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店鎮龐煙店村
村莊概述
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一龐姓人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依運河進行菸葉交易,龐煙店因此而得名。現有龐、王、楊、李、吳等姓村民居住。
全村地處漳衛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水源豐富。境內盛產小麥、玉米及多種蔬菜。植被面積23.3公頃,覆蓋率50%。境內駐有煙店鎮第二中學和金玉球面軸承加工廠、詩法軸承加工廠等中小型企業,是投資建廠的理想地段。
村莊人口
2000年,全村共有204戶,總人口10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5‰。均為漢族。
194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6萬元。2000年,農民經濟總收入300萬元, 人均純收入3796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之比為6∶20∶85。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2100萬元,全村純收入379.6萬元。
龐煙店是臨清市經濟強村之一,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市第三名。1990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山東省文明村莊、被聊城市綜治委授予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被臨清市授予五好村黨支部稱號。
人物簡介
吳中周 1950年生, 中共黨員,大學文化。1987年任朱莊鄉黨委副書記。1989年3月任煙店鄉黨委副書記、 鄉長。1993年4月任煙店鎮黨委書記。1997年任臨清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從1994年起連續兩屆任中共臨清市委委員。在煙店工作期間,真抓實幹,銳意改革,使煙店一躍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小城鎮”。1990~1998年被聊城市委、市政府記功獎勵兩次,升級獎勵兩次。被評為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優秀共產黨員、 先進個人5次。1994年、1995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省優秀共產黨員,1997年被省人事廳記“三等功”一次。
革命烈士
王振海 1923年3月生人,臨清市煙店鎮龐煙店村人。屬冀南軍區新八旅二十二團,於1945年邯鄲戰役中犧牲。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龐煙店之域屬於山東臨清州館陶縣、清朝時期屬於東昌府館陶縣管轄,民國時期屬於館陶縣二區以下建制,新中國成立之初為館陶縣潘莊區劉煙店鄉,1984年屬於臨清市煙店鄉中管理區。
大事記
1948年7月,建立中共龐煙店村黨支部,龐令福任書記。
1949年,成立農民協會。
1984年8月,撤銷生產大隊,建立村民委員會。
1994~1995年,王振儉兩次被授予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村莊經濟建設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1949前, 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1952年村里辦起了2個初級合作社。1959年,合併成1個高級合作社,當年挖井5眼,修建蓄水庫1個,購進6台抽水機,基本滿足了155.1公頃耕地的用水。糧食畝產達到200公斤。
1978~1982年, 架設低壓線路4公里,建變電室1處,打深水井6眼,修水渠3000米。改革種植方式,選用優良品種,使糧食畝產達到300公斤,總產達到21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83年糧食畝產800公斤。
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全村統一購進優質麥種進行更新換代。在管理方面, 實行耕、播、收、打、灌、壓六統一。每年向國家上繳優質糧8萬公斤。2000年糧食畝產達到1200公斤。總產達到96萬公斤。
2000年,建起冬暖式大棚9個,中小拱棚9個,主要種植小油菜、雙孢菇、黃瓜、西紅柿等蔬菜。 每年向市場提供蔬菜2000噸,畝產值1萬餘元。200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800萬元。
第二產業 龐煙店村工業始於高級合作社時期,當時建磚瓦廠1處,從業人員20人,收入5000元,60年代初被迫停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里先後投資100萬元,重新修建了磚瓦廠,年產紅磚1億塊。1987年以來由個人投資200萬元建起金玉球面軸承加工廠、詩全軸承加工廠等5家中小企業。至2000年,全村工業從業人員20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3000萬元,創利稅80萬元。
近幾年來, 村兩委一班人搶抓機遇,通過內聯外引,建設了占地3.3公頃的私營工業園區,至2001年7月,已有5家企業在園區內投資建廠。
第三產業 50年代初,主要有小雜貨店、磨坊、豆腐坊等,規模小、收入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兩委為加快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充分利用龐煙店村緊靠鎮主要公路的優勢,把沿公路開發做為發展第三產業的重點。1995年,投資50萬元,沿路建起1000平方米的商品房,租賃給16戶經商,主要經營軸承和日用百貨零售、批發業務。年創收40萬元,這樣既改變了村容村貌,又繁榮了當地經濟,為村民致富奔小康,創造了良好條件。龐煙店村還充分利用鄰近鎮第二中學的優勢,發展餐飲服務業。20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000餘人,實現總產值5 00萬元,固定資產原值100萬元,創利稅30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1949前, 民眾文化科技十分落後,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5%。新中國成立後,逐步改善了辦學條件,1952年投資5000元建起龐煙店國小。1980年投資10萬元,對國小進行了擴建改造,告別了土台子、黑屋子的歷史,達到了校舍、課桌凳、操場、院牆、 大門、廁所六配套。2000年投資100萬元購進微機、英語發音糾正器等先進教學設備32台 (套) 。 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先後有30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1996年投資30萬元辦起了文化娛樂室和科技圖書室,配備了多項文體娛樂設施和科技圖書1萬餘冊。 2000年被聊城市評為“聊城市農村科技文化先進單位”“臨清市學科學先進村莊”稱號。
人民生活 1949年前,大多數村民過著半飢半飽的貧困生活,年人均糧食不到5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足10元。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村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1960年全村人均糧食200公斤,人均純收入30元。1978年人均純收入150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3796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8000元。大部分村民已進入了小康生活,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500輛。 各種機車400餘輛,程控電話198部,閉路電視20 9台,其中彩色電視機190台。
村莊建設 1949年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大部分居住在危房之中,人均居住面積僅3平方米。 新中國成立後,村民逐漸建起了磚石結構住房。1990年以後為適應經濟發展,村里制定了優惠政策,鼓勵村民拆舊房建標準新房。到2000年,全村先後開通了村內4條大街4000多米,並全部實現了硬化、美化和綠化,安裝了路燈,派專人專門負責街道衛生。 村民在新規劃區建起150戶以鋼筋、水泥預製件為主的高標準住房。投資60萬元為個體私營園區實行了“三通三化” (通電、通水、通路,硬化、美化、綠化)。被臨清市政府命為“村鎮建設示範村”。
集體福利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不斷發展,民眾福利逐步提高。90年代初,村民全部用上自來水, 建了一處現代化幼稚園。對考入高中的學生一次性獎勵500元,考入大學的一次性獎勵2000元。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民眾拆舊房建新房,視情況一般每戶補助2000元。對村里65歲以上的老人的三提五統費全部由集體負擔。村衛生室有消毒、診床設施,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診。3名醫務人員中,一人獲高級職稱,2人獲初級職稱。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8年7月, 龐令福成為龐煙店村第一名中共黨員。同年,成立了第一屆村黨支部, 龐令福任書記,共有黨員9名。1948年10月,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全村有20多名青壯年參加了解放軍,80多名民工參加了支前運動。多年來,黨支部非常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在民眾中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連續三年被臨清市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1996年被山東省授予“精神文明單位”稱號,2000年被煙店鎮黨委、政府評為“優秀黨支部”,全村共有黨員23名。
基層組織建設 1949年,成立龐煙店村農民協會。1958年成立村貧協、青年團、民兵連、 婦聯。村政權帶領民眾積極參軍,發展生產支援國家建設。1971年1月,成立煙店公社,設立龐煙店生產大隊,龐學忠任大隊長,下設4個生產小隊。1984年8月成立龐煙店村民委員會, 龐壽禮任主任,下設4個村民小組。2000年龐煙店村民委員會由5人組成, 主任王殿波,副主任龐學克,民兵連長楊百江,調解主任楊雲志,婦女主任汪秀英。連續兩年被臨清市授予“優秀村委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