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相傳,東海龍王三太子奉命到縉雲山黃帝祠宇朝聖,沿途見浙閩一帶溪河斷流,草木枯死,百姓苦難,頓生憐憫之心,私自降雨。上天聞知,雷霆震怒,命張天師將三太子鎮在仙都附近的一塊平地上。天長地久,這蟄伏盤卷的小龍,就漸漸變成了山。人們為了紀念富有善心的小龍,就把山取名為黃龍山。
旅遊資源
黃龍山海拔雖只有240米,但山上植被完整,林木茂盛,是個天然的綠色氧吧。也許是閏五月的緣故吧,雖已到秋末冬至季節,但氣溫仍高達29度。沿途攀爬,我們累得氣喘吁吁,汗水順著髮絲顆顆嘀落。不過美麗的傳說令人遐想無限,山上披紅掛綠,鳥聲啁啾,令人心曠神怡,不覺加快了腳步。
沿途登山,發現有不少象形的石頭,或直立,或橫臥,有威武的“四大金剛”、有栩栩如生的“飛舟”、有如利劍出鞘的“劍石”……劍石亭、觀龍亭、慕龍亭、緣圓亭,這些亭台,既是歇腳處,又是絕好的觀景點。尤其站在黃龍山最高點的觀龍台時,黃龍山美景盡收眼底,只見黃龍山呈環狀形,唯西北留一缺口,山勢如一條巨龍盤踞,黃龍寺恰在龍頭之前,龍尾在珍珠洞附近漸漸鑽入地下,龍的頭、角、眼、鼻、鱗歷歷可辯。站在此處才發覺,原來我們是從龍尾處開始上山的。
站在龍脊背上,感覺飄飄然,俯瞰山腳,梯田方整,車輛如梭。而黃龍寺後古松參天,綠蔭覆地,遊人如織,香火繚繞,禪味甚濃。一陣山風拂來,令人倍覺神清氣爽。
開發建設
規劃中,黃龍景區根據自然地形特點、歷史形成的遊覽區以及現代旅遊功能需要,景區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即入口區、黃龍遊覽區、森林休閒區、戶外教育活動區和農業生產休閒觀光區。整體規劃是由浙江省規劃設計院完成的、景區規劃由浙江大學設計、入口設計我們又邀請了合肥工業大學。
目前,景區建有特色生態游步道,完成戶外教育活動區塊的管理用房、活動設施布局。占地10000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450平方米的遊客中心、四星的生態公廁、商鋪等工程都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
經過精心打造,黃龍景區將成為集休閒、觀光、拓展為一體的度假基地。也就是說,我們要走一條差異化道路,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