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松壽

黎松壽

黎松壽,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因搶救《二泉映月》而著名。作為一個一生致力於傳播阿炳作品的著名音樂家,黎老與阿炳保持20多年亦師亦友情感關係,曾被阿炳親切地稱為“松倌”。

基本信息

簡介

黎松壽,男,江蘇無錫人,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在青少年時代,黎松壽就結識了阿炳,是一位熱心於傳播阿炳作品的人,他積極建議並參與了搶救阿炳的《二泉映月》等6部作品,是與《二泉映月》關係最密切的人物之一。2010年5月25日,黎松壽因肺部感染醫治無效,在南京去世,享年89歲。

黎松壽-音樂事業

黎松壽一生執著的音樂事業與阿炳息息相關。和阿炳家只隔了24戶人家,再加上舅舅是阿炳的私塾同學,黎松壽很小就結識了阿炳,並耳濡目染得到了民間音樂家阿炳的真傳。“那時候經常和一群小夥伴去阿炳家玩,阿炳沒有小孩,因此很喜歡小孩上門,不過他經常會囑咐一句,二胡和琵琶絕對不能動。”當年廣東音樂流行全國,祖籍廣東且學過廣東音樂的黎松壽成了阿炳喝酒聊音樂的最佳“拍檔”。“阿炳是那種唱片聽了幾遍,就能吹拉彈唱起來的人。”阿炳的記憶是黎老一家人共同記憶,黎老妹妹黎美玲說。

黎松壽參與搶救《二泉映月》的往事很多人都知道。當年在南京古林寺國立音樂學院進修的黎松壽,偶然拉了一段《二泉映月》中的主旋律,引起了楊蔭瀏教授、劉天華大弟子儲師竹的注意,他們決定前往無錫記錄整理阿炳的作品。據黎老的愛人曹志偉回憶,1950年9月,在雷尊殿附近的三聖閣,“當時我和我爸爸也在場,是他聯繫的場地,”楊蔭瀏、曹安和與黎松壽,終於將阿炳親自演奏的《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以及琵琶曲《龍船》等共6首刻制在了錄音鋼絲上。“再加上阿炳的妻子,還有音樂家祝世匡,當時共有8人在場,如今老黎也去了,見證者中只有我還活在這世上了。”後來,黎松壽還和導師儲師竹一起為《二泉映月》擬訂弓指法,為其廣泛流傳奠基。如今,曹志偉仍珍藏有《寒春風曲》的原版帶子,而阿炳原聲的《二泉映月》現藏於國家博物館,“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把這個寶貴資料捐給國家。”

曾想拍一部阿炳的電影

用文字和影像展現真實的阿炳,成了遺憾

黎松壽長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一生嚴謹治學,家人笑稱其為“外太空”的音樂家。在黎老最後的日子裡,由於病痛的折磨,已經無法恢復意識,“高度營養不良,意識不能恢復,到最後,連呼吸機都打不下去,我們看了特別難過,他一個搞音樂的,你讓他看不見聽不見,這是他最不願意的狀態 ”曹志偉告訴記者,25日中午,在親朋好友的陪伴下,黎老走得很平靜。黎松壽的家中陳設十分簡樸,其家人告訴記者,黎松壽的退休工資不過3000多塊一個月,好在物質不是他在意的東西。“教了好多學生拉二胡,從來不會收錢”。

一部泛黃的手稿引起了記者注意。說起這部手稿,就不得不提起黎松壽出過一本有關阿炳的書,“當時是別人牽頭出的,他對這部書很不滿意,認為其中一些對阿炳的描述並不客觀。”曹志偉說,黎松壽是一個非常較真的人,也很固執,不能容忍一點不真實的記錄。“既不能因為他創造了音樂經典就把他拔得很高,也不要因為阿炳生命中的污點而將他全盤否定,那些都跟特定的環境分不開”。為向世人還原展現一個真實的阿炳,一個寫,一個幫忙抄,黎老和曹志偉從上世紀80年代就動筆整理有關阿炳編年的書稿,可這些珍貴的資料至今仍無緣出版。

“父親是很嚴謹的人,對阿炳回憶的一些細節他都會很斟酌。”黎老的女兒告訴記者,父親從不說假話,也一直想還原一個最真實的阿炳。多年前,父親曾經和別人合作寫過一本關於阿炳的書,但他對其中一些資料不太滿意。後來,父親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寫了一本關於阿炳編年的初稿,但一直沒有出版。

黎老還有一個遺願,就是想參與拍攝一部關於阿炳的電影。“他想拍一部關於阿炳的作品,”黎老的夫人曹志偉一聲嘆息,“他就想還原一個最真實的阿炳,沒有任何編造和虛假的成分。”曹志偉說,“可惜,他沒等得及……不過,我們一定會盡力幫他完成這個遺願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