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Communism)是一種政治觀點和思想體系,現今的共產主義奉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為基本思想。共產主義主張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實現人類自我解放的社會,也是社會化集體大生產的社會,面對惡勢力也會團結一致。共產主義者認為未來所有階級社會最終將過渡到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將進入高級階段。

基本信息

思想體系

概念

卡爾·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

馬克思充分研究了人類的歷史、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發現人類社會是以物質生產為基礎的,現有生產力所決定的分工造成的不同人的經濟地位決定了不同人的社會地位,人們之間的經濟關係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形態,法律、道德等上層建築只是由經濟地位占統治地位的群體而決定的。

簡易地說,人類社會是一個群體的社會,在群體社會的管理過程中人們對社會資源占有( 或社會分配 )的方式,,大概可以分成三種形式:『兩極分化』即一小撮人占有社會的絕大部分資源,也就是人們的貧富差距很大,占有絕大部分社會資源的一小撮人就是統治階級;『相對平等』既整個社會的人們貧富差距不大,仍舊是私有制社會,人們各自的財產被限制在社會相對均勻的數量里, 控制社會財富分配的是統治階級;『按需所取』既人們共同占有社會資源並根據自己的需求而提取, 既社會資源已成為人們共享資源,沒有私有制後也就沒有統治階級。

共產主義就是人們對社會資源整體占有形式的一種,或者是屬於社會整體上分配形式的一種, 既它是一種人們共同占有社會資源、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成果的公有制形式,從而達到人民當家做主的目標。

本質

共產主義的本質特徵就是人民能夠當家做主,也就是說民主、自由是公有制社會與私有制社會的根本區別, 同時公有制社會是人類意識形態的高級階段,私有制社會是人類意識形態的低級階段。

實現的條件

由於公有制社會只是一種社會財產的分配形式,因此列寧認為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可以在任何的社會形態里實現;而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是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是必然結果, 因為有強勁的社會生產力造就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後,人類的整體意識形態也將得以逐步的提高, 同時意識到 "按勞取酬" 的私有制分配形式已經是落後的社會分配形式,並成為人類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過程

實現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可以推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後,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列寧把這個階段稱為社會主義),目的是進行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建設,既由私有制過渡到國家所有制,在這段時期,無產階級專政沒收私有財產為國家所有後並開始實行高福利的政策, 商品經濟和貨幣經濟將逐步的消失;第二個階段是由國家所有制過渡到公有制階段,同時由公有制社會戰勝私有制世界的階段, 既在某個區域範圍內由國家投入資源建立並實行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的公有制社區,由於 "按需所取"的優越性能夠極大的吸引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崗位責任制的 "按勞取酬",也就是吸引眾多的中下層人民和失業人員,階級的社會因中下層人民的流失致使有階級的社會解體崩潰,公有制社區將迅速的膨脹並擴展到整個國家甚至蔓延到其他私有制國家,直至戰勝了所有的私有制世界;第三個階段是自由世界發展的階段,既公有制社會完全的戰勝私有制社會後,商品經濟和貨幣經濟早已消失,階級社會已經被消滅,國家也不再存在,形成公有制世界一統天下的局勢,人類社會開始完全的邁入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當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後,社會的每個人的素質早已得到全面的發展,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得到空前的提高,每個人都有協調社會發展的能力,政府的職能早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去,這就是自由世界裡社會自我發展的魅力,公有制社會開始自我發展,自由世界形成雛形。因此人們通常提到的共產主義社會是自由世界,既沒有階級、沒有國家、沒有政府的公有制社會一統天下的局勢。

由於公有制一統天下,兼併以往所有的類似於『諸侯割據』的國家的格局,消滅了國家的格局也就自然的消滅了各國政府的職能, 取而代之的是公有制社會的職能機構。私有制是一個有階級的社會,而政府就是階級社會的最高領導機構,也就是統治階級;而公有制社會是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政府的職能是一個開放型的社會機構並可以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去,因此公有制的政府就是各個開放型的職能機構。其次,由於私有制社會是個階級社會,政府有相應的愚民政策以及鎮壓人民繼續安分守己的維持社會等級的秩序的國家機器; 而公有制社會裡沒有國家, 也就沒有國家機器,在公有制社會裡人們按需所取地使用開放的社會資源,人們的素質極高、能力強,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極高,私有制社會裡的愚民政策和低級的社會意識形態早已被淘汰。

因此在共產主義公有製革命的過程中, 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是階級鬥爭最尖銳的時期, 這種尖銳性不僅體現在社會表面上的戰爭、恐怖活動、暴動等, 更體現在來自私有社會的統治者擔心喪失其統治地位而不斷的收買、麻痹、欺騙、愚昧、恐嚇、威脅、甚至鎮壓中下層人民,最終致使中下層老百姓歸順與服從私有制的體系。

當公有制社會完全的戰勝了私有制社會後,國家、政府、商品經濟、貨幣經濟等會完全消失。最後,人類開始完全的進入共產主義的階段。這個時候,社會公共機構非常發達,沒有城鄉差異,人與人待遇差異和社會分工會完全消失,人人都能得到開放式的教育與醫療、交通運輸工具,人們不再像私有制社會那樣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五天,在『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社會裡,有開放式的社會資源的保障下,人們不再追求物質生活,探索世界成為人們的第一需求。科技非常發達,人民就能夠以低工作量去滿足優質的生活所需,所有的財產歸全體人民所有,生活資料各取所需,人民的工作產出和生活消耗都被記錄,作為社會生產和社會規劃的依據,對社會有更多貢獻的人將得到更多更好的社會資源和社會福利,人們從一出生就平等地享受社會的公共福利,人們可以充分的利用社會資源來探索宇宙的奧秘、生命的奧秘。人不會被分工所局限著,達到“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階段。在共產主義社會裡,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的活動範圍,而且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可以在任何部門工作,社會公共機構調節著整個生產,能力強的人可以自願的參與更複雜的工作, 人們以個體願意為主的時候同時也會根據社會的需要去參與社會協調的功能,『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 卡爾馬克思。

主張

國際共產主義導師 國際共產主義導師

提到共產主義,就不得不提馬克思和恩格斯。馬克思與恩格斯認為工人階級是沒有任何生產資料的,他們的勞動產物被資產階級所占有,而且只支付比這勞動生產少許多的固定工資,

資產階級通過這種行為來謀取利潤。而這種行為被馬克思所發現,並稱之為剩餘價值。無產階級被大工業生產所集中,所以他們是最具組織性的、最集中的,故社會的前進的推動力來自無產階級。並且,無產階級是全世界最受剝削的,最受壓迫的,等級在社會當中是最低的,故他們的要求也是最多的。因此,滿足了無產階級的要求,也就等於滿足了全社會的要求,解放了無產階級,就等於解放了全人類。所以換句話說,共產主義事實上是關於全人類解放的學說。

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之後。馬克思第一次對自己的理論體系進行了修改。他認為巴黎公社的經驗說明,無產階級不能單純的掌握政權,而是通過暴力摧毀全部現存制度。並且第一次闡述了後來被列寧主義者奉為根本立場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這一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跟以往空想社會主義的差別。

實現共產主義要通過社會政治運動,由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參見《共產黨宣言》),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只能在發達社會主義社會才能實現並認為其他社會形態不可能進入共產主義。

根據《共產黨宣言》,要達到共產主義必須經歷長期的發展,而實現共產主義的第一步是通過革命,暴力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用馬克思主義的話說,就是占人口少數的處於統治和剝削地位的資產階級將會被占人口多數且長期處於被剝削、被統治地位的廣大無產階級取代。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中,這個政權稱為是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主義者相信,資本主義必會滅亡,社會必將發展到社會主義並最終到達共產主義。

宗旨

(1)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

(2)以公有制社會取代私有制社會

(3)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

第一政治目的

實現民主與自由,也就是人民當家做主。當『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後,實行了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的生產資料國有化建設完成後,沒有繼續的推向公有制建設,由於繼續長時間的滯留在中央集權的國家所有制里,最終導致被私有制社會所腐蝕而使共產主義事業的失敗。

由於私有制社會的統治階級害怕喪失他們的統治地位,將千方百計的阻止公有制社會的誕生,只要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公有制社會一旦建立將可以不攻而破的瓦解私有制體系。尖銳的階級鬥爭往往不是體現在戰場上,更體現在意識形態的鬥爭。

第二是任務與目標

共產主義事業就是要建立一個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的公有制社會, 按需所取的公有制社會將有極大的生命力可以徹底的瓦解 "按勞取酬" 的私有制體系.

在私有制社會裡, 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 人們是依照 “按勞取酬” 的原則來換取維持人們生計的物質生活用品,統治階級使用勞動僱傭制、契約制、崗位責任制等多種形式來控制與限制人們的需求和自由, 人們參與社會的勞動體現的社會地位是被動的從屬關係,以及一大批無業人員被滯留在工作崗位之外等待機會。因此,私有制社會裡人民不能當家做主,就是沒有民主,沒有了民主也就沒有自由。

『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的社會體現的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按需所取展示了主人翁的姿態,也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經濟保障,各盡所能表現了主人翁的社會責任感。由此可見,民主就應該是人民當家做主,人民當家做主後就可以擺脫從屬地位的勞動僱傭制的枷鎖來獲得自由之身。人們不再為失業而彷徨不安,人們也不再害怕丟掉工作而狼狽為奸,甚至人們為金錢而出賣自己的靈魂。

第三是實現的手段

要消滅階級就必須先消滅統治階級,而統治階級擁有鎮壓人民的暴力機器。因此通過階級鬥爭來瓦解統治階級的暴力機器是十分必要, 再通過被瓦解的暴力機器, 一起參與到推翻統治階級的暴力革命中來。

在公有制建設的整個過程中要時時刻刻的保持著階級鬥爭的警惕性, 總結二十世紀中期的共產主義事業失敗的經驗就是放棄了階級鬥爭和沒有運行人民當家做主的體系. 從前蘇聯作為共產主義國家的領頭羊失敗的經驗,可以證明就是沒有運行 『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的民主體系,致使社會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上層建築很快被私有制社會的腐敗的意識形態所侵蝕,最終導致共產主義事業的失敗。

意識形態

階級存在於私有制社會裡,有了階級就有了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之所以服從與統治階級的社會地位,即是因為統治階級使用各種的愚民文化籠罩著被統治階級,也可以說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高於被統治階級, 由此在私有制社會裡人們的意識形態往往是被人為的控制著而造成整體社會的低級的意識形態。其目的就是統治階級為了享受更多的利益,而讓絕大部分人渴望對物質生活的享受,人們只能根據各自有限的私有財產而消費。

在公有制社會裡沒有階級的存在,也就沒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沒有了統治階級的存在,愚民文化早已就被淘汰,沒有了愚民文化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就有了相對的統一性 ( 錯誤的認識不多的時候,意識形態凝聚成共性。),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得以空前的提高,社會開放的資源可以提高社會每個人的素質與能力。在沒有世襲制的公有制社會,人從一出生就平等地享受社會開放的教育、醫療、交通運輸工具等等的社會福利,按需所取為人們提供了物質保障的基礎,豐富的物質生活讓人們擺脫了私有制社會人們對物質生活為第一追求的境界,探索宇宙奧秘成為人們共同的渴望。因此社會的整體的意識形態趨於簡易明了,淘汰了私有制社會為愚昧人民的綜錯複雜、魚目混珠、甚至黑白顛倒的思維。

簡而易見地說,公有制社會和私有制社會區別就是社會資源開放與控制的區別。社會資源開放給人民使用,就是公有制社會也就是人民當家做主;社會資源限制地給人民使用,有了限制就有了特殊化,這樣也就產生了統治階級來控制與限制人民使用社會資源, 需要控制地給人民使用,那么就需要有控制的方式方法,這樣也就產生了各種的藉口和愚民文化,因此也就讓人們產生各種各樣錯誤的思想 (也就是通俗人們的不同的意見和想法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對事物的認識不夠,發現是教育不夠好、見識不夠廣、判斷力不夠強等等,最後是埋怨自己的私有財產不夠多,卻往往不能夠意識到自己早已是被統治階級套在圈子裡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麼致使私有制社會可以延長了歷史上千年。

起源

人類經歷了原始群和血緣家庭等發展階段後,進入了第一種社會形態——氏族社會,氏族社會是以氏族為單位生活的,氏族是由具有同一母系血緣的人構成的組織,氏族內部禁止婚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氏族構成一個部落。氏族社會實行群婚制,每個氏族的全體男子都是另一個氏族全體女子的配偶,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原始社會村落 原始社會村落

氏族社會由於生產工具落後,社會生產力極低,單個人類無法生存,故只能共同合作,主要以狩獵和採集等方式獲取生活資料。由於生活資料極少,餓死任何一個成員都會給整個部落帶來災難,所以只能按照每個人的最低生存需要進行分配,採用氏族內部直接生產、直接分配的形式,故並不存在商品交換(無考古證據)。男性一般從事狩獵和製造打獵工具,女性一般從事採集、做飯、照看小孩和老人、縫補衣物等家務勞動,但總的來說並沒有固定的分工,由於狩獵的來源並不穩定,所以採集是主要的食物來源。

在新石器時代出現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氏族全體成員共同占有土地等生產資料。人類由遷徙生活改為季節性定居。婚姻的形式也由群婚制變為對偶制家庭。對偶制家庭由一男一女構成,但這種家庭是一種非常鬆散的同居關係,可以由任何一方隨時提出分手。(因為當時農業技術落後,土地肥力很快耗盡,故不存在土地私有制。)

氏族首領由氏族大會定期選舉產生,受全體氏族成員監督,可以隨時撤換。氏族首領擔任一般的協調和領導工作,沒有任何特殊的權力。大家對於氏族首領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不是靠任何強制力維持的。“整個氏族機關的權威也比不上文明時代的一個警察”。部落的領導機關則是由每個氏族的首領共同組成的部落議事會。但是最重要的決策都是由全體部落成員共同參與決定的。

氏族社會的人類沒有高低貴賤的等級觀念,沒有善惡榮辱的虛偽道德,只有樸素的平等互利的處事原則,個人的利益與集體的利益基本一致,一切紛爭,都由當事人自己解決,歷來的習俗就把一切調整好了。不會有貧窮困苦的人,由於共產制的經濟和氏族都知道他們對於老年人、病人和殘疾人所負的責任。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包括婦女在內。對他人的歧視、奴役和壓迫是從來不曾發生過的。

這種沒有壓迫和奴役,沒有固定的分工和階級分化,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社會形態稱之為“原始共產主義社會”。

這種社會並不完美,氏族制度是以生產力極不發達為前提的,廣大區域內人口極度稀少,所有氏族成員都受到無法控制的自然力量的支配。最終這種社會制度被一種內在產生的強大的物質力量所打破,揭開了充滿掠奪性的戰爭、殘酷的殺戮、令人難以忍受的奴役、最卑鄙無恥的欺騙的——新的、文明的階級社會的序幕。

轉化

正在掠奪奴隸的維京海盜 正在掠奪奴隸的維京海盜

原始社會末期發明了金屬工具,生產力發生飛躍,從農業中分離出了手工業,而且還出現了商品交換,土地等生產資料逐漸分給個人使用,產生了個體家庭經濟。

部落戰爭中的俘虜開始時都會被殺掉或作為平等成員加入勝利者的部落,由於他們能在滿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前提下還能產生顯著的剩餘產品,於是成了最初的奴隸來源。

由於定居的農業社會生活使女性能夠生育較多的子女,再加上金屬犁耕農業和畜牧業需要較大的體力,所以男性就把女性從社會生產中排擠出去了,女性只限於從事撫育兒童和縫製衣服、製作食物等家務勞動,她們的勞動和男子能直接帶來經濟收入的農業和畜牧業勞動相比,成為了一種依附性的私人勞動。女性的社會地位逐漸被貶低,成為了男性的奴隸。

父權制家長為了保證財產和權力繼承給自己真正的子嗣,所以禁止女性的一切非婚性行為。而男性不僅是他的妻子的主人,而且還往往占有多個女奴隸,這就是個體家庭制度的起源。這種個體家庭與對偶制家庭的最大區別是女方沒有離婚的權利,她完全淪為了男性的私有財產和被買賣的商品。個體家庭的出現代表了男性對女性歧視、迫害和奴役的歷史時代的開始。女性被男性奴役是和最初的奴隸制同時產生的。

只有資本主義大工業將越來越多的私人勞動融入社會勞動,讓家務勞動只占有女性極少的時間,使女性走出家庭,大規模的從事社會生產,這樣才能使女性擁有和男性同樣的自由和地位。共產主義社會將創造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生產力,徹底改變社會分工,使男女平等真正成為現實。在一切階級社會中,女性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由於個體家庭經濟的出現,內部的貧富分化,氏族議會逐漸由代表全體社會成員利益的組織變成了維護富人利益的工具。原始社會末期某些部落通過掠奪性的戰爭征服了其它的部落,將他們的成員大批變成了奴隸,在戰爭中氏族貴族進一步鞏固了他們的權力,將受人民監督的公共職務變成了世襲的爵位。由氏族中的全體青壯年組成的全民武裝變成了脫離實際的生產勞動,只聽從於少數貴族的職業軍隊。

當絕大多數社會成員需要花費全部或幾乎全部時間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而少數特權分子專門從事科學、藝術、生產管理等工作時,社會必然存在兩個彼此對立的“階級”。從事腦力勞動的特權階層占有生產資料,通過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專制機關奴役不占有生產資料的階層,這種專制機器被稱之為“國家”。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表明社會陷入了無法解決的自我矛盾中,只能通過暴力手段迫使他人服從奴隸般的分工。

國家機器是一個表面上凌駕於全體社會成員之上的職業權力機構,它通過代表全體統治階級意志的法律來行使它的權力,這與由全體社會成員直接參與決策、沒有成文法的氏族社會是完全不同的。只要一個社會內部分裂為不同階級,那么必然存在這樣一個不受監督和控制的“公共權力”,通過強制手段使整個社會保持相對的穩定,而不會因為無止盡的階級鬥爭而使各階級一同滅亡。

統治階級一方面通過暴力手段維持自身的統治地位,另一方面又通過“道德”這種精神手段愚弄被統治者。使他們心甘情願的服從他們的統治。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把符合自身利益的行為稱之為所謂的“正義”和“榮譽”,把損害自身利益的行為說成是“邪惡”和“恥辱”。

這種虛偽的道德往往採用最卑鄙的雙重標準,要求被統治者的個人利益無條件的服從虛幻的集體利益(即統治階級的利益),甚至達到了犧牲個人生命的地步。

代替這種充滿著階級對立、暴力和欺騙的階級社會的,只能是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將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這個自由世界就是共產主義社會。儘管人類已經歷了幾千年的階級社會,但從整個人類數百萬年的歷史來看,這個時代畢竟只是一個非常短暫的過渡階段。只有當人類徹底擺脫了自然界對人的奴役和人對人的奴役之後,人才在一定意義上最終脫離了動物界,從“野獸”的生存條件真正進入“人”的生存條件。

使命

17世紀末的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人類歷史的嶄新時代,打破了人類分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為神所注定的宿命。

資產階級第一次宣告一切人生來平等,每個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

資產階級用人權否定神權,用人性反對神性,用科學破除迷信,用個性的“自由”和“解放”取代中世紀的禁慾主義。

資本主義社會是階級社會的尾聲,它負有為共產主義的新世界創造物質基礎的偉大使命。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是這樣論述從19世紀開始直到的這個歷史時期的:

“資產階級除非使生產工具,從而使生產關係,從而使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革命化,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動地保持舊的生產方式,卻是過去的一切工業階級生存的首要條件。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關係不停的動盪,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關係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係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人們終於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係。

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繫。

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動派怎樣惋惜,資產階級還是挖掉了工業腳下的民族基礎。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並且每天都還在被消滅。它們被新的工業排擠掉了,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舊的、靠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帶的產品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

資產階級,由於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於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裡推行所謂文明制度,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與此同時,它的文明產物給全人類社會體制進化提供了一個超高速的平台。

資本主義就是工業時代的生產方式,它具有改變一切封建、宗教和民族實體的力量,它將產生一個在市場力量支配下的全球文明。當無產階級認清資本主義的本質以及趨向,擺脫了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干擾後,全世界勞動者將自發的去思考自身的存在理由,選擇自己希望從事的職業。

誕生

普遍認為,共產主義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原始社會就有原始的共產主義,氏族內部平均分配生產產品;宗教中世紀社會有宗教平均主義,共產主義是人類從來就有的。其實不然。共產主義是十八世紀未到十九世紀中,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人們的一種新思想。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使用改變了人類的面貌,蒸汽火車革命了人的速度觀,在火車上看到飛奔的馬車向後賓士的前所未有的新體驗;蒸汽機生產線上機器零件魔鬼般的自動化節奏,使人們感到恐懼。機器的使用使人們的思想發生的大變革,千古不變的真理被新事實無情的打破,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汽車的發明也是孕育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汽車剛開始是供少數富人使用的,窮人和大多數平民是沒法體驗的。後來發明家們發現汽車每輛的生產成本並不高,可以讓更多的人使用這種發明,於是讓數十人共同使用一輛的汽車誕生了——公共汽車。公共汽車的特點就是多人共同擁有,它是一種共有產品,解決了窮人和大多數平民不能使用這種新發明成果的問題。公共汽車的發明,給人類啟示了一種新的想法,就是讓多人共同使用一種新產品,讓大多數人共同分享新產品;這種新想法就是:公共產品,共同擁有,多數人共享。這就是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是科學的偉大實踐,比如很普遍共享上網,就是多人數共同擁有一個上網專線,就是一種共產主義。比如城市的管道天然氣,就是多數人共同擁有龐大的供氣系統,也是一種共產主義。

分布

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國家

多數共產黨國家都是集權國家,因為多黨制表現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競爭思維,而一黨專政則打上了蘇聯式計畫經濟的烙印,影響了後來眾多共產黨國家。當前由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古巴共和國。這些國家大部分都處於所謂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實踐中,有的國家部分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些西方國家認為其本質接近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但其實質上堅持了社會主義的原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其繼承了列寧於上世紀二十年代主張“新經濟政策”時的實事求是精神。而有的國家依然持續單一的計畫經濟體制,如朝鮮。

存在的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產主義。首先共產主義消滅私有制,並廢除國家機器,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由全社會掌握,全社會組織生產,而這種形式是無產階級民主的。

條件

共產主義原理

恩格斯曾經專門論述了共產主義的原理和實現條件,即《共產主義原理》,現摘錄如下:

“無產階級革命將建立民主的國家制度,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在英國可以直接建立,因為那裡的無產者已占人民的大多數。在法國和德國可以間接建立,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大多數人民不僅是無產者,而且還有小農和小資產者,小農和小資產者正處在轉變為無產階級的過渡階段,他們的一切政治利益的實現都越來越依賴無產階級,因而他們很快就會同意無產階級的要求。這也許還需要第二次鬥爭,但是,這次鬥爭只能以無產階級的勝利而告終。

如果不立即利用民主作為手段實行進一步、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無產階級生存的各種措施,那么,這種民主對於無產階級就毫無用處。這些作為現存關係的必然結果已經產生出來的最主要的措施如下:

(1)用累進稅、高額遺產稅、取消旁系親屬(兄弟、侄甥等)繼承權、強制公債等來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國家工業競爭的辦法,一部分直接用紙幣贖買的辦法,逐步剝奪土地所有者、工廠主、鐵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財產。

(3)沒收一切反對大多數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

(4)在國家農場、工廠和作坊中組織勞動或者讓無產者就業,這樣就會消除工人之間的競爭,並迫使還存在的廠主支付同國家一樣高的工資。

(5)對社會全體成員實行同樣的勞動義務制,直到完全廢除私有制為止。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6)通過擁有國家資本的國家銀行,把信貸系統和金融業集中在國家手裡。取消一切私人銀行和銀行家。

(7)隨著國家擁有的資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國家工廠、作坊、鐵路和船舶,開墾一切荒地,改良已墾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兒童,從能夠離開母親照顧的時候起,都由國家出錢在國家設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產結合起來。

(9)在國有土地上建築大廈,作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將從事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將把城市和農村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點。

(10)拆毀掉一切不合衛生條件的、建築得很壞的住宅和市區。

(11)反對資產階級婚姻和繼承權制度(由於資產階級剝奪無產者的婚姻權,故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非婚生子女應有同等繼承權;而當無產者奪取政權後,已經建立人人平等的婚姻制度,則不存在非婚生子女問題)。

(12)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

(13)有著高度完善的法律機制。

實現條件

自然,所有這一切措施不能一下子都實行起來,可它們將一個跟著一個實行,只要向私有制一發起猛烈的進攻,無產階級就要被迫繼續向前邁進,把全部資本、全部農業、全部工業、全部運輸業和全部交換都越來越多地集中在國家手裡。上述一切措施都是為了這個目的。無產階級的勞動將使國家的生產力大大增長,隨著這種增長,這些措施實現的可能性和由此而來的集中化程度也將相應地增長。最後,當全部資本、全部生產和全部交換都集中在國家手裡的時候,私有制將自行滅亡,金錢將變成無用之物,生產將大大增加,人將大大改變,以致連舊社會最後的各種交往形式也能夠消失。

共產主義革命不可能單獨在一個國家發生,單是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這一點,就把全球各國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國家的人民,彼此緊緊地聯繫起來,以致每一國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國家發生的事情的影響。此外,大工業使所有文明國家的社會發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這些國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成了社會上兩個起決定作用的階級,它們之間的鬥爭成了當前的主要鬥爭。因此,共產主義革命將不是僅僅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將在一切文明國家裡,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的革命,在這些國家的每一個國家中,共產主義革命發展的快慢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有較發達的工業,較多的財富和比較大量的生產力。因此,在德國實現共產主義革命最慢最困難,在英國最快最容易。共產主義革命也會大大影響世界上其他國家,會完全改變並大大加速它們原來的發展進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故將有世界性的活動場所。

“共產主義社會將是古代氏族社會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在更高物質基礎上的回歸。人類將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從必然世界走向自由世界。共產主義的本質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

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條件

科學幻想中的22世紀人類社會 科學幻想中的22世紀人類社會

1.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科技極度發達,勞動生產率空前提高,勞動時間大大縮短,社會產品極大豐富。

2.一切私人勞動和小規模生產都被社會化大生產取代,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商品和貨幣消亡。

3.人因生而平等,消滅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歧視差別。

4.由於生產方式的改變,舊的社會分工的消亡,每個社會成員將獲得自由和全面的發展。

5.整個社會有計畫的按照不同人的需要進行大規模定製生產。

6.實行各盡其能、按需分配原則。(這裡指的是“以人的需要作為勞動產品分配的唯一根據”而不是能夠隨意滿足所有人的任何欲望。)不過,按需分配原則還是取決於人的能力貢獻大小的。

7.沒有階級,“對人的奴役”被“對物的管理”取代,國家機器將自行消亡。雖然國家機器自行消亡,但是,懲治犯罪機關(警察、監獄)還是存在的。

8.隨著經濟上的一切壓迫和奴役制度消亡,階級社會的一切不平等的道德觀念和宗教等也隨之消亡。

9.個體家庭消亡,兩性關係將變成純粹的私事而社會無需干涉,未成年人的撫養和教育將完全成為社會的公共事業。(家庭本質上就是一種個體經濟單位,在農業社會中既是生活單位又是生產單位,負擔著教育、養老等多種職能,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其職能逐步被各種社會機構和公共服務取代,因而現代家庭規模變小、並且越來越不穩定,最終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徹底消亡。)

10.人口數量控制在有限數量範圍之內。

實踐

共產主義者同盟

共產主義同盟是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第一次呼出了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恩格斯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致力於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實踐相結合。1846年初,在布魯塞爾建立的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政党進行了準備。1847年 6月在倫敦由正義者同盟改組成立的以德國工人為主體,吸收英、法、比利時等國工人參加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誌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誕生。1848年 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鬥口號,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有了一個明確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它指導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勝利前進。

1848年歐洲許多國家掀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階級鬥爭特別尖銳的法國,無產階級充當推翻金融貴族專政的七月王朝的主力軍,武裝反抗資產階級,謀求自身的解放。1848年巴黎工人 6月起義是現代社會中兩大對抗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鬥。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盟員積極參加了歐洲1848年革命。在普魯士反動政府策劃的1852年10~11月科隆共產黨人審判案之後,根據馬克思的提議,共產主義者同盟於1852年11月解散。

第一國際

19世紀60年代,歐洲工人運動重新高漲。無產階級的第一個國際聯合組織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於1864年 9月28日在倫敦成立。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創始人之一和它的實際領袖。各國無產階級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實現聯合,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從西歐擴展到東歐、美洲的十幾個國家。第一國際奠定了國際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鬥爭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各種錯誤思潮和派別。在同蒲魯東主義和巴枯寧主義兩個主要機會主義派別的鬥爭中,以及在對英國工聯派、法國布朗基派、德國拉薩爾派的錯誤觀點和傾向的批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贏得越來越多的工人民眾和社會主義者的擁護,逐步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確立了主導地位。它的精神產兒1871年巴黎公社(1792~1794)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創立新型民主國家、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英勇嘗試。1865年第一國際總部遷往美國紐約。第一國際共召開過 5次代表大會和兩次代表會議。巴黎公社革命失敗以後,國際工人運動面臨著各國反動勢力的迫害和內部 М.А.巴枯寧分子的破壞,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第一國際的組織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根據馬克思的建議,於1876年7月在美國費城代表會議期間宣告解散。

巴黎公社

巴黎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1871年3月18日革命後建立的無產階級政權。世界歷史上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最終被資產階級政府絞殺。失敗後,政府軍對巴黎人民實行血腥大屠殺,據統計共有29804人遭殘殺,72941人在作戰中犧牲,60971人被投入監獄或流放。

巴黎公社表明了這樣的主張,即“自由就在於把國家由一個高踞社會之上的機關變成完全服從這個社會的機關”(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表明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原則,即——分權、自治、人民監督、思想自由。

公社實行普選權和委員會制度、設立公社議會、改造專政機關、廢除官僚制度;公社在所有制、分配、管理和勞動立法方面實施某些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成立工人合作社、實行勞動保障、減免債務;宣布政教分離、開展教育改革、發動女權運動;大量建立起非政府組織,實行公民自治。

第二國際

19世紀70年代以後,世界形勢和國際工人運動發生巨大變化。資本主義經過一段時間的和平發展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各國無產階級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任務是建立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積聚和訓練本階級的力量,準備迎接未來的社會主義革命。

1889年7月14日,在恩格斯倡導下,有22個國家的393 名代表參加的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創立無產階級新的國際組織第二國際。第二國際,特別是它的前期(1889~1900)在組織、積聚革命力量,團結教育工人階級;積累議會鬥爭經驗,開展反對資本主義和軍國主義鬥爭;傳播馬克思主義,清除無政府主義影響;加強國際主義團結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第三國際

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1919年3月在列寧領導下成立,總部設於莫斯科。

第三國際成立於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的,那時俄國無產階級已經革命成功,建立蘇維埃政府。第三國際本名“共產國際”,以別於第二國際底本名“工人國際”。第三國際初成立時各國支部差不多都是從第二國際原有的支部分裂出來的,即是說第二國際中的革命派發展為第三國際,正式拋棄改良主義,而號召世界革命。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二大決定參加共產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第三國際成了中共的實際領導者,中共也從第三國際獲取援助。

1925年與1926年中國國民黨兩次申請加入共產國際都被拒絕。

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為適應反法西斯戰爭的發展,並考慮各國鬥爭情況的複雜,需要各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處理面臨的問題,作出《關於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這個決定。同年6月10日,鑒於共產國際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反對協約國而創,而美國此時成為蘇聯拉攏以反對法西斯德國的非常重要對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定共產國際正式宣告解散。

誤區

由於受到歷史上各種唯心主義思潮的影響,人們對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多錯誤和歪曲的認識,很多地方必須加以說明和澄清。

1.共產主義理論不是道德,更不是宗教,它絕不靠任何精神手段來實現理想社會,只有唯心主義哲學家才會幻想以“道德和精神”取代現實的物質利益。 恰好相反,共產主義社會將消滅階級社會的一切奴隸道德和宗教鴉片。

2.共產主義社會是由於消滅了舊的社會分工,從而消滅同一社會內部的分裂和對立,使少數人奴役多數人的社會制度既無必要也不可能繼續維持。

3. 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只有衝突而沒有合作互利是形上學的觀點,共產主義社會絕不會以集體利益為藉口否定個人利益,更不可能消滅人的欲望。只有階級社會才會把一部分人的財富和自由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痛苦、壓抑和無條件的犧牲之上。

4.共產主義的本質是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它絕不是要消滅人的個性,而是使每個人的自由和能力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

5.共產主義並不嘗試說明人的本性的問題,而是研究每種社會形態下的人,詮釋社會賦予人的屬性,共產主義社會通過改變生產方式,從而徹底變革社會中的人的社會屬性。

6.共產主義理論是一種唯物主義的經濟學理論,它的實現與人們的信仰無關。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只是生產力及相應的生產方式進步的必然結果。

7.科學的共產主義並不試圖描繪未來社會的美好圖景,只是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說明現代社會中基本矛盾的對抗性運動必然導致新的社會形態。

8.共產主義的“共產”並不剝奪小農或小生產者憑自己的勞動創造的財富,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這種個體生產早已被社會化生產取代,生產資料已集中在極少數壟斷資本家手中。資本主義是少數人掠奪多數人的財富,而共產主義是絕大多數無產者剝奪極少數掠奪者的財富。私有制的滅亡只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程度,只有在生產方式本身已經高度社會化的前提下才可能消滅私有制,實現真正的全民所有的共產主義制度。

9.按需分配指的是以人的實際需要和需求作為分配根據,不是隨意滿足人的任何欲望。(參考百科詞條“按需分配”,需求可以滿足,在理想社會也必須滿足。)

道德

即無產階級的道德,它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反映,它是人類歷史上最高尚的道德。同一切剝削階級相對立。它本質特徵是團隊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要求人們具有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意志,把個人利益服從於共產主義事業的利益,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使別人同享幸福的基礎上,致力於全人類的解放鬥爭,並在鬥爭中解救自己,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和私有制度。它要求人們在實現共產主義事業的過程中,具有大公無私、捨己為人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高尚品質,具有徹底革命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培養和提高全人民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它是發展社會主義事業、過度到共產主義社會的一個重要條件。

勞動

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的為社會而勞動。以不計報酬、不講條件等為特點。在社會主義社會裡,勞動人民成為社會的主人。在無產階級政黨的教育下,勞動人民的政治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在集體勞動中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某些先進者的身上開始出現共產主義勞動態度。隨著社會產品的極大豐富和全體人民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的極大提高,過度到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時,勞動將成為生活第一需要,這種勞動態度將具有普遍性。

共產主義人生觀

共產主義人生觀即無產階級人生觀。是無產階級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產階級人生觀與歷史上一切剝削階級的人生觀根本不同。它是由無產階級所處的經濟地位和社會條件決定的,是在現代化大工業所造成的社會條件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世界觀的指導下,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科學地回答了人究竟為什麼活著,人生有什麼意義,人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等問題。共產主義人生觀是人類歷史上最進步、最科學、最崇高、最偉大的人生觀。它的基本特點:(1)以解放全人類,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奮鬥目標和最高理想,並為實現這一遠大目標而努力奮鬥。(2)以團隊精神為核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生目的,其本質是大公無私。(3)以革命樂觀主義為人生態度。以樂觀精神和英雄氣概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種問題。共產主義人生觀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一旦形成,就必須按自己的面貌改造現實,造福人類,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目標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所謂共產主義人生觀,就是用共產主義世界觀來觀察、分析和處理人生問題,它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認識人生問題的體現。

同盟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

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國際無產階級的政黨。在對正義者同盟進行根本改造的基礎

上建立。正義者同盟是19世紀30年代成立的德國工人和手工業者的秘密革命組織,1847年初,正義者同盟派J.莫爾邀請K.馬克思、F.恩格斯加入並決定按他們的主張改組同盟。1847年6月在倫敦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建立共產主義者同盟,擬定章程,並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國際主義口號代替“人人皆兄弟”的舊口號。同年11月29日~12月8日在倫敦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審查並批准章程,明確規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統治,消滅舊的以階級對立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和建立無階級、無私有制的新社會。大會委託馬克思、恩格斯起草同盟綱領,產生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剛發表,1848年革命風暴席捲歐洲。為適應鬥爭需要,1848年3月初在巴黎建立以馬克思為首的新的中央委員會,制定了德國革命的政治綱領《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並組織盟員回德參加革命。馬克思、恩格斯於4月回到德國。6月在科倫創辦《新萊茵報》,該報成為當時條件下革命活動的指導中心。1849年秋同盟領導人在倫敦重新聚集,逐漸恢復活動。1850年3月馬克思、恩格斯起草《中央委員會告共產主義者同盟書》,提出建立獨立的工人政黨的任務。同年夏,馬克思、恩格斯重新分析形勢,主張長期積蓄力量為新的革命高潮作準備。以A.von維利希和K.沙佩爾為首的少數派則主張立即發動革命。9月,終於導致同盟分裂。根據馬克思的建議,同盟的中央職權移交科倫區部委員會。1851年5月以後科隆共產黨人審判案發生,同盟組織被破壞。1852年11月17日同盟宣告解散。

主要實踐者

列寧、托洛茨基、史達林、毛澤東、周恩來、金日成、波爾布特、卡斯楚、格瓦拉等人。

社會制度

人類最理想的社會制度,它在發展上分兩個階段,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高級階段是共產主義。通常所說的共產主義,它指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在這個階段,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產品極為豐富,人們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消滅了三大差別,實行共產主義公有制,分配原則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理論發展

兩極世界理論作者撰文稱,兩極世界理論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關於世界歷史的理論,綜合運用唯物辯證法、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和社會形態學視角研究分析世界歷史結構基礎上,對社會主義運動方向和共產主義實現途徑作了理論預測。“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印證了兩極世界理論的理論預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