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黃華街,古已有之,乃北國通往中原必經之關山驛站。黃華者,蓋有二義:豫人持棉帛竹玉以易晉地之穀物,多秋糧,尚黃色,或謂之黃;南關有華市,首飾錦緞櫛比聯羅,或謂之華……(摘自《黃華街改造工程碑記》)這大概是黃華街的來歷。
舊時的黃華街北起人民廣場,南到南寨村口即今天的鳳台街和黃華街交叉口,雖然是老晉城有名的商業街,但是狹窄擁擠,車輛難以通行,兩側商鋪多為兩層民居式建築,灰暗陳舊。晉城市區改造首先從黃華街開始,大規模改造始於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二十載光陰似箭,今天的黃華街已變得街長樓高,一片繁華,從人民廣場一直延伸到了中原街,長度增加了兩倍。讓我們穿行於她得歷史與現實,定格她的舊貌和新顏,在影像中領略著她滄桑巨變,一路風采。
地理位置
黃華街, 是晉城最有名的一條街道。凡南來北往知道晉城的人,就大多知道“黃華街”。
黃華街在晉城老城的南門外,當時如何得名的,現在誰也說不清楚,有人想考證,但也考不出個名堂。於是,有不知情者就展開聯想,從訛作“黃花街”,到更有甚者,以為這裡古時候曾是煙花柳巷之地,這可真委屈黃華街了。小街北口是南關,東邊臨著“驛後”,南邊有“南寨”、“南營”。可想得見,這裡古時必有驛館、兵站,是兵家鎮守之要地。晉城老一輩大都記得孩提時那首“成千上萬,黃華不斷”的歌謠,就或許跟小街的名字滿眼黃華有關。
主要景觀
黃華街原是南城外的人家依城而建、自行搭造的一條簡樸的小房間。街兩旁少有整齊鮮亮的青磚大院,多是緊緊湊湊、或高或矮的小房子。你讓進去半尺,我擠出來三寸,沒有規劃可言,所以小街彎彎曲曲,北高南低,錯落有致,似天然走廊,行來也別有情趣。
沿街多是賣雜貨的小百貨店,間有理髮館、旅店、小吃鋪,滿滿登登,應有盡有。“德春涼粉”、“全盛飯店”更是這裡不知道多少年的金字招牌,生意很好,時常能看見排隊等候的人群。記得很清楚的是,街口有家“更元鋪”,鋪子不大,兩三個貨架,幾節櫃檯,卻收拾得很乾淨。一到傍晚,總有幾個上年紀的人圍坐在其間,沽二兩酒,談天說地。饅頭店的饅頭出籠了,牛肉丸攤的牛肉丸出鍋了,上班的都下班回來了,親熱地相互打著招呼,整條街上都瀰漫著溫馨祥和的炊煙、香氣和親情。長街簡陋質樸,不著鉛華,就像一個大雜院,整條街的人則像一個大家庭,雞犬之聲相聞,其樂融融。
20世紀90年代,晉城擴建城市,人越來越多,車也越來越多,再加上缺乏南北大通道,都要從黃華街上過,所以原本又窄又長的小街就不堪重負了,那柔曲曼妙的身子,再也負擔不起日益龐大的車流,小街明顯變得“老”了,跟不上城市快速行進的腳步了。終於,黃華街改造成了現在的樣子。
改造現狀
一個城市如果沒有自己的商業文化地標 ,其城市的品位就會大打折扣。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前門、大柵欄,南京的夫子廟,杭州的清河坊,蘇州的觀塘街,都以其濃郁的地域歷史文化特色,原汁原味的建築風格,讓人們深深地記住了這些城市。
老晉城本來是有商業地標的,那就是晉城人一直引以為自豪的黃華街。這條街承載著古代晉城的商業文化,沉澱了老晉城的輝煌與記憶,地位相當於北京的大柵欄,是老晉城的商業中心。但非常可惜的是,這條老街在黃華街改造時拆掉了。雖然有著歷史的原因,但今天看來,我們把這樣一條有著老晉城文化符號的街道永遠地消滅了,不能不說是晉城一個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