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心山

海心山

海心山俗稱湖心島。古時稱仙山,或龍駒島,蒙名為“奎遜托羅亥”,位於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約30多公里,是青海湖的一大遊覽勝地。全島東西長2.3公里,南北寬0.8公里,面積為1平方公里,形如螺殼。山頂高出湖面約數10米,海拔約3300米。山體系花崗岩和片麻岩構成,略呈乳白色。天晴日麗,憑高遠眺,海心山猶如雪浪飄浮,蔚為壯觀。海心山環境幽雅,綠草如菌,輕區薄雲,淡水清泉,景色宜人。山上古剎白塔隱存其間。猶如步入仙境一般。攀上海心山的頂端遠眺青海湖的全貌,那海闊天空,天水相連,鷗翔魚躍的壯麗景色,可以使遊人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景觀,陶冶情操,抒展胸懷。

基本信息

簡介

海心山俗稱湖心島。古時稱仙山,或龍駒島,蒙名為“奎遜托羅亥”,位於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約30多公里,是青海湖的一大遊覽勝地。全島東西長2.3公里,南北寬0.8公里,面積為1平方公里,形如螺殼。山頂高出湖面約數10米,海拔約3300米。山體系花崗岩和片麻岩構成,略呈乳白色。天晴日麗,憑高遠眺,海心山猶如雪浪飄浮,蔚為壯觀。海心山環境幽雅,綠草如菌,輕區薄雲,淡水清泉,景色宜人。山上古剎白塔隱存其間。猶如步入仙境一般。攀上海心山的頂端遠眺青海湖的全貌,那海闊天空,天水相連,鷗翔魚躍的壯麗景色,可以使遊人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景觀,陶冶情操,抒展胸懷。山體系花崗岩和片麻岩構成,略呈乳白色。天晴日麗時,憑高遠眺,只見海心山猶如雪浪飄浮,蔚為壯觀。古人曾有詩讚道:“一片綠波浮白雪,無人知是海心山”。

海心山 海心山

俗稱湖心島。古時稱仙山,或龍駒島,蒙名為“奎遜托羅亥”,位於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約30多公里,是青海湖的一大遊覽勝地。形成於距今二億年以前的三迭紀,即青藏高原隆起時。海心山處於萬傾碧波之中,島上花草茂盛,泉鳥相映,雲戀霧繞,被人們稱為傳說中的“瑤池”,有著“仙島”美稱。海心山從漢代起,島上就修有寺院,歷來是剛察地區信教民眾重要的佛事活動場所,也是剛察地區新興的一個重要旅遊點。

《丹喝爾廳志》稱海心山為“青海島”,藏語音譯稱“措娘”,意為海心;又稱“措娘瑪哈岱娃”,意為海心天神。蒙古語音譯稱“魁遜陀羅亥”,“魁遜”意為肚臍,“陀羅亥”意為頭,在此當“山”字解,即肚臍山沒,喻海心山位於湖中,似肚臍在人體中部。《魏書 吐谷渾傳》記載:“青海周回千餘里,海內有小山,每冬冰合後,以良 馬置此山,至來春收之,馬皆有孕,所生得駒,號為龍種,必多駿異”。漢唐時期,由於農業、交通、戰爭對馬需求量大而迫切,非常重視品種選育,將波斯(今伊朗)良種馬引進青海湖地區、雜交出新品種——青海驄,成為中原地區不可多得的寶馬,故而海心山又有“龍駒島”之稱。清末至民國時期,環湖八族中剛察族年乃索麻村部落牧民就有堅持數十年每冬將馬趕至海心山放牧的習慣。

地理環境

海心山地勢較為平坦,島上怪石嶙峋,沙洲點點,雜草叢生,野花紛披。其有一種花,名叫佛花,色嫣紅,形如罌粟花,葉似薔薇,每年農曆四月開花,香氣襲人。此外,島上還生長大量的野蔥、鶴冠草、薲(Pin)草等優良牧草,每到夏季,島上水草茂盛,景色旖旎,是理想的天然牧場。

海心山 海心山

歷史上,海心山以產“龍駒”而聞名,故稱“龍駒島”。傳說,當時有人將良牝馬置此山,至來春牧之,馬皆有孕,所生之駒,號為龍種,必多駿異,因此稱為“龍駒”。

吐谷渾時代,曾選擇一批體高膘肥的牝馬,在冬天湖面封凍時趕人海心山放牧,到翌年春天,讓海龍與此馬交配,生下的“龍駒”能日行千里,追風逐月,異常健壯,被 稱為“青海駿”。吐谷渾人曾從波斯得到良種草馬,也放牧于海心山上,生下龍種,矯健異常,稱“青海驄”。

隋煬帝楊廣西巡青海,曾派專人到海心山上牧馬,以求龍種。唐朝高宗即位後,封吐谷渾王諾曷缽為駙馬都尉,諾曷缽選送青海良馬謝恩。唐代名將哥舒翰曾在海心山建造應龍城。青海“龍駒”的後代至今遍布青海高原,就是中國著名的河曲馬和大通馬。

海心山是突兀在青海湖中的花崗岩體,受湖水的侵襲,島緣多為懸崖峭壁。山上依山傍水建有廟宇,建築物與湖光山色混為一體。

南部邊緣岩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為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為沙土復蓋,生長著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復蓋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

海心山四周環水,遠離塵世,境地幽絕,天然仙境,令人神往。

旅遊提示

目前沒有任何旅遊船可以抵達海心山島。僅有的方式只有以下兩種:

乘坐每月一次的補給船登島,但是船票並不公開發售,所以通常的遊客無法坐船。

冬季穿越冰面,徒步或駕車登島。

從湖岸登島有三條路線可以選擇:

從沙島出發,向西南前行至海心山島。(約27公里)

從江西溝祭海台出發,向北前行至海心山島。(約26公里)

從鳥島出發,向東前行至海心山島。(約25公里)

島上建築

很早建寺

海心山 海心山

海心山山上,依山傍水建有廟宇,建築物與湖光山色混為一體。

早在漢代,海心山就建立寺廟。山上古剎白塔隱存其間,山南石崖有山洞,洞裡有經堂—所,僧房兩間,洞外修造了6間廟宇,兩間僧舍。廟裡廟外的法器、壁畫、白塔、俄博都很可觀。走進廟宇,可以欣賞佛家留下的多座彩色佛像和生動的故事壁畫,猶如步入仙境一般。

據古籍記載,在漢代時,就有僧人在島上修行。僧人於冰合時,出海取一年之糧而入居,整年不復出。附近牧民還將馬牛羊等牲畜,在冬季冰合後置於此山,永不宰殺,供神佛之用。

島上有一股清泉,夏季綠茵一片,山花爛漫,宜於養馬,據傳隋煬帝時曾在此設牧馬官。這些歷史的陳跡,早已被風雨所吞沒,島上留下的只是一些廟宇、僧舍、嘛呢堆等建築,可供遊人憑弔。

海心山寺

海心山寺廟,舊志載:在察罕拖羅亥城(即海心山)建有海神廟,稱“靈顯青海神廟”,始建於道光三年。

海心山從漢代起,島上就修有寺院。藏傳佛教名僧夏嘎巴活佛尊五世達賴喇嘛轉青海湖念經,夜宿沙陀,次晨行法事求海神祈福之聖舉,創修沙陀寺期間,在海心山苦修,終成為一代高僧。從此以後,沙陀寺僧眾效夏嘎巴活佛修行之道,歷年都有人到海心山上修練道行,沿襲至今,成為沙陀寺傳統。

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比利時人林阿德以皮船渡登海心山,時海心山上有寺院1座,僧尼10餘名。1929年—1942年,在剛察第四代千戶業布坦和第五代千戶華寶藏的調度布置下,相繼在海心山建造十六尊者,古日美特麻(譯音)。蓮花生八號,大悲觀音廟等4座神廟。1943年,千戶華寶藏和沙陀寺寺主尕日旦共同主持翻修大悲觀音廟。1952年—1953年,由剛察地區的民眾集資,邀請剛察大寺的雕塑匠昂知亥與四川佐關寺的卻本為首,共同塑造“烏堅百瑪”蓮花生香泥白佛巨像。1953年特登切本在海心山修行期間建造二十一度姆佛塔廟。

1966年以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多數建築物風侵日曬加上人為破壞,不復存在。1989年至1990年,剛察縣角什科寺的僧人在古日美特麻神廟舊址上,塑蓮花生香泥佛像。在第五世尕日旦活佛加羊尖措的主持負責下,建造了1座加持菩提塔。至今海心山上的廟宇維修仍是沙陀寺管理。

蓮花庵

海心山,矗立在青海湖湖心,美麗、安靜、荒涼。除了水浪拍岸,飛鳥鳴啾,島上再無聲音。蓮花庵只有幾間簡陋的小屋,孤伶伶地立在孤懸青海湖湖心的海山心上。但晨鐘暮鼓,依然是一派法相尊嚴。

海心山四周環水,遠離塵世,境地幽絕,因此,很早以前就有僧人在島上修行。早在漢代,島上就有廟宇。僧人於冰合時,出海取一年之糧而入居,整年不復出。這與現在的情況大體類似。蓮花庵常年居住尼姑共有7名,年齡最大者為53歲,最小者為15歲。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打坐,靜修,講經,共同學習。每年只允許出島兩次。由於海心山在藏民及教徒心目中的神聖地位,據說在海心山上修行一天,相當於在塵世修行7天,所以不斷會有信徒前來參拜或者教徒上島修行,甚至長達幾個月的閉關。

蓮花庵的生活異常清苦。以前蓮花庵的經費均為自籌,而海心山地處青海湖湖心,遊人必須乘坐輪船方能到達;而海心山又屬於中國國家級自然核心保護區,遊輪不對遊人開放,遊人無法到達。這種兩難困境,令蓮花庵的生存舉步維艱。蓮花庵的尼姑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水準。據西尼王毛介紹說,這種情況即將得到部分改善,青海省政府將會酌情考慮蓮花庵的具體情況,進行部分撥款。

西尼王毛,有一顆堅忍、慈悲的心和一張滄桑的容顏。她曾經繞著塔爾寺朝拜108圈;曾經繞著青海湖朝拜,整整一圈,歷時7個月;而她最大的壯舉,卻是帶著兩個弟子,以最虔誠的姿態,以最艱難的方式,長叩至拉薩朝拜,歷時三年零五個月三天。那一路的風餐露宿,艱難曲折,成就今日平和、沖淡、堅忍的西尼王毛。

傳說

海心山 海心山

相傳很久以前,青海湖地區是一片遼闊的草原。草原上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寺院。這寺院裡有一個德高望重、知識淵博的老和尚,領著幾百名小和尚在此念經修行。

一天,老和尚決定要外出雲遊。臨走時,再三叮嚀貼身的小和尚們:千萬不要動寺院當中的那口井。小和尚們紛紛表示:請師傅放心,你走後,我們決不輕舉妄動。

老和尚走後,一個淘氣的小和尚心想:這井裡究竟有什麼東西,叫師傅如此不放心呢?我不妨趁機看個究竟吧!於是,他拉著另一個小和尚一同來到井邊,揭開了井口石板上的封條,又移開沉重的石板。往井下一看,黑咕隆咚不見底。正當他準備將石板重新移回去時,只聽得井下轟隆隆一聲巨響,一股巨大的水柱噴涌而出,將石板和兩個小和尚拋出老遠。大水很快淹沒了寺院,淹沒了草原,方圓幾百里頓時成了一片汪洋。

此時,老和尚正在崑崙山談經論道,忽覺得眼皮直跳,心神不寧。他慌忙站起,往山下一望,只見大水淹沒了寺院。情急之下,他忙撿了幾塊崑崙石向寺院方向拋去。

井口被堵住了,但大水已無法退去,形成了後來的青海湖;而蓋住井口的那幾塊崑崙石,就變成了現在青海湖中的海心山。

應龍古城

海心山上還有一座古城,它就是唐代名將哥舒瀚所建的“應龍城”,城中出土有許多殘磚碎瓦和其它文化遺物。

應龍城是唐朝將領哥舒翰於青海湖海心島上構築之軍城,旨在防禦吐蕃在結冰期穿越青海湖向唐軍發起進攻。由於該城地處青海湖中央,且島嶼面積較小,故學術界多懷疑其存在的意義,甚至認為是史書的虛構。但據專家考證,該城是真實存在的,它的建成,阻斷了吐蕃軍隊在結冰期穿湖北上的道路,對唐軍在青海湖一帶的駐防發揮了積極作用。

青海湖旅遊區著名旅遊景點

簡介青海湖旅遊區位於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東北部,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間,三面環山,風景壯麗、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古稱西湖。景區以高原湖泊為主體,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觀。
 景點青海湖 茶卡鹽湖 海心山 鳥島 沙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