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稻束

"割過的秋天的田裡

金黃的稻束

鄭敏
金黃的稻束站在
割過的秋天的田裡,
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黃昏的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
收穫日的滿月在
高聳的樹巔
暮色里,遠山是
圍著我們的心邊
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
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你們
在這仲向遠遠的一片
秋天的田裡低首沉思
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
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
而你們,站在哪兒,
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

作者簡介

鄭敏,1920年出生於北京,原籍福建。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哲學系。1952年獲美國布郎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56年到1961年在中國社科院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工作,1961年調入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任英美文學教授。
鄭敏在大學讀書時期開始寫詩。受浪漫主義文學及歌德、里爾克的影響較深,傾向於寫抒情哲理詩。九葉詩派代表人之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作品簡介

鄭敏四十年代的作品曾由巴金先生收入文學叢刊第卜輯,名為《詩集1942―1947》。
1947年之後,鄭敏的詩歌創作出現三卜餘年的沉寂。1979年詩人重新投入創作,1984年出版詩集《尋覓集》。1981年《九葉‘集》收錄了作者四十年代詩作:二十首。此外還著有詩集《心象》《早晨,我在雨里摘花》等。《尋覓集》曾獲第二屆全國詩集獎。另有譯詩、詩淪出版。

鑑賞提示

這首詩將金黃的稻束比作肩荷偉大的疲倦、低首沉思的母親的雕像,是否體現出詩人肅穆的詩風?
鄭敏的詩往往並不單純是感性的、審美的,而是具有一種智性的呈現,這首詩是否體現了鄭敏的智性?如果有,那么她是怎樣在詩中體現出來的?
這首詩不是任思緒或情感恣意流瀉,而是)曙金黃的稻束在“秋天的田裡低首沉思”的姿勢定格於一瞬間。這是否啟示我們詩歌具有著瞬間昭示永恆的品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