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來源
黃草鎮因“草黃”而得名黃草又名黃草坪,古籍上也稱黃草市。位於浙江與漚江的匯合處,地勢險要,扼資興通汝城的要道。
往日是桂東縣、汝城縣和資興縣黃草木材集散地,商業發達,是著名的林區集鎮。有一神話說,昔日此地水草豐盛,一金水牛慕名而來,見遍地是黃草,大失所望,說:“乃黃草坪而已”,他掉頭奔走,黃草坪然有其名。後簡稱黃草。
發展
近幾年,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打造休閒旅遊度假勝地品牌,大力實施“旅遊興鎮、生態立鎮、產業富鎮、城鎮靚鎮、人才強鎮、魅力城鎮”六大戰略,圍繞旅遊開發城鎮,圍繞旅遊調整產業,旅遊產業取得健康、快速發展。
2007年,全鎮接待遊客12.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000萬元,投資1.2億元的旅遊招商引資項目?世外桃源度假村已全面興建。黃草鎮旅遊接待檔次進一步提升,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黃草鎮始終以向書記提出的“集中整治好黃草旅遊一條街;修建好一條環島游道;建設一個高檔遊客休閒中心;新建一個旅遊客運碼頭;
建設一批高檔的農家休閒遊”為目標,傾心打造“瀟湘風情水鎮”這一品牌。2013年全面完成金牛島街道立面改造、金牛島碼頭建設、金牛島景觀亮化、金牛島環島游道、城鎮集中供水、立體停車場建設、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垃圾處理場建設、農家游提質改造、環金牛島綠化工程等十個項目,總投資約8000萬元。
經濟
2013年完成財稅收入430萬元,同比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4.61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GDP產值4.89億元,同比增長14%。農民人平純收入8371元,同比增長25%。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生態立鎮、產業富鎮、城鎮靚鎮、旅遊名鎮、人才強鎮”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瀟湘風情水鎮”。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特別是2013年榮獲“湖南省旅遊名鎮”“湖南省衛生鎮”等榮譽稱號。
旅遊資源
旅遊景點
1、 東江漂流。東江漂流也叫浙水漂流,位於東江湖風景名勝區上游,號稱“中國生態旅遊第一漂”,全程28km,上段從浙水龍王廟至燕子排,長約20km,落差75m,急灘108個,最驚險的灘有過船淪、夾子口、壺口灘、抬般灘等;下段從燕子排到黃草鎮,為東江平湖游。浙水兩岸,林莽蔥籠,生態原始,漂蕩其間,在白浪翻滾之時,可以觀對峙青山、林立怪石、遮天古樹、攀崖老藤,使人忘卻驚險,浮想聯翩。
2、沃水峽谷探險。位於黃草鎮沃水村大坪組與上坪組的岩縫間,兩旁山勢陡峭,草木蔥蘢。全長約2km,平均寬約10m,谷底有一小溪,枯水季節河床平均寬度為4m,溪水清澈見底,大小鵝卵石點綴其間。峽谷內一派原始風貌,有大小溶洞10多個,有的深不見底,吸引眾多遊客探險獵奇。另有數塊巨石橫立溪中,與溪水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更顯景致之美。
3、景烈白蘭群觀賞。位於黃草鎮沃水村大坪組大花壠,海拔350—460m。據當地林業部門統計,在這片由613株景烈白蘭形成的群落中,有1株胸徑128cm,樹高30m,冠幅254m2,樹齡170年,生長良好;另有樹齡130年和100年的各1株,樹齡60年的60株,40年的50株,30年的150株,20年的360株。形成了一片獨具風格的景烈白蘭植物群。
4、雷公仙廟祈福。位於黃草鎮沃水村與東坪鄉交界處,為一古代宗教建築,由上仙、下仙兩部分組成。上仙占地約80m2,位於山頂,內尚存有石菩薩若干,有清同治六年等不同時期造的重建碑文。下仙破壞十分嚴重,只有殘缺不全的清嘉慶元年、光緒十二年、民國十五年等不同時期造的重建碑文。上仙與下仙相距約200m。
特色農家
1、金牛灣度假村。金牛灣度假村位於黃草鎮金牛灣橫嶺公路旁,總占地面積約6畝。三面環水,風光獨特,具有濃郁的鄉土風情和田園風光,棋牌室、KTV等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可開展室外垂釣等遊樂活動。共有床位141張,能同時接待遊客300人左右,可同時容納200多人用餐,年接待遊客4000人。適宜開展會議接待、同學聚會等大型活動!
2、臨湖軒。臨湖軒農家游位於黃草鎮橫嶺公路旁,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共有3棟房屋,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有客房22間,床位50個,設施齊全。三面環水的多功能餐廳可在品味佳肴時欣賞如詩的湖光山色。房前屋後種有枇杷、楊梅、李子、桔子、板栗、梨子等水果。在翠竹綠樹環抱的後院有遊樂場,配備了健身器材,是老少皆宜的休閒、娛樂、健身的天然氧吧。
3、松濤園。松濤園位於松林島上,與黃草鎮政府所在地金牛島隔湖相望。松濤園有標準客房29間、床位60個,配有游泳池、桌球室和桌球室、卡拉OK廳等運動、休閒、娛樂設施。遊客還可上松林半島踏青採風,領農家風情,聞松林濤聲,覽東江湖景,游生態果園,臨湖垂釣,是理想的度假場所。
4、通天仙山莊。位於岐壠村小江岐組,背靠“五馬歸槽”山脈的一片原始森林,前與通天仙廟距離不到300米相望,山莊所有房屋保留當地農村土坯房建築風格,有客房床位25個,山莊還收藏有各個年代的農耕用具,能打開人們對農耕文化的塵封記憶,是一個返樸歸真、陶冶性情、休閒渡假的理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