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溪河梯級水電站

上硐水電站(也叫上清淵硐水電站)是我1946年從英國留學回國後,第一個從事建設的水電站。 這是一個很小的水電站,裝機僅一萬多千瓦,但在當時卻是我國自己建設的最大的一個水電站。 大壩於1956年開工,工程由成都勘測設計院設計,西南水電工程局施工,1957年竣工擋水。

概述

龍溪河位於四川省東南部,是長江上游北岸的支流,全長170公里,流域面積3280平方公里。河道上游較平坦,下游陡峻,獅子灘至下硐河段長24公里,天然落差約140米。利用下游的天然落差,於50年代末開始建設龍溪河四個梯級水電站,即獅子灘、上硐、回龍寨、下硐4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04.5兆瓦。多年平均年發電量合計5.16億千瓦・時。

1、獅子灘水電站

獅子灘水電站位於重慶市長壽區長壽湖鎮。建在新中國第一條梯級開發的河流--龍溪河,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畫重點建設項目。由蘇聯支援建設。電站興建於1954年,建成於1957年。第一台機組於1956年10月1日併網發電,電站原裝有4台單機容量為12兆瓦的水輪發電機組,設計年均發電量為2.06億千瓦.時。年有效運行小時為4290小時,機組立項改造前安裝投運以來共發電(截止1992年底)63.41億千瓦.時,有效運行小時(截止1992年底)為65.62萬小時,其中:1號機運行17.3萬小時,發電16.31億千瓦.時;2號機運行15.4萬小時,發電15.06億千瓦.時;3號機運行16.8萬小時,發電1.61億千瓦.時;4號機運行16.09萬小時,發電15.95千瓦.時。
獅子灘電站是龍溪河梯級電站的第一級,首部有庫容為10.28億立方米(有效庫容7.48億立方米)的多年調節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0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4.8立方米/秒,設計洪水流量4.080立方米/秒,設計灌溉面積0.5萬畝,裝機容量4.8 萬千瓦。主壩壩型為鋼筋混凝土斜牆堆石壩,最大壩高52米,壩頂長度1014.3米(主壩),壩基岩石為砂質粘土岩和泥質砂岩,壩體工程量堆石為40.5萬立方米,混凝土為24萬立方米,主要泄洪方式為岸邊溢洪道。 
獅子灘水庫經過長度為1462.5米、直徑為5米的壓力隧洞、差動式調壓井及長度為133.213米、直徑為5米的壓力鋼管及4根直徑為2.6米的鋼支管分別引水至各機組。各機組壓力水道長度分別為:1636.18米(1號);1638.978米(2號);1642.131米(3號),1644.83米(4號)。 
建成後,梯級電站在重慶系統中擔負調頻、調相、調峰和事故備用等任務。隨著電網的擴大,1975年四川省形成了統一電網,陸續修建了一批大、中型水電站。但是,網內水電站除龍溪河梯級和我廠大洪河電站(有不完全年調節水庫,電站裝機35兆瓦外,均為逕流式電站,因此,龍溪河梯級電站在系統中擔負了對川西逕流電站一定的補償調節作用。

2、上硐水電站建設過程

上硐水電站(也叫上清淵硐水電站)是我1946年從英國留學回國後,第一個從事建設的水電站。工程處主任是肖季和,我任工程師、工務課長.屬當時南京水力發電總處領導(黃育賢先生為處長)。這是一個很小的水電站,裝機僅一萬多千瓦,但在當時卻是我國自己建設的最大的一個水電站。工程雖然很小,但也有一些值得回憶的事件。
1.上硐廠房尾水洞出口的施工
上硐工程布置簡單,在上硐瀑布上游百餘米建一座十幾米高的漿砌條石滾水壩,右側為進水口,以150多米長的鋼管,引水到瀑布下游右側岸邊的瓮形開口地下廠房,尾水排入瀑布下的深潭內,在大壩已基本建成,瓮形地下廠房已開挖完畢後,由於地質問題尾水洞卻無法挖通,原擬從廠內向外挖到一定長度,留一個岩塞,最後一次爆通。但由於出口處(在瀑布深潭水下)有一層軟頁岩層(壩基皆為厚層砂岩)受多年瀑布的衝擊,掏刷形成一個“老虎大張口”的剖面,當開挖的超前探孔打到深凹的虎口時,立即射出激流,緊急加以堵塞,倖免淹沒廠房,但開挖不能再向前進。當時總處的總工程師美國人柯登建議,使用潛水工到水下老虎口外口,用麻袋裝水泥和砂,堆築一道拱形水下圍堰封閉虎口,然後繼續從內向外挖出,最後爆除圍堰,並曾派一位美國專家甘文基到工地做潛水堆運裝滿水泥和砂的麻袋的試驗。可是,這位美國專家連下水都不敢,穿上潛水衣站在河邊淺水中,叫我們給他照了一個像,就回去交差了。本來這個方法就不夠現實,當然也就未能實現。但是問題已到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最後還是由我們幾個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商定一個方案,就是將河水(枯水期僅幾個立方米每秒流量)從左岸的排水底孔和明渠,接上一段長几十米的臨時木渡槽,一直排到瀑布深潭的下游.並借瀑布下游沖掏堆積的砂卵石堆積體略加高一些作為圍堰,將河水與深潭隔斷,然後用水泵將潭水基本抽乾,尾水洞的出口就全部露出來,然後從外向內.順利地將尾水洞挖通並襯護完整,取得了最後的成功,解決了當時工程上一個最大的難題。這件事我還在解放後1950年夏,在燃料工業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水電會議上做了報告。當瀑布斷流,深潭抽乾以後,站在下游,面對原瀑布河床,只見河床的厚層砂岩突懸在受長年跌水沖掏而深深凹入的頁岩層上,形成連線兩岸的一個大虎口,一片稀有的奇景呈現在歡呼勝利的人們面前。當地老百姓的傳說,瀑布有多高下面的深潭就有多深,也似乎真的得到了證明。對於初次實際負責一個水電站施工的當時的我,這次的成功也給予我一次深刻的教育,就是許多施工中的困難問題,只要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認真地研究分析,終能找到解決的好辦法。這對我在以後的施工工作中建立不怕困難、戰勝困難、有堅定的信念是很有教益的。
2.上硐壩基防滲處理
在國內自己施工的水電工程中,第一個採用帷幕灌漿技術取得成功上硐大壩為一高十幾米的漿砌條石壩(當時算是一個大壩),壩基是砂頁岩互層,上部是一層較厚的砂岩,其下為互層,因多裂隙和層面縫隙,透水性較大,必須加以防滲處理。當時美國人柯登曾派一位地質師奧爾遜親自到工地查勘,柯登決定要挖一道十米多深的截水牆阻滲。當時我們認為這個截水牆工程量很大,施工很困難,反會破壞基岩的完整。因此認真研究美國懇務局的資料,建議採用帷幕灌漿解決,得到當時總處黃育賢處長的支持,於是我們就作為一件重要工作,專門組織了灌漿隊伍,由陳益�、陳培根具體負責。當時只有一台小壓風機,兩台能鑽20米的車鑽,自製了一套灌漿設備和監測基岩抬動的設施。先從實驗開始,由於走漿很快很遠,就先在四周用低壓濃漿灌注,然後再在中間採用較高壓力,較稀的漿灌實,灌後還做了壓水試驗,經過這樣的實驗,效果很好。於是正式上報不做深截水牆,採用帷幕灌漿。但當時柯登仍堅決反對,給我個人的信中,指責近乎謾罵,但我們由於有科學實驗的根據和黃育賢處長的支持,就不管他那一套,動手大幹起來,結果順利完成了防滲幃幕,解決了問題,也為我國自行建造水電站大壩採用帷幕灌漿技術,開創了首次成功的經驗。這件事也給我一個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科學實驗依據,周密研究的保證措施,對反對意見甚至是強有力的反對意見要堅定信心,將壓力作為更謹慎認真進行工作的動力,最終是會取得成功的。
3.上硐施工現場慘遭洪水襲擊,教訓深刻
1947年4月1日,初春之夜,忽接工地緊急電話,告知“漲水啦!”我立即趕到工地,已是汪洋一片,洪水濤濤,圍堰已被衝垮淹沒,基坑和一些簡單設施不復存在。我站在岸邊,那種著急難過的心情是不能忘記的。一是對與洪水做鬥爭的認識不夠,經驗不足;二是存在僥倖心理,認為將進入4月.潮汛不會就來。經此次失事,決心設定水文預報站網,加強報汛組織,從此嚴格堅守水文時段劃分。這次失事的教訓十分深刻,使我在以後的水電施工中增強了對洪水鬥爭的警惕性,將水文預報、每年的度汛安全措施計畫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來抓,形成了水文資料和地質資料經常不離手邊,隨時翻閱的工作習慣,這對我以後在與洪水鬥爭中少受挫折是十分有益的。對“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的說法,有了深刻的體會。

3、回龍寨水電站

回龍寨水電站是長江上游左岸一級龍溪河梯級開發第三級電站,位於上硐水電站下游,距重慶市長壽城區近20公里。水庫正常蓄水位240.15米(吳淞高標),相應庫容0.0324億立方米;死水位236.50米,相應庫容為0.0058億立方米;原設計校核洪水位246.20米,相應庫容0.123億立方米;有效庫容0.0266立方米,屬日調節水庫。
攔河壩為漿砌條石重力壩,工程為三等,壩頂長度130米,其中右岸非溢流壩長34.2米(0+000~0+034.2),壩頂高程247.00米,最大壩高9.5米,壩頂寬3米;溢流壩段長95.8米,溢流堰頂高程240.15米,最大壩高6.65米。採用明渠引水式發電,電站裝機8000千瓦兩台。溢流壩採用梯形斷面,頂部用混凝土加高至正常高水位240.15米,堰頂略似橢圓,下游壩坡為原有漿砌條石,坡度為1:0.75,迎水面增設1米厚混凝土防滲面板,並深入壩基以下形成截水牆,同時在截水牆基面作固結灌漿和帷幕灌漿。非溢流壩段迎水面防滲面板頂高程為242.50米,其下設截水牆與固結灌漿、帷幕灌漿。
引水系統由引水明渠、壓力前池、有壓隧洞、壓力水道等四部分組成。渠首在攔河壩的左岸,即攔河壩0+130以左,進水口底板高程235.00米,工作橋頂高程247.00米,為敞開式,設寬12米、高5米弧形閘門一扇,電動卷揚式起門機一台。閘門前設有活動式攔污柵,柵槽兼作堵水疊梁槽,以備檢修弧形閘門之用。引渠底高程較渠首底板低1米。
大壩於1956年開工,工程由成都勘測設計院設計,西南水電工程局施工,1957年竣工擋水。

4、下硐水電站

龍溪河梯級開發始於1936年,包括獅子灘、上硐、回龍寨、下硐四級電站。下硐水電站於1948年建成裝機客量2990千瓦,1959年5月,下硐水電站重建,兩台1.5萬千瓦機組相繼發電,龍溪河水電站梯級開發完成,成為我國最早完成梯級開發的河流。周恩來總理題詞肯定:為綜合利用四川水力資源樹立榜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