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犬奔馬

從句法平面看,第1句是兼語句,“適有”是謂語1,“奔馬”是兼語,“踐死”是謂語2,“一犬”是賓語。 第3句也是兼語句,“有”是謂語1,“犬”是兼語,“死”是謂語2,“奔馬之下”是補語。 第4句也是兼語句,“有”是謂語1,“奔馬”是兼語,“斃”是謂語2,“犬”是賓語,“於道”是補語。

我國古代曾有過好多則關於黃犬奔馬句法的工拙論。一個死犬故事,就有六種句法:
1.適有奔馬踐死一犬。
2.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
3.有犬死奔馬之下。
4.有奔馬斃犬於道。
5.有犬臥通衢,逸馬蹄而死之。
6.逸馬殺犬於道。
近年來,“三個平面”的語法理論逐漸被越來越多的語法研究者所接受。它一改過去只重視語法的靜態研究的缺點,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對語法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頗多創意。本文擬以此理論為依據,分析一下著名的“黃犬奔馬句法”。
一、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找出句法結構中的句法成分,指明成分中詞語類別和詞、語、句的整體類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對語法單位與語法單位之間的語法關係和語法單位的類型的分析。”這種對句法結構所進行的分析,就是句法分析。從句法平面看,第1句是兼語句,“適有”是謂語1,“奔馬”是兼語,“踐死”是謂語2,“一犬”是賓語。第2句是複句,前一分句是主謂句中的動詞謂語句,“馬”是主語,“逸”是謂語;後一分句是兼語句,“有”是謂語1,“黃犬”是兼語,“遇蹄”是狀語,“斃”是謂語2。第3句也是兼語句,“有”是謂語1,“犬”是兼語,“死”是謂語2,“奔馬之下”是補語。第4句也是兼語句,“有”是謂語1,“奔馬”是兼語,“斃”是謂語2,“犬”是賓語,“於道”是補語。第5句是複句,前一分句是兼語句,“有”是謂語1,“犬”是兼語,“臥”是謂語2,“通衢”是賓語;後一分句是主謂句、連謂句,“逸馬”是主語,“蹄”是謂語1,“死”是謂語2,“之”是賓語。第6句是主謂句,“逸馬”是主語,“殺”是謂語,“犬”是賓語,“於道”是補語。
以上各句中,有直接關係的句法成分分別是第1句的“適有奔馬”和“踐死一犬”,“適有”和“奔馬”,“踐死”和“一犬”;第2句的“馬”和“逸”,“有”和“黃犬”,“黃犬”和“遇蹄而斃”,“遇蹄”和“斃”;第3句的“有”和“犬”,“犬”和“死奔馬之下”,“死”和“奔馬之下”;第4句的“有”和“奔馬”,“奔馬”和“斃犬於道”,“斃犬”和“於道”,“斃”和“犬”;第5句的“有”和“犬”,“犬”和“臥通衢”,“臥”和“通衢”,“逸馬”和“蹄而死之”,“蹄”、“死”和“之”;第6句的“逸馬”和“殺犬於道”,“殺犬”和“於道”,“殺”和“犬”。其餘沒有直接關係的句法成分之間構成間接關係。
二、語義分析
一個句子,不僅在表層有著句法關係,而且在深層有著語義關係。要了解一個句子的意思,單靠句法分析還不夠,還要進行語義分析。語義分析即是“指出句中動詞與有關聯的名詞語之間的關係,即動作與施事、受事、與事、工具、時間、處所等關係以及指出其他詞語之間的語義關係,如領屬、同位、方式等。還包括語義指向、語義特徵等的分析。”上面各句,施事都是“(奔、逸)馬”,受事都是“(黃、一)犬”,但各句的情況不盡一致。在第1句、第4句和第6句中,施事“奔(逸)馬”作兼語(主語),受事“(一)犬”作賓語。在第3句和第2句的後一分句中,則是受事“(黃)犬”作兼語(主語),施事“奔馬”、“(馬)蹄”作實際上的賓語。在第5句中,雖然表面上前一分句是受事“犬”作主語,後一分句是施事“逸馬”作主語,但是實際的施受關係還是非常明顯的。在動詞的運用上,“奔”、“斃”、“殺”都是二價動詞,用作敘述性謂語,用於對施事主語或受事主語進行敘述。“道”、“通衢”、“奔馬之下”都是地點,用作補語、賓語等,說明犬死的處所。以上六句構成一組同義句式,它們之間有變換關係。句中的“死”、“斃”是動作的結果,其語義指向是“犬”。
三、語用分析
“研究語用,就是研究人怎樣運用詞語組成句子相互間進行交際。”它是一種動態的分析,主要“包括話題和說明、表達重點、省略和倒裝、變換、語氣和語調等的分析,也就是語言符號與它的使用者、使用環境之間的關係的分析。”從語用平面分析,以上六句各有自己的使用場合,隨著語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話題”(“奔馬”或“犬”)。與前面的話題相適應,後面配以不同的“說明”。話題相同的句子也會因為表意及其側重點不同而作不同的說明。第1句、第4句和第6句話題相同(施事主語)而說明不同,表現在:三句所用謂語動詞不一樣,分別是“踐死”、“斃”、“殺;第1句和第4句運用了兼語句,第6句是一般的主謂句;第4句和第6句突出了犬死的地點,而第1句沒有。第2句、第3句和第5句話題相同(受事主語)而說明不同,表現在:第2句用了被動式強調遭受義,第5句用了使動式以突出處置義,強調“馬”被處置。
表達重點是指句法結構中著重說明的部分,它決定於句子的表達要求。以上各句,由於表達重點的不同而選用了不同的句型和句式,以完成不同的表達意圖。正如陳望道先生所說的,這六個句子,“張語(張景語,即第3句——引者注)並不見得優,沈語(沈括語,即第1句——引者注)也不見得怎樣渾成。只因張著眼在犬,沈著眼在馬,各為一句,穆(穆修語,即第2句——引者注)著眼在犬馬兩物,就以此記兩句罷了。”“這都是由於意思有輕重,文辭有賓主之分,所以個人的意見不能齊一”。可見,語法分析必須緊密聯繫語境。因此,語法分析時語用分析不可缺少。
傳統語法的成分分析法和結構主義語法的層次分析法都不重視語用分析,析句時撇開語用因素,只作句法分析,不對具體的句子進行三個層面的分析。因此,語法分析時存在很多問題。從上面對“黃犬奔馬句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語法分析既可以從句法層面進行分析,也可從語義層面分析,還可以從語用層面分析,但不論哪種分析,都只是分析了其中的一個方面,都是不全面的。因此,語法分析“必須以句法分析為基礎,同時又兼顧到語義分析和語用分析,並儘可能使三者既區別開來又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把語法研究推向深入、全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