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屈

鼻中隔偏曲系由於鼻中隔在發育過程中受某些因素影響所致的結構上的畸形,形態上向一側或兩側偏斜,或局部突起,可影響鼻腔生理功能,並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

1、鼻中隔偏屈是怎么產生的,鼻中隔偏屈都需要手術嗎?
鼻中隔偏屈的產生主要有3個原因:
①先天性:有文獻報導,某些新生兒,出生時存在鼻中隔偏屈,斑竹在臨床工作中也經常發現很多年齡很小的兒童就已經存在鼻中隔偏屈。
②外傷所致:學走路時,運動過程中的肢體碰撞,以及各種原因的鼻外傷,都會導致鼻中隔偏屈。
③發育所致:鼻中隔主要有2塊骨和1塊軟骨組成,發育過程中,各骨硬度、韌性和生長速度不一,也可以逐漸出現偏曲。斑竹工作中發現某些青春期前後長期就診的青少年,會逐漸出現鼻中隔偏屈。至於每個鼻中隔偏屈的產生原因,由於缺乏長期觀察和確切病史,常常難以準確判定,但是,中隔偏曲的產生原因,和手術與否沒有必然關係,不必深究。

有鼻中隔偏屈,卻沒有鼻塞症狀,是因為下鼻甲黏膜的調節功能尚處於代償期。因此,鼻中隔偏屈可以長期存在,但未必有鼻炎,可以暫時不手術。但是,如果鼻中隔偏屈同時伴有鼻塞、鼻源性頭痛、反覆鼻出血、膿性分泌物等症狀,則常常需要接受手術。總之,某些鼻中隔偏屈可以不手術,但不是所有的鼻中隔偏屈都不需要手術。

2、鼻中隔偏屈能不能不手術,而是靠單純吃藥來治癒。
很多患者懼怕手術,加之手術需要常規住院治療,大約需要7-10天,而且一次性花費大,常常希望通過單純的藥物來治癒鼻中隔偏屈,同時,魚龍混雜,魚目混珠的各種報紙、電視網路的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冠以新聞之名的某些所謂報導,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又在不斷的誤導人們。但是,鼻中隔偏屈是骨性或/和軟骨的偏曲,藥物不可能改變骨和軟骨的形態異常,單純的藥物治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暫時緩解鼻塞、出血、頭痛等症狀,而不可能徹底消除鼻中隔形態異常所引起的各種相關症狀。而且,一旦鼻中隔偏屈伴有長期或/和嚴重的鼻塞症狀,則說明下鼻甲調節功能開始出現失代償,如不及時糾正,失代償會越來越嚴重。要想改善症狀,徹底恢復,中隔手術常常難以避免,總之,藥物治療不可能改變鼻中隔偏屈,至少目前,尚沒有證據表明藥物治療可以替代手術治療。

3、鼻中隔偏屈是不是用雷射、微波、等離子來治療?
很多人在諮詢時,常常會問鼻中隔偏屈是不是採用雷射微波等離子治療,聽後令人啼笑皆非。雷射是什麼,微波是什麼,等離子又是什麼,怎么可以用來治療鼻中隔偏屈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十分荒唐的說法,從何而來。鼻中隔偏屈是骨和軟骨形態異常,不可能通過雷射、微波、等離子予以糾正。這種說法純屬毫無科學依據的主觀臆斷,切勿道聽途說,以訛傳訛。

4、鼻中隔偏屈手術後,病情沒有好轉,為什麼?
很多人詢問接受鼻中隔手術後,症狀沒有改善,或改善不理想,為什麼?從大的方面來講有兩個原因:①藥物治療因素:包括很多病人和醫生,都將所有改善症狀的希望寄托在手術治療上,忽視了手術前後的系統綜合藥物治療。②手術治療因素:不容否認,某些情況下,是醫生的手術沒有做好。至於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了症狀沒有最終改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當然,極少情況下,不能排除個別人存在心理因素影響,或無理取鬧,也就是鼻中隔居中,鼻腔通暢良好,但就是說症狀沒有改善。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手術前後的藥物治療,依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依據恢復情況,給予一個系統完善的治療方案,處理不好,會導致病情遷延,症狀無改善或改善不理想。更多情況下,是因為缺少了系統綜合藥物治療,手術做了,鼻腔炎症沒有消退。

5、鼻中隔偏屈應該怎么做?目前,最好是那種方法?
目前,鼻中隔偏屈的手術方式主要有:取坐位,以額鏡照明,在前鼻鏡下實施的傳統手術方式和取仰臥位,鼻內鏡下實施的現代微創手術方式。採取的手術術式主要有:黏骨膜下切除術,矯正術和成形術3種術式。

最好的方式是選用內鏡下鼻中隔成形術,以更多的保留鼻中隔內的軟骨和骨性結構,而儘量避免採取黏骨膜下切除術和矯正術。總之,手術要選最先進的方式和最好的術式,而且要做好。

另外,無論何種方式,手術都是從前鼻孔進路,局限在鼻腔內,不損傷面部皮膚,因此,面部沒有刀口

6、鼻中隔手術採取什麼麻醉方式?手術痛嗎?
鼻中隔手術可以選用:局麻或全麻。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或者精神緊張,特別懼怕手術,當然最好選用全麻。目前,全麻是一種國際流行趨勢,同時也很安全,但費用相對較貴。

局麻手術存在的疼痛,一般可以耐受。全麻術中沒有疼痛。其實,無論全麻和局麻,術中疼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術後24-48小時填塞導致的疼痛,才是最主要的問題。目前,術後使用鎮痛泵,可以有效減輕疼痛。個別患者因為耐受性的差異,仍可有不同程度的口乾、咽痛、頭痛等表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