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膠州李總鎮[1],買二黑鬼,其黑如漆。足革粗厚,立刃為途,往來其上[2],毫無所損。總鎮配以娼,生子而白,僚仆戲之[3],謂非其種。黑鬼亦疑,因殺其子,檢骨盡黑,始悔焉。公每令兩鬼對舞,神情亦可觀也。
注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膠州李總鎮:膠州州治,今山東省膠縣。清順治元年設膠州鎮總兵, 習稱膠州總鎮。康熙二十一年廢。據《增修膠州志》卷十四《職官》,李永盛、李克德,曾先後任膠州總領。此處的李總鎮當指此二人之一。李永盛, 奉天(今瀋陽市)人,順治十七年任。李克德,奉天人,康熙五年任。
[2]“立刃為途”二句:意為植立數刀,刀尖向上,可在其上往來行走。 刃,刀尖。
[3]僚仆:指同事一主的僕人。
譯文
膠州的李總鎮,曾買過兩個黑鬼。黑鬼黑得跟漆一樣,腳上的皮又粗又厚,把刀子豎起來擺成條路,黑鬼能在上面來回行走,絲毫不受傷。李總鎮給黑鬼配了個妓女,生下的兒子卻是白的。總鎮的同僚和僕人跟黑鬼開玩笑,說兒子不是他的種。黑鬼也懷疑,便殺死了兒子,發現骨頭是黑的,才感到後悔。總鎮常常命兩個黑鬼對舞,舞姿倒還值得一看。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