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河鄉

黑水河鄉

黑水河鄉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面積58.50平方千米,人口13534人。鄉政府駐黑水河村,郵編051130。轄佃戶營,胡家莊,三道坡,曠村,南沙灘,北沙灘,喬家莊,王家莊,明秀村,北莊村,黑水河,馬嶺共12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3年建鄉,1958年併入南佐公社,1961年改置黑水河公社,1984年由公社改置,1996年合鄉並鎮後轄12個行政村。

經濟概況

黑水河鄉地處太行山區, 核桃、柿子、大棗、石榴等特產豐富。“大紅袍”牌柿子曾遠銷日本,“滿山紅”牌石榴獲99年昆明“世博會”金獎。

手工土布在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至今仍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生產使用。古老的工藝,精湛的技藝,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特別受到海外客戶的歡迎。鄉政府可按客戶要求組織生產,並可組織民間藝人表演生產過程。

黑水河鄉於長武生態園區山澗山坡上栽滿了石榴、柿子、大棗、核桃,條田裡的小雜糧已收割完畢,山下放養的3萬隻柴雞也正處在產蛋高峰。在於長武的帶動下,黑水河鄉掀起了生態治山高潮,當地農戶今年靠開發荒山增收300萬元。

黑水河鄉是元氏縣西部山區鄉,該鄉制定了“典型帶動、全程服務、科技扶持”的工作思路,通過多種渠道招商引資,吸納縣內外客商落戶黑水河鄉,參與荒山開發。2001年,吉林省四平市於長武到該鄉胡家莊村投資開發荒山,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荒山開發+柴雞養殖”的生態治山之路,初步形成了種養殖並舉、長短項結合、以蓄養山、以短養長、以牧養林的生態開發模式。

在開山大戶的帶動下,黑水河鄉農民開發荒山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現在該鄉較大規模的莊園式開發荒山大戶已達20餘家,並帶動了1000多戶周邊村民從事荒山務工、修剪、採摘、山貨交易等,僅胡家莊村就有100多人在長武生態園區務工,月收入總額近2萬元。

為提高種植效益,該鄉還積極和相關部門合作,向農民提供各種實用技術,並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外地客商,通過服務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幫助農民樹立品牌意識,指導農民注重果品質量,生產出“無農藥、無化肥、無色素”的綠色果品。同時大力推廣名優品種、倒季果品,搶占市場份額,提高農民收入,現在大紅袍柿子及石榴已成為該鄉的“名牌產品”,在全國市場上十分暢銷。

截至目前,該鄉共開發荒山1萬餘畝,種植林果50多萬株,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已是春來綠滿山坡,金秋果滿枝頭,一大批農戶依靠生態治山走上致富路。

歷史文化

2005年8月5日,由延邊作協與河北省元氏縣委、縣政府以及韓國實踐文學社共同發起的金學鐵、金史良抗日文學碑揭幕儀式在元氏縣黑水河鄉胡家莊村舉行。
金學鐵1938年畢業於中國黃埔軍校,同年在中國武漢參與組建朝鮮抗日義勇隊,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在與日軍交戰中負重傷,被押送日本,以政治犯被判十年徒刑。1945年日本投降後獲釋,開始創作生涯,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蜈蚣》。1951年1月至1952年10月在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從事文學創作活動。著有長篇小說《激情時代》《最後的分隊長》《20世紀神話》《訴說吧,海蘭江》及短篇小說集、傳記文學集、散文集多卷。2001年謝世。金史良出生於朝鮮平壤,1933年在日本佐賀高校和東京帝國大學德語系畢業。1945年春,在被派送慰問在中國的朝鮮人學徒兵期間投奔延安,參加朝鮮獨立同盟領導的朝鮮義勇軍,寫下了以朝鮮義勇軍英勇史詩為內容的長篇紀行《駑馬萬里》。日本投降後回朝鮮繼續從事創作。1950年韓戰期間作為從軍作家南下,傳說在洛東江前線戰死或在人民軍後退時因心臟病發作落伍而失去聯絡。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在揭幕儀式上講話說,金學鐵、金史良作為朝鮮族的優秀兒女,與太行人民團結一心,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太行山區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特別是他們以太行山抗日鬥爭為題材創作的許多優秀文學作品和文藝作品,更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抗日文學碑的正式落成,不僅是對朝鮮族抗日英雄和文學前輩金學鐵、金史良的緬懷和紀念,更使元氏縣多了一處有重大紀念意義的標誌物,多了一處對後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