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黃道婆是中國宋末元初時期傑出的女紡織家、技術革新家,她發明的腳踏三維紡車,對發展中國乃至世界的紡織技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技術比英國同類技術早問世五百多年。英國著名科學理論家李約瑟,在其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稱黃道婆為東方奇女。
黃道婆出生於松江烏泥涇鎮(今上海市龍華鎮)一個貧苦農家,少年時代漂洋過海到海南島,向黎族學習紡織技術。本書作者在廣泛收集歷史資料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以黃道婆與海南崖州黎族人民患難與共的生活為背景,以她學習、創新和傳播海南黎族紡織技術為主線,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塑造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巾幗英雄形象。本書構思合理,歷史脈絡清楚,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本書的問世對於弘揚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目錄
第一回 黃四姑月夜出逃 陌生人好心相救
第二回 遇戰亂命懸一線 逢奇術起死回生
第三回 易道人間冷暖情 難書黃家母女淚
第四回 隨師踏上天涯路 途中誤闖黑風坳
第五回 漂洋過海苦不堪 臨岸突遭紅甲兵
第六回 戀美景路迷黎寨 遇老嫗幸入水南
第七回 尋四姑情溢水南 喜重逢夜話黎家
第八回 寄寺院師徒情深 學織藝矢志不渝
第九回天涯織女勤耕作 毛奎大人喜獎掖
第十回 苦學技藝越三平 巧織戎裝壯軍威
第十一回 薄管事媚上欺下 阿荔姐血濺織機
第十二回 穿黎服人鄉隨俗 學編織精益求精
第十三回 黃四姑夢中尋師 阿理婆開門授徒
第十四回 得絕技鰲山采寶 遇追殺將軍施援
第十五回 翁應龍構陷忠良朱文良遭貶天涯
第十六回 拒織龍被見真情 遍傳織藝人黎家
第十七回 毛大人懲惡揚善 龍仔村喜見天日
第十八回 織女痴心造紡車 世人盛讚奪天工
第十九回 劉欽差暗訪崖州 毛知軍體恤民情
第二十回 贊織藝欽差潑墨 三月三織女懷春
第二十一回 襄陽城英雄喋血廣度寺織女灑淚
第二十二回 道師行善驅病魔 奸賊作惡遭天遣
第二十三回 南豐河畔祭英靈 五指山下拜春花
第二十四回 蘇道師思女盼歸黃四娘喜結連理
第二十五回 魂牽別情常思念 夢繞故鄉天邊雲
第二十六回 毛知軍黯然離別 馬主事狐假虎威
第二十七回 兩貪官狼狽為奸 眾織女將計就計
第二十八回 藏黎寨魚水情深 牽狐狸暈頭轉向
第二十九回 中奸計四娘落難 闖虎穴五哥揚威
第三十回 城頭變幻大王旗天 涯灑盡英雄淚
第三十一回 鄉愁難斷夢江南 道婆揮淚別天涯
後記
京劇
京劇黃道婆傳奇以五個階段,概述了宋末元初誕生在上海淞江府烏泥涇鎮(今徐匯區華涇鎮)的著名棉紡織革新家、發明家黃道婆{本名黃四娘}的一生。她的故事歷史跨度長達七十餘年:從幼年賣身葬母、少年出逃涯洲、在落水獲救後開始,到五十歲時後返回故鄉,將向黎胞學到的紡織技術福祉鄉里。劇情又從兩條主線展開黃道婆清貧,勤奮和坎坷的一生經歷;情感方面展開了她與趙阿貴、張明謙之間的綿綿纏情。創業主線記述了她把一生的追求和情感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紡織革新事業,嘔心瀝血,歷經磨難,至死不渝,最終奠定了她在中國棉紡織史上的不朽地位。本劇在創作過程中融京劇傳統與現代審美要求與一爐,努力在布景、服飾、道劇、燈光、舞美,特別在音樂{伴唱,舞蹈}上有新的創新。同時在敘述歷史故事內容外,也揭示黃道婆在南宋瀕臨滅亡,殘酷廝殺時逃離戰火,到了一片和平景色的海南崖洲,等她再回到淞江已是元朝做了天下,又是歌舞昇平,百姓安居樂業了。因此一個社會的和平、和諧時期,對發明、創造是何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