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逆鱗[中國古代的俗語]

龍之逆鱗[中國古代的俗語]

龍之逆鱗,觸者殺之。傳說中龍的頸部有一塊鱗片是倒生的,如果誰碰到,龍就會殺死對方,現在引申為比喻當權者的軟肋,誰碰著誰找死,和“伴君如伴虎”意思相近,但前者是主動的,後者是被動的。

基本信息

說法

“龍之逆鱗,觸之必死。”——中國古代的一種說法,傳說中龍的頸部有一塊鱗片是倒生的,如果誰碰到,龍就會殺死對方。

一般來說“逆鱗”即指忌諱或底線,觸碰不得,若碰到了,必然會引起強烈的反彈,因此也引申為比喻當權者的軟肋,誰碰著誰找死,和“伴君如伴虎”意思相近,但前者是主動的,後者是被動的。總之表現不一,所以還是不要隨意碰觸別人的逆鱗的好。

事實上,無論人格多么高尚偉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鱗”存在。所謂“逆鱗”就是我們所說的“痛處”,也就是缺點、自卑感。只要我們不觸及對方的“逆鱗”,就不會惹禍上身。

引處

傳說中龍是有逆鱗的。《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可擾押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攖之,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之者能無攖人主之逆鱗,則幾矣。”。被擊中痛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萬不能用侮辱性的語言加以攻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