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超

龍興超

龍興超,男,漢族,1969年2月出生,四川成都人,農工黨黨員。

人物經歷

1990年,龍興超在朋友的帶領下開始從事中藥材生意,就是這一次偶然的機會卻拉開了他一生致力於中藥材流通領域變革的帷幕。
“與眾不同”是同行和朋友對他做生意的一個特別褒獎。當別的藥商忙著買貨賣貨的時候,龍興超每天都在有條不紊收集各地的產銷信息、價格信息、客戶信息和氣候信息,他將收集起來的信息按照品種、產地進行分類,並給每一個藥材品種建立了紙質檔案,這也正實踐了他的準確判斷“要想經營好藥材,就必須掌握更多的藥材信息”。
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他發現傳統中藥材行業中長期存在著嚴重信息“壁壘”,從業者手中的貨源地、報價和客戶來源幾乎是行業最高機密,藥商們要進貨,只能親自跑藥品集貿市場和一線產地,流通渠道單一滯後,周轉時間長,效率低下,流通領域中的藥材也是魚龍混雜真假參半。於是他開始思考,怎么來改變這種行業現狀?他認為信息透明通暢至關重要,必須變革傳統的經商意識,把積累的信息與全國藥商分享。改變他人生的第一步就這樣的思想下形成!
為了實現信息共享,龍興超嘗試過很多途徑,首先是利用傳統紙面媒體,即通過行業內部刊物把自己積累和整理的信息分享出來,這個時候他成了一位“專欄作家”,每天撰寫行業分析文章。為了將信息服務正規化,龍興超在1998年租賃成都荷花池藥材市場40平方米的門面,創立了國內第一個民營中藥材信息服務公司——成都聯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個機構一經成立,就很快成為川產藥材乃至整個西南地區重要的中藥材信息服務中心,特別是在隨後幾次大規模的中藥材價格波動過程中,龍興超帶領的聯華公司及時準確的信息監控報導為國家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在非典期間,龍興超完成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安排的54種中藥材社會存量、產量的綜合評估工作,對平抑中藥材價格起到重要政策參考。不僅如此,他還在庫存藥材價格一路飆漲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將自己手中的一批極其緊缺藥材實價拋售。他說:“治病救人更重要,如果瘟疫泛濫,人都沒有了要錢有什麼用。”
2000年,在中國藥材集團信息中心牽頭和龍興超主導下,與國內一批信息界同仁創辦《中國藥材信息》雜誌,這個時候的龍興超完成了一個真正的跨越,是銳意創新挑戰傳統的精神讓他從門外漢成為行業專家,是滿腔的責任感讓他投身信息服務。
紮根行業又深入產地六年時間終聚沙成塔

龍興超龍興超

​ 雖然生意上已經小有成就,同時也開創了行業信息的新局面。但龍興超始終保持著不安於現狀的嚴謹態度。他在行業信息服務過程中發現,中藥材的產區、品名、品種、規格的混亂已成為信息共享的巨大障礙,同一個品種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叫法,而同樣一個品名,就可能存在多個品種,在中藥學上被稱作“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由於不同的藥材和同一個品種不同的產地所具有的藥效存在差別甚至很大,因此會影響信息獲取與使用的準確性。
為了能夠早一天解決這些嚴重的問題,龍興超在1998年初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到全國各地去收集一手信息和真實的藥材樣品。對於藥材生意正順風順水的他,這的確需要相當的勇氣,家人和朋友都曾經極力的勸阻,不僅是因為放棄生意,更多的還有擔心他的安危。但是他一直牢記成都中醫藥大學著名中藥品種、品質與資源研究專家萬德光教授在收他為愛徒的時候做的叮囑:“中藥材是一個特殊商品,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要認識其科學本質與價值必須深入產地,了解中藥品種、質量、產量與生態環境的關係,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知易而行難,標本樣品的收集整理的艱辛程度幾乎難以用文字表述,他的家人用了這么一句話概括當時的心情:“為他心疼的哭過,也為他驕傲的笑過”。首先是標本的地域性,每一份標本都意味著採集者必須親自到達那一區域;其次是標本的時間性,花類藥材就必須在其花期進行採集,根莖類藥材就必須在其根莖成熟期進行採集;再次是標本製作管理的科學性,每一種標本採集回來,都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進行壓制、歸類、鑑定。而這些,都需要他身體力行,其工作量的浩大不言而喻。
喜馬拉雅山脈到吉林長白山,從雅魯藏布江流域到黑龍江流域,龍興超在六年的時間裡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穿壞的黃膠鞋不計其數,毒蛇、螞蟥、蚊蟲叮咬時時伴隨,生病、迷路、風餐露宿也幾乎是家常便飯。每次出行的全部家當也就是標本剪、標本夾、標本紙和乾糧。也難怪今天到標本館參觀過的每位領導、專家和業內人士無不為這種近乎痴狂的熱情所震憾和感動,無不為這位民間專家的專業負責而由衷的欽佩,甚至有人稱讚他為“當代李時珍”。2011年6月,《中國日報》海外報的記者ErikNilsson參觀完龍總創立的標本館後,隨即以《Doctorisoutcollectingherbs》(野外採藥的大師)為題目報導了龍興超個人獻身精神和壯舉。
龍興超與標本館龍興超與標本館

截至2005年,龍興超從全國各地收集的藥材信息5億多字、藥材樣品超過5000份、製作的蠟葉標本有4500餘份,規模最大的“中國民間珍稀藥材標本館”開始初具規模。多年的深入市場和產地,讓他成為了中藥材信息的“百科全書”。“雖然這些工作當初看起來是沒有多少經濟價值的,但這個過程讓我對中國的藥用資源現狀有了深刻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科研最薄弱的環節就是基礎信息積累,假以時日,這些原始積累必將為中醫藥科研產生重要支撐作用。”龍興超堅信於此。
六年時間,終於聚沙成塔,艱苦卓絕的積累和付出收穫了豐碩的成果。在這個過程中,龍興超學習了大量關於藥用植物分類、藥材資源分布知識。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這種獻身精神,使他結交了大量業內同仁、藥學專家,也感召了一大批行業有志之士團結在他的周圍,為下一步的產業創新、騰飛打下基礎。這個時候的龍興超已經不再是一位經營有道的商人,成為中藥材行業為數不多的野外藥用植物專家。
有了15年的積累與摸索,龍興超對中藥材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也看得更透徹,除了信息閉塞,流通環節也有問題。他精準的用了幾個詞來概括行業形狀:“暴漲暴跌、流通混亂、摻雜使假”。如何讓更多的人分享信息,有效遏制假冒偽劣商品,使中藥材市場流通渠道更加順暢?
龍興超深刻感受到:一是中藥材行業必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信息化引導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才能得到淨化和提升;二是傳統產業的信息化進程必須結合行業自身特點,紮根滲透到它的血液和細胞之中才能保證服務平台的強大生命力。結合時代的發展和行業需要,龍興超有了一個構想:“打造一個中藥材行業的信息服務平台!”
說到做到,2006年3月,龍興超召集5個志同道合來自廣西玉林、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甘肅隴西的朋友齊聚四川成都,他們都是各地中藥材信息的“風雲人物”,經過多年的摸索與積累,對各自片區內的中藥材市場及品種動態已經了如指掌,他們對於龍興超創建“中藥材天地網”的提議積極回響並一致通過。為了實現信息化服務在中藥材行業的紮根和滲透,龍興超深思熟慮,高瞻遠矚,這時的他,思想進一步完善,做出了分三步走的戰略規劃:

第一步是整合全國中藥材信息服務資源,建立全國規模最大的網上信息服務平台。2006年6月,四川銀廠溝,來自全國中藥材信息界的60多位骨幹力量進行了誓師,成立了中藥材天地網;

第二步是廣泛建立基層信息採集服務網路,到2007年上半年,就先後建立了二級分支機構13家和產地信息站300多家,一個覆蓋全國的信息服務體系開始形成;

第三步是建立網上藥材商城,給產銷雙方一個充分品牌展示、產銷對接交易的平台。2010年11月,龍興超帶領的專業團隊在多年積累的大量行業數據基礎上,完成了國內首箇中藥材市場價格指數,並順利通過了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國家科技成果鑑定。

在四年運營的基礎上,他又明確提出了進一步完善信息,從數量、質量、呈現等多個方面做革新,最終實現中藥材行業信息簡單易用,讓從業者都能看懂;信息做好了只是第一步,作為服務於中藥材行業的電子商務平台,實現網上交易、線上結算是必然趨勢,2012年5月正式上線的“中藥材買賣通”就是在這個思想指導下設計建立的,它將進一步實現龍興超的構想:“人在家中坐,交易天下客!”
還建立了全國最龐大、最準確的中藥材信息資料庫集群,採集、整理中藥材種植面積、產量、質量、價格、需求、成本、收益、流通量、庫存量等信息,對行業信息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無間斷監測,做到精準數據。

主要成就

創立了成都天地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旗下“中藥材天地網”(2006年6月創立)系全國中藥材行業信息服務與電子商務第一平台;“中藥材誠實通”(2012年5月創立)為全國創立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垂直領域電子交易平台。主持編制了全國首個“中藥材市場價格指數”和“中藥材商品電子交易規格標準”,創建了中國民間珍稀藥材標本館,編撰出涵蓋1000餘種中藥材價格、供求等信息變化的《品種史記》,為四川省中醫藥產業乃至行業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他27年走遍全國所有省份的中藥材主產地,採集6000多份樣品,製作6000多份臘葉標本,寫下近2000本累計12億文字的“中藥材史記”;他率先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中藥材信息平台和電商平台,發布國內首個“中藥材商品電子交易規格標準”,成為中藥材流通領域堅定的變革者。

社會活動

龍興超現任國家基本藥物中藥原料資源動態監測和信息服務體系技術專家委員會技術副總監,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高級研修學院客座教授,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都市青羊區政協委員,成都市青羊區工商聯副主席,2010年四川省電子商務風雲人物,2015年成都市勞動模範。

龍興超龍興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