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齊喆,藝術家,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1973年9月出生於河南鄭州。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與環境藝術設計學院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壁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大同國際壁畫雙年展”藝術委員、評審, 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廣東省科技廳“企業科技特派員”,廣州美院“中青年骨幹教師”, “本科教學督導委員會”委員,“教師資格認定專家審查委員會”委員,“教師資格認定教育教學能力測評小組”成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曾任廣州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基礎部綜合基礎教研室主任,裝飾藝術設計專業負責人。齊喆主要從事壁畫和版畫創作研究,壁畫作品有《南國的虹》、《南粵秋實》、《南國春天》等,版畫作品有《煙火》、《書版》、《在路上》、《古物》、《呼吸》、《趁現在少年如花》、《沉入水下》、《鳥之子》、《繆斯》等系列。
人物生平
1973年9月16日出生於河南鄭州。
1997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3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獲文學碩士學位。
同年獲武漢理工大學工程碩士第二學位。
2007-2008年,公派參加“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幹教師訪問學者計畫”,赴中央美術學院進行“中國當代版畫”研究,導師吳長江教授。
2003年至今,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工作成就
個展:
“煙火——齊喆作品展”,逵園藝術館,廣州。
參展:
2012,“天工——首屆大同國際壁畫雙年展”,河陽美術館,大同。
“第二屆中國壁畫名家架上藝術精品展”,河陽美術館,大同。
2011,“首屆中國壁畫名家架上藝術精品展”,江西省文聯展廳,南昌。
“廣東省第五屆版畫展”,湛江市博物館,湛江。
2010,“叢林之洲——廣州美術學院訪學教師作品匯報展”,大學城美術館,廣州。
2009,“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當代美術創作論壇”,中國美術館,北京。
“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深圳觀瀾美術館,深圳。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廣州市藝術博物院,廣州。
2007,“第十八屆全國版畫作品展覽”,上海美術館,上海。
“向前向前 向前——第二屆廣東新青年藝術大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造型與新視覺時代——首屆廣州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教師作品雙年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
2006,“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美術作品展”,廣東省文聯展廳,廣州。
2005,“廣東省版畫展”,汕頭博物館,汕頭。
“廣東省體育美術作品展”,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展廳,廣州。
2004,“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廣州市藝術博物院,廣州。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廣州市藝術博物院,廣州。
“開放的姿態——首屆廣東新青年藝術大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廣州市首屆版畫大展”,廣州市文物總店,廣州。
2002,“第六屆全國高等院校版畫教學年會作品展”,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南京。
“廣東省第三屆版畫展”,深圳何香凝美術館,深圳。
1997,“全國美術院校畢業創作展”,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瀋陽。
出版發表:
《煙火——齊喆作品選》嶺南出版社2013
《構圖形式基礎》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5
《速寫》湖北美術出版社 2009
有20多篇論文和多件作品發表於《美術》、《美術觀察》 、《裝飾》 、《中國版畫》、《美苑》、《東方藝術》 、《美術學報》 等專業期刊。
公共藝術:
壁畫《花滿嶺南》、《嶺南佳果》陳列於廣東省委辦公廳珠島賓館一號樓會客廳。
壁畫《清影》陳列於廣東省委辦公廳珠島賓館一號樓宴會廳。
壁畫《錦繡》、《豐盈》陳列於廣東省委辦公廳珠島賓館一號樓外立面。
壁畫《南粵秋實》陳列於廣東檔案館(新館)國際會議中心。
壁畫《春華秋實》》陳列於廣東檔案館(新館)閱覽室中庭。
壁畫《南國的虹》陳列於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貴賓服務中心會議室。
壁畫《擎天》陳列於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貴賓服務中心中庭。
壁畫《南風》陳列於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
壁畫作品《守護陽光的羽翼》陳列於肇慶市氣象局大堂。
壁畫《南國春天》陳列在廣州維多利廣場大堂(與萬小寧、林藍合作)。
作品榮譽
獲獎:
《南粵秋實》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
《遠去的印記之一》獲“廣州首屆版畫大展”大獎。
《豐收了,我們唱大戲》獲“全國美術院校畢業創作競賽”三等獎 。
收藏:
上海美術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汕頭市博物館、湛江市博物館。
社會評價
這十年間,齊喆遊走於壁畫和版畫之間,這和他自身的矛盾息息相關。齊喆說,作壁畫的時候,他需要聽從各方的意見,基本一年創作一幅,而作版畫時,他只需要面對自己,版畫的耗費了他工作中四分之三的時間,對於“煙火”這個主題,齊喆認為,“一方面煙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而另外一方面我想透過煙火表達這個時代的情緒,煙火有光華的一面,也有寂寥的一面。”
按照傳統的觀念,一件版畫作品不管張次多少,即使是套色印刷,都需儘可能印出統一效果,因為這會涉及作者及作品的信譽。然而,正在逵園藝術館舉辦的《煙火———齊喆作品展》則給人另類的感覺。
這次展覽分為《煙火》、《書版》、《在路上》、《古物》、《呼吸》、《趁現在少年如花》、《沉入水下》、《鳥之子》、《繆斯》九個系列的數十幅作品,展現了齊喆近10年的部分版畫作品。
逵園藝術館的藝術總監黃軼群介紹說,齊喆的油印套色木刻同一作品不同張次的印製效果並不盡相同,有時甚至很不相同。齊喆不但不追求相同,還有意無意地在不同張次上印出一些差異。比如說,他會參照岩彩畫的部分技法,給每一張版畫手工貼上金箔或銀箔,這樣一來,版畫本身既產生了更鮮明的視覺效果,也因為手工過程的加入,每一版的版畫都有了不同的效果。
齊喆的這一做法源自他的一個觀點———就作品的藝術價值而言,一百張與一張本身並無區別,如果說有區別,那就是版畫原作與社會大眾見面的機會及購藏機會的不同;既然藝術家都當然地追求藝術價值,那為何還非要追求多張一樣的?為何要以附屬性來限制作品的求變?為何要以必然性來排除偶然性?
前廣州美院副院長潘行健教授評論說,“版畫創作中,‘印’是沒有被開拓的環節,而齊喆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原因,就是其不同尋常的‘印’。尤其是絕版油印技法,更賦予了版面偶然性,而套色因為色彩來源不同,也顯示了他對材料的運用。當然,在局部對印等手法上可以繼續開拓。齊喆這一帶有質疑性的畫法,更應把它看做是他自己在版畫創作時間上的真切體驗對版畫本體內涵所做出的進一步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