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芬[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黃燕芬[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黃燕芬[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燕芬(1966.4—)漢族,江蘇省靖江市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8年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1998年至2002年7月在德國埃森大學留學並獲得經濟學博士,精通英語和德語。 主要研究方向:巨觀經濟政策,公共支出管理,公共產品定價,房地產經濟等。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66年4月,黃燕芬出生於江蘇省靖江市。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黃燕芬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計畫統計系(國民經濟管理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黃燕芬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計畫統計系(國民經濟管理系)國民經濟管理研究生班,並於1989年10月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9年9月至1990年6月,黃燕芬就讀於中美經濟學教育交流委員會委託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培訓中心舉辦的、美國教授英文授課的一年制經濟學研究生班(福特班)。

1996年10月至1998年1月,黃燕芬在同濟大學留德預備部學習德語,通過德語DSH考試(相當於美國的英文托福考試)。

1998年4月至2002年8月,由教育部公派,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黃燕芬在德國埃森大學經濟系留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8年7月,黃燕芬研究生班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任講師(1991年),副教授(2003年),教授(2008年)。期間曾擔任國民經濟管理系巨觀經濟政策教研室主任。

1999年7月至10月,黃燕芬在德國法蘭克福德意志銀行總部(Deutsche Bank)的Emerging Market Research部門工作,分析研究新興市場國家巨觀經濟、金融市場所出現的一些新問題。

社會兼職:世界與中國競爭力研究中心(香港)顧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議專家;北京青年研究會理事。

主講課程

公共支出管理、貨幣金融學等。

研究方向

巨觀經濟政策,公共支出管理,公共產品定價,房地產經濟等。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2003年:主持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中外貨幣政策比較研究》(參見教外司留2004[176]號檔案)。(已結項)

2003年至2009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取消貸款規模控制後我國的貨幣供給過程和貨幣政策分析》(項目號:03CJY021)。(已結項)

2004年:主持國家發改委委託課題《中國金融業風險分析》。(已結項)

2004年:作為課題組長承擔世界銀行委託項目《財政在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中的作用》。

2005年:作為課題組長承擔國務院經濟普查辦公室課題《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現狀研究》。

2006年:主持中國立信風險管理研究院重點課題《人民幣匯率波動與中國通貨膨脹風險研究》。(已結項)

2006年至2010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我國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制研究》(項目號:70673109)。(已結項)

2009年: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我國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背景下的價格總水平波動趨勢及其動因研究》。在研。

2009年:主持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我國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思路和對策研究》。已結項)

2009年至2010年:主持北京市海淀區“十二五”規劃前期重點課題《“十二五”期間海淀區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研究》。(已結項)

2011年至2013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源稅費“綠色化”轉型的價格影響研究——基於價格管制和全要素生產率的綜合分析”( 項目批准號:71073165)。(在研)

主要著作

1、《The Money Supply Process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Peter Lang Publishing Group (Peter Lang Verlag), Germany, 2004;

2、《分配的革命-部分勞權向股權的轉換》,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年7月。

3、《取消貸款規模控制後我國的貨幣供給過程和貨幣政策分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

主要論文

1、“論準公共產品合理價格的形成與實現”,《中國物價》2003年第9期(該文榮獲第三屆“薛暮橋價格研究獎”)。

2、“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性研究”,《人民日報》2004年4月23日理論版。

3、“我國金融安全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穩定的潛在影響”,《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

4、“The Urban and Rural Poor in China and their Income-earning Potential”, in: Income Disparities in China - An OECD Perspective, p.65-85, edited by Eric Burgeatand John Martin,2004,OECD, Paris.;

5、“我國信息化人才戰略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年第12期;

6、“十一五我國高技術產業人才的透視、預測及發展機制”,《江海學刊》2005年第4期;

7、“Poverty and the minimum living guarantee in China”,2005年被ISSHP收錄;

8、“我國醫療服務價格問題研究”,《價格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5期;

9、““綠色GDP熱”的冷思考”,《統計研究》2005年第4期;

10、“過度投資和重複建設:國際比較與借鑑”,《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1期;

11、“未來北京市社會保障基金問題研究”,《人口與經濟》,2006年第4期;

12、“近期我國財政貨幣政策組合效應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6年第8期;

13、“土地出讓金與“土地財政”:現狀及改革”, 《2007年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06年12月;

14、“Optimal Government Spending:The Case in China”,2006年被ISSHP和ISTP收錄;

15、“我國貨幣乘數穩定性的實證分析”,《財貿經濟》,2006年第3期;

16、“我國基礎貨幣的來源及央行的調控能力分析:1998-2004”,《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17、“通貨膨脹與資產價格上漲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008年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07年12月;

18、“Evaluation of Active Labor Market Policies in China”,2007年被ISSHP收錄;

19、“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on China's inflation”,2007年被ISTP和ISSHP同時收錄;

20、“兩岸藥品價格管制的比較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年第9期;

21、“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現狀”,《中國國情國力》,2007年第4期;

22、“股市、樓市價格波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009年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08年12月;

23、“Empirical Analysis of Equalization in China’s Public Healthcare Sector”,2008年被ISSHP收錄;

24、“關於中國藥品價格管制的再研究”,《中國物價》2008年第11期。

25、“A Study of China’s Medical Care Price Reform in the Framework of New Medical System Reform”,2009年被CPCI-SSH (原ISSHP)收錄。

26、《取消貸款規模控制後我國的貨幣供給過程和貨幣政策分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

27、“中國公共支出結構的發展和變化”,《2010年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09年12月;

28、“Pharmaceutical Pricing in China”,in Prescribing Cultures and Pharmaceutical Policy in the Asia-Pacific. Karen Eggleston, ThePress of Brookings Institution, USA.

29、“地方債務風險:現狀、成因及對社會的影響”,《2011年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10年12月;

30、“促進我國養老機構發展的財稅政策”,《稅務研究》2010年第5期;

31、“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對價格總水平的影響”,《中國物價》2010年第3期。

獲獎記錄

2004年論文《論準公共產品合理價格的形成與實現》榮獲第三屆“薛暮橋價格研究獎”;

2007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聯繫方式

通訊地址及郵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10087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