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77年(前身為1967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部),一向以“弘揚中西文化,傳播古今知識”為宗旨,迄今已出版了逾1300種書籍,其中大多數為學術著作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是目前香港學術界最重要的出版社之一,其創社理念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校理念相一致:在香港這樣一個古今中西交匯的獨特地方,存續和傳播中國文化、使之與世界文化融通互動 。 作為一家中、英雙語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向中、英文學術界開放,作者群薈萃了李約瑟、錢穆、錢存訓、狄百瑞、劉殿爵、饒宗頤、王爾敏、胡秀英、許倬雲、王賡武、安樂哲等中西大家 。

歷史沿革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的前身為中文大學出版部,成立於1967年;1977年,出版社正式成立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中大社由一批兼通中西的前輩創立,內地讀者熟知的宋淇先生就是創始人之一,它的創社理念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校理念一致。當時世界處於“冷戰”的大背景下,香港處於殖民地的小背景下,因此,在香港這樣一個古今中西交匯的獨特地方,存續和傳播中國文化、使之與世界文化融通互動,成就了中大社的特殊使命   。

中大社乃一非牟利學術機構,以“弘揚中西文化,傳播古今知識”為宗旨,迄今已出版的書籍逾1,300種,尤專於出版有關中國文化以及中國、香港研究的學術論著。該社曾為不少知名學者如Ezra F. Vogel、Derk Bodde、許倬雲、Stuart R. Schram等出版著作;至於校內許多享負盛名的學者如劉殿爵教授、饒宗頤教授、王爾敏教授、胡秀英教授等,以及其他本地學者,則更不待言   。

中大社的出版及行銷規模,亦不只囿於學術書籍及期刊。該社積極增加書種,題材廣及管理、教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醫學等,以配合大學本身的多元化發展。1988年,該社開始出版普及書籍,以期為香港的普羅讀者提供知識性與實用性兼備、高質素的精神食糧,從而將知識普及至社會各階層   。

中大社十六字社訓——立身天地,安守邊緣,守先待後,不激不隨   。

出版程式

2015年香港書展 2015年香港書展

中大社沿用西式大學出版社的出版程式,即匿名評審加學術委員會制度。所謂匿名評審,就是先請相關領域的至少兩位專家對書稿進行匿名評議,匿名是雙向的,專家不知道作者是誰,作者不知道專家是誰,以避免學術外因素介入,保證評審的客觀性   。

在選擇匿名評審人上,出版社是慎重和講究的,既要使書稿得到專業判斷,又要避免門派偏見,這一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和相應的資料庫。等收到兩位匿名評審人的意見後,接下來就會啟動學術委員會這個環節。學術委員會主要是考察評審人選擇的合理性、評審報告及編輯部建議的價值,並做出出版決策。遇到有爭議的書稿,會引入第三方評議,或請學術顧問委員會仲裁,學術顧問委員會包括金耀基先生這樣的大學者   。

對外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中大社一直均與該校的各部門如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教育研究所、香港亞太研究所、新雅中國語文研習所、翻譯系等合作無間;此外,也與校外的學術及出版機構發展合作關係,務求拓展更大的出版空間   。

中大社經常與國際性出版社、學術機構及大學合作,並透過各個發行網路,將該社的出版物發行至美國、日本、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荷蘭、德國、澳洲等地。該社為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ly Publishers、Society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之會員,每年均參加Association for Asia Studies的年會;亦為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 Presses之國際會員   。

中大社將秉承一貫弘揚文化、傳播知識的精神,繼續在大學、在社會發揮推動學術發展的功能   。

組織機構

職位姓名
社長甘琦
總編輯林穎(博士)
組稿編輯葉敏磊
編輯林驍
劉芳潔
彭騰
楊彥妮
余敏聰
袁載俊
製作部經理馬桂鴻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