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黑瑞龍是早期食肉恐龍,有尖銳的牙齒和爪、強而有力的前肢等。它們骨骼輕巧,所以我們相信它是敏捷的獵食者。它們有3至4公尺的高度,在早期來說算是巨型恐龍。耳骨則顯示這種恐龍可能有著靈敏的聽覺。在三疊紀晚期肉食性恐龍非常少,這個時期主要的獵食者包括體型大、類似鱷魚的動物。黑瑞龍因具有較長的後肢,能夠直立,手部有爪可以抓緊獵物,因此比競爭對手更占優勢,於是獸腳類恐龍成為陸地上最優勢的掠食者長達一億五千萬年以上。
遠古的食肉恐龍或恐龍的近親,從阿根廷挖掘到的三疊紀晚期(2.27億年到2.06億年以前)的化石中發現。其後肢長而有力,適於奔跑,前肢短,有三個向後彎的爪用於攫取和搜尋。下顎上有向內彎曲的大牙,能靈活地咬住獵物。體長約3公尺(米),體重約180公斤。就在恐龍成為陸地動物的主宰之前,黑瑞龍屬曾興盛一時。它們的遺骸有助於對早期恐龍演化過程中解剖學上變化順序的分類。它們很像所有恐龍共同的祖先,其保持食肉的習性和獵食動物的特點,這些都傳給了恐龍以及與恐龍有親緣關係的動物。雖然某些特徵如三個趾的腳像真正的獸腳類恐龍,但它們欠缺某些能把獸腳類與蜥臀類區分開來的特點,如重疊的腰骨和可以對握的拇指。
探索爭議
古生物學家一直都想知道最早的恐龍是怎樣的,而阿根廷西北部隱藏了這黑瑞龍復原圖個問題接近最早的線索。這個線索則來自一種被稱為邊緣恐龍——黑瑞龍。邊緣恐龍代表這種恐龍的特徵只是剛剛符合分類為恐龍的條件。可見這種恐龍的年代十分久遠和相比起大部分恐龍都結構來得原始。古生物學家VictorinoHerrera首先於1958年發現了不完整的化石,而這種恐龍也是紀念其發現者而命名為Herrasaurus的。完整的化石要等到1988年,即第一次發現的三十年後才被H.IschigualastensisPaul發現。這次出土的包括恐龍較完整的骨骼化石,還有一些較零碎的碎片。這次的發現提供了足夠的資料,允許古生物學家重新組合這種歷史悠久的恐龍。1993年,芝加哥大學的PaulSerino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的論文,認為黑瑞龍是三疊紀時期的巨型食肉動物。雖然已找到較為完整的化石,但是由於化石稀少,古生物學家只能夠確認黑瑞龍的幾種特點。以前專家估計這種恐龍的結構類似早期的蜥臀目恐龍,所以把它歸類為蜥臀目恐龍。不過黑瑞龍復原圖古生物學家在研究過其臀骨結構後,發現這種結構並不是獨特的。而且在南美洲的中、晚期三疊紀地層發現了另外一些恐龍,這些恐龍被認為與黑瑞龍有血緣關係。這些恐龍包括有巴西南部發現的Staurikosaurus(南十字龍)和IschisaurusCattoi等,另外,美國亞里桑拿州發現的Chindesaurus(魔鬼龍)也被認為和黑瑞龍有關係。這些都證明了恐龍同源說,因為往後不少肉食恐龍都和黑瑞龍有相同之處。有分析指出蜥臀目恐龍、甚至獸腳類都有關係。這些發現都提供了重要線索讓古生物學家估計最早恐龍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