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金泉

龔金泉

龔金泉先生介紹說,他從事甲魚養殖是很偶然的。 1999年,龔金泉把自己養殖的生態甲魚投放杭州市場。 由此,龔金泉的生態甲魚逐步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同。

創業

龔金泉1988年開始觸電甲魚,之後又是搞建材,又是玩期貨,虧得血本無歸後。1995年,他在蕭山的江邊圍墾區承包了500畝荒灘,創立杭州金達龔老漢特種水產有限公司。從那之後,他的生活再沒有離開過甲魚。1999年,龔金泉的7萬多隻甲魚上市,可生態甲魚市場不買賬,一家報紙把他當成不懂
市場的反面典型,在頭版頭條報導他的慘敗,並把40多歲的龔金泉稱作龔老漢。10多年後,這家報紙再次報導龔老漢,此時,他的企業固定資產達8000萬元,成為浙江的甲魚大王。報導送了龔金泉一個諢名,龔金泉索性把“龔老漢”註冊為商標,他所賣的每隻甲魚裙邊上都掛有“龔老漢”標牌,從此龔金泉有了個好聽好記的“龔老漢”商標。

一位農民科學家的夢想之路

在北京市召開的“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農民企業家龔金泉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漁民。一個甲魚養殖戶是如何成為一個漁業科學家的呢?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龔金泉先生。
龔金泉先生介紹說,他從事甲魚養殖是很偶然的。20世紀90年代初,他為了利用錢塘江邊無人問津的一片荒灘,開始在這裡修池塘、養甲魚,並且,一開始就投放了10萬元的甲魚苗。當時,如此大規模地養甲魚是很少見的,但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很快顯示出來,即甲魚苗種質量參差不齊,直接威脅到養殖效益的實現和提高。面對甲魚養殖的這一巨大挑戰,龔金泉在自己的養殖場裡,開始了中華鱉良種選育的研究工作。1997年,龔金泉從日本福岡、長崎引進了純種中華鱉,進行雜交育種。經過十年的努力,2006年,終於成功培育出高品質的中華鱉苗種。同時,也探索出了甲魚的生態養殖模式。到目前為止,龔金泉已繁育了2000多萬隻中華鱉苗種。建成了甲魚養殖池塘1392畝,每年可以提供500萬隻中華鱉苗種,每年產出商品鱉650噸以上,其中,出口日本、韓國商品鱉達150噸左右,年綜合總產值超億元,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1999年,龔金泉把自己養殖的生態甲魚投放杭州市場。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消費者並不願意為他的生態甲魚支付更高的價格,因而,龔金泉的高品質、高價格甲魚遭遇市場滯銷。當時,蕭山日報記者曾專門報導此事,說龔金泉是個只顧低頭拉車,不看路的倔老漢。認為高品質、高價格的甲魚養殖模式是注定要失敗的。對此,龔金泉從沒有動搖信心,相信“酒好不怕巷子深”,並且,他乾脆把自己的甲魚商標從“金達”牌改為“龔老漢”牌。
此後不久,龔金泉為了打開市場,參加了杭州市農產品產銷會。在歷時三天的展銷會上,有一位老者,每天都來買一隻“龔老漢”甲魚,到散會那天,一口氣買了四隻。龔金泉問這位老者為什麼買這么多,這位老者說,這個牌子聽起來親切,而且口味的確不錯。由此,龔金泉的生態甲魚逐步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同。
回顧十幾年來的市場銷售經歷,龔金泉認為,打開市場的訣竅有兩條,其一,不靠廣告拉顧客,只靠品質拉回頭客。其二,靠良心做事。
對於未來甲魚產業發展,龔金泉認為,儘管2012年甲魚市場行情不樂觀,但是,就長遠發展來看,還是很有潛力的。並且,隨著消費者對生態健康食品的追求,對甲魚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過質量的提升,才能換來產業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優勝劣汰帶來的會是更加有序的市場競爭,這將是甲魚產業以後發展的必然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