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閒置工程”
雲南大理一個耗資數千萬元建起的龍山公園,由於距離城區太遠,以致門庭冷落,少人遊玩,附近民眾“為避免浪費”而將其作為練車場。
耗費巨資建設的一個“民心工程”,結果未起到預想中的效果,甚至棄之不用成為“閒置工程”,類似現象不僅雲南大理一個地方存在,想來實在令人嘆息。
黨和政府反覆強調,要把錢花在民眾最需要的地方。“閒置工程”的出現,至少反映出相關決策者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決策不民主,對項目缺乏科學論證,最起碼項目事先未經公示;二是與民眾距離太遠,不深入民眾,感受不到民眾的冷暖,不知道廣大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要從根本上杜絕類似“閒置工程”的出現,除了一個地方的決策者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提高執政水平、增強為人民服務意識外,還要從制度上規範財政支出,紮緊“籬笆”、把好“錢關”,使任何人花財政錢都不能太隨心所欲,尤其不能一人說了算。其次,要完善決策失誤追究制,使靠“拍腦門”的決策者不能“拍屁股”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