 | 1983.4.8 | 1984.6.30 | 1985.6.25 | 東德艦名 Halle 1990報廢 |
1159T 型 – 科尼 Ⅱ 級 | ||||
SKR-482 | 1978.6.10 | 1980.1.12 | 1980.9.30 | 阿爾及利亞艦名 Mourad Rais |
SKR-28 | 1979.7.17 | 1980.6.12 | 1980.12.30 | 古巴艦名 Mariel |
SKR-35 | 1980.6.11 | 1981.4.30 | 1981.12.30 | 阿爾及利亞艦名 Rais Kellik在役 |
SKR-471 | 1981.4.24 | 1982.7.31 | 1983.8.17 | 古巴舷號 356 |
SKR-129 | 1982.7.7 | 1983.12.11 | 1984.8.30 | 阿爾及利亞艦名 Rais Korfu在役 |
SKR-451 | 1986.5.6 | 1987.5.3 | 1987.12.25 | 古巴艦名 Monkada |
1159TP 型 – 科尼 Ⅱ 級 | ||||
SKR-201 | 1982.9.22 | 1985.4.27 | 1985.12.30 | 利比亞艦名 Al Hani在役 |
SKR-195 | 1985.4.18 | 1986.4.27 | 1986.12.25 | 利比亞艦名 Al Ghardabia, 2011在內戰中被擊沉 |
總體評價
1159型護衛艦以1670噸的排水量,只是屬於輕型護衛艦,但卻裝 備了相當強悍的艦炮和飛彈武器。這一級艦艇全部都用來出口,在蘇聯是極其罕見的。1159型護衛艦以其均衡的配置很好地完成了賦予它的使命,所有的1159型都在高爾基澤廖諾多利斯克340廠建造,從1975年至1987年共建造了6艘1159型、6艘1159T型和2艘1159TP型,總計14艘,全部用來出口,所以說它是“全職外援”當之無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