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美純,1937年生於福建省泉州市, 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五年制半導體物理專業. 現為廈門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生導師、教授,清華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參與籌建廈門大學物理系半導體物理專業。1962-1964年在復旦大學物理系, 師從謝希德教授從事半導體能帶理論研究。1981年底至1984年初在美國西北大學物理系進行學術訪問, 從事凝聚態理論和計算物理領域的研究。1958-現在, 歷任廈門大學物理系助教, 講師, 副教授和教授。1990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 任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點博士生導師。1984-1997年, 歷任廈門大學物理系副主任, 主任。1988年以來為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協聯成員;1990-1995年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 1997-2003任第四屆國務院學位員會物理學和天文學學科組成員。1986-2003年任福建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物理學會凝聚態理論與統計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物理學會半導體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發光分科學會常務理事;《發光學報》編委;《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副主編。1994-2003年為廈門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現任廈門大學研究生教育指導小組成員,廈門市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專家組副組長。1987年國際發光學術會議組織委員會委員。1994年國際電致發光學術討論會組織委員會委員和1995年第19屆國際統計物理大會組織委員會副主席。黃美純教授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歷任半導體物理、固體物理、量子力學、半導體理論、發光物理專題、固體量子理論、凝聚態理論專題、密度泛函理論及其套用、半導體量子阱與超晶格的電子態理論、凝聚態物理的場論方法和高等光電子器件物理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主講老師。1984年以來,主持過21項科學基金(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項、省市科技課題3項、國家科委863計畫子課題2項)的研究。黃美純及其合作者,發展了計算開結構共價半導體化合物及其混晶電子結構的理論和方法;上世紀80年代初就用第一性原理FLAPW方法澄清了C15結構金屬間化合物的磁性和超導性的來源和特性;90年代發展了計算導體異質結界面能帶帶階的新方法-平均鍵能理論,確定了一系列晶格匹配及失配的異質組合的帶階行為;發展了光信息處理中的分數變換理論。近年來,在國家基金委重大項目的支持下,對矽基光電子新材料的設計進行了能帶工程的理論探索並提出一種可獲得直接帶隙矽基光發射材料的計算設計新原則,設計出一系列有智慧財產權和特殊性能的矽基新材料,如Si1-xVIx/Si元素構成的超晶格及Si1-xIVx/Si超晶格等。最近在國家科技部863計畫的支持下開展半導體聚合物電子態理論和聚合物發光二極體(PLED)物理研究,同時也開展用於自旋電子學的稀磁半導體材料的計算設計工作。已在十幾種中外著名期刊和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在培養研究生、從事學科建設和推動學術流方面做出重要貢獻。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和國防科工委光華科技獎。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半導體物理專業,後到廈門大學物理系任教至今,1962—1964年在復旦大學物理系進修,1981—1984年在美國西北大學物理系進行學術訪問,曾任廈門大學物理系主任等職,現為廈門大學教授,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為學生講授過“半導體物理”、“固體物理”等課程,主持過17項科學基金(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省市科技課題3項、合作主持國家科季863計畫1項)的研究。在培養研究生、從事學科建設和推動學術交流方面作出重要貢獻。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和國防科工委光華科技獎。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物理學與天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福建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發光學報》編委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