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洞窟
現存窟龕約2100餘個,佛塔40餘座,題記碑碣3860種。造像10萬餘尊。龍門石窟中唐窟數量最多,約占2/3,典型洞窟有潛溪寺、奉先寺、看經寺等;北魏次之,約占1/3,典型洞窟有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萬佛洞等。
洞窟造像多為佛、弟子、菩薩、天王、力士,也有世俗供養人和佛傳、本生故事。奉先寺摩崖像龕鑿有11尊雕像,主佛盧舍那佛高達17米;萬佛洞南北兩壁滿雕石像達1.5萬尊,均屬唐代造像傑作。碑刻題記數量居全國石窟之首,著名者如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初唐、盛唐書法之作。
河南洛陽市龍門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3公里的伊河兩岸東、西山上。西山又名龍門山,故名。古稱伊闕,故又稱伊闕石窟。開鑿於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即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至清末1000餘年間不斷營造,尤以北魏和唐代為盛。大小窟龕分布於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西山)和香山(東山)的崖壁上。
現存窟龕約2100餘個,佛塔40餘座,題記碑碣3860種。造像10萬餘尊。龍門石窟中唐窟數量最多,約占2/3,典型洞窟有潛溪寺、奉先寺、看經寺等;北魏次之,約占1/3,典型洞窟有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萬佛洞等。
洞窟造像多為佛、弟子、菩薩、天王、力士,也有世俗供養人和佛傳、本生故事。奉先寺摩崖像龕鑿有11尊雕像,主佛盧舍那佛高達17米;萬佛洞南北兩壁滿雕石像達1.5萬尊,均屬唐代造像傑作。碑刻題記數量居全國石窟之首,著名者如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初唐、盛唐書法之作。
龍門山位於河南洛陽城南12公里,自古以來就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因龍門東山(又名香山)和西山(又稱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水河切谷中流,使河谷兩岸崖石壁立,...
河南龍門山 四川龍門山 山東龍門山 地址龍門村位於富陽縣南部,距縣城16.1公里。南系龍門村山,屬仙霞嶺余脈,主峰杏梅尖海拔1067.6米,為全縣最高峰。清代為正南區慶善十二莊。現屬龍門村鄉。...
概述 建築風格 風景 面貌日新 陝西一村官當選後第二天全村每人分2萬元賦者,兩漢時期盛行的文體,後來衰落。 東山有溝兮,萬佛相稱80;北坡有龕兮,觀音為名81。 蓋云:兩山之鬱郁兮,一水瀅瀅。
龍門賦作品資訊 作品介紹 作者簡介 賦文展示 賦文注釋洛陽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是2007年掛牌運營的國有獨資企業,成立於1954年12月, 當時只有一條線路,一台車,三名職工。經過50餘載的發展,目前,該...
發展歷程 榮譽稱號 公交IC卡相關 公交線路 線路價格一覽洛陽市,河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介於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之間,...
沿革 區劃 地理 資源 人口洛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是洛陽市委領導下的全市社會科學界學術性民眾團體,是洛陽市委、市政府聯繫全市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
職責範圍 內設機構 出版刊物 所屬學會龍門石窟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的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開鑿於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
簡介 歷史沿革 景點價值 石窟分布 主要景觀這首詞記錄了元好問游伊河龍門段的所見所感。從美景出發,由景道情,表現詞人遠離塵俗,潔身自好,獨善其身的思想感情。
概況 原文 詞牌 格律 作者伊河,是中國黃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於熊耳山南麓的欒川縣陶灣鎮,流經嵩縣、伊川,蜿蜒於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闕而入洛陽,東北至偃師注入洛河,...
幹流概況 水文特徵 主要支流 流域概況 河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