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黃先生音樂學研究全集,包括《傳統是一條河流》《溯流探源——中國傳統音樂研究》《中國人的音樂和音樂學》《樂問》以及未編輯成集的文論。此外先生還有實踐其“同均三宮”學術思想而編訂的樂譜集《中國傳統音樂一百八十調譜例集》。作者介紹
黃翔鵬,曾用名黃祥鵬、祥鵬、羊鵬等。音樂研究所研究員,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1927年12月26日生於南京,卒於1997年5月8日。1941年在南京鐘英中學就讀期間,加入“團結救國社”(又名“螢社”),從事抗日活動。194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學校地下黨支部書記。在中共地下黨的安排下,1947年金陵大學物理系肄業後,考入南京國立音樂院理論作曲系,1951年於中央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畢業。曾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講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兼民族音樂委員會主任,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長,《中國音樂文物大系》主編,1985年至1988年任音樂研究所所長,1988年離休。1991年被香港民族音樂學會贈予“榮譽會員”稱號,同年又被香港中文大學聘為校外考試委員。 他的研究主要在中國音樂史和中國傳統音樂理論兩個領域,對出土和傳世音樂文物的研究、傳統音樂的型態學特徵及其歷史發展和中國樂律學史、曲調考證等諸方面都具有理論建樹和新發現。他根據社會、政治、文化的背景及音樂的型態特徵,將中國古代音樂史分為三大階段:以鍾磐樂為代表的“先秦樂舞”階段,以絲竹樂為代表的漢唐“歌舞伎樂”階段,包括戲曲、曲子詞、說唱、歌舞雜戲等音樂的“劇曲音樂”階段;1977年率先從理論上論述一鍾雙音的現象,並於1978年曾侯乙編鐘出土後得到全面證實,其後對曾侯乙鍾銘做前所未知的樂律學研究和解釋,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認同;在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理論問題中,他首論“同均三宮”和“七律定均,五聲定宮”的理論;在發掘古曲、古樂發展問題和邊緣學科建設,諸如音樂與聲學、文物與古文獻研究方面也頗有造詣。他還曾三次作為國家級音樂家代表團的成員出國、出境訪問、講學,四次特約在有關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專題報告。黃翔鵬雖然自謙是一個不敢寫中國音樂史的音樂史研究者,但他在中國音樂史學界的成就卻是有目共睹,令人敬仰的。他在中國古代音樂史領域的樂律學、考古學、音樂形態學、古譜學、曲調考證學等方面論著頗豐,有些甚至是開創性的貢獻。他的學術業績對於中國音樂、中國文化的寶貴价值,將得到日益深刻、廣泛的認識,他的名字將發出日益明亮的光。可以說,他是繼王光祈、楊蔭瀏之後的又一位中國音樂史學大師。
作品目錄
燃犀——音樂學家黃翔鵬和他的學術人生
一、傳統是一條河流
田青《中國古代音樂史話》序言
古代音樂光輝創造的見證
——曾侯乙大墓古樂器見聞
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漫談音樂數據的電子信息處理
先秦編鐘的迴響
侯馬鐘聲與山西古調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中國音樂辭典》編撰有感
聽“華夏之聲”音樂會隨想
雅樂不是中國音樂傳統的主流
複製曾侯乙鐘的調律問題芻議
鐘磬複製的研究成果
一位肯於實地苦幹的中國音樂史研究者
——寫在《元代散曲研究》的前頁
文化史的詩情
——《朱載堉——明代的科學與藝術巨星》卷頭語
人民的口碑
——《朱載堉的傳說》序
《福建南音》序
民族器樂創作的困惑
——從高胡協奏曲《雲周西憶事》談起
不同樂種的工尺譜調首辨別問題
宮調淺說
論中國古代音樂的傳承關係
——音樂史論之一
革命烈士、音樂家麥新同志
戰友的哀思
往事皆遺愛人今方見思
——哀輓楊蔭瀏先生
楊蔭瀏先生和中國的民族音樂學
清末的“詩界革命”和“學堂樂歌”
“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新歌曲
“五四”後城市音樂生活中的新詩歌詞
以工農為主體的詞作和民族解放歌聲
傳統的新融合
二、溯流探源——中國傳統音樂研究
新石器和青銅時代的已知音響資料與我國音階發展史問題
先秦音樂文化的光輝創造
——曾侯乙墓的古樂器
釋“楚商”
——從曾侯鐘的調式研究管窺楚文化問題
“(刑田)(竹鬲)”鍾每鍾兩音音名與階名的樂律學分析
用樂音系列記錄下來的歷史階段
——先秦編鐘音階結構的斷代研究
旋宮古法中的隨月用律問題和左旋、右旋
曾侯乙鐘磬銘文樂學體系初探
“八音之樂”索隱(上)
——“八音之樂”與“應”“和”聲考索
“八音之樂”索隱(下)
——從中、西宮廷禁令看隋代“八音之樂”的名與實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學習札記
中國古代律學
——一種具有民族文化特點的科學遺產
音樂考古學在民族音樂形態研究中的作用
“弦管”題外談
“琴律”研究
律學史上的偉大成就及其思想啟示
——紀念朱載堉《律學新說》成書四百周年
《溯流探源》後記
三、中國人的音樂和音樂學
中國人的思路、風格和氣派
——一個古代音樂史研究者在藝術與科學之間看到的中華炎黃文化之民族特點
對“中國樂律學史”學科建設問題的一個初步構想…
逝者如斯夫
——古曲鉤沉和曲調考證問題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日譯本序
傳統樂種召喚著研究工作
“中國傳統音樂的採風與心得”專欄前言
兩宋胡夷里巷遺音初探
王耀華《三弦藝術論》序言
重視基礎研究培養後備人才
——在一個學術規劃座談會上的書面發言
曾侯乙鐘磬銘辭樂律學研究十年進程
——1988年曾侯乙鍾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曾侯乙編鐘研究》代序
試從北轍覓南轅
——弦管樂調歷史之謎的猜測
中國傳統音樂的高文化特點及其兩例古譜
楚風苗(歈)和夏代“九歌”的音樂遺蹤
《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是文化史上的千秋大業
《蘭陵王入陣曲》東傳的遺音
人間覓寶
——北宋龜茲部《舞春風》大曲殘存音樂的下落
音樂學在新學潮流中的顛簸
——紀念王光祈先生誕辰百周年的隨想錄
“20世紀國樂思想研討會”拿開幕式上的祝詞
“悟性”與人類對音調的辨識能力
——炎黃文化中幾則有關辨音事例的提問
一位南音演唱家的自有特色的史論
——陳美娥《中原古樂》代序
明末清樂歌曲八首
舞陽賈湖骨笛的測音研究
均鍾考
——曾侯乙墓五弦器研究
《中國音樂文物大系》(資料彙編·省區分卷)前言
銘心的影響
——記我的老師呂驥同志…
懷念李元慶同志
楊蔭瀏傳
金湘音樂論文集序
《中國音樂錄音磁帶目錄》小序
可敬的鋪路人
——黃源洛《民族調式與和聲》代序
李來璋《東北鼓吹樂研究》序
給莊壯同志的信
答蔡際洲有關南北曲問題
“新疆維吾爾族音樂樂律與調式問題討論會”測音工作報告
(總則)
音樂的普遍性基本原理和民族的特殊規律
“右旋”、“左旋”及其順、逆
戴念祖《聲學基礎知識》序
四、樂問
樂問
——中國傳統音樂歷代疑案百題
“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
——對《樂問》之/乙的解釋
先秦時代的協和觀念
——對《樂問》之九的解釋
“之調稱謂”、“為調稱謂”與術語研究
——對《樂問》之十九的解釋
工尺譜探源
——對《樂問》之二十的解釋
律數之秘
——對《樂問》之二十二的解釋
元封百年華工焉傳
——對《樂問》之二十五的解釋
中國古代音樂史的分期研究及有關新材料、新問題
中國傳統音調的數理邏輯
七律定均五聲定宮
東方人的耳朵
——《扎爾扎爾中指與阿拉伯律制辨疑》小引
秦漢相和樂器“築”的首次發現及其意義
學術書信二十六封
五、未編輯成集的文論
對幾件“音樂大事”報導的意見
音樂報導的求實問題
——兼答孫鈞同志
四化進程中的民族音樂工作及其問題(摘要)
一次來得太晚的評獎
建立我們自己的“基本樂理”
——《中國傳統音樂180調譜例》前言
朱載墒建立十二平均律究竟是何年?
——答寧夏教育學院梁瑞問
唐宋社會生活與唐宋遺音
社會生活、歷史源流與律、調、譜、器
——《鼓樂全書》代序
崔憲《曾侯乙編鐘鍾銘校釋及其律學研究》序
《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簡譜示意本》題記
二人台音樂中埋藏著的珍寶
關於民族音樂型態學研究的初步構想
怎樣確認《九宮大成》元散曲中仍存真元之聲
民間器樂曲實例分析與宮調定性
六、辭書條目類
《中國藝海》
《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卷》(署名:黃翔鵬、戴念祖)
《中國音樂詞典》
《中國音樂詞典》(續編)
附錄一:黃翔鵬一生紀略
附錄二:黃翔鵬臥床三年記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