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14年底,該村委會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
全村有194戶通自來水。有194戶通電,有19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9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4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勐臘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公里。
全村共擁有汽車22輛,拖拉機111輛,機車248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38畝,有效灌溉率為47.45%。
到2014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49戶。
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7戶居住於桿欄式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38萬元,占總收入的36.58%;畜牧業收入210萬元,占總收入的22.7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91頭、肉牛26頭、羊17頭);漁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0.76%;林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32.47%;第二、三產業收入54萬元,占總收入的5.84%;其他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1.62%,工資性收入23.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3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8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人,在省內務30人,到省外務工1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橡膠、糧食,主要銷售往縣內。2014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9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4.2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橡膠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和第三產業。該村成立惠果種植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94戶,有鄉村人口815人,其中:男性405人,女性410人。其中:農業人口815人,勞動力530人。該村以傣族、哈尼、瑤族為主,其中:傣族246人,哈尼族312人,瑤族115人,漢族80人,其他民族63人。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15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86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449人。該村建有衛生室,村民衛生所和勐臘鎮衛生院看病就醫,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勐臘鎮衛生院1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沒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本村公益事業建設未向民眾統一籌資、籌勞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9.32萬元,有固定資產19.5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8.2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農村財務收支情況、債權、債務情況等。
基層組織
村建有黨支部 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8人,少數民族黨員48人,其中男黨員38人、女黨員10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龍林、回沛、回南晶、曼班東、曼降囡等5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38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未得到合理的解決和改善。損壞的水利工程解決和修復難,嚴重影響了主產作物的增產和增收,導致經濟發展緩慢。
2、各村寨的基礎設施沒有得到合理的規劃和建設,如:廁所、排水設施、垃圾堆放的地方等衛生條件需要進一步改進。
3、村容、村貌的建設等問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合理利用科學技術,發展橡膠、水稻、冬季農作物。
2、動員村民發展畜牧業,使其規模化、科學化發展。
3、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和民族特色,開發生態資源,發展農家樂式的餐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