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甘、微苦,性溫。
歸經
歸肺、脾經。
功效
益氣,生津。
主治
消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煮食。
使用注意
1、《本草藥性大全》:“勿與鹽煮食之。”
2、《綱目》:“多食令人悶。”
採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打下種子。
形態特徵
頭花黎豆,一年生纏繞草本。全株被白色疏柔毛。三出複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6-9cm,寬4.5-7cm,先端鈍圓,有短尖,基部圓楔形,側生小葉偏斜;小托葉剛毛狀。總狀花序短縮成頭狀,腋生;萼鍾狀,二唇形,下面一個萼齒較長,密被白色短硬毛;花冠深紫色,長2.5-3cm;雄蕊10,二體,(9)十1;子房有棕色毛,花柱絲狀,有白色短柔毛。莢果木質,條形,深棕色,長約9cm,寬約1.5cm,密被淡黃色短柔毛。種子灰白色,腎形,長約1.5cm,寬1cm,周圍有圍領狀隆起的白色種阜。花、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常為栽培,分布於江蘇、安徽。
性狀鑑別
種子扁橢圓形或腎形,長約1.4cm,寬約1cm,厚約6mm。表面灰白色,有灰黑色斑紋,微皺縮,略具光澤,邊緣有灰黑色種臍,長約6mm,寬約1.5mm,種臍上有類白色膜片狀種阜殘留。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黃白色。飛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相關論述
《古今注》:“狸豆,一名狸沙,一名獵沙。葉似葛而實大如李核。可嚼食也。”
附註
中毒症狀:1、頭暈、頭痛,四肢麻木,發熱,尿頻等。重者有流涎,出汗,瞳孔縮小,神志恍惚或昏迷等。2、噁心、嘔吐、腹痛等。3、孕婦可發生宮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