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930.00 畝(其中:水田1,450.00畝,旱地4,480.00畝),人均耕地1.20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 53,524.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35.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19畝,主要種植核桃、欄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240.50 畝,其中養殖面積2.50畝;草地3,573.00畝;荒山荒地 14,312.60畝,其他面積2,25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201戶通自來水,有10戶飲用井水,有1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52%)。有21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8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74%、82.3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2戶(分別占總數的55.20%和28.05%)。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公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3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3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戶;建有小水窖6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2.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1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0.00萬元,占總收入的38.96 %;畜牧業收入77.00萬元,占總收入的33.3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00頭,肉牛20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20.00萬元,占總收入的8.66%;第二、三產業收入4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7.32%;工資性收入4.00萬元,占總收入的1.73%。農民人均純收入1,88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1.21%),在省內務工4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鼠街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鼠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30公里,距離中學0.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5人,其中小學生50人,中學生25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24人,黨員中男黨員18人,女黨員6人。該村團支部設在村委會,團員12人。
人文地理
本村鼠街完小生長著一稞——秤桿紅樹,該樹1985年8月20日被嵩明縣人民政府列為嵩明縣文物保護單位。
庵沖水庫,始建於1996年,為鼠街、侯家營等村民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
普慧寺,位於鼠街東南二里的山腳,建於明代。殿宇、廂房分三層,佛像極多,周圍古柏參天,寺內奇花異草,秋季桂花溢香。置有寺廟田百畝,四時香火不斷。1944年,在寺內創辦高級國小,解放後佛像銷毀,改為鼠街完小,多年,僅存寺宇及桂花樹。近年來各村善男信女又捐資重修,新塑佛像,並培植多種花木,專人管理,善田信女常雲吃齋念佛。是民族宗教的活動盛地。 2000年8月,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批准為開放為合法宗教活動場所。並成立了宗教事務管理委員會,在管委會的努力下,多方籌資,修通了鼠街到寺院的水泥路,新建了“大雄寶殿”,並在鼠街街上修建了“普慧寺”牌坊一座。多年來,普慧寺在公益事業(如社會救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幫困等)上做了大量工作,在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中有創新、有發展。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自然村村內道路需要進一步硬化及完善;
2、全村委會各村小組人蓄飲水質量差,大部分村小組水量不足或鋼管已腐變,繼續更換;
3、集鎮道路硬化和排水問題需要解決和進一步完善。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鞏固烤菸生產支柱產業,結合水源保護區保護要求,大力發展核桃等經濟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